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500字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5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1)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
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我刻苦學習,學會做人,長大就一定會成才,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盡量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多幫大家做一些好事,同時自己的學習也不能放松.《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2)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四句話是專門對我們這些未成年人說的。也是引指后人要這樣做的,但炎黃子孫們總有一些人不按書上說的做。我也看見了一些事:
一個假期,我寫完了作業。約了幾個朋友玩兒,我唱這小曲兒,走在路上。忽然看見了一群小孩兒在踢足球,但有一個大人一直在不停的吆喝著一個小孩兒,說是去上英語課。但那個小孩兒拒絕了,還說什么上課,上課,天天上課煩死了,還不如天天在這里踢球。那個大人聽了,二話不說,硬把那個小孩兒拉了回去,那個小孩哭了,但那個大人還在說他,還說以后不許踢球... ...
我不禁想: 為什么他們不按書上說的去做?他們難到只看書, 不懂書中的意思嗎?書只是樣品嗎?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四句話出自于弟子規的前四句,大意是父母叫你,你就要馬上回答,父母讓你干什么你就馬上干什么,父母教育你,你要恭恭敬敬的去聽,父母責被你你就要接受并改正......著這些話句句是在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但現在,炎黃子孫大部分都不照書上說的去做,我也看見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和媽媽到商店買書,對面就是玩具店,這時,又有一對母子來到書店,那個小孩看見玩具吵這要買玩具,這孩子的母親勸道:“家里有好多了,回家再玩吧。”但那小孩不聽,硬要買,說著說著還哭了起來,那孩子的媽媽見孩子哭了,只好買了一個,然后看書......看到這兒,我想:如果所有人都不按理做事,世界將變成什么樣?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3)
從我們上學的那天起,學校就給我們每位剛剛入學的新同學發了一張用綠色卡紙印制的《三字經》,每天我都會回到家里按到要求背上一小段。三字經告訴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爸爸告訴我這句話說: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4)
在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幫我買了一本《三字經》,當時雖然年齡很小,不懂里面的道理,但是由于三字經朗朗上口,使我很快便背完了我的這本第一本認知書。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這本書依然陪伴在我的床頭。每次捧起這本書,我都會被里面的道理打動。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仿佛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煉、學習、持之以恒,才能成功。記得剛學寫字的時候,我總是不能堅持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寫出來的字很不美觀,每次讀到床頭書里的這句話,我就會重新喚起自己的信心,告訴自己要加油,我一定能做好!
還有“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聽媽媽講過,在古時侯,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小時候,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想想自己,我在練習鋼琴的時候也會開小差,一會去看看我家的小烏龜,一會去看看我的可愛的小雞,這樣練琴的效果一定不容易好,還會讓媽媽操心,知道了這句的道理后,我決心不能做《小貓釣魚》里的三心二意的小貓了。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隨著我的慢慢長大,我一定會明白里面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并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5)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為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凈化心靈,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獲得并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篇6)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