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魅力,從而增強閱讀興趣和閱讀動力。寫好《父與子》的讀后感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父與子》的讀后感,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
這是一本選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畫,它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該書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是一對世界著名的歡喜冤家。雖然這本書里沒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畫,卻讓人更懂得了漫畫的內(nèi)容。
父與子,他們過著無憂無慮,快樂溫馨的生活,從一對普通的父子成了200萬馬克和宮殿的繼承人,又漂流到無人的小島,但他們那善良、淳樸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隨著他們到漫畫結(jié)尾。這部漫畫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動了數(shù)億讀者,但其間又不失搞笑之風(fēng)。那就讓我來介紹 父子倆吧 !
爸爸
這位爸爸深愛著自己的兒子,雖然沒有真正為我們說明,但在他的每一個舉動中,都可以看出這一點。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時帶著一種傻乎乎的感覺,讓人一見到他就有一種想笑的沖動。哦,對了,他還經(jīng)常為了一些小錯誤,打兒子。不過,棍棒底下出孝子,兒子非常愛他的爸爸;俗話說;打是情,罵是愛。爸爸因為把孩子當(dāng)做親人,所以才打孩子。這是一位十分愛自己孩子父親。
兒子
這是一個聰明、淘氣的小男孩,他時常會“捉弄”老爸,但同時他又會使用他的小聰明替爸爸解決問題。但有時卻會被爸爸“誤解”,招來一頓痛打。他愛他的爸爸,當(dāng)他的爸爸受到別人嘲笑時,他總會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這個小男孩雖然有一點小聰明,卻總是想找機會不學(xué)習(xí),哦,對了,他還很貪吃。就像我一樣,會偷偷拿零花錢買東西,他和我一樣有著純真的遐想,有著無限的幻想。我們唯獨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樂的童年,巨大的空間。
這是一對快樂的父子,這是一對猶如兄弟的父子,這是一對搞笑幽默的父子。他們善良,他們淳樸,他們樂觀,他們……他們就像是一對鐵哥們(哦,比鐵哥們還鐵!),形影不離,最令人羨慕的是:他們之間沒有隱私!
這就是父與子,一對不一樣的父子,一對樂觀善良的父子,一對令人羨慕的父子……不僅小說里,真實生活里也是有的哦!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2
父與子,他們過著無憂無慮,快樂溫馨的生活,從一對普通的父子成了皇宮的繼承人,又漂流到無人的小島,最后他們意外的遇到潛艇有回到了宮殿。他們是那么的善良、淳樸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隨著他們到漫畫結(jié)尾。這部漫畫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動了數(shù)億讀者,但其間又不失搞笑之風(fēng)。
故事中爸爸深愛著自己的兒子,雖然沒有真正為我們說明,但在他的每一個舉動中,都可以看出這一點。他非常善良,也非常的幽默,同時還有一種傻乎乎的感覺,讓人一見到他就有一種想笑的感覺。這個爸爸還經(jīng)常看見兒子犯了小錯誤打兒子。不過,打了之后有出現(xiàn)了非常孝順的兒子,兒子非常愛他的爸爸;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這真是一位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故事中的兒子是一個聰明、淘氣的小男孩,他時常會“捉弄”老爸,但同時他又會使用他的小聰明替爸爸解決問題,卻有時會被爸爸理解錯誤,招來一頓痛打。他愛他的爸爸,當(dāng)他的爸爸受到別人嘲笑時,他總會替他的爸爸向旁別的人說爸爸的能干。有時他看見爸爸做錯,又會用自己的小聰明來幫爸爸解決毛病。這個小男孩雖然有一點小聰明,卻總是想找機會不學(xué)習(xí),對了,他還很貪吃,會偷偷拿零花錢買東西。
最后兩個人寫了紙條告別了,但過了六個星期爸爸變成了月亮,一個變成了一顆巨大的星星。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3
開飯了,爸爸指著香噴噴的飯菜說:“這飯?zhí)懔?”爸爸忍不住吃了一口,媽媽說:“不能吃!我們要先把兒子找到才能吃,不能讓兒子餓肚子啊。
說完爸爸就去找兒子了,爸爸東找找,西找找,還是沒找見,最終在兒子的房間找到了。爸爸心想:這臭兒子,害得我不讓我吃飯,敢用石頭來絆我。
爸爸用手指著餐廳,讓兒子去吃飯。一邊瞧了一眼兒子的書,兒子垂頭喪氣地想:”這爸爸真不講理,讓我看會書還不行嘛!“
兒子坐到了餐廳,等著爸爸,可是等了很久,飯菜的熱氣都快跑完了,還是沒見爸爸的身影,母子倆都等急了。
媽媽指著兒童房,讓兒子去找爸爸,說:”兒子,你看看你爸爸在干什么呢?等了這么久了還沒有來。“
兒子生氣地跑到了爸爸的房間,原來爸爸也津津有味地看著那本書呢!
