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
《西游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翻拍成了好多版本,有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然而,我仍是對文字版情有獨鐘。電視劇只是為了看打斗場面,圖個新鮮,卻忽略了其本身的意境。文字版的《西游記》雖有幾分乏味,既無動人心弦的場面,也無華麗的場景,但它卻能令人靜靜地去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西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1
書籍,竟有如此大的魔力,仿佛黑夜里的一片燭光,盡管微茫,卻足夠讓不安的心安靜下來。暑假里,我與書為伴,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讓我學會了做“最好”的自己。
《西游記》是著名作家吳承恩所寫。主要講述了:唐僧和三個徒弟千辛萬苦地降魔伏妖,走過了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的故事。這本書以天馬行空的絢麗想象,向人們展示了師徒四人在茫茫的西行取經路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并將這些千難萬險化為險象環生,一場場與妖魔鬼怪之間斗智斗勇的較量,令我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看完這本書,我被師徒四人身上那種鍥而不舍、不懼妖魔鬼怪的勇敢深深地感動了。我非常佩服他們那種堅強地意志力,如果讓我們去經歷那樣的曲折道路,說不定早被妖魔鬼怪吃了。凝思間,一個凄涼的呻吟聲從我腦中浮現:我在一次數學期中考試中考砸,兩行咸咸的液體從我的臉頰流下,我在自責中不能自拔,開始行尸走肉般地學習。繆老師的一句:“可樂,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站起來的勇氣都沒有!”對啊,哪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人生途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坎坷,當困難和考驗來臨時,我們要敢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打敗學習中的“攔路虎”,才能見到久違的陽光!荀子有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奔流的海水,如果沒有暗礁的阻擋,就無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豐滿的小鳥,如果沒有暴風雨的搏擊,就無法實現展翅高飛的自由;年少氣盛的我們,如果沒有挫折的敲擊,就無法成就最好的自己!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2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資料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
這本書前七回主要介紹了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的出世、求道、鬧龍宮、攪冥府、鬧天宮,直至其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為中心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八至十二回寫小說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太宗入冥,玄奘奉詔取經,交代取經緣起,在結構上與前七回并列,同為展開中心故事做準備;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經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其間包括41個具有相對獨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寫取經途中的各種矛盾斗爭,包括取經人和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斗爭,以及取經人內部的矛盾斗爭,在結構上以取經人物的活動為中心,依次展開又互相照應,離奇曲折,懸念不斷,至經歷八十一難,矛盾最終解決,斗爭最終勝利,取經夢想實現。
這本書中的孫悟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用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于釋教;并且他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終,成為了斗戰勝佛。而豬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因為他在蟠桃會上酗酒戲了嫦娥,被貶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虧他在路上保護圣僧,卻又有頑心,未泯。因為他挑擔有功,做凈壇使者。沙悟凈本是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他下界,落于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誠敬迦持,保護圣僧,登山牽馬有功,為金身羅漢。
覺得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值得我學習。孫悟空本領高強、正直勇敢,對師傅也十分忠誠,我要向他學習,不能害怕危險;唐僧堅持不懈,意志堅定,我要向他學習,不能放棄;豬八戒雖有些懶,可為人十分忠厚老實,我要向他學習,誠實守信;沙僧話雖不多,但卻吃苦耐勞,不喊一聲“累”,我要向他學習,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奮。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堅持不懈,值得我學習。一路上,他們翻過了多少山,走過了多少片樹林,打敗了多少妖精,這是多么艱難的一路啊!可他們卻沒有放棄的念頭,從來都沒有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嗎?想到這兒,我不禁低下了頭,他們那么困難,都挺過去了,還有什么是戰勝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難與之相比,不是顯得太渺小了嗎?
