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
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為一面鏡子,就會發現我們今天家庭和學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會發現我們成人自身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歡迎查閱!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篇1)
上學的時候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當時只作為一種消遣來讀這本“小故事”的。讀過之后,感慨萬千。如今再讀,依然覺得回味無窮,在這緊張的工作之余,特別是自己真正成為“育人”者之后,才真正體會到這本書的精髓:幾乎人人都有異想天開的童年時光,這種異想天開是何等的奇妙和偉大,但現實的教育世界里,這種頑皮和淘氣卻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想要“糾正”的問題。
作為教師,我們自己似乎也忘記了,成長的過程是個循序漸進的微妙過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有可貴的天真特質,我們都忽略了,我們甚至把它漫不經心地遺失和隨意處置。雖然自己是個高中老師,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依然有著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調皮”與“不聽話”,但似乎自己太急于讓他們社會化了,太希望他們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具備成人化的行為方式。
《窗邊的小豆豆》主要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了學,來到巴學園。在這座叫“巴學園”的奇怪學校里,孩子們在用廢棄的電車車廂做的教室里上課,按自己喜歡的順序自由學習各個科目。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長會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蔬菜、肉類)和“海的味道”(魚、海味)的午飯,也會自己策劃包含稀奇古怪項目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如果上午就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都是新鮮動人的場景,小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小學里健康成長。
重溫這些場景時,不禁感慨萬千,現實的教育為何如此乏味而單調!
為人師表后再次讀這本書,最佩服的是書中的小林校長。他對任何一個孩子都那么有耐心。在小豆豆來到新學校的第一天,他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耐心的背后昭示的是何等的了解與愛呀!他應孩子們的要求精心創作了校歌,孩子們不理解不喜歡他也一笑了之;他為永遠不可能長高的“高橋君”,精心設計校運動會,竟使高橋君每個項目都拿了冠軍;當小豆豆因被同學拽小辮子而哭泣時,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辮子”就讓小豆豆破涕為笑;他啟發那個飯前無話可說的孩子,就更充滿了童心童趣:那個孩子在他的鼓勵下說了這樣的話:“哎——,早晨我起床了,然后呢——媽媽對我說快刷牙,我就刷牙了,然后呢,我就到學校來了。”這樣的講話,竟然贏得了禮堂里一片熱烈的鼓掌,孩子們熱情地為他找到了話說而鼓掌,以至于一個高年級的學生聽得太專心,把頭不斷地前探,竟至于碰到了飯盒上……
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另外一點就是,整本書中體現出來的教育方式沒有一點說教的模式,似乎這里的教師、這位校長不需要用我們所認為的“教育語言”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當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到廁所里,她拿了長長的舀子,坐在廁所的掏口處,把廁所里的那些東西一勺一勺掏出來,在身邊堆成高高的小山時,校長先生竟然只說:“弄完以后,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沒有驚訝、沒有呵斥、沒有嫌棄,竟然只說了一句“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僅此而已!這是對孩子多大的理解與信任呀!以至于小豆豆從這件事中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從此改掉了上廁所時低頭往下看的壞習慣了。在我看來,這件事使小林先生的體驗教育達到了極致!正是因為他的理解與寬容,讓小豆豆更意識到自己上廁所時低頭往下看是個很壞的習慣。如果校長當時指責小豆豆撈起東西造成了多大的麻煩的話,小豆豆可能永遠都意識不到自己那個壞習慣。
