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精品10篇)】,供你選擇借鑒。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下一個景點,也是麗江最美麗的景點——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于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分為西河、中和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因玉泉河貫穿全城而分成眾多支流。市內還有很多龍潭和泉水。所以你不怕迷路。為什么不可以?因為如果迷路了,可以沿著麗江古城的河邊走,走出麗江古城。古城內的民用建筑最怕火,但是水是可以滅火的,所以水龍柱是古城內的人們想要逃出火海的`愿望。這里的人會遵守“規矩”,愛護古城,很少亂扔煙頭等易燃物品。縱觀世界文化遺產符號,圓圈代表地球和自然,盒子代表人類創造的文明,圓圈和盒子相連,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麗江古城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杰作。右邊這些石刻堪稱麗江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濃郁的納西畫風。我們腳下是八卦圖,是納西族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造的。東巴祭司經常用它來定位和占卜。
你可以在麗江古城看到一個奇怪的東西,就是看不到城門,看不到城墻,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墻,也看不到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首領姓“木”,如果城墻和城門都建起來了,就變得“昏昏欲睡”,所以古城沒有城墻,也沒有城門……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2
親愛的游客們看來今天我們這個團隊身體素質都非常棒啊,大家知不知我們現在所處的位臵海拔有多高?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海拔2400米的地方。大家都沒有出現高原反應,非常好。走進大研鎮,大家有沒有發現大研鎮沒有城墻,據說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的統治者均姓木,若筑城墻、木字加上框便成了“困”字、因而古城沒有城墻。我們走在麗江彩石鋪成的街道上可以看見一座座古樸的民居,當地的居民以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我們現在看見的就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余”。但在這樸素的民居中,也隱藏著一座宮殿,那就是木府大院,木府大院是一座仿紫禁城的納西宮廷式建筑,可以說得上是氣勢恢宏,然而這里面住的不是慈禧,而是納西族的世襲統治者木府家族。城內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
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保持街市清。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3
大家好,我是來自麗江古城的導游:張涵芮,大家可以叫我芮子。在旅游的過程中,請大家不要隨便的扔垃圾、亂涂亂畫、做任何危險動作……在此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大家快跟緊我的步伐,快看,這就是我們的第一站——麗江古城大門口,大門口的前面是五顏六色的花朵,大家可以進行牌照留戀哦。花朵的旁邊是兩個大水車,大家快聽,大水車正在用嘩嘩嘩的響聲歡迎大家呢!走進麗江古城的大門口,就可以看到兩個藝術品,大家一定認為這兩個藝術品是雕刻的吧!其實它是兩個活生生的人化妝變成的,大家可以過去和他們牌照哦!
注意啦,跟緊我的腳步不要掉隊啰!我們到第二站了。看,這古老的小巷被陽光籠罩著,看上去好像沒有盡頭似的。小巷的路是青石板鋪成的,由于太古老的原因,小巷被人們踩得很光滑,大家要小心點,不要滑到了哦。小巷的兩邊是琳瑯滿目的商店,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有小木偶、手飾、衣服……你們可以進行購買,留作紀念,或者送給別人和自己的家人。
大家快看,第四站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小橋流水人家”。這里的水是從玉龍雪山上流下來的,清澈見底,冰冰涼涼,大家可以用手去試一試,可是千萬要注意安全喲!小河上架著一座小橋,小橋兩邊是舒適的客棧和飯店,飯店的環境很好,樓梯是用木頭做的,大家如果感到疲勞的話,可以在樓上唱唱歌,喝喝茶,聊聊天,煩惱會隨愜意跑到九霄云外。
大家快跟上,我們到四方街了,快看,四方街多么熱鬧啊!他們點起了火把,正在歡快的跳舞,游客們,你們也可以去跳舞哦!感受一下他們的熱情。
接著,我們現在所到的地方就是有名的東巴許愿鈴,據說在這里許愿很靈的哦!大家快去許愿吧!
