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
看完青銅葵花,你知道怎么寫一篇青銅葵花讀后感嗎?《青銅葵花》這本書,講述了青銅葵花一生的傳奇,因為愛,造就青銅和葵花共同的奇跡,愛是一縷陽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希望你喜歡。
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篇1】
這本書可以說是“給我感觸最深的書”之一了。令我百看不厭。它就放在我的床頭,每當看到它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的翻看起來。
這本書講了一個啞巴男孩和一個漂亮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會,城市女孩葵花讓鄉下大麥村的青銅家領養了,從此青銅和葵花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盡管青銅家并不富裕,但葵花愛這個家里的每一個成員,當然他們也把葵花當作他們的骨肉。但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他的城市,青銅從此就開始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最后一點給我的印象最深了:青銅在草垛上產生了幻覺,看到了葵花,于是他用盡平生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那是發自內心,不可抗拒的一聲“葵花”。他喊出了聲,剛好被嘎魚聽到了,嘎與撒腿就往青銅家跑,邊跑邊說:“青銅會說話了!青銅會說話了!”
我相信這一定是老天爺看到青銅和葵花感情這么深,不忍心讓青銅再說不出話了,這也許就是愛的力量!
還有一段話給我的印象也特別深,那是作者在寫后代記里提到的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
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魄。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雖然我還不能理解這段文字的更深一層的內涵,但我已經懂得它的基本道理了。我們確實需要正視痛苦,尊重痛苦,因為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襲擊、人類野蠻本性的發作、個人心靈世界的疾風暴雨等。而且我們每天都在目睹與耳聞這些苦難。
苦難幾乎是永恒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所以現在的我們,用不著為自己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只是從現在才開始有苦難與痛苦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平和的心態!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篇2】
最近我正在網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凈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凄凄的憂傷。那種于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于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著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于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著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為了葵花登臺演出精心制作了一串冰項鏈,并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著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里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身邊的同學常為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篇3】
寒假,我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讀完后,使我受益匪淺。
我被青銅葵花的兄妹之情感動著,為了給葵花掙學費,去油麻地鎮賣蘆花鞋時,青銅竟然把自己穿著的蘆花鞋也賣掉了,赤著腳在冰天雪地里跑回了家;為了讓葵花更清楚地看到精彩的馬戲表演,青銅竟然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看了整場馬戲,而自己卻累得幾乎癱倒在地上;為了給葵花找吃的,在蘆葦蕩里抓野鴨時,青銅竟然被鋒利的蘆葦刺得幾乎扎穿了腳板。
我被青銅一家和葵花的親情感動著,為了讓葵花能上學,青銅的爸爸媽媽竟然狠心地把青銅留在家里放牛;為了青銅葵花能穿上暖和的棉衣,奶奶竟然累倒在了棉花田里;為了省下學費給奶奶治病,葵花竟然故意把期末考試的各門功課都考砸了。
和青銅葵花相比,我感覺自己真的太幸福了,我不必去賣蘆花鞋掙學費,也不必在南瓜燈下寫作業,更不必為填不飽肚子而苦惱。我每天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坐在明亮的護眼燈下寫著作業,吃著美味可口的飯菜和各種零食。
和青銅葵花相比,我感覺自己真的太軟弱了,青銅葵花面對各種苦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樂觀正是我缺少的,無論學習和生活中,只要遇到了一丁點兒困難,我都要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要堅強,以后我不能在任由父母嬌生慣養了,我要獨立,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篇4】
伴隨著一種朦朧而又詩意的美,一種明顯而又悲壯的疼,我的目光走到了書的盡頭。漫長幾日宛如一夜夢,雖然我并不在夢中。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覺,是美?是痛?我說不出,但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純潔的美和一股淡淡的悲哀。
通讀全文,我流淚了。當讀到葵花為家里省錢而放棄了一次珍貴的照相機會;當讀到青銅為滿足一位過路人的心愿而脫下自己的蘆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幾個小時;當讀到兄妹倆人看不到馬戲,青銅蹲下來讓葵花騎到自己的肩膀上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會住了,我流淚了。只為那純美的文筆,那詩一般動人的情。
生活中人們總追求快樂而逃避悲傷,但《青銅葵花》中這一段美麗的痛苦卻涌現著貫穿著此書始末的淡淡的悲哀,著實讓我著迷,以至于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也不會覺得有一絲疲乏。青銅和葵花這兩個天真純潔的孩子,已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他們懂事聽話,懂得為家里分憂解難,這無疑是給城里的孩子敲響了警鐘。大麥地經歷了蝗災、水災、火災,但是它仍堅強不屈地存活了下來,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讓我感興趣的是,一般文學作品都是用邪惡來襯托善良、用猜疑來襯托真誠、用霸道來襯托淳樸。而《青銅葵花》這部作品并沒有涉及到一個反面角色,卻將善良、真誠、純潔表現得如此那樣淋漓盡致。一開始我以為嘎魚是一個壞孩子,但我漸漸的發現是錯誤的。當奶奶生病了,嘎魚送來了兩只鴨;當城里派人將葵花接走時,嘎魚幫青銅和葵花躲起來……所有的人物,都無聲地表達著美好和善良。曹老師真是用筆如神吶!