其實,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高高在上的說教不能形成優秀的品質,只能使孩子們內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強加的產生矛盾。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似乎說教的比重太大了:熱愛學習、孝順父母、愛祖國、愛人民、守秩序、懂禮貌、學會尊重等等等等。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多少呢……再讀這本書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重要,學生的體驗才是達到教育目的的真正靈丹妙藥,而這背后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同感”。這讓我想起了今年帶學生去東方綠舟,再次走到每次來都要領學生參觀的智慧大道,我自己首先就感覺到沒什么意思,因為每年來都會帶學生在這條大道上轉悠,學生也就轉轉看看而已,收獲不是很大。但是這次教官的活動設計卻讓學生在了解了智慧大道上所雕塑的名人外也了解了什么是團結合作,什么是為他們著想,學生在活動中、在自己真正的心理沖突中反思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那一刻,我體會到了體驗教育的精髓,感受到了體驗教育的巨大能量。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教育觀點:你想培養孩子哪種品質,那么就為孩子創造可以表現出這種品質的環境吧,讓孩子不斷體驗這種品質,當孩子表現這種品質已成了習慣的時候,孩子的品質也就養成了。所以,重視體驗教育,反對說教,這是小林校長巴學園的成功,也是我們的教育所應該追求的!我想,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一個適時地反應,而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的唾沫橫飛,我們或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日常的教育工作了,教師更需要培養自己抓住教育時機的能力,而非上好班會課的能力。
讀著這本書,重新體驗著童年時代成長的歷程,突然意識到,這個歷程其實是創造力和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試探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過程。在書的催化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回憶自己的童年,可能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沒有小豆豆那么幸運,能夠進入那樣神奇的學校,遇到那么好的校長……在現實的教育世界里,或者說成人世界里,似乎沒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樣長大,“小豆豆”在成長的話題上便顯示出了她獨有的意義,我想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這本書才會讓這么多的人感動,這么多的人為之動容。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篇2)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編寫而成的一本書,在一個個充滿童年樂趣與啟迪純真心靈的智慧故事中,我與主人公小豆豆一起分享著快樂與悲傷,一起感受著小林校長的教育智慧。
書中的小豆豆是一個普通的一年級學生,但她又與眾不同,在她身上聚集了許多小孩沒有的個性:第一天上課因為覺得學校的桌子和家里的不一樣,不停地翻弄課桌蓋;因為喜歡宣傳藝人,全然不顧老師的講課而站在窗邊大聲和他們打招呼;沒有宣傳藝人路過,她就向小鳥問好;美術課上,不按老師的要求畫太陽旗,而畫起了各式軍艦旗;明明被罰站了卻還刨根問底:“老師,我被罰站了,為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壞事嗎?”。
學校老師接受不了她的“調皮”,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就這樣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而退了學。在一般人的眼里,小豆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學生”,她的成長令人擔憂。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有這樣一位有個性的學生出現在我們班,我想大概我也會感到頭疼的。
可就是這么一個“問題學生”,她卻在一所全新的學校被校長稱贊:“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是什么使她成為了好學生?我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
我想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一個愛她、理解她的媽媽。都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緊密相連的,的確,小豆豆的媽媽是充滿愛心和耐心的。雖然小豆豆因為調皮而被迫退學,但是媽媽卻沒有對她進行訓斥,而是幫她找到了一所適合她的學校——“巴學園”,這是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是一個開放、自主、平等、沒有束縛的成長園地。這里的課程、紀律甚至學校的環境設備,都與正規的學校不一樣。在這里,豆豆接受了適合自己的教育:學會了關心別人,懂得了平等尊重,理解了寬容真誠。
學校的大門是兩棵非常矮的樹,沒有圍墻,學校的教室是由廢棄的“電車”形成的。整個學校就只有50多個學生,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根據孩子的喜好而決定的,想先上哪門課都可以。如果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學習計劃,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去寺廟或田野里散步看蝴蝶。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學到了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些是在學校里永遠也學不到的。校長還請了一個農民給孩子們上課,從除草到播種到施肥,每個孩子都親身體驗,他們都擁有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樹。這種教育讓人很羨慕,是的,任何一個人都是學習的老師,任何一個時刻都是學習的時刻。或許校長獨創的教學方式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可在我看來,這種看似“亂糟糟”的教學方式卻很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志向,以及對問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這才是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張揚學生的個性。