這次的旅游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到來,祝你們一路平安,再見!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4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號稱“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也是麗江最著名的景點-麗江古城。我們順著從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來到被稱作為“高原姑蘇”的麗江古城。
在此各位嘉賓就會想,小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這高原小城稱得如此夸張,其實一點都沒有被小李夸大,麗江古城就是因為有玉泉水貫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城內亦有多處龍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這種有利的條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網絡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鎮,穿墻過屋,“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詩意是這座古城的真實寫照,這里雖是云貴高原小鎮,卻頗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鎮。而且大研古城位于麗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聳立著酷似書天巨筆的文筆鋒,麗江盆地則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硯臺,古時“研”和“硯”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說話間我們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應該是一雙水車吧,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過去古城里就有水車,今天在一些偏遠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三萬人,1986年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
麗江的世界文化遺產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和大研古鎮三部分組成,但對于各位嘉賓來說,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鎮,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隨著小李從右邊的入口進入,看見了顯眼的水車后,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賓看到得著一塊。再往右是水龍柱,龍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這個水龍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災的愿望。千百年來,古城人民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古城,也請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樣愛護古城,不亂扔煙頭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遺產標志,圓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類創造的文明,圓圈和方框相連,代表人與自然要和諧統一,麗江古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杰作。右邊的這些石刻稱得上是麗江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濃郁的納西風情畫。我們腳下是“巴格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造的,東巴祭司常用它來定方位和占卜等。
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里,他們辛勤勞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園。
這里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一般認為麗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于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其間,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余戶,可見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從麗江北眺,是高聳云天的玉龍雪山,景致雄奇變幻。民謠說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里素有“動植物寶庫”的美譽,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庫。
走進麗江彩石鋪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鎮北商業中心四方街,便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門前架橋,或屋后有溪,街頭巷尾無數涓涓細流,穿墻繞戶蜿蜒而去。這股股清流都來自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
城內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保持街市清潔。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墻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余”。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小李在古城給大家講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但是馬上就要進入古城了,怎么就沒有看到城門呢?其實各位嘉賓是看不到的,這也是麗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門,也看不到城墻,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墻和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建了城墻和城門就變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沒有城墻,也沒有城門了。
各位嘉賓心目中一定有這樣一個問題,象這樣的古城在中國有的是,為什么這個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評上呢?想要得到答案,各位嘉賓請隨小李一同去游覽一翻。一條小巷、一戶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歷史上了,這種感覺,在路上、在各個庭院中,您隨處都能感受到。所以這座古城不是因為拍戲或是故弄玄虛而建的,是一座真實的活著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腳下,您就會覺得比剛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塊塊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許多碎石沾在一起,但它是一種麗江特有的樂角巖,采自周圍的山上,因為五顏六色,所以當地人稱五花石,人行馬踏,經過幾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詩意就在你腳下了,這條街就叫新華街。
在街道兩旁,偶爾會看到一些人家門上貼有不同顏色的對聯,納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紀念三年,第一年白聯黑字,第二年綠聯黑字,第三年貼對聯,這是納西人對死去親人的懷念,經過一些林立的鋪面,清澈的河水,小橋垂柳便印入大家眼簾,而在各位都沒有見過的這么清澈的河邊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陣陣的音樂傳入耳中,這便是客人所謂的“洋人街”,但這條街上的鋪面并非洋人所開,這里的酒吧有書生氣的,有叛逆性的,有純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城市里的人到麗江“充電”的方便之處就是在酒吧找感覺,尤其以外國人為多。
有舊友新朋,有小橋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遙的。在經過酒吧街之后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橋,因為早先在這里賣豌豆,所以稱為豌豆橋,橋西的小門樓便是科貢坊,科貢坊的名字來源于坊后小巷,清朝嘉慶年間,巷內楊家有兩兄弟同時中舉,到道光年間,弟弟又中舉,此事是麗江人得意之事,官府為了表彰楊家,激勵來者,特立此坊。
