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全集
讀書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書籍或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文化背景等。小編給大家分享史記讀書筆記全集參考,方便大家參考史記讀書筆記全集怎么寫。
史記讀書筆記全集篇1
弘斷帛裂,王者的雄風(fēng),如長虹利觀貫通塵封的心房,豁然,頓悟。從此,逍遙紅塵,寄情山水,如新生一般,再從那青萍之末,羅襪生塵的翩遷而來。
——題記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先生說過。它是我國歷史文化長廊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祥實的材料,獨到的見解,優(yōu)秀的文筆,大放光華于世界之文化之中。它便是——《史記》。
太史公司馬遷用他那酐暢淋漓的筆墨,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跨越時間的長河,進入那畫卷——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逝去了多少英雄。站在歷史的長河,仿佛看見了項羽在烏江邊,四面楚歌,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攜刀向頸一揮,拋去了江山社稷和美人,從容倒下、血流烏江。英雄無悔,項羽的軀體與自己的江山融為一體。烏江進入了王者的靈魂,變得洶涌波濤,浪花一朵接又一朵。
再看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當初,楚襄王聽信小人的奸言,將屈原放逐到荒涼之地—
—漢北。去漢北之時,屈原望江而嘆,歌《離騷》,文采飛揚,一氣呵成,甚是悲亢蒼涼,隨著呼嘯的江風(fēng),回蕩在江中。楚國亡后,屈原悲憤投江。屈原一生為自己國家著想,死了也要忠烈報國!后人為紀念他,不讓他的身體被魚蝦吃掉,便將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我國端午節(jié)吃棕子的來源。讓我們永遠記住屈原!
想當初,周幽王為了討愛妃一笑,將愛妃帶到烽火臺,點燃烽火,吸引了各諸侯列國前來救駕。等到諸侯們傾全國之力、率王國之兵趕到時,卻沒有看到一個敵軍。愛妃見到諸侯們面面相覷的樣子,終于揚嘴一笑。周幽王見了,甚是開心。只為一博美人一笑,就將江山社稷、國家大事視同兒戲!怎么不會亡國!到后來,當敵人真的來到,周幽王急忙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時,諸侯見了,以為周幽王又在討愛妃一笑而已,便不發(fā)兵。可憐周幽王,誤了命,又誤了國!
……
司馬遷曾說過:“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讓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去尋覓古人的蹤跡:感慨曾經(jīng)的人情百態(tài);緬懷曾經(jīng)的人情往事;愁悵曾經(jīng)的愛恨糾紛!
史記讀書筆記全集篇2
在八月份的上旬我看完了一本名曰《史記》的紀傳體史書,看完這本厚厚的“大大書”后,我感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又多了許多知識。
《史記》這本書是由古代的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所作,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的開始,到漢武帝的時代,共有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中有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將其概括地有詳有略,并且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向我們敘述讓人不得不贊嘆!
不過雖然篇篇皆是精華,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本紀中的夏本紀的夏禹(大禹)。夏禹的功德莫過于人們口口相傳的“大禹治水”,禹當年繼承父業(yè),為了治水十三年沒有回家,并且“三過家門而不入”。他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dǎo),終于讓百姓們過上了安穩(wěn)日子。但他又緊跟著親自去考察各地的土壤情況,然后又根據(jù)數(shù)據(jù)來制定各地的進貢數(shù)量和物品,他對民眾的關(guān)心真是入微啊!而且他也十分德善,使夏國興大!
所以我也要做個像夏禹那樣關(guān)心他人的人,要當個品德出眾的人,同時也要像大家推薦這本書,保證你看完后知識庫滿滿噠。
史記讀書筆記全集篇3
這一篇顧名思義,寫了兩個人,屈原和賈誼。兩個的早年經(jīng)歷和個性有些相似,都是早年得志,以文采和博學(xué)深得君主器重,但是都遭遇誣陷抵毀,然后一蹶不振,屈原跳汩羅江自殺身亡,賈誼流放長沙抑郁而死。
簡單的說這一篇就是這樣。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記述屈原和賈誼的文章詩詞,大抵都是悲憤喊冤之辭,“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小人得志,有才能之士失意,“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總之,是這個世界錯了,我沒錯,世既不容我,我將離世而去。
這兩人都是飽學(xué)有才之人,但在人格上都有缺陷,早年太得志,沒經(jīng)過挫折,一旦失意,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嗯,不要罵我,我的確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痛,不過學(xué)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客觀分析,容不得半點姑息。屈原所受的不公平際遇有伍子胥慘嗎?有范雎慘嗎?他們都可以重振旗鼓,東山再起,為什么他不能?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世界的確是極其不完善的,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懷才不遇之士;有太多的受人誣陷抵毀從此失意的&39;有識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搶地怨天尤人的詩詞引發(fā)古今無數(shù)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也成就了他千古才名。
其實,從某種角度說,屈原的不如意的際遇加上他抑郁偏激的個性,當然還有他的文學(xué)造詣成全了他作為一個文學(xué)家的成就,所謂憂愁憤怒出詩人,就是這個道理。
史記讀書筆記全集篇4
暑假里我讀了《史記》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穿越在歷史的時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龐涓,殘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實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宮中的金銀珠寶,看到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塵灰,漢軍和楚軍大戰(zhàn)的場面,有的讓人看得心曠神怡,有點讓人神情緊張,還有的讓人感動不已。
在《史記》故事中,圣人孔子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周游列國十四年,雖然他的政治主張最終沒有實現(xiàn),但這十幾年的時光卻沒有白費,他走過許多地方,對各地的社會,人情,風(fēng)俗等進行了考察,這些都讓他獲益匪淺。在著書時,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寫下來,讓儒家學(xué)說更加成熟,成為后世的典范。從圣人孔子身上我明白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才會有最深刻的的體會和感悟;自有自己親眼目睹才會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親自飽覽風(fēng)情,才能領(lǐng)略自然的奇妙。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還擴展了我的視野,增加了我的知識和見識。讓我懂得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越來越愛看書了!
史記讀書筆記全集篇5
《史記》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shù)卦u論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仿佛再現(xiàn)了歷史社會畫面。書中有許多我們認識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頗、藺相如、屈原等,記敘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
讀了這部偉大的史學(xué)巨著,我想到了很多。我的見解不可能和專業(yè)人員相比,可是我的真實體會。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點是古代的君王分兩種,一種是一心為民的`君王,一種是貪圖利益、沉迷于酒色之中的君王。而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一心為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熱愛和后人的贊揚,而后者則讓百姓唾棄,最終致使國家滅亡。雖然經(jīng)歷了幾千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在電視上看的那些貪贓受賄的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老百姓不能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戰(zhàn)爭。各國諸侯你掙我搶,都想一統(tǒng)天下,而不顧及百姓死活。沒了錢,就加大稅款;沒了糧,就逼迫百姓交糧食;沒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戶去找年輕力壯的人。弄得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們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不用擔心發(fā)生戰(zhàn)爭,不用怕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我們更要努力學(xué)習(xí)。
這就是我讀《史記》的感受,期望大家也看一看這本史學(xué)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