更幸運的是小豆豆遇到了一位很特別的校長——小林校長。和小豆豆的第一次見面,校長很認真傾聽了小豆豆4個小時的“長篇大論”,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里,她把糞坑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看到后只說:“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小豆豆愛鉆籬笆,衣服總是弄得一條一條的,為了讓他們毫無顧忌地玩耍,校長請家長們給孩子穿上最破爛的衣服到學校里來。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友缺陷的孩子他也都一視同仁。讓人尊敬的校長唯一一次發火是小豆豆偶然碰上的——在廚房里,校長沖著一個女老師發火,因為女老師對殘疾的高橋君說了一句欠考慮的話。想想我們自己,天天都在用言語和孩子們進行溝通,但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刺傷某個學生稚嫩的心,而小林校長卻始終做到尊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們的個性,“以人為本”,看到這,我不由自主對這個"頭發稀疏,牙齒脫落"的老人肅然起敬。
巴學園每天的午餐都必須有校長規定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這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而制定的營養午餐。到了晚上還可以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運動會的每個項目都是校長策劃的,每個項目都能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那個在一般人眼中是殘疾人的叫高橋君的孩子,在運動會上成了巴學園的驕傲。巴學園每天都發生著奇奇怪怪的事情。小豆豆可以在這個學校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她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對于小豆豆這樣的“問題學生”,小林校長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與平等,以至于學生散步的時候都不由自主的排成整齊的隊伍,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學到了知識。校長高超的教育藝術逐漸激發著學生對老師、對學校以及對學習的熱愛。我想,當巴學園里的所有孩子為聽到“巴學園是壞學校”而感到憤怒,并把他改成“巴學園是好學校”的那一刻,小林校長應該是最幸福知足的時刻吧!
孩子探索未知的欲望總是很強烈,當學校宣布將有一輛新的電車教室到來的時候,孩子們的好奇心瞬間膨脹了。大家都在討論這輛電車會從什么地方開到學校來,電車的軌道怎么鋪設進學校,他們渴望能夠親眼見到。小林校長捕捉到了孩子的心,為了滿足學生的探知欲,允許他們帶著睡衣和毛毯夜宿在學校,等電車的到來,親眼目睹新的電車教室是如何進入學校的。這對于只有上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而言,夜宿學校肯定是一百個不放心,父母們總習慣于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他們身上,可是小豆豆的媽媽卻獨有創新,終于小豆豆在那個晚上,親眼看到了電車進學校的過程,這無疑是書上學不到的,是校長和媽媽讓小豆豆獲得了其他孩子不可能收獲到的知識。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秋生說過:不要把孩子放在與成人對立的強制的軌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從兒童出發,倡導兒童本位。我們的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活潑天真的性格,可我們成人卻常常從自己的立場,從我們的視角,借著愛的名義把自己以為重要的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平等理解地蹲下來問問孩子需要點什么,因為不理解,所以我們常常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我們是否應該考慮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他們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說教;多一點耐心,少一點責罵;多一點寬容,少一點限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小豆豆一樣健康快樂成長。
看完了整本書,讓我欣賞到了真正理解孩子,給予孩子自由的母愛以及小林校長獨特的、“不可思議”的教育魅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這不僅僅是小豆豆的成長旅程,也讓我經歷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電車之行”,這是這個暑假最有收獲的智慧之旅。