兒子的這本書真吸引人那!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4
我讀了《地震中在父與子》,感觸很深。
這篇文章講述美國洛杉磯大地震后,年輕的父親38小時的挖掘,就出了被壓在廢墟下的兒子及其同學(xué)的傳奇故事。這篇課文贊頌了而無私的父愛,,父愛和母愛。文章寫道:“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阻擋他。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破爛不堪,到處血跡。”這兩句話讓我感激萬千。的父親啊!救出兒子,在廢墟中挖了長,這人都能做的。是支持父親長?對,的父愛。父愛是無私的,是的,深藏不露的。父親的愛同母愛的愛也有區(qū)別,父愛是在教育,而母愛則是無微不至的。
都父愛不愛。其實,父親在你做錯事時批評你,在你無知的教育你,父愛的。讀了《地震中在父與子》后,我懂父愛和母愛。同學(xué)們只要在生活中觀察,多留心,父愛和母愛。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父與子全集》的書,它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這本書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是一對世界著名的歡喜冤家。雖然這本書里沒有文字,但有有趣的漫畫,可以讓人懂得了漫畫的內(nèi)容。
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怎樣的個性吧。
先說說父親好了:父親是一位幽默搞笑的人,時而也很善良,整個兒看上去總是帶那么一點傻乎乎的感覺。哦,差點忘了,父親有時候兒子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拿起棍子打兒子。不過這個就可以看出父親愛兒子嘛,都說“罵是親,打是愛”,所以父親也是一位非常愛自己兒子的人。
后面再說說兒子吧:兒子是一位調(diào)皮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孩,還經(jīng)常喜歡“捉弄”幾下父親,父親有時就連忙拿起棍子去打兒子。說一說他的聰明吧,兒子有時在父親心情很煩惱的時候,就用自己的小聰明來替爸爸解決煩惱。
真是一對快樂的父與子啊!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6
這個假期我和不滿6歲的孩子一起欣賞了德國幽默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創(chuàng)作的《父與子》。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并不完美,肥胖的父親有很多缺點,偶爾會誤解孩子,有時也會耍耍家長的威風(fēng),但他不失善良,樂于助人,有一顆強烈的愛子之心;故事中的兒子有著所有孩子的共性,聰明善良,但有時也會調(diào)皮甚至惡作劇。但正是這對不完美的父子,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歷經(jīng)將近百年,依然備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這本深受大家喜愛的連環(huán)畫,情節(jié)非常簡單,漫畫中,父親和兒子的生活和我們平常人一樣,但每一個平凡之中都飽含著溫情,充滿著歡樂。盡管有的故事常常意味深長、令人掩卷深思,孩子不懂深意,但還是被里面的諸多故事情節(jié)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引人入勝的書”這一章,講的是一家人用餐前輪流被這一本充滿魔力的書吸引,父親叫兒子去吃飯而自己卻被該書吸引忘了吃飯,趴在地上像兒子一樣托著下巴津津有味讀書的情景。這章雖然只用了6幅圖畫,但很清晰的表達(dá)了這本書的“魔力”所在。再比如“孩子吵架大人鬧”這一章,講了兩個小孩打架,兩家大人都認(rèn)為自己孩子受了委屈怒氣沖沖去找對方,結(jié)果話不投機兩家大人大鬧起來,拳打腳踢,而兩個孩子在旁邊早已和好如初,又開心地玩游戲的情景。使得孩子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給我們成人上了多有教育意義的一課。
雖然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的煩惱或挫折,但是它并不能泯滅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那一幅幅精湛小巧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溫暖著每一個讀者的心靈,使得每一個喜愛漫畫的孩子絕對不容錯過。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7
我在假期讀了《父與子》這本書,它是一本無字漫畫,它用嚜線勾勒在白字上的幾個人物,足以讓人看了哈哈大笑。《父與子》這本書有時讓我看了感動的落淚,接著的故事內(nèi)容有讓人轉(zhuǎn)哭為笑,看著兒子調(diào)皮的樣子十分可愛,又讓人覺得他是位既有童心而又純真的孩子。有時候畫里讓人憤怒,這孩子太調(diào)皮了,真沒有家教!