一本好書,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西游記》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吧!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3
一本好書,往往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第一次讀《西游記》時,它給我的印象就是,本書想象極為豐富。再讀《西游記》,我又有了許多新的思想和感悟。
豐富的文學色彩
《西游記》是一部神魔小說,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它也屬于浪漫主義的杰作。作者吳承恩搜集了許多民間故事,以玄奘西游為原型,并將原型進一步神化。他受民間文學的影響極深,在他的書中,文字總以端莊而不失高貴、有趣卻又質樸的形式出現,字里行間流露的都是真情實感。書中有許多用詩表達的環境描寫、打斗場面、兵器介紹等,這些事物用詩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各種細節用詩的形式來體現,語言既不失精煉又不失細膩,二者完美結合,成為書中的一大亮點。
有趣的人物形象
《西游記》中塑造了四個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了,還有一匹馬。他們各有千秋。
唐僧,原是金蟬子轉世,自幼為僧,因父親被冤殺,母親被搶占,他的出身誠可謂忍辱負重。一心向善的他,自踏上取經之路后,依然保持向佛之心。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被女色所惑。但他善心過頭,甚至要救妖怪,以至于自己為自己的善心付出了許多代價。這也是唐僧不辨善惡的一面。孫悟空本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英雄,他敢于抗爭的精神為我們所敬佩。但自從跟了唐僧后,便誠心誠意地保護唐僧。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曾多次救出唐僧。唐僧取經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孫悟空的,他是西行路上必不可少的人物。豬悟能是天蓬元帥下凡,他生性懶惰,好色貪吃,還經常給唐僧說不辨真假的話,唐僧也因為三番五次聽信八戒讒言而被抓。雖然八戒缺點很多,但他有趣的性格打動了我。他也曾盡心盡力地為悟空助陣,其實是個好人。沙僧一路上吃苦耐勞,毫無怨言,著實老實。白龍馬一路馱著唐僧,也毫無怠慢之處。他們最終也都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可謂“功到自然成”。
深刻的哲學思想
《西游記》給我許多的啟示:它讓我明白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就一定可以成功。師徒四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畏艱險,只為把困難解決,一心求取真經,最終得以成功。它讓我明白團結一心,合作才能共贏。師徒遇上妖魔,哪一次不是互幫互助?哪一次不是齊心協力?取經路上的一個個坎,都是團結合作才過去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像師徒一樣“合作才能共贏”。它讓我明白正義永遠能夠戰勝邪惡。在《西游記》中,妖怪的結局只能是被降伏,他們就好比社會中的惡勢力,“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我們絕不能向惡勢力低頭。它讓我明白做人要孝敬師長,懂得感恩。孫、豬、沙三人都是唐僧解救了他們,他們知恩圖報、竭盡全力保護唐僧,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報答對我們有恩的人。
《西游記》中的精神內涵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很有幫助,我們要學會踐行這些美好品質。
丑惡的社會現象
吳承恩生活在弘治到萬歷時期,宦官專權,奸臣當道。正是明代統治者荒淫腐朽、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政治十分黑暗的時期。吳承恩針對當時的腐敗和世風的墮落給予尖銳的揭露和批評。《西游記》中的妖邪和昏君正是諷刺當時的社會,而勇敢的化身孫悟空,斬妖除魔義不容辭,他是寄托了吳承恩美好愿望的人物,吳承恩也希望現實中也有這樣一位英雄來斬除奸臣,改革封建,讓老百姓重見天日。
可以從《西游記》中讀出的實在太多太多,我們要學習其優秀之處,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4
提到《西游記》,大家對于其中的一些橋段必須爛熟于心。我亦是如此。
我最喜歡的主角是孫悟空:他有著無窮大的法力,天不怕、地不怕,有著不屈的反抗精神。他與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作斗爭,愣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名號;他與妖魔鬼怪們作斗爭,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一個壞蛋,金箍棒下絕不留情;他與一切阻礙他前行的艱難困苦作斗爭,從未想過放棄!
初次拜讀《西游記》,我對齊天大圣佩服得一塌糊涂,對其他西行之人卻無佩服之意。豬八戒在我眼中可是是個搬弄是非的小人,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沙僧么,便是個毫無主見、只對大師兄說一不二的“木頭人”;唐僧則是個嘮嘮叨叨、軟弱無能的和尚罷了。再次品味,我卻發現并非如此。豬八戒變得可愛,是那種傻傻的可愛;沙僧,他是那么忠厚老實;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待人真誠,一絲不茍。
《西游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翻拍成了好多版本,有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然而,我仍是對文字版情有獨鐘。電視劇只是為了看打斗場面,圖個新鮮,卻忽略了其本身的意境。文字版的《西游記》雖有幾分乏味,既無動人心弦的場面,也無華麗的場景,但它卻能令人靜靜地去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
我想,縱使不一樣版本的《西游記》有天大的差別,它們也都講明了一個道理:生活就像那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旅程一樣,避免不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也許你不會遇見白骨精,但你總會遇到令你厭惡的人,也許你不必去過火焰山,但你必須要經過一場重要的考試……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像他們一樣,克服一系列的困難險阻,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挫折、困難——可能是一種阻撓、也可能是一種考驗,而關鍵就要看你有沒有像那西行四人的堅定毅力與勇氣!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5
假期里,我認識了令人敬佩的焦裕祿,認識了保家衛國的岳飛;還再看了幾次能讓我兩眼放光的《西游記》。媽媽說我這是“老吳”的“鐵桿粉絲”。嘿,誰讓《西游記》真的非常好看呢?