“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因為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這是小林老師說的,是的,要是教育是一門藝術,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是一件件未經雕琢自然的璞玉,這些璞玉或許會有差異,但是,要相信,都是能成大器的,這就需要我們這些能工巧匠,耐心,精心,賦予愛心的雕刻,這是一個漫長而重大的過程,但是卻是那么美麗且極具意義。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篇3)
豆豆出生前我就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當時在書店看書,一眼看到這本淡粉色的書面,沒有看書的內容,感覺就應該是寫童年生活的一本書。放假期間在家整理書櫥里的書,又拿出來看了一遍。
自從有了豆豆,當我在對豆豆的教育上感到茫然煩燥的時候就會翻出來看看。慢慢地心情就會平靜下來。當時給寶寶的小名叫做豆豆,除了因為簡單好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本書,提醒自己可以象書中小豆豆的媽媽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在象巴學園這樣的學校里遇到象小林校長這樣的老師。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寫的關于自己童年校園生活的一段紀實,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小豆豆是她兒時的昵稱,而之所以用“窗邊的”作為定語,黑柳徹子在書的后記中這樣解釋道:“窗邊”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于主體地位的感覺。“當時我總是站在窗邊等待著宣傳藝人路過。”“而在第一所學校中,實際上,我隱隱約約地總是有一種被排斥感。”
有人把《窗邊的小豆豆》說成是成年人的童話,把它和幾米系列、麥兜麥嘜系列混為一談,并說什么“成人的童話很美好,成人的童話很無奈”。這本書并不是成人的童話,而是在講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成年人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屬于自己的過去,小孩子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現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無窮的東西,它和童話一樣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童年絕不等同于童話,童年始終是真實的,而童話純屬杜撰。
書里的小豆豆是一個充滿天真情趣而又非常頑皮的孩子,有著善良的本性和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使小豆豆經常做出一些大人難以理解的事,因此她被原來的學校開除了,在媽媽的苦苦尋找后,她終于有機會進入到一所新的學校——“巴學園”。也就是在這所學校,小豆豆開始了對她一生影響最大的校園學習生活。小林校長是一個深懂教育規律而又理解孩子,有耐心、有愛心的校長。他的教育是一種人文的理性教育,是一種自然的教育。在這樣的理念下,他能夠認真傾聽孩子與他的任何談話,理性的去分析、去處理事情。在這樣的教育下,小豆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老師眼里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樂于學習、有自信、有遠大理想的好孩子。這其中的變化,是與小林校長創建的教育理念分不開的。這種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是好奇的,是天真的,教育就要給孩子一個觀察、表現、挑戰的機會。小林校長正是不斷創造了這樣的機會,才使許多像小豆豆一樣的孩子茁壯、健康的成長起來。小豆豆遇到的小林校長,以對孩子的最大尊重和信任,并以傾聽孩子的方式,開啟了孩子心靈的四重大門——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和同情心,創造了一個充滿神奇魅力的教育神話。
小林校長每次看到小豆豆,就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每逢這種時候,小豆豆臉上都會甜甜地一笑,然后又蹦又跳地答道:“是呀,我是好孩子!”并且小豆豆也確實認為自己是個好孩子。在她心靈深處樹立起了信心,使她確信“我是個好孩子”。而且促使她每當要干一件事時,首先就會想起校長的這句話。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對小豆豆的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在這本書里,我很喜歡也很佩服小豆豆的媽媽這個角色。她是一個偉大的寬容的母親。面對女兒被校方勒令退學如此大傷顏面的事情,依然疼愛著她的女兒,絲毫沒有責怪小豆豆,撒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后,默默地四處尋找適合自己女兒的學校。她找到了現代教育的理想國度——巴學園。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懂得孩子的媽媽,在調皮的豆豆屢次犯錯誤的時候,她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責備和打罵孩子,這給正在成長中的小豆豆減輕了心理負擔,去掉了后顧之憂,這也是小豆豆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因素。小豆豆的媽媽讓我感動,她從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為,以一種寬容的心去解決問題。“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心中充滿對孩子的愛,以一雙愛的眼睛去欣賞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更多的優點。孩子對成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你愛她、喜歡她,她能感受得到,一旦她接受了你愛的信息,你說什么她都能聽到心里去。