站在這里向東望去,眼前一片開闊,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占地約五畝,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說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為什么這樣有名呢?如果說我國北方又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話,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皮毛、藏藥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從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這個集市從開始至今有三百年的歷史,要體會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奧妙,清晨,早起的人們開始買早點,是朦朦朧朧正在伸賴腰的四方街;午,買銅、買山貨、買小吃的商販組成繁榮的市面,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剛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經過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還剩著人和陽光的余溫,在橋頭曬太陽的老人換成了孩童嬉戲,兩側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這是化了妝的四方街;凌晨兩點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測,只有流水之聲高低起伏,這是素面朝天的麗江。
“麗君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麗江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蓋房子、娶媳婦、曬太陽。麗江男人對種花、養鳥、寫字、畫畫、打麻將有著特別的嗜好和特別多的時間,男人擅長一切在院內的活動,除此之外,他們最愛的一項戶外活動便是作客,而納西女人一年當中只有在大年初一才能睡一天的懶覺。從“盼吉妹”到“阿奶”眨眼的功夫卻單純只有兩個字“勤勞”,納西女人從早到晚干活,從體力活到小生意,從收拾田地到殺豬,從縫補衣服到生火做飯,個個像下凡的仙女,而男人們則閑了下來,這一閑就不得了。納西人中文人輩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說是納西女人養出了納西文化。
納西族善于學習也可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筑上。古城民居在廣泛吸收漢、藏、白等民族建筑風格的同時,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審美意識融于其中,形成了許多具有納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數院等建筑風格,并在門樓、前廊的設置和天井鋪地、六合門及其裝飾等方面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問四合院里哪一部份最富有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門和六合門上的窗蕊—“四季博古”。
雖說這些也是學習漢、藏、白等民族文化的結果。但是到了現在,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納西族這樣每家都必有六合門和“四季博古”。您看這六合門,可裝可卸,方便靈活,開則為門,閉則為窗。平時只開中間兩扇,如遇家中有紅、白事客人較多,行走不方便時,則六扇門均可卸下。六合門上所雕的窗蕊稱為“四季博古”,構圖上用名花異卉,吉鳥瑞獸、美好典故,以此寄托納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祿壽喜、耕讀傳家的美好意愿。大家看到這六扇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圖案,這是“松鶴同春”、寓“春”和“壽”,這是“喜鵲爭梅”、寓“冬”和“喜”,這是“鷹立菊叢”、寓“秋”和“福”,這是“鷺鷥天蓮”、寓“夏”和“祿”,這是“孔雀玉蘭”、“錦雞牡丹”,請大家都想想看它們都分別代表了什么寓意。
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贊譽。由于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于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并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征,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后,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后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聆聽納西古樂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意境。
經過近二十年的弘揚與宣傳,納西古樂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樂壇上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進一步證明了納西古樂的藝術價值;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繼前往法國、比利時、瑞典、臺灣、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納西古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日益為世界所認識和青睞。
聞名于世的麗江壁畫,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點。遺存于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穿過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許多小橋,在我們腳下這座小石橋大家不防坐下來休息一下,看到橋旁“百歲坊”字樣,不難猜測這就是百歲坊,試想一下百歲坊的由來,一般人都會想百歲坊老人有關,這就對了。好了,關于麗江古城的介紹就先到這了,剩下的時間大家請盡情的欣賞古城風景,在欣賞的同時呢別忘了保護古城的環境。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游覽麗江古城。我姓蔣,大家可以叫我蔣導,請大家多多關照!好了!現在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麗江古城,請跟我來!
朋友們,現在我們正漫步古城。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少數民族自治縣,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二千四百余米,全城面積達三點八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
大家看,在我們周圍是鱗次梯比的納西風格的民居。輕輕的溪流穿街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一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曳。
還有更好的呢!大家跟我往前走!看看兩旁,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應有盡有,尤其是那個式的光亮銅器,一直都受廣大游客所喜愛。好了,下面請大家慢慢欣賞吧,可千萬別掉隊呀!
朋友們,麗江古城自古就是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四方街、麗江木府是麗江歷史的見證。說到木府,據傳說,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子若加上框,即成“困”,木府便因忌諱而不設墻。中國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游記中寫到:“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是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寫照。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云南省的麗江古城。今天的游覽路線是:坐大巴去麗江古城大門口,大家進入古城里面自由玩,一個半小時后,到達四方街集合,再在四方街周圍玩,最后去麗江古城里最好的客棧:全景客棧!讓我們出發吧。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古城門口的大水車,這個大水車已經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麗江古城的標志。大家可以在它前面拍照留影。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酒吧一條街,晚上這里的游客非常多,人山人海,許多人在河里放河燈祈福。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也是古城最熱鬧的地方。
今晚大家就住在全景客棧,在那可以看見麗江古城的全貌!