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領大,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幾根毫毛就能變出好多“悟空”,最厲害的是一棒就打得妖魔鬼怪魂飛魄散;我喜歡豬八戒,因為他胖得像熊貓很可愛,而且和我一樣是個萌萌的“吃貨”;我還喜歡沙僧白龍馬,因為他們最累卻從來沒有放棄取經。
我最不喜歡唐僧,因為他沒有悟空的“帥”,八戒的“萌”,也沒有沙僧白龍馬的“能干”,而且是妖怪們最想吃的“唐僧肉”,所以唐僧一次又一次地被抓。每次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總忍不住想為什么孫悟空他們不離開唐僧呢?
后來,也許是我長大了吧。當我再次慢慢讀這本書后,發現唐僧雖然不會騰云駕霧,不會七十二變,好像這不會,那不會,但他救了悟空,而且也從來沒有想過:“取經太難,我不干了!”
這是不是就是唐僧最后成功的原因呢?這是不是就是孫悟空他們不愿意離開的原因呢?
我去問媽媽,媽媽說也許吧。我去問老師,老師說唐僧也是有夢想的人。
有夢想就能遇到困難不放棄,不放棄就能取到“真經”實現夢想。
聽老師說,以前我們中國人吃不飽穿不暖,以前我們中國人沒有飛機原子彈,以前我們中國人沒有鐵路高樓……多年以后,我們都有了,因為這些是我們中國人曾經的夢想。為了實現這些夢想,很多很多像唐僧一樣的普通人遇到了很多很多個“八十一難”。最后,我們贏了。而現在,我們有高鐵,有移動支付,有共享單車,有量子通信……有很多別人沒有的東西。老師說,這是我們新一輩中國人的夢想,是我們的“中國夢”。
有夢想,真好!
我也想像唐僧一樣像無數的爺爺奶奶哥哥姐姐一樣有夢想。我的夢想是什么?我的夢想是長大了成為一名運動員,在冬奧會上像武大靖哥哥一樣拿金牌,拿很多很多的金牌!為我們中國爭光!
我把夢想告訴媽媽,媽媽說她會為我驕傲!告訴老師,老師說不放棄,就能實現夢想!
多年以后,在冬奧會的領獎臺上,一定會有我的身影……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6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這個故事。
文中講述了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最終取得真經的事情。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師徒四人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取經路上,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們都能夠想辦法解決。“歷經坎坷,不改初心”的精神是值得多少人學習呀!每當讀到這本書或是看到這部電視劇,都會讓我想到我自己。
生活中我是一個非常害怕困難的人,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會想到退縮或者躲避。而每到這時候,《西游記》總會讓我重新堅持下去。尤其那次畫畫的經歷,著實讓我記憶猶新。
由于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所以報了一個繪畫班。只不過上課中的我總是愛走思,因此并沒有聽到老師具體留了什么作業,只知道是要畫一幅畫。回到家后,我看著那空蕩蕩的畫本,著實不想畫下去。心想:反正也沒有認真聽,不如就不畫了,就這樣吧。就在這時無意中的一個抬頭,我看到了《西游記》這本書。頓時心中一種慚愧感油然而生,我想到了,他們師徒四人都可以戰勝那么多的困難,最后取得真經,而我為什么又要退縮,放棄呢?這么想著我把作業重新拿了出來,很是認真的,一筆一畫的畫著。很快作業就畫完了,我想:下次可不能這樣了,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不過雖然這次畫得不好,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并沒有半途而廢,看著自己的畫作我仍舊很開心。
《西游記》告訴我,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面對,堅持下去,只有堅持不懈,哪怕做得不好也一定會成功的!
讀西游記讀后感500字篇7
《西游記》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
書中最厲害的人物要數孫悟空了。你看“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都與孫悟空有關,孫悟空是多么厲害啊!它跋山涉水,與唐僧,八戒,沙僧一起降妖制魔,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到了真經。
《西游記》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有一顆克服困難的心,就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可不是嗎?記得有一次,我去溜冰場學習溜冰,教練告訴我腳要一前一后慢慢滑,可我膽小,不敢滑,就慢慢地把兩腳分開,可我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就來了一個“一字馬”,我并沒有放棄。第二次,我小心翼翼地把腳分開,然后又把一只腳往前走,可是又來了一個“狗啃泥”,我心中希望的火苗已經滅掉了。突然一個聲音在我腦中響起:不放棄!決不放棄!永不放棄!有了這三句話,我心中的火苗又被點燃了,一定要堅持!第三次,我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按照老師說的一步一步去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次摔跤,我終于學會了溜冰。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有一顆克服困難的心,就一定會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