很多人都說自己很愛孩子,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樣的話的確很令人感動,可是為什么這樣的愛總是得不到回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愛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們不懂得“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因為不尊重孩子,我們經常做一些違背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事;因為不尊重孩子,我們沒有平心靜氣地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愿,總是毫不在意地打擊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為不尊重孩子,孩子出了一點差錯,我們就懷疑孩子的能力,然后就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以否定的態度阻止孩子去觀察、思考并用心去感受世界。“無論哪個孩子,當她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在巴學園里,看著小豆豆的行為,聽著校長先生的這番話,會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利,每一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后能夠接受到最平等最有效的教育。如果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學校環境互相配合,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不只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健康。
書中的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一對最好的父母,她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師。書中的小豆豆是幸福的,快樂而無傷害地成長,快樂而幸福地生活著。
希望我的小豆豆也可以遇到這樣的好老師,而我在心里也不斷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她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們無法改變所生存的社會環境,但是卻可以竭盡所能給孩子幸福。寬容地對待孩子,用心地對待孩子,用愛為她創造一個心中的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篇4)
一、(導入+故事梗概+人物分析)
學生有很多種,乖巧聽話的,活潑好鬧的,沉默少言的,長話連篇的,或者高高的,強壯的,還有,溫暖的,負責的,友善的,誠信的…
咦,居然有這么多種小朋友呢,每一個都是很獨特不可取代的呀!
而我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呢,可正是一個鬧人又話多的小朋友,那時候我走路慢會被批評,摔跤弄臟衣服會被批評,哎呀,我就想,我怎么沒有在一個巴學園這樣的學校里面呢?
現在,或許有人會說我現在是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可是啊,我內心還保留著那個活潑好動的小孩,我會再次想起有這么一所學校,但我已經不是小豆豆,卻希望自己是一個校長,或者一個給孩子上課的老師。我希望可以去做,去帶他們玩耍和成長。
通讀《窗邊的小豆豆》,好像也就只是講一講小學生豆豆的生活嘛,和《愛的教育》以及《最后一課》或者《城南舊事》一樣的富有童真,和你們還有我所看的故事也沒有什么不同,那么就讓我們來回想一下吧…
首先是豆豆在媽媽的帶領下拜訪了新校長小林,進入了巴學園,對嗎?為什么豆豆要換學校呢?翻動桌蓋?和廣告宣傳員打招呼?和燕子說話?還有畫畫?是啊,因為她太好奇了,太友善了,太有創造力了!所以豆豆能夠去巴學園上學!
在巴學園里面呢,豆豆碰到了和藹的校長,溫柔的老師,各種各樣的同學,對不對?豆豆每天很勤奮地上學和玩耍,他們課程之外,能夠散步,游泳,野營,吃山里和海里的東西,還有溫泉旅行,在田野里學習農活,野炊做飯。
哎呀,在巴學園里,孩子們坐在喜歡的位置上,上著喜歡的課程,可真快樂到極點了!
但是也有不是很輕松的時候,我們要自己收拾屋子,我們要走很遠去看鬼,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外語,還有要尊重女孩,要不挑食,要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學校,你想上嗎?如果你想去的話,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朋友吧。
首先我們的第一個小朋友就是豆豆了,這是一個活潑有想法的小女孩,她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倡議,看電車是怎么運來的,提議校長寫一首校歌,她愛學習,讀后感.每天主動起床,喜歡學習英語,也學習做農活和野炊,可是她也很頑皮,她在上課的時候在外面掏糞找她的帽子,她和小狗打鬧,還有爬籬笆。
可是最最重要的,是小豆豆是一個友善懂禮貌的好孩子,她能夠考慮其他同學的感受并且幫助大家,所以豆豆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而且豆豆還有許多別的優點,你愿意和她一起成長嗎?
