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的讀后感1500字
寫讀后感確實可以讓人們了解到不同讀者對同一本書的感受和評價。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名人傳的讀后感1500字,希望對大家寫名人傳的讀后感1500字有所幫助。
名人傳的讀后感1500字篇1
貝多芬,這個名字,被全世界所知曉,所認可——他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而他一生的坎坷,他一生的磨難,他一生的重荷,去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提及了,也只是用來襯托他的豐功偉績。我所敬佩的貝多芬身上的可貴事物,不是他所謂的“豐功偉績”,而是他所能承受的,平凡人所不能承受的磨難和坎坷。在命運面前,他一次次被無情的捉弄——家境,親人,愛情,事業(yè),身體以及他所中愛著的音樂上。但他并沒有沉淪,并沒有沮喪,而是在種種逆境中發(fā)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樣的吶喊。愈敗愈戰(zhàn),愈戰(zhàn)愈勇??他將一生毫無保留無私地獻給了藝術(shù)。他留下的一片片曲目,或輕快,或憂郁,或激昂,或悲愴??每當用心細細聆聽這些曲目,我的心一次次地被撼動——這簡直就是貝多芬自己一生的自白!從另一方面來講,我認為貝多芬是被命運選中的人。雖然將他置于如此黑暗的世界中,天才氣質(zhì)被埋沒,但同時也將他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zhì)襯托得淋漓盡致。簡直可以說,他美得超凡脫俗,不羈于社會對藝術(shù)思想的禁錮,雖一貧如洗,卻執(zhí)著著自己對藝術(shù)的追求,不容任何事物玷污自己的藝術(shù)。不惜以一生去追求,去探索,去挖掘??這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正是我們身上所缺少的,也是對任何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舉足輕重的。
如果說居里夫人是科學(xué)之路上的一塊里程碑,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說貝多芬是藝術(shù)之路上的一座通向更高境界的彼岸的橋梁。
二、叛逆的思想,被征服的藝術(shù)
他征服了別人,但他自己也被征服了。
——題記
米開朗琪羅在人類藝術(shù)史上一個擁有爭議的人物。他的藝術(shù)天賦是無與倫比的,但他的性格卻不是那么的招人喜歡。他懦弱膽小,害怕死亡。但了解他的一生的人都明白,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文藝復(fù)興的熱潮,而他的思想?yún)s遠遠超過了那些迂腐、陳舊、老套的“舊社會的教條”。不管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如何,絲毫不礙于他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專注,敢于追求藝術(shù),追求美,希冀人民能夠過上好的生活。。不幸的是,事與愿違,它的美好愿望都成了泡影,而他的心血之作也常常在戰(zhàn)火中灰飛煙滅。
終于,他,所盼望的死亡,悄然而至??
“他終于休息了。他達到了他所期望的目標:從時間中超脫”
或者無比的敬意和惋惜,我讀完了米開朗琪羅的一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元續(xù)重羅曼·羅蘭對于他的藝術(shù)品《勝利者》的描寫。他為什么被命名為“勝利者”?這個問題我思索了許久,卻始終沒有得到答案。他真的獲得了勝利么?也許,他早已經(jīng)厭倦了生理這種惡心的東西——沒有任何永遠的勝者,也沒有任何永遠的敗者。沒有任何人會一直勝利下去。米開朗琪羅,這位折翼的天使,帶著他未能完成的藝術(shù),去了另一個沒有戰(zhàn)亂,只有美好的世界,并在那個世界,永遠地飛翔??
三、如夏花般的一生,如秋葉般的離去
托爾斯泰,這個人寫了很多的作品。嗯??《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與米開朗琪羅不同,他是自發(fā)慶元加入兩人戰(zhàn)爭。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千千萬萬人類的自尊在
這里擠撞,或者再死亡面前趨于寂靜”。他頓悟了,于是,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托爾斯泰與那些完全信奉上帝的人的思想截然不同。他鄙視他們,多次批判他們的迂腐思想。因此,他被逐出了教門。他所信仰的,是更為深邃之物。
“他在觀察民眾”托爾斯泰走向了民間,開始用嶄新的眼光來審視另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大大豐富了他的作品內(nèi)容。他走向民間,體驗人民的勞苦,與他們同吃同住,從他們那里學(xué)到了許多東西。
他的晚年,最難熬的時期過去了??
他的死期將至??
在臨死之前,他嚎啕大哭,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世界上的受苦難的人們。善良的人啊!終于,解脫來了,“死——應(yīng)當贊美的死??”來了。
有的人長著健壯的翅膀,但因凡心未泯而墜落到世間,折斷了翅膀,我就是。后來,它們扇動折斷的翅膀,努力飛起,卻又跌了下來。翅膀一定會痊愈,我仍會展翅高飛,上帝幫助我吧!
名人傳的讀后感1500字篇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蓝L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xùn)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guān)起來,一關(guān)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xué)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dǎo)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
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yè)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fā)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zāi)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jīng)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yīng)戰(zhàn)。雖然很孤獨,卻學(xué)會了別人學(xué)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yōu)椤坝⑿邸保愿腥朔胃墓P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qū)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在一個物質(zhì)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xiàn)。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jié)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yīng)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睹藗鳌酚∽C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xùn):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我們的時代千變?nèi)f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nèi)〉脮一ㄒ滑F(xiàn)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小編精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