文中青銅是一個啞巴,但卻勇敢頑強,將上學的機會讓給妹妹,將妹妹的過失攬在自己的身上,這個苦命的孩子正是大麥地的寫照。至文末,一聲撕心裂肺的“葵花”則像一顆流星劃破天際,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我相信我還能看懂美,聽懂美,讀懂美。《青銅葵花》正是最好的證明。
青銅葵花讀后感500多字【篇5】
讀過這本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固執的青銅和惹人憐愛的葵花兩個人的身影還在我的腦海中徘徊……
這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在她年幼時就失去了母愛,她與她的爸爸來到一個叫大麥地的地方,但是,她們剛來不久,她的爸爸就因失足掉進了河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不認識一個人,由于父母都是孤兒,自己一個親人也沒有了,沒有人可以依賴,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只鳥擁有萬里天空卻找不到另一只鳥的孤獨;是那種一條魚擁有一片廣闊的海洋卻找不到另一條魚的孤獨。
她成了一個孤兒,與她爸爸一同前來的叔叔阿姨們決定把她寄養到這里的農民家里。這件事情被剛剛與葵花建立起友誼的啞巴青銅聽到了。因為青銅是啞巴,村里的小孩都嘲笑他,孤立他,他也非常的孤獨,一只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河流的孤獨;一匹馬獨自擁有草原的孤獨。他在大家眼中是一個聰明絕頂、行為卻十分古怪的啞巴。第二天早上他跟他的家人說想要領養葵花做自己的妹妹,大人們都沉默了,說不知道青銅家是最窮的,再有一個孩子,經濟是首要問題啊!大人們自然是喜歡葵花的,但他們不得不考慮家里的條件,畢竟葵花是一個好女孩,誰都不愿虧欠她。青銅激動的用手比劃著,告訴他的家人自己是多么想讓葵花成為自己的妹妹,告訴他的家人,自己寧愿少吃點飯,多干些活,不再嚷嚷著吃肉,過年不穿新衣服也要葵花成為自己的妹妹。終于,奶奶發話了,她說就算再怎么窮也要養活這閨女。奶奶的這句話就像是一棵救命稻草,一家人徑直去了葵花所在的那顆大榆樹下。就這樣,因為這一個特別的機緣,使他們成了最親的兄妹。
葵花到了上學的年齡時,家里毫不猶豫的拿出了原本給青銅上學準備的錢;有馬戲團來時,青銅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肩上,寧愿自己什么也看不見也不會讓葵花空歡喜一場;葵花上、下學青銅親自牽著牛去接她、送她,雖然路很遠,但他毫無怨言;因為葵花的學習很好,每次成績單下來時,他們便將緊皺的眉頭松開,疲憊的臉上頓時神采奕奕;葵花的學校舉行聯歡會時,青銅特地為葵花準備的用冰做的項鏈;因為家里窮,葵花不想浪費家里的油燈,跑到別人家里寫作業,可后來被拒絕了,青銅知道后,捕了好多螢火蟲來為葵花照明;那年干旱時,青銅為葵花捕野鴨,家里沒錢買糧食,奶奶去了當鋪把自己帶了一輩子的耳環當了。
青銅一家對葵花的好,鄰居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可就在這時,葵花以前居住的那個城市的市長派人要把她接回去,這個消息對青銅一家和葵花來說,簡直就是個噩耗。想想他們曾經一起度過的每一天;想想他們一起艱難的度過的洪災、干旱;想想他們一家最困難時,奶奶又病倒了,葵花背著家里偷偷去縣里撿銀杏賣錢;想想他們在干旱時,因沒錢買糧食,奶奶把她帶了一輩子的耳環去當鋪當掉了,青銅一家為了葵花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傾家蕩產也不肯委屈葵花,簡直是把心都掏出來給了葵花,葵花也從心底戀上了這個貧窮卻給了她無限溫暖的家。可是最后葵花還是被領走了,葵花走時還不停地喊著爸爸媽媽哥哥,那喊聲幾近是撕心裂肺。
葵花是幸福的,因為她遇到了青銅一家,葵花又是不幸的,因為她最后還是與他們分別了。相比之下,我們平時就因考試沒考好而掉“金豆子”顯得多么微不足道。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大自然的突然襲擊、個人心靈上了疾風驟雨。我很喜歡封底上的一段話:“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就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是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強者。”可不是嘛,以前的人們面臨的苦難是戰爭,如今的少年面對的困難時競爭壓力,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必須要經歷苦難,如果一塊石頭沒有經過雕刻師的精雕細琢,沒有忍受這痛苦,它就不可能成為一座令每個人都贊嘆不覺的雕像;如果一只雛鷹沒有經過三番兩次撕心裂肺痛苦的磨練,它就成為不了天空中的王者;如果一個人不經歷苦難的鍛煉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青銅葵花》這本書對于現如今的思想、生活無疑逆向的,現在的人都在盼望自己會一帆風順,盼望苦難永遠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但“玉不琢,不成器”沒有苦難的磨練,你就不可能在人群中閃閃發光,不可能做得了人生的霸主,更不可能走向任何一條成功之路!所以,讓我們正視苦難,重新審視苦難,看清它并不是丑陋的,而是美麗的,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從原來不起眼的石頭變成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