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
《朝花夕拾》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的五彩斑斕的童年,也是作者魯迅真實地反映了自身的心路歷程。一個個生活片段趣味盎然,又意義深刻。那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6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1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十分著名的書——《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共有10篇文章,《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寫于北京,《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寫于廈門。全書記載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且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這本書的10篇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由此讓我想到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把學生埋在書海和各類考試中,不是少了許多兒童的樂趣嗎?比如:有時我寫作業感到累了就想休息一下,玩一會電腦換一換腦筋,可爸爸總是說:“作業不寫完,不能開電腦”。
通過這篇文章,我覺得家長關心我們的學習是好事,但也要理解我們,我們會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的時間,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學習中娛樂,更能在娛樂中成長。同時,在讀這些文章時,我理解到作者在寫作手法上,常插入相關的童話、傳說和典故,使文章更增添了許多閱讀的趣味。
這就是《朝花夕拾》給我的啟迪,我會永遠記住這篇佳作。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2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暑假,我看了《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講述的就是魯迅兒時的經歷。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并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等一些故事,而主人公魯迅也從青澀懵懂的少年逐漸變得成熟起來。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要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但到了魯迅先生該上學的時候,他不得不和充滿著快樂的百草園說再見,到三味書屋學習。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就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寫,我們的童年并非只有開心,都是順心如意的。但那也豐富了我們的一生,留下許多回憶。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3
暑假,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閱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一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義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眾多散文中,可以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散文里,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一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一頓,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4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里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仿佛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5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句話出其我國的大文豪魯迅之口。他愛國,寫作水平高,暑假我也有幸拜讀完《朝花夕拾》其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令我印象很深。
從前段的散文來看,魯迅把阿長描繪的并不光彩。魯迅舉了些小事,如:睡相差,愛寬事,怪規矩等,還把阿長的外表寫成了一個生動的矮婆,面黃人肥。此處作者也怪誠實,對阿長的外表也是“供認不諱”,毫無光彩修飾,使我不禁微笑起來,看到了一個隨意大咧又不失趣味的阿長。
到中段,魯迅突然話鋒一轉,描寫了阿長又有什么好,如:教會了我許多事,去被長毛抓,帶來“三哼經”。讓我看出了一位貼心上事的長媽媽。哎,這就是所謂的“先揚后抑”吧!真是對阿長又愛又恨啊!
讀著這一幕幕溫馨有趣的畫面,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老了,也和阿長差不多,只是比阿長白一點,瘦一點,卻也愛談閑事兒,愛些怪習俗......但是,但是看到阿長教會魯迅許多事時,我想起奶奶也教會我許多事,平常我很亂,可奶奶很干凈,這個暑假,她教會我要干凈,這也很好啊!阿長費力帶來“三哼經”,掛記魯迅,我奶奶也是如此,平常我需要什么,她會盡力得來,我隨口一句話,她久久放不下,關心我,愛護我,可真是偉大!我不應該經常為奶奶的“口煩”而嫌棄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對長媽媽的愛使我流連忘返,使我想開了不少,《朝花夕拾》這本書我大力推薦!你一定要看。
暑假讀《朝花夕拾》有感和啟迪500字篇6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后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為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后、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