我們的游程結束了,希望以后大家能多請我來當導游!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7
大家好,我叫葉承宏。你們叫我“葉導”就可以了。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名字叫麗江古城,它形成于南宋后期,到現在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地處云貴高原,坐落在麗江壩的中部,是“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里面文化遺產眾多,我們主要參觀的是麗江古城內的街道,希望大家做文明的游客,不能破壞麗江古城內的歷史文物,也不能亂摘街道上的花草。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麗江古城內的街道,它依山傍水,鋪的石頭大多是紅色的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的花紋也十分精美。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麗江古城內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它的地面上鋪的全都是五彩石,如同蜘蛛網般交錯著。看,這些房子都是純手工建造的。地面上采用的大多數礫角巖,礫角巖是麗江特有的一種巖石。由于它色彩十分的鮮艷,所以當地人也稱它為五花石。人行馬踏,它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還是那么的光亮。下面,你們就快在這里拍一拍照吧。
麗江古城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放河燈,放河燈是一種古老的習俗,據說每一盞河燈都能讓自己和家人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大家快來放河燈吧。
時間過得真快,麗江古城之旅一下子就過完了。希望大家旅途愉快,下次再來這里玩。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8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大家今日的導游,此刻我將要帶大家去游覽著名的景點——麗江古城。
我們即將來到這被稱作為“高原姑蘇”“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在此各位游客就會想,我怎能口出狂言,敢把這高原小城稱得如此夸張,其實一點都沒有被我夸大,麗江古城就是因為有玉泉水貫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城內亦有多處龍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這種有利的條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臨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鎮,穿墻過屋,“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詩意是這座古城的真實寫照,那里雖是云貴高原小鎮,卻頗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我在古城給大家講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可是立刻就要進入古城了,怎樣就沒有看到城門呢其實各位游客是看不到的,這也是麗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門,也看不到城墻,因為古城根本沒有城墻和城門,因為納西族的頭領姓“木”,如果建了城墻和城門就變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沒有城墻,也沒有城門了。
今日,我們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多謝大家的支持,再見!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9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麗江古城。我代表我們“神游”旅行社誠摯地歡迎你們家到來。我是今日的導游員,我的名字十分好記,徐悲鴻的“徐”,大家叫我小徐就行了。在今日的行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對小徐講,小徐時刻待命為大家服務。
大家是不是第一次到麗江來啊?(是!)好,我們此刻就去揭開麗江神秘的面紗。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與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位于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納西族的故鄉。
親愛的游客們看來今日我們這個團隊身體素質都十分棒啊,大家知不知我們此刻所處的位臵海拔有多高?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也就是說我們此刻在海拔2400米的地方。大家都沒有出現高原反應,十分好。走進大研鎮,大家有沒有發現大研鎮沒有城墻,據說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的統治者均姓木,若筑城墻、木字加上框便成了“困”字、因而古城沒有城墻。我們走在麗江彩石鋪成的街道上能夠看見一座座古樸的民居,當地的居民以木石與泥土構筑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我們此刻看見的就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余”。但在這樸素的民居中,也隱藏著一座宮殿,那就是木府大院,木府大院是一座仿紫禁城的納西宮廷式建筑,能夠說得上是氣勢恢宏,然而那里面住的不是慈禧,而是納西族的世襲統治者木府家族。城內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
堅持街市清。
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筑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但古城沒有寒山寺的鐘聲,卻有著動聽優美的音樂。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我們一路走來都聽到了優美的音樂,大家肯定想不到這些樂曲都是由七八十歲的老人彈奏出來的吧?他們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納西古樂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組曲“北石細里”,據諧音俗稱“別時謝禮”,漢譯“白沙細樂”。白沙細樂相傳忽必烈當年南征過麗江,納西酋長麥良到渡口相迎,二人結為知交。臨別時,忽必烈留下半支樂隊,他們與納西樂工共同創作的。
聞名于世的麗江壁畫,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資料融合并存的突出特點。遺存于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齊,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請大家往麗江城的西北看,我們能夠看到一座雄偉的雪山,這座山叫做“玉龍山。”主峰海撥5596米,雪山終年積雪,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還是一座處女峰。在納西族的傳說中,玉龍山是“三朵神”的化身,所以在納西人心目中玉龍山是一座神山。玉龍山上不僅僅有奇特的雪景,因其山體氣候的垂直分布,植被和自然景觀也極其豐富。雪山下有草甸,牦牛在廣闊的原始森林旁悠然散步,遠處的木屋里不時傳出納西姑娘的歌聲,冰川,峽谷,瀑布,還有漫山的杜鵑花,玉龍山能夠被稱為世外桃源啊!
