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斑羚飛渡感悟
寫讀后感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和表達,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優秀的讀斑羚飛渡感悟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讀斑羚飛渡感悟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讀斑羚飛渡感悟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書。其中,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斑羚飛渡中的“老鹿王哈克。這節內容主要寫了老鹿王哈克為了族群不再被兇惡的狼殘害,寧愿放棄王位而成為族群的笑柄,而最終和狼同歸于盡的故事。
當讀到老鹿王哈克被杰米嘲笑,而哈克一次又一次地想放棄與老狼拼死一搏的這個念頭,卻一次又一次下定決心忍受侮辱時,我想到了我的爸爸。爸爸原來只是公司里的一位普通員工,他也常常受到別人的輕視,但是爸爸為了家庭,努力工作,現在事業已經小有所成。這其中,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勞。在學習上,我也遇到過困難。我一直想當隊干部,一年級沒當上,沮喪極了。在沮喪的同時,當然還有很多嘲笑。我看到同學們在聽隊干部的安排,向隊干部們學習時,十分羨慕。這激勵了我奮發向上的決心。經過一年的努力,在二年級,我終于當上了隊干部。
老狼在搏斗過程中,失血過多,但是在它只剩下最后一滴血的時候,仍然堅持爬了起來,咬破了哈克的喉管。它們的身體在慢慢冷卻,哈克就這樣和狼同歸于盡了。
哈克為了自己的族群,勇于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我認為在生活上,也要懂得奉獻。奉獻不僅僅指犧牲自己,更重要的是在平時體現。比如: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里做一個孝順的子女,在社會上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等等,也叫奉獻。
讓我們像老鹿王哈克一樣,學會無私,學會奉獻吧!
讀斑羚飛渡感悟篇2
獵人們去打獵,將一群斑羚圍堵在一段山崖上,山崖與對面山崖之間有約6米的山澗,而這是斑羚無法跳過的,一只斑羚一般只能跳到4米左右。前進是幾十米的深淵和洶涌的江水,后退是咆哮的獵狗和無情的子彈,這群斑羚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族群滅亡的命運了。看到這里,我幾乎不想再看下去,雖然在那樣的環境里,人類為了改善生存條件必須要獵殺各類生物,但是滅絕這樣可愛溫順的一個族群,還是讓人于心不忍。然而再繼續看下去,我迷惑了,驚訝了,感動了。在斑羚頭領的帶領下,斑羚們自覺地分成年輕和年老2組,2組的數目相近,年輕的先向對面山崖跳去,年老的隨后,當年輕的將要墜落時,年老的恰好趕到它的腳下,成為它的續跳踏板,年輕的斑羚跳上了山崖,年老的斑羚墜入了山澗。
用族群中一半年老同伴的鮮活生命做踏板,延續了另一半年輕同伴的生命,毫無疑問,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極具智慧的做法。但是我無法理解,斑羚頭領是怎樣在它的偶蹄類動物的頭腦中產生了這樣一個主意;其它斑羚尤其是年老斑羚怎么會服從這個決定,主動犧牲;斑羚們是怎樣明確地知曉自己該在哪個組,沒有退縮;斑羚頭領怎么明白2組數目的不均,帶領幾頭成年斑羚放棄生的機會,踏入老年一組 貪生,怕死,是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在《斑羚飛渡》中表現的,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這種觀念。在這里,它們是智者,是紳士,是視死如歸的英雄。它們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用我們人類也想不出的方法,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族群,保全了一半的有生力量。在這場角逐中,斑羚是真正的勝利者。
看過許多在沉船事故、火災、地震等災難中發生的報道,有很多人把生的機會讓給別人, 讓婦女兒童先走 讓人禁不住落淚;也有的人只顧自己,還振振有詞 我也有生的權利 這些都是復雜人性的表現,在生與死的面前,作為高等社會動物的人類,尚且如此,那么《斑羚飛渡》中斑羚們的做法就更加讓我們無法解釋。身處絕境而能冷靜思考對策,服從安排,勇于犧牲自我,團結協作以拯救同伴,所有這些,即使是人類,也未必能做到。也許它們其實是山林的精靈,是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智慧動物,只是它們更善良更愛好和平,不象人類,把自己當成地球的統治者,隨心所欲地傷害其他生物。在這里,它們的做法令人感動,它們的表現比人類還要高尚。
合上書,我閉目想象那片叢林,想象斑羚飛渡山崖的壯烈景象,想象那些成功逃脫的斑羚們日后的命運。它們還會在山林中游蕩,覓食,嬉戲,繁衍后代,遭遇狼豺虎豹和獵人,但是,我希望,它們在自己的家園里,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生老病死,飛渡山崖的那一幕,永遠不要再發生。
讀斑羚飛渡感悟篇3
你們知道沈石溪嗎?他是我國著名的動物小說家。他的作品總是感人肺腑,常常能催人淚下。我今天就有幸讀了沈石溪的著作——《斑羚飛渡》,感覺到他的作品總是那么悲壯。(建議刪掉!)