沒想到兒子的父親還是很有辦法治兒子的,使兒子不敢再去做錯事了。有時候畫面讓人感覺既好笑有時又覺得無聊。這本書讓人喜怒哀樂,讓人看一下慈祥的父親和調(diào)皮兒子是怎樣過生活的,也讓大家感受一下里面的教育知識,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加科學(xué)有效,孩子才會覺得更加快樂。里面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道了父親和兒子的親情。一天兒子踢球把家里的玻璃踢破了,結(jié)果被氣得七竅冒煙的父親趕出了家門。
父親一邊看報紙一邊看時間,眼看時間越來越晚,天漸漸黑了下來,父親開始緊張起來,過了一會父親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到外面四處找尋兒子。當(dāng)他再次走進(jìn)家門,一個足球踢了出來,心想這次可再也不能把兒子趕出家去了,兒子比玻璃可重要多了!這則故事看后感觸頗深,就是無論兒子做錯什么事,摔壞什么東西,兒子在父親的心中都是最重要的。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8
《父與子》是風(fēng)靡全球的一本好書。
父與子有時候聰明玲俐:有一次,父親帶兒子求兜風(fēng),可是,沒開多遠(yuǎn),車壞了,父親仔細(xì)的檢查了車前有檢查了車輪,然后有檢查了車底,可就是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于是,父親又檢查了幾遍。過了幾個鐘頭,兒子等得不耐煩了,“呼”地一聲跳下了車,打開后備箱,拿出了一輛滑輪車,玩了起來。父親見此情景,突然有了靈感,他雙手握緊方向盤,一直交戰(zhàn)在車上,另一只腳站在地上,和兒子一起玩了起來。
有時候,父與子的運氣也是很好的:那天,父與子走在街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活動:只要大中鳥的中心,就可以那一輛摩托車。兒子對父親說:“父親,我們?nèi)ピ囋嚳窗伞!备赣H說:“可以。”于是,他們就開始打了。過了一會兒,父與子滿頭大汗。又過了一會兒,父親對兒子說:“兒子,看來是贏不了騎車了,咱們回家吧。”兒子轉(zhuǎn)過身,把槍扛在肩上,一不小心,槍發(fā)出一枚子彈,正好打在把子上。父與子歡呼卻越。
小朋友,你看過《父與子》了嗎?我想,你一定看過。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9
今年我們的語文寒假作業(yè)里有一項是讀《父與子》全集,媽媽把書買回來以后,我就把媽媽給我買的《父與子》全集讀完啦!書里面的故事即搞笑又充滿了溫情,我是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本書讓我更深的體會到了爸爸的愛。
書里的父親是一個胖乎乎的人,禿著頭,慈愛而親切,還有點童心未泯,兒子留著刺猬頭,調(diào)皮而可愛。我非常喜歡那個頑皮,有點愛搗亂,卻又透著機靈的兒子。
“一天,兒子在家里打球,一不小心打破了鏡子,幾塊碎片掉在了地上。兒子害怕父親批評,焦急的坐在地上冥思苦想。終于,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用球棒把鏡面全部打碎,再用顏料在原來的在原先掛鏡子的墻壁上畫上父親的樣子。畫好后,父親正好來照鏡子,兒子看著父親,生怕他看出破綻。父親一邊照”鏡子“里的自己,一邊打著長長的領(lǐng)帶,當(dāng)他轉(zhuǎn)身時,突然發(fā)現(xiàn)”鏡子“里的自己是帶著領(lǐng)結(jié)的,可他剛才明明是打領(lǐng)帶的呀!兒子看到父親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兒子機靈吧!”
看 了這本書之后,不由感嘆,人類的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眼里是多么一樣的美好和快樂。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0
《父與子》描寫了一個搞笑、可愛、機靈的小男孩和他的一個大肚子好爸爸,他們沒有媽媽,所以父對子特別好。還有其他人,他們都是小角色。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嚇人的胡子》,這篇可搞笑了!某一天,父正在看報紙,另一位先生過來了,問過父的意見(問父他可不可以坐在同一桌)就坐下了。先生突然注意到了父的胡子,看見父的胡子突然變長了很多,先生湊近看了看。第二次,父的胡子又變短了,先生害怕了!第三次,父的胡子又變長了,先生腿軟了,他大喊了一聲:“救命!”就逃了。原來,父的腿上坐著個子,子的頭發(fā)貼著父的胡子才會這樣的!