可是,玉龍雪山不輕易被人看到她白雪皚皚的頂峰,因為她很容易被云霧遮住,僅有當太陽出來時,才會打開讓您一睹芳容,但很快又沒有了。
在玉龍雪山景區內,從云杉坪索道處往下步行幾百米便能夠到白水河。白水河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牦牛,游客朋友們注意這些牦牛不是免費的,同它合影或騎行,每次收費10元。白水河的對面有一塊草坪,它叫做云杉坪。杉坪納西語稱“吾魯游翠閣”,意為“玉龍山中的殉情之地”。
玉龍山的一側有一個巨大的峽谷,虎跳峽,又稱“金沙劈流”。金沙江穿峽而過,江面險窄,最窄處僅有30米,相傳老虎能一躍過江,故稱“虎跳峽”。全峽長約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長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個險灘錯落排列在峽谷中,平均不到一里就有一個。浪濤翻卷,勝過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為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此外在虎跳峽沿江的巖壁上,有12個珍貴的古巖畫魚,使這條世界大峽谷又添奇觀。如果能穿夠越這樣一條峽谷,所有的驚險,壯闊,山川的秀美及困難都經歷了,那么世界上就沒有什么好畏懼的了。
好了,我們此刻去下一個景點。位于麗江城西8千米處有一個高原湖泊,也是麗江縣境內最大的湖泊,“拉什海”。山水相映,碧翠環抱是它的特征,拉市海每年都引來越冬的水鳥,有調查顯示,這片水域每年有3萬只左右的水鳥來此越冬,其中包括斑頭雁、中華秋沙鴨、黑頸鶴、天鵝、白鷺等57種鳥類和珍稀瀕危鳥類。那里已建立了包括拉市海在內的4個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那里是候鳥的樂園。
拉什海旁邊的這條古路叫做啊“茶馬古道”,是過去交通不便時,商人販運茶葉鹽巴去藏區換毛皮等物的地方。走在茶馬古道上必須經過一個古鎮,束河古鎮,它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是納西族從農耕禮貌向商業禮貌過渡的活標本,古鎮核心保護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有1000多戶人家,3000多人。束河,即是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依山傍水,建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大石橋,大覺宮,至今還保存完好,這些多元的文化景觀,都是麗江古城的補充與延伸。
如果說麗江古城已變成越來越熱鬧的城市的話,束河古鎮就能夠說是一個真正寧靜的世外山村。
剛才我們看過了高原湖泊--拉什海,俗話說“好事成雙”,美景更是成雙成對的出現,此刻我們來看看拉什海大的“妹妹”,瀘沽湖。瀘沽湖因當地摩梭語稱“落水”為“瀘沽”,因而得名。瀘沽湖總面積77700余畝,最深處達90米,為云南省第二深水湖。那里的人們都說瀘沽湖是天堂滴下的雨露,一天之中變幻無窮,日出時分,湖水是舍紅的,太陽冉冉升起,周圍山川倒映其中,湖水又變成了翠綠的,夕陽西下,風平浪靜,湖水又變成了墨綠色的,到了晚上,天上星星閃動,湖面更是波光粼粼。
瀘沽湖四周崇山峻嶺,一年有三個月以上的積雪期。瀘沽湖森林資源豐富,風光秀美,青山四合。獨木舟是湖區主要交通工具。瀘沽湖畔居住著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生活方式,男不娶,女不嫁,各自居住母家,家中以“母親”為首,以“女性”為主,是神奇的“東方女兒國“,過去有許多游客對這樣的婚俗很好奇,便追著摩梭人問,其實這是對她們的不尊重,小徐當然相信這樣的事情不會在我們的隊伍里出現。
(我看今日我們這個團隊里有幾位男士,請問你們看過三國演義嗎?好的,那么明白諸葛亮“五月渡瀘”的故事發生在哪里嗎?沒錯就是麗江。)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南下,其上游金沙江到了麗江縣石鼓鎮,突然掉頭北轉,構成了V形的大灣,這就是著名的長江第一灣。那里水流很急,地理位臵十分重要,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忽必烈就是從那里南下,恢復的大理,紅二方面軍也是從那里渡江北上。但由于江面寬闊,看過去江水平緩如鏡。江灣兩岸綠柳依依,白云藍天下群山隱隱,不遠處就是整齊劃一的田原、炊煙裊裊的村鎮,在這樣一片高原上竟有如江南水鄉一般的景致,讓人嘖嘖稱奇。長江第一灣不僅僅是麗江的重要風景名勝區,并且是進入老君山景區的咽喉重地。
