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
《蘇菲的世界》順應了近年來歐美哲學通俗化的潮流。當代大眾文化對人文科學的沖擊,直接導致哲學通俗化的浪潮,出現若干用小說、詩歌和插圖來介紹和解釋哲學的作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例文,希望你喜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1】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它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書中主人公是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好奇心是蘇菲這個人物的靈魂,也是哲學的靈魂。“你是誰”這個簡單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會回答“我是我”。而蘇菲不一樣,她認為這個答案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叫蘇菲,是不是我不存在了呢?”好奇心一步步地指引她探索下去,探索人的本質,世界的本質,就和哲學大師一樣思考那些根本問題。如果沒有好奇心,就沒有好問的蘇菲,也不會有蘇菲神奇的經歷。如果沒有好奇心,就不會有如此蓬勃發展的哲學。
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精神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心聲的對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人類的文明,“哲學”并不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理解的高深理論。以前我對哲學抱著望塵莫及的想法,現在才發現其實我從來都不了解哲學。
以上是我不完全的見解,這本書我雖然理解和感悟不是很透,但是我相信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認真感悟生活,就能理解哲學。我相信哲學是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2】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有時候我會莫名的去想這些問題,有一天我走進書店,看到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我希望從中能夠找到一點答案。
《蘇菲的世界》講述一位叫蘇非的14歲少女,在某一天放學回家,接到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按時間順序學習并了解了人類從古到今的思想歷程,從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幾位大師思考的根本問題。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生命本來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問候,并結伴同游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的消失。在《蘇菲的世界》中,“巴洛克時期”這一章里,有一首詩“世界是一座舞臺,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有上場的時候,也有下場的時候;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者好幾種角色。”那我們的人生是一部已經寫好的劇本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
中國古代的圣人莊周在夢里遇到了一只蝴蝶,他在想究竟是蝴蝶在他的夢里,還是他自己就是蝴蝶的一個夢呢。《蘇菲的世界》讓我了解了渣學家的思想,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3】
偶然有一天,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并收獲了許多哲學方面的知識。哲學本是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幾乎讓我成為了一個哲學迷,使我去追尋著“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起,哲學家艾伯特、席德、蘇菲亞、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個個出現,蘇菲也在運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識企圖解開謎團。然而,事實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異……
“蘇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從古至今的哲學知識,從自然派哲學家開始,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在每一個時空里的哲學思想都在這本書里展示出來。其實,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在試著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我好像不再是一個深居在兔子皮毛底處的人了,《蘇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來,使我用新生兒的眼光重新審視著這個世界,想要一睹那個魔術師的真容。
《蘇菲的世界》,不但幫我學習了哲學知識,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個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534頁里,艾伯特說的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是啊,我們在校園里學習就像哲學家探索真理的過程一樣,只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才能成功。例如蘇格拉底,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后因此。蘇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饒,但他卻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蘇格拉底堅持不懈,寧死不屈,最后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這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飛速流逝,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4】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叫我打開門拿包裹。” 索菲關上門打開信封……
蘇非用手指著一個鏡子里的自己說:“你是誰?”此時蘇非和我的腦子里沒有想得是一樣的:我是誰?不用說,我是莊子婷,可是我們這個叫莊子婷的人來說又是誰?是我。得,又繞回去了:我是誰?我居然可以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可笑行為了嗎?我甚至導致無法去決定學生自己的長相、父母、家族,我更沒有進行選擇通過自己是人還是獸的權利,這不是中國太不應該合理發展了嗎?但這些問題卻是我不得存在不接受的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 我不知道。 老實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真正知道,對吧?
哲學問題是不可改變的嗎?是也不是。關于宇宙這樣的事物的起源,以及各種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數千年,我想不出有誰能夠解答這些問題,人類也永遠不會停止思考和探索。與此同時,隨著人類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的巨大變化,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問題,機器人會有洞察力嗎?人腦是怎么工作的?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這些問題是很頭疼的燃燒,和我們說可以實時得到解決。要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我們應該徹底改變自己的思維,生活模式的方式,我們生活在作為生活的中心,地球的宇宙一樣可笑中心的時代。對我們來說,那一刻自然是最重要的,最顯著,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并不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應該尊重未來的同樣的尊重。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人類社會則是一個地球的主角。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5】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秘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___。”這就是享受著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著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么區別?
我們的棱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著動蕩、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里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一年級【篇6】
當下坊間難覓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我們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書商們唯利是圖,出版的圖書粗制濫造,圖書市場已很難找到精品了。再加上書價虛高得出奇,已經很難下決心跨進書店的大門了。偶爾單位發一些購書卡,也是一次買完。要看書,多到網上去DOWN。反正不花錢,DOWN到不值一讀的書,刪除就是了。
近日DOWN到一本好書,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覺得不過癮,又讀了一遍,還想讀第三遍。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蘇菲的世界》,作者忘記了,似乎是一位挪威人寫的。把它推薦給各位網友。各位有興趣,可來索要。你只要以紙條的形式告訴你的電子信箱,本人將盡快以郵件的方式發去。
《蘇菲的世界》首先是本關于哲學的書,是一部哲學史。它講述了從古希臘自然主義哲學到上世紀80年代薩特夫婦的存在主義哲學的整個世界的哲學發展史,從西方到東方,古代的原始宗教哲學到佛教、____、伊斯蘭教,從洛克的政治思想到馬克思主義,數千年人類思想史的精華,都濃縮到這部篇幅不大的書中了。然而,與我們在大學里學到的世界哲學課程不一樣,這部哲學史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在書中,對人類哲學發展的敘述,是以一位叫艾伯特的哲學老師與一位名叫蘇菲的16歲女中學生的對話形式展開的。語言通俗,易于理解。
《蘇菲的世界》又是一部小說。它是一部哲學小說。書中的6位主要人物角色--蘇菲、蘇菲媽媽、艾伯特、席德、席德的父親艾博特少校、席德的媽媽--演繹出一個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書的前半部分是蘇菲、艾伯特和蘇菲媽媽3人圍繞艾伯特與蘇菲的哲學課程而展開,間或出現席德和艾博特的名字。書讀到一半,讀者才知道這是一位名叫艾博特的聯合國軍少校寫給他16歲女兒席德的書,是他送給席德的生日禮物。蘇菲和艾伯特只是艾博特虛構的人物。然而在接下來的章節里,蘇菲與艾伯特為了擺脫艾博特的控制,轉而想方設法操縱艾博特的潛意識,最終從書本中跳了出來,成為兩位天使。這本書的引人入勝之處,就在于這摩幻小說般的情節。更讓人驚嘆的是,小說的情節與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說,小說主人公在書中所思所想所為,與人類哲學思想的進化學是同步的。
《蘇菲的世界》還是一本人生勵志書。我相信每個人讀了之后,都會對人生的新的認識、新的感慨。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類存在的意義在哪里?等等,都是這部書引發讀者思考的問題。當然,不同的人會得出不能出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它會使我們以不同于從前的態度對待我們的人生,對待我們這個世界。在這個茫茫無邊的宇宙中,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實在太小的;在無限的時光中,我們的生命實在太短促了。我們的存在,誰又能說不是一場夢呢?或許,我們宇宙中某種物質世界的夢中情景而已。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這本書譯得非常好。我未看到版權頁,但從文字來看猜得出是臺灣學者或者香港學者而不大陸學者翻譯的。譯者應該是博古通今,因此譯文非常之流暢,既忠實于原著,又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而這是當下的大陸學者所無法達到的水平。所以,我推薦大家看這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