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感4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別人,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可以增強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寫出優秀的邊城讀后感400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邊城讀后感4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1
美麗的山城,有一只渡船晃悠悠的前行著,那是翠翠。
天保走了,爺爺走了,儺送不辭而別了。孤單的翠翠一個人要強的生活著,傻傻的等待著,固執著那份遙遠的守候……
“父母”,翠翠是沒有的,但是上天眷顧每一個人,她得到了爺爺無微不至的呵護,已然成了一個樂天單純的女孩。
可是,女兒家長大了,心事就多了。
與儺送的一面之緣讓翠翠對愛情有了朦朧的期待。就這樣,懷著那份淡淡的好感走過了兩個四季。可誰又知曉,這只是等待的開始。
儺送的最終逃避讓柔弱的翠翠不得不撐起一切,每天重復著同一件事,看一樣的風景,只是翠翠的臉上似乎再也找不到那抹天真與純凈的笑容了。閑暇的時候她也許會靜靜地想一些事情:自己的出生是不是個美麗的意外呢?如果從來沒有遇見儺送呢?這樣一天天的等待會有盡頭嗎?抑或者到底在等什么呢?沒有答案的問題隨著渡船來往,跟著太陽徘徊,一天,一天,又一天……
月色溶溶,白了山城,涼了人心。多少個這樣的夜晚早已蒼茫了心中的期許,翠翠就選擇了這樣等下去,一如既往的等下去。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毕嘈糯蠹叶贾肋@句話,書本是無聲的老師,悄悄地引領我們走向知識的燈塔。今天,我就要推薦一本好書《邊城》。
《邊城》是由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編寫的,文中主要描寫了二十世紀30年代在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凸顯了人性的善良和心靈的純凈。文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天真善良、活潑可愛的少女,是“愛”與”美“的化身。
書中描寫了女主人公翠翠與船總的二少爺儺送邂逅,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的翠翠,于是兄弟倆用歌唱的方式求婚。哥哥天保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結果不幸意外遇難。儺送覺得哥哥的死有自己的責任,拋下了翠翠遠走他鄉。
翠翠的外公為翠翠的婚事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了翠翠孤獨的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就是《邊城》給我講述的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3
邊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邊城就像一首歌,有贊美也有謳歌;邊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節奏。
邊城——一個風光秀麗的小城。
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的妙齡少女——翠翠,唱出了對祖父的深切依戀;唱出了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本書把一個沉浸在對愛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來了。我們的眼前也許沒有這個女孩的相貌特征,但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雙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都市里有太多紛擾復雜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質也免不了攙雜泥沙和石塊。而在《邊城》里,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愛,或者不愛,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
翠翠與祖父的祖孫情,唱出了親情的無限;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唱出了愛的美好與心的純潔;天保與儺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選擇。
邊城,唱出了人們淳樸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愛的心;一把把虎兒草,唱出了情的真;一個個人唱出了世間的真情!
沈從文,一個赤誠的游子。用他靈性的思維,假設了一個硝煙里的童話,卻只用了一座邊城,論證了人生命題的真偽。
現實里的童話,不可期待夠浪漫,我喜歡。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4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邊城讀后感500。對于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哆叧恰钒l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文章以悲劇告終?!哆叧恰肥且粋€關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5
現代人對沈從文的美譽已然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尤其是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以后,國人普遍的引用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的言論,將其視為少數有實力問鼎國際文學桂冠的中國作家之一。媚俗也罷,討喜也好,作為沈從文最為人稱道的《邊城》還是值得一說的。對于這部作品,我的認識多半來源于作者的另外一部作品——《湘行散記》。這是一部由沈從文寫給妻子的信札集成的散文集,描寫了作者重返湘西的一路的所見所聞,文字不僅飽含對故鄉秀美山川的溫情,而且記錄了作者對妻子的思念和愛意,構成了作者日后寫作《邊城》時的原材料和初衷。
小說展現了作者的價值取向和愛情觀,對于它我更多的在于欣賞感受,因此也沒有更多評價,畢竟蘿卜青菜,讀者自然體會就好。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艷的文字了,這驚艷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感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么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說:“在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年紀的女子?”
有時光,有適宜的情緒,再讀《邊城》。
邊城讀后感400字篇6
《邊城》的基調是憂郁的,可我們看到的不該只是憂郁。
翠翠的父母因愛雙雙殉情,一身好水性的天保因得不到翠翠的愛而葬身魚腹,儺送因為哥哥的死與老船夫產生隔膜、誤會,后終遠走他鄉。老船夫因擔憂翠翠的命運,以致身心交瘁,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氣絕身亡。象征著當地風水的白塔傾塌了,只剩下翠翠這只“孤雛”無望地等待著情人的歸來。
這一切看來都是悲的,但我們并不能被負面色彩戰勝。人之所以會身處絕望,因為那樣才會去探索希望。
翠翠的父母終究是在一起;天保也從得不到愛的痛苦中解脫;老船夫能有這么一個乖巧的孫女,并將她養大,也算美好;翠翠雖然孤身一人,可她還有希望。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邊城》通過人物的種種悲劇,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人生寄托。他對湘西下層人民的存在深深的感慨,這感慨是苦楚,是憐憫,所以便給予書中的他們以無限希望。從而造出了這般美麗凄涼的樂音。
或許我們會身陷痛苦與不幸,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