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
你有看過《昆蟲記》嗎?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昆蟲,有黃蜂、蜣螂、松毛蟲、蟬等等昆蟲。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1)
在我們大家的記憶中,炎炎夏日是怎樣的:是白日炙熱的蒸烤?還是迎面吹來滾滾的熱浪?還是空調WIFI西瓜呢?當然還有屋外徹夜不息蟬叫聲,混沌初開,世生萬物,人與萬物和諧相處才是長久之道,今天我們緊跟法布爾大師的昆蟲記去探索奧秘吧!
不得不說,雖然我們每天都和昆蟲比鄰而居,但大多數人只知道它們存在,對于那些晚上鳴唱的歌唱家中,人們甚至都分不清它到底是蟈蟈還是蟋蟀。
你也許想不到,勤勞的螞蟻其實是殘暴的掠奪者;而外貌美麗的螳螂依靠那一對彎鉤和翅膀,能將龐大的獵物嚇癱;美麗的孔雀蝶竟是個結婚狂;看似笨重的圣甲蟲竟是個能工巧匠;看似惡毒的朗格多克蝎卻是個寵娃狂魔;穿著漂亮金色衣服的雌金布甲卻是個同類相食,殺死自己丈夫的殘酷殺手……
我們的作者法布爾將帶領我們接近這些奇異昆蟲的身邊,跟隨他的目光認識那些性格各異又充滿智慧的小家伙。你會驚奇的發現那并不是一個陌生的世界,會發現昆蟲與我們一樣工作、休息或聚族而居或獨處一室。他們會想盡辦法討好自己喜歡的人,也會勇敢地與侵略者搏斗。雖有不同的個性,有奇怪的風俗、性情。
在認識昆蟲的同時,你也會發現法布爾的細心觀察,反復實驗,你會了解科學之路道阻且長。但濃厚的興趣,堅忍的意志和樂觀的心態將會戰勝這一切。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2)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于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3)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昆蟲記》,在這本書里面,作者使用了擬人的方法寫了五花八門的昆蟲的生活、奇特的習性、什么性格、什么特點,還有它們的奇怪的外號,及為什么會叫這種外號,比如說:蟬的外號是“自由的歌者”;看起來好看的螳螂的外號居然是“天生的殺人狂”;沒“變身”的毛毛蟲是“列隊蟲和氣象臺”;可怕的黑腹狼蛛是“閃電毒手”……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本科普書,作者用樸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我的周圍,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許多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讓我陶醉在昆蟲的世界。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本書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實實在在的描寫昆蟲的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并描寫,有許多是有科學依據的。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仔細觀察,不但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細心觀察,還要對周圍的事細心觀察,多思考;我們還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4)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愛不釋手。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書中平實的文字,親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平常很多不起眼的昆蟲在這本書里,在作者的描述下,變得那么的奇異,那么的有趣。
比如書中講述的一種名叫圓網蛛的動物,它就有一個特別的例子:有一次,法布爾在門前屋檐下發現了一個圓網蛛,它一身灰色衣服,兩根暗色飾帶嵌于身體兩側,于尾部相會,聚成一個尖頭,短時間內就能從左右兩側把肚子底部漲得鼓鼓的,在慢慢地把它吐成絲,迅速地編織成一張圓圓的網。而法布爾卻在“人家”精心織成的網上做了點手腳——把網上戳了一個洞,法布爾正準備再細致地觀察一下圓網蛛是怎么把網補好,可圓網蛛好像識別了法布爾的意圖,一動也不動,就是不補網。
一天、兩天、三天……一直過去了一個星期,它還是沒有補網。正在這時,一直蝴蝶飛了過來,當它經過網洞時,只見圓網蛛在一瞬間鼓起肚皮,同時從尾部迅速噴出了絲,把蝴蝶給粘住了,一次完美的狩獵行動就這樣結束了,圓網蛛也享用了它的美餐。
其實,昆蟲和人類一樣,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昆蟲記》就是告訴我們人類以外的生物的生存方式,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昆蟲與人類是共存共生的,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請不要對昆蟲另眼相看。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5)
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遍寫《昆蟲記》。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語文作業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撇,那落一個點什么的。同法布爾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昆蟲記孔雀蛾讀后感500字(篇6)
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出于無聊,那天,我翻閱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發現,我面對的不是枯燥無味的漢字,而是那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著,它就像我前方的指路老人,讓我擺脫了迷茫的困擾。它,讓我改變了對昆蟲的看法。以前,也不知為什么,我對昆蟲有極其的討厭,也許是因為我對昆蟲忽視太久了,產生了厭惡感,而現在,我對昆蟲充滿了喜愛之情,它們就像自然界的小精靈,嗬,多么可愛啊!而創作這鴻篇巨著的人——法布爾,他的那份執著,使他的胸口上躥起了鉆研的火花。夢想是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的很多奇跡都源自于夢想,并經過人們不懈的努力使夢想成真。夢想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創造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跡,正因為夢想,他刻苦地研究著,用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觀察昆蟲上。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家里一貧如洗,竟靠自學取得多個學位,這是多么了不起!與他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科學,因此妙筆生花,撰寫了一部享譽全球的《昆蟲記》。
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樸素的筆下,卻猶如優美的散文,人們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這本書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情趣。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法布爾用這清新自然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昆蟲們的形象,幽默風趣的敘述,惹人捧腹大笑。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么真切、動人,活靈活現,來之于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他的一生被“偏見”和“貧窮”所折磨和困擾,可卻通過難以想象的努力,逐漸化教書匠之“貧窮”為為昆蟲學之富有,最后又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這本身就是奇跡。到了晚年時,則用一生積蓄的一點錢在荒僻的鄉間買了一塊園地,在園中修建一種簡陋的住宅,然后把住宅和園子當做觀察昆蟲的實驗室和試驗基地,真正過上了人蟲共處的生活。可想而知,他對昆蟲是多么的迷戀啊!
讀過《昆蟲記》后,他讓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敢于探索、勇于追求夢想的精神,并且我還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人與自然需要和諧,人與生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中的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