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
《呼蘭河傳》是作者蕭紅的回憶錄,她用孩子的角度記敘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蘭河這個小鎮的各種事,看完呼蘭河傳,是時候寫一篇呼蘭河傳讀后感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篇1)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龍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里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么愚昧,這么這個樣卻在這么個家庭還有這么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于全書的情調,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篇2)
團圓媳婦的例子又何嘗不是一這樣個血淋淋的例子呢,團圓媳婦身邊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認為她是不對的,合該管教,最后害得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這個悲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這種情況不僅古代有,近代有,現代還是有。眾人現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堅決捍衛你說話的自由。但這種意識,除了小部分開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依舊歧視殘疾人,農民工,同性戀等弱勢群體。就拿同性戀來說,我國才把同性戀者從精神病患者的名單上刪除,現在如果看見了,依舊會有人說變態。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小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戀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接受錄音調查的人中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那是變態,有一部分覺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還有部分人覺得我們同學會問這種問題也是變態。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其實,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為,就會發現我們的確有這樣一些不太友好的觀點,也許這些并沒有對某個人造成明確的傷害行為,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某些行為卻會匯總起來造成一種社會價值取向,給一些特殊群體龐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一些人走上絕路,這樣看來,我們難道不是類似于那些在不自覺地迫害團圓媳婦而不自知的“熱心人”一樣的人嗎?
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篇3)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式’長篇小說。它充滿了童心、詩趣和靈感。 本問講述了作者蕭紅她小時候在呼蘭河時發生的事情,首先是老胡家上演的家破人亡、鬼神與人的生活童話。 第一女性人物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經歷了挨打、跳神、熱水驅鬼到奄奄一息卻無人問津這四個階段,人們以為小團圓媳婦會好起來,但迎接她的卻是命入黃泉這一悲哀的事實。他的死給我們展現了封建社會的一幕,她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第二個女性人物是老胡家的大孫子媳婦,她是人們心中典型的能干、聰明、溫順的好兒媳婦,她經過小團員媳婦死了以后他也就失蹤了,他干什么去了呢?原來她是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第三個女性人物就是老胡家的婆婆,她后來也成了個半瘋子。 第四個人物是作者家的‘有二伯’他雖然也偷東西,但他是善良的。 文中的最后一個人物是“馮三歪字”,他疼愛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生產完后太虛弱他就盡量讓自己的妻子少干點活多吃一點雞蛋。但是她的妻子在生完第二個孩子之后就已經去世了,人們都以為他會自殺,但是他雖然很悲痛,卻堅強地挺了過來,獨自帶了他的兩個孩子長大。
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篇4)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及散文,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生活叢書。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敘述了由于蕭紅是個女孩子,母親又早逝,一直被父親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兒,才能找到家的溫暖感覺。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賦予了一種高大光輝的形象,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對蕭紅深沉的愛,讓我們對外祖父肅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銘心的是:“我我中么樣,就怎么樣。什么,就做什么‘普通的小鎮。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這段話。
當我看完這部經典著作時,會對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產生羨慕之情。那開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讓我羨慕。現在的我們,思維完全被控制之中。那來勢洶洶的補習班;那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補習作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如果我也有像蕭紅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該多好啊!每天做完作業吃些可口的點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煉一下身體;吃完晚飯與爸爸媽媽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 起床慢慢品嘗一下早餐,做會兒作業,吃完午飯看會兒電視,做會兒作業,出去輕輕松松地玩上一兩個小時,或者玩一會兒電腦游戲,那是多么美好啊!
呼蘭河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蕭紅那幼年的記憶卻是我難以忘懷!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500字以上讀后感(篇5)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40年寫于香港,本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歡迎閱讀: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借著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著眼淚在唱屬于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這句話暗合李后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說中,蕭紅寫到:"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在香港的時候她已經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沖得老遠的童年歲月,盡管并不美滿,華考|zk168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么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為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里,于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愿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凄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著一點病態的藝術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說,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2歲便孤獨在異鄉逝去的蕭紅.據說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凄涼和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