《斑羚飛渡》主要講的是在戛洛山的傷心崖上有群被獵人們逼上絕路的斑羚,在獵人準備沖上山崖一舉捉住所有的斑羚的危機情況下,鐮刀頭羊決定使用一命換一命的方法讓自己的種群繁衍下去。具體方法是一只老斑羚和一只小斑羚一同跳出去,然后小斑羚用老斑羚的背當踏腳板再一次起跳,跳到了另一座山崖,而老斑羚卻跌入了谷底的河里。所有的斑羚們成對地在兩座山崖間不斷劃出弧線,每當有兩條弧線從兩座山崖中劃過,就會有一條生命消失。最后,鐮刀頭羊孤零零地立在傷心崖上,它選擇了跳崖自殺……(主要內容概括相當準確!)
鐮刀頭羊跳崖時給我印象最深,當我讀到這時,感到鐮刀頭羊的死是那么悲壯。它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十分震撼。它沒有貪生怕死,沒有厚著臉皮加入年輕行列,而是選擇消失在了傷心崖的頂端、彩虹的盡頭。
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鐮刀頭羊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和它相反的人去卻有很多。比如,一到高峰期,在公交車站上,總會有許多人插隊。對于這種人,我是深惡痛絕的。因為這些人只為了自己能搶到一個座位或是趕早一班車,沒有一點公共道德之心,制造混亂,還給小偷們有可乘之機。為了這么小的利益,這些人就可以失去做人的原則,如果面對生與死的時候,他們又會怎樣呢?當然是低著頭走向“年輕斑羚”的行列……
從斑羚身上,讓我學到很多,它們從來沒有傷害我們人類,我們應該和它們和平共處。(學到了什么呢?勇敢?堅強?還是臨危不懼?)我真誠地呼吁:人類不能再隨意捕殺動物,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讀斑羚飛渡感悟篇4
《斑羚飛渡》是沈石溪的一篇短篇動物小說,最近我讀了它,感悟了道理,也被這個故事感動了。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群斑羚被一隊獵人逼到了絕路。雖然身后隔了六米就是山對面了,但是斑羚卻只有四五米的跳躍能力。由于一部分獵人要下山抓住掉下去的斑羚,所以暫時沒有開始捕殺。這時,頭羚想了個辦法,整個羚群分成兩隊,一隊年輕斑羚,一隊老斑羚,年輕的斑羚跳起之后,年老的斑羚緊跟著也跳,并且在空中做個跳板,讓年輕的斑羚踩著自己完成六米的跳程,老斑羚犧牲了自己。最后,因為斑羚群是單數,頭羚沒有能活下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馬上就能感受到斑羚的無私,它們的團結精神躍然紙上。為了將一個群體的生命延續下去,它們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動啊!比起獵人為了錢財而屠宰活生生的生靈,這是多么明顯的自私!為了生存,生命可以做出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生活中,許多人為了占小便宜而做出可笑的事情,這比起為了生存做出來的事情當然不是一個等級的。但是假設一下,如同把故事中的斑羚換成人,一定會有“老人”偷偷跑進“年輕人”的隊伍,活下去,但是故事中的斑羚卻沒有!它們的舉動是多么自然!為了平衡隊伍的數量,一部分年輕的羚羊還進了“老齡”的隊伍!
我覺得,我們現在醒悟還是來得及的,放棄自私,讓無私走進我們生活的篇章。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社會會變得更美好!
讀斑羚飛渡感悟篇5
面對稿紙,我忽然有了一種慌惶感。剛才心中涌動那么多洶涌澎湃的話,在這一瞬間,竟然不知從何說起;我有些猶豫,擔心自己寫下的話能表達出心中的那份感動嗎?擔心我的話,我的不完美的話,會褻瀆了那篇文章,那群神圣的令人敬仰的動物……
一個盛夏的傍晚,狩獵隊將一群大約七八十只的斑羚群逼上了阿爾卑斯山脈一處名曰“傷心崖”的絕壁。獵人們笑了,他們認定自己即將擁有很豐盛的收獲。落日的余輝灑滿了天空,斑羚們似乎有些絕望了。這兩堵陡崖距離至少6米,已經超越了斑羚4-5米的超強跳躍能力。生的希望就在前方,但卻是那般遙不可及。天幕愈發的鮮紅起來,夕陽在頑強的燃燒著自己最后的光和熱。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由于老眼昏花還是由于絕望而出現的判斷錯誤,竟然在“傷心崖”上后退了十幾步,急速地助跑并奮力起跳,想躍過6米寬的山澗,結果還是在離對面山峰1米多的空中哀咩一聲,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好一會兒,才聽到“撲通”的落水聲。
斑羚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別高大,毛色深棕油滑的公斑羚身上,毫無疑問,它們是在等候這只領頭羊能拿出使整個種群免遭滅絕的好辦法來。領頭羊神態莊重地沿著懸崖巡視了一圈,仰望著雨后湛藍的天空,突然發出一聲吼叫,這叫聲沉郁有力,隨著這聲吼叫,整個斑羚群迅速分為老少兩撥,只見一老一少兩只斑羚走到“傷心崖”,后退了幾步,突然年輕羚羊朝前飛奔起來,幾乎同時,老羚羊也快速助跑,當年輕羚羊的身體從最高點向下落的瞬間,老羚羊恰巧出現在它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背上一蹬,下墜的身體在次躍起,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卻似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地墜下懸崖。試跳成功,一對對斑羚凌空而起,在山澗上空劃出一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而每一只年輕羚羊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一只老斑羚的粉身碎骨……
……
我沒有想到,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我更沒有想到,面對死亡,老斑羚竟是如此從容。感謝斑羚,是它們讓我懂得了什么是“飛渡”,什么叫“犧牲”,什么叫“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