然后是豆豆的媽媽,這個媽媽雖然有些絮絮叨叨的,教出來的豆豆也是總有說不完的話。可是這個媽媽還是一個很好的媽媽,她傾聽小朋友的想法,從不嚴厲地批評小朋友,而且她很關心豆豆,鼓勵豆豆自己動手,但替她辦好孩子們無力解決的手續。
校長呢?奇怪,這個校長一點也不令人害怕,反而讓學生想和他做朋友,是這樣嗎?
他能夠聽小朋友吐露心聲,能夠讓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說話講故事,還有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野營,野炊,運動會,圖書室,可都是他的好主意,大家還記得一些別的嗎?對啦,還有游泳,音樂旋律課和溫泉旅行!
你要帶著禮貌和一顆真誠的心,相信所有的校長和老師都會和你成為愉快的朋友的,要記住哦。
二、(讀書感悟+措施分析+期待)
在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原來這么一所令人愉快的學校也不是很難嘛!它的道理并不高深,也不需要特別的學生和老師。原來我們缺乏的,可能只是真誠和勇氣。
真的可以嗎,激發孩子們自己學習的能力,認真傾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反對孩子們安排玩的時間,我們還舉報有趣的活動,讓小朋友們融入真正的生活之中,比方說,種田,做飯,看望傷病。
可是呢,我又想,這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關鍵的在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還有我們學校的教學目的。
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學生對于老師有喜歡的有害怕的,但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真摯之情,要用一顆包容的心,平等尊重,鼓勵探索,多稱贊表揚學生,讓學生慢慢地喜歡他。
“真正的教育者,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出于對孩子的真切熱愛,當真正把孩子當成是人的時候,教育才會產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你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樣的。“
教師的情感是他個人的一個品質,這個品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他教育教學的效果。而教學目標呢,除了成績,更重要的應該是培養獨立思考的人吧。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除此之外,家鄉和學校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
遵循孩子的成長個性,包容理解孩子的天性。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想法,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接納無傷大雅的謊言。譬如父母對小豆豆既寵愛又不放縱,父母的信任讓小豆豆的世界充滿了陽光,她的世界無比的美好,她也對這個世界更好。
父母感情和睦。父母人生目標一致、生活節奏合拍,優良的家庭生活,這些都對孩子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良好的人際關系平臺。寬松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給予小豆豆良好的成長土壤。
在書中,巴學園可是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新穎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小班教學,開放教育,形式豐富,因材施教,注重實踐。
小班教學。老師有足夠的精力關注每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
開放教育。鍛煉了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即使在嘈雜的人群,也能靜下心來專注自己的事。
形式豐富。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寓教于樂。
因材施教。小班教學的方便之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挖掘對學習的興趣。
注重實踐。教材結合實踐的形式,使孩子的認知更全面。
翻開《窗邊的小豆豆》,再合上這一本薄薄的書冊,開合之間,仿佛有什么花朵怦然炸裂,翻讀此書的過程中,教育的進步感撲面而來,可是它的背景,分明是上世紀二戰時期啊,讓我想到這么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而教育,也是這樣一份神奇的事業,是行千古事業的大計。“窗邊”那個不曾好好聽課小豆豆,能夠在來到巴學園之后順應自己的天性成長,能夠成為一個充滿愛,充滿溫暖的好孩子,活成一個小太陽,正如那句話所說——蹲下來看學生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好的理念一直都擺在那兒,缺乏的一直是膽量和執行力。也許我們也該如書中這樣,去試著推行一些東西,而把眼光放得長遠,去看天邊的云彩,去搏一搏未來。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500字(篇5)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書,被譯成33種文字,介紹到全世界,給世界幾千萬讀者帶來了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者黑柳徹子,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被稱作“再也沒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書中的小豆豆就是小時侯的徹子。講述了作者上小學一段時間的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寫得很生動,我看得津津有味,當時女兒正在讀幼兒園,對這本書很是喜歡,每天纏著我給她讀這本書里的一篇,字她雖然不全認識,連里面的插圖她都覺得很可愛。讀完這本書,我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很多位同事,主動借這本書給她們看,我覺得這本書不讀太可惜了。
