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
《城南舊事》由五個小故事組成,筆者試圖從《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驢打滾兒》三個故事入手,以歷史敘事為切入點帶讀者進入“城南舊事”的歷史縱深處,如果讓你寫一篇城南舊事讀后感,你知道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希望你喜歡。
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篇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曲調再次觸摸我的耳膜,我仿佛又看到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些故事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讀完這部書,我好像長大了。
拿起《城南舊事》的時候,書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和緩緩而逝的歲月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文字之間蕩漾著的一種淡泊與純潔。在半個世紀的離別中,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飄零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罷,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樸素的東西,因為它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寫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最真摯的父愛。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著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寫英子父親病危,以花暗示了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負責任,長大就意味著不再讓人擔憂。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份緬懷。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樸婉轉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篇2
最近,我一直在讀一本書,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里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通過她童年時的故事,我仿佛也想到了我六七歲時在以前的家時玩耍的情景,我多么想再過以前玩耍的生活啊!可是現在我上四年級,課緊了,沒有時間玩耍。當然,這本《城南舊事》,就是寫的林海音童年時發生的事情。
這本書先后寫了林海音童年時發生的以下幾件事:第一個是《冬陽童年駱駝隊》第二個事《惠安館》第三個是《蘭姨娘》第四個是《驢打滾兒》最后一個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些事,是發生在林海音六歲到十三歲中的故事,書中記錄了林海音在這中間發生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在書中,林海音叫英子,這是她的小名。
開始的兩件事,給我的記憶最深刻,特別是《惠安館》,它令我百讀不厭,就算看上一百遍都不會覺得乏味、無趣,因為這內容太迷人了,它主要是這樣寫的:那是在他的老家發生的事,英子(林海音)在那有個朋友,叫妞兒,是在街口賣鹽的,她們常常在一塊兒,很快樂!
但是,妞兒找英子卻不方便,因為去她家的時候要經過惠安館,大人們都說那里面有個瘋子,都不讓進去,可就有一天,英子進去了,里面只有個婦女沒別人,那個婦女叫秀貞,她就是在大人口中所說的瘋子,原因是她的女兒小桂子失蹤了,說她的小桂子脖子上有個青胎記,下巴尖尖的,說讓年僅六歲的小英子幫她找找。
沒過幾天,她又像往常一樣去找她的好朋友妞兒,看見妞兒身上有幾處傷疤,于是妞兒告訴她她不是這的父母親生的,英子一聽嚇了一大跳,她忙看了看她的脖子和下巴,和秀貞說的毫無區別,于是她就讓妞兒去了秀貞家,她們倆相見后,立刻用抱在一起,秀貞話也沒說就提著大皮箱和妞兒去天津了,而英子呢?也因為著涼而暈倒了。
《城南舊事》,能讓人想起從前玩耍的美好時光的書,要我說,這本書真是舉世之作啊!
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篇3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書籍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林海音所寫的《城南舊事》一書,記錄她幼年在北京的生活瑣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來這本書像一杯清茶,或者說是一本老相冊,表面看上去平淡沒有波瀾,但讀起來卻回味無窮。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品茶,翻開這本城南的舊相冊。
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一章《惠安館》。書中寫到:當我和宋媽同時看到惠安館的“瘋子”時,宋媽仿佛看到了怪物似的,避之不及;而我卻,好奇的看著她,覺得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姑娘。這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我用純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小姑娘時,宋媽卻是一種鄙夷的眼光,認為她是一個瘋子。
這就好比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張圖:一名外國婦女抱著白凈可愛的孩子,坐在公交車上,座位前面是一位皮膚黝黑,衣衫襤褸,仿佛剛從垃圾堆走出來的中年男子。婦女嫌棄地扭過了頭,而這位孩子卻善意地伸出手與男子握手。孩子對他天真地笑著,而他也對孩子露出了驚訝、感動的笑容。白凈的孩子和臟兮兮的他,仿佛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在這一刻卻與那抹溫馨的笑容被定格在相機內。
人們都說孩子是最天真爛漫的,他們能以善意且公平的目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一個人的生命中會遇到許多令你厭惡的人,但是你假如能用美好和善意去看待它們,你又怎么知道它們給的你不是善意呢。這也許就像一面鏡子你對著她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它投去鄙夷的目光,它給你的也是冷眼。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書中的那個“瘋子”時,希望我們能一視同仁,像孩子一樣,用善意來對待她。畢竟她又做錯了什么呢?孩子們終究會長大,但也希望他們能保留心底里那一份,對世界的純真對他人的善意。
同樣,我們來換位思考。假如我們與生俱來,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瘋子,我們也會感到自卑與落寞,我們也渴望得到溫暖。但當我們無法決定他人時,當我們面對別人的質疑、冷眼時,我們要堅定自己的方針,用別人向我們投來的石頭,鑄成自己的城堡。有一句話說的好:“假如你不曾受到爭議,那你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走自己該的路。水仙被人說是蒜,但它終會綻放美麗的花朵,向他人證明自己。
希望世界被溫柔和善意以待,希望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篇4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伙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疴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游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
也深深地打動著我。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演盡了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哀愁與恍惚,在淋漓斑駁的回憶中有所得到的保留住內心的純真才會使整個世界看起來更加美好。記得童年的純真,為純真淌過時光的心河而輕輕吟唱。
一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篇5
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騃而神圣的嗎?”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代序的最后這樣問到。讀完了《城南舊事》,我不由得追憶起我們都已消逝的童年。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她以一個六歲小女孩——英子的視角,用懷舊的筆調描繪了二十世紀初北京城南的生活圖景,講述了秀貞、蘭姨娘、宋媽等底層人物的故事。書中的主角英子,是一個十分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她蘊涵著一顆純潔的童心,顯得格外調皮而可愛。然而,她接觸了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經歷了這么多悲歡離合,一天天長大著。直到最后父親去世,才十二歲的她便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蕓蕓眾生中,有多少人能像英子成長這么快?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或許自己認為是美好的。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與英子的童年相比,我們過得實在平庸而乏味。我們有想過瘋子因何而瘋嗎?我們思考過小偷因何而偷嗎?我們理解過父母為何而一遍又一遍嘮叨嗎?珍貴的童年,已流逝于我們無意義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
當我剛上小學時,我也許也很天真。可是,如果我遇見一個瘋子,亦或是發現自己身邊存在著一個小偷,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談與他們打交道了。可當英子遇見了他們,天真地與他們成了朋友,并且十分同情他們。我不但沒有英子那么天真,而且成長得也不如她快。每篇故事的主角,一個一個都離她而去。當她剛小學畢業時,父親也去世了。十二歲的英子開始成為家庭的頂梁柱,照顧母親以及年幼的弟弟妹妹。而我像她那么大時,還不懂得分擔家務,還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呢。有人用“無知”、“幼稚”來形容美好的童年,我想,我大概就把自己的童年過得幼稚了吧。那天真四溢的童心,曾幾何時,我也有,也有啊。可是,我卻沒有好好利用它,讓它成為,推進我成長的寶藏。
童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我們已只能追憶童年,無法回到童年。然而,正值青春之時的我們,何不抓住眼前的機會,多學一點知識,多培養一些好習慣,使未來的自己,受益終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