既然提到了老君山風景區我們必須得去看一看,為什么叫老君山呢?相傳那里是太上老君是煉丹的地方。從萬里長江第一灣,溯江而上,就到了被譽為“滇省眾山之祖”的老君山。九十九龍潭、丹霞地貌、黎明被稱為該風景區三絕。常言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難道圣賢就沒有犯錯的嗎?傳說太上老君煉丹經過此地時誤落寶鏡,構成山頂99個清潭子,挨了玉皇大帝一頓臭罵。但99個清潭到今日演化成個清澈見底的龍潭,對于我們來說可是好事啊!再說黎明,難不成是因大明星黎明而得名嗎?開個玩笑!黎明之奇在于那里的太陽一天三次升起又三次落下。因為那里有三座異形高峰前后相錯,并且一峰比一峰高,每年農歷冬至日前后約兩個月時間里,每一天上午約八點半,太陽從第一座山峰右腰部升起,緩緩向右上爬升,約半小時后隱入第二座山峰后,這時剛剛才迎來“日出”的黎明街立刻又“日落”,一會兒,太陽第二次從第二座山峰右側升出,半小時后又隱入山峰后,再過半小時后太陽第三次從第三座山峰右側上部升起。短短時間看到三次“日出”、“日落”,這種輝煌壯麗的奇景,也許僅有在黎明這個地方,才能領略得到。麗江老君山丹霞地貌區
丹霞風光不僅僅分布廣,面積大,并且山體壯觀、景色絢麗、發育典型,具有頂平、身陡、麓緩的明顯特點。相當于1.4個廣東丹霞山,是國內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
康熙微服私訪記里有個石頭記,麗江卻有個石頭城,他就是寶山石頭城。歷史上把那里稱作是“百戶人家一石居”,為什么有這么一說呢?如果不是我們今日親眼所見,也許永遠想不到108戶人家在一塊面積僅0.5平方公里的天然巨石上生活。進入城內,依石而建的人家瓦頂毗鄰,按“五橫三縱”的自然格局分布,房子的柱子,房檐取自自然之石,不足為奇,奇的是屋里的,桌,灶,床,甚至舀水的栗瓜都是用天然石料改造而成的。寶山石城還有一個奇特的洞穴,“滴血求子洞”洞內泉水常年不斷,泉水乳白色,那里的人們都說如果婚后不離的或只生女不生男的,滴一滴血,便可靈驗。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我們的旅程到那里就結束了,感激大家對小徐本次工作的支持。小徐有什么不足之處還期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預祝大家歸途愉快。
麗江古城景點導游詞簡單篇10
站在那里向東望去,眼前一片開闊,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阿場,占地約五畝,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說那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為什么這樣有名呢?如果說我國北方又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話,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皮毛、藏藥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從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這個集市從開始至今有三百年的歷史,要體會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奧妙,清晨,早起的人們開始買早點,是朦朦朧朧正在伸賴腰的四方街;午,買銅、買山貨、買小吃的商販組成繁榮的市面,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剛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經過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還剩著人和陽光的余溫,在橋頭曬太陽的老人換成了孩童嬉戲,兩側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這是化了妝的四方街;凌晨兩點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測,僅有流水之聲高低起伏,這是素面朝天的麗江。
接下來讓我的小伙伴小李,繼續帶大家講解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