閱讀《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時候,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那個梳著童花頭的小豆豆。充滿智慧的、非常了解小學生心理的小林宗作校長,非常有愛心非常理解豆豆的媽媽,電車式的教室,充滿了趣味的野炊,盒飯里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和豆豆一起爬樹的泰明。每一個細節都令我很動,甚至豆豆家的狗洛基我都很喜歡。
為什么是“窗邊的”小豆豆呢,因為在巴學園之前那所小學,教室的`窗子正對著大路,窗外的風景吸引著淘氣、好奇的豆豆,上著課站在窗戶邊和窗外的燕子大聲說話,被廣告宣傳員吸引,并要求宣傳員表演,從而導致無法上課。這讓老師很頭痛,也無法忍受。豆豆被學校勸退了。
豆豆是幸運的,媽媽并沒有把退學的事告訴給小豆豆。媽媽知道,即使說了她也弄不清自己哪兒不好,再說因為這些事讓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適,還是等長大了再告訴她吧!媽媽只是對小豆豆這樣說道:“小豆豆想不想到新學校去呀?聽說那可是一所好學校哩!”因為這樣,豆豆的自尊心并沒有受到傷害。豆豆的媽媽是讓我感動的一位人物,她的寬容讓我佩服,我敢說小豆豆在原學校犯下的大錯足以讓幾乎所有的母親大發雷霆和丟臉,一定會數落孩子,而這位偉大的母親她竟然能在孩子面前不動聲色,害怕因退學而給孩子心靈留下陰影。她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懂得保護孩子優良的品質不受到損害。
豆豆經常鉆籬笆把衣服掛破了,有一次穿一件媽媽比較喜歡的毛裙從背上到屁股那里共撕開了七個大口子,豆豆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撒了個謊:“剛才我在路上走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向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這個樣子。”“是嗎,這可太嚇人了。”媽媽當然不會相信刀子滑破衣服之類的話,一看就知道豆豆在說謊,豆豆在找借口,說明她在意這件衣服,不愿意弄破,“真是個好孩子”,這是媽媽當時的心理。從豆豆媽媽身上可以學到:對孩子要付出更多的愛、安慰和鼓勵,別輕易否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揣摸孩子的心理,不傷孩子的自尊心。
巴學園的小林校長的教育方法非常獨特,受到了歐洲等很多國家教育方式的影響,他對愛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
小林先生認為:“無論哪個孩子,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也有來自成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盡早期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精心呵護,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小林先生熱愛大自然,他希望孩子們盡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他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計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來激發一個殘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漸的發生了變化。
豆豆初到巴學園的時候,初次見到小林校長,小林校長竟然聽小豆豆獨個兒叨叨不停地講了四個小時的話,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親的人。因為小豆豆長這么大還從來沒有人用這么長的時間來聽自己講話。而且在這么長時間里連一個呵欠也沒打,絲毫也沒有厭倦的表示,豆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有了這樣一位校長,豆心里感到踏實、溫暖,心情也愉快了。
小林校長將巴學園辦成了孩子心中的樂園,在這里所有的孩子無拘無束,天馬行空,自由發展,在這里沒人會因為身體有殘疾而受到歧視,小林先生用心良苦,使身有殘疾的高橋君得到第一名,得第一名的自信,對孩子是影響很大的。種種種種,喚醒了、保持了孩子最真的一面,使孩子們有了終生難忘的、完美的童年。
“巴學園”里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么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使讀者感覺身陷其中,充滿了童趣。
豆豆媽媽和小林校長的教育方式,是最了解孩子的,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孩子,從來不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怪孩子”的標簽。
我們身邊有好多個“小豆豆”,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小豆豆”,希望所有的老師都是“小林宗作”,所有的媽媽都象豆豆的媽媽一樣寬容,愛心,那世界該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