這本書幽默、經(jīng)典……總之,笑得我肚子都痛了!我建議沒看過這本書的人都去買《父與子》,哈哈,夠你們笑一生的!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1
這幾天我看了德國作家卜勞恩著的《父與子》。這是一本世界著名的連環(huán)漫畫。
里面不僅有幽默的.語言,還有搞笑的漫畫。我很喜歡的一個故事是《四張兒童票》,說的是一天爸爸帶兒子出去玩,他喝醉酒了,到售票處的時候轉(zhuǎn)身一看,咦,怎么有四個兒子呢,他對老板說,請給我四張兒童票吧。
類似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會發(fā)生在這對父子身上。爸爸有時候為了逗兒子,會做出一些傻事,比如,兒子想找媽媽的時候,爸爸就會給兒子當(dāng)馬騎;還有在假期的時候,趁兒子睡著時,和司機一起把他的床搬到荒郊野外。他們還會用一些既巧妙又不失禮的方法捉弄有錢人,讓他們哭笑不得。書里的爸爸和兒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非常開心地生活著。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2
這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星期天,夏季的下午依然溫度相當(dāng)?shù)母撸藗儌€個都躲進(jìn)了涼爽的空調(diào)房,因為忍受不了那可以燒熟人的毒辣之陽。唯有那一對可愛的父與子有閑情頂著那炙熱的陽光來海上釣魚。
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艘黃色的香蕉形小船,在泛著金色波浪的海面上若隱若現(xiàn),只看見一根釣魚桿在海風(fēng)吹拂下緩緩搖曳。父親頭上戴著一頂是火鍋翻 的帽子,只為遮住他反光能力比金屬還強的謝頂;嘴里叼著一只不斷冒著煙圈的煙斗,恍如神仙般在騰云駕霧,煙斗還在他舌頭的翻動下左搖右擺。兒子則是一頭沖天的頭發(fā),猶如怒發(fā)沖冠,典型的刺猬頭,在父親專心釣魚之際,在背后的一塊白板上寫著什么,仿佛有什么計謀在策劃之中。
隨著時間的轉(zhuǎn)移,太陽也漸漸地向西山墜落下去,云彩無精打采地走開了。可是在這漫長的時間里一條魚也不去咬那只釣,沒有魚中那笑里藏刀的陷阱,父親悶悶不樂卻仍不放棄,在船頭聚精會神瞪起銅鈴般大的眼睛,注視著浮標(biāo),此刻再看船尾,兒子卻蒸發(fā)一樣地不見了,只看見水面乏著層層漣漪。
在水底,兒子把那塊寫著大字的白板掛在了釣鉤上。現(xiàn)在兒子兩腮通紅,可想而知一定是憋足了氣,兩只手像兩只漿不停息地劃動著;腳一會兒伸,一會兒縮,用盡吃奶的勁努力使身體向上游。魚兒在水下用沒有眼瞼的眼睛好奇地盯著兒子可笑的游泳姿勢。在譏笑:“瞧這小家伙,連泳也游得那么費力……”
兒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游到了水面,又耗盡了全部的力氣上了船尾。
在腿接觸到木頭的一剎那,兒子迅速抄起毛巾,三下五除二擦干身子,披上了睡衣,把一切恢復(fù)成了原狀。
此時此刻,父親欣喜若狂,因為他以為來之不易的魚兒咬到了鋒利的釣鉤,可是提上來之時,竟赫然掛著一塊白板。
父親睜大了眼睛,懷著驚訝之情,看著那字,帽子也斜到了一邊,煙斗滑到了左邊,兒子披著衣服裝作饒有趣味的樣子湊過來看那幾個醒目的大字:今天我們不想來。致禮!魚兒。看后一會兩人露出相同而又不相同的笑容……
一片大海,一艘漁船,一位兒子,一位父親,一個掛在魚釣上的白板,以及白板上的十一個字,構(gòu)成了父與子其樂融融的一幕……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3
這個暑假,我讀了《父與子》這本書,雖然這本書沒有文字,只有圖片,但這本書還是那么受我的歡迎。說真的,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心里就想:這書沒文字就單單一些圖片,這簡直就不是書。可媽媽說這是這本書是好書,一定要買,沒辦法“母命難違”。
回到家,我開始看起了這本書,書中的這位父親長著一大把胡子,光禿禿的腦袋瓜兒下面長著一個與頭不相稱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著一件百年不換的黑馬甲和一條腰身寬大的白褲子。一雙比圓圓的眼睛里,張著兩只比芝麻還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這位長相滑稽的父親。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測是錯的,這是一本好書。因為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們身邊的事兒,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藝術(shù)把它給夸張化了!
如:《引書如室》,傍晚,該吃晚飯了,父親、母親都坐在了飯桌前,可兒子哪兒去了?于是,母親便命令父親去找兒子!父親挺著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兒子。這時候,兒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書呢!看到父親的來臨,兒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馬上便走出了房間。咦?餐廳怎么又缺了個人?哦,讓我數(shù)一數(shù):媽媽,兒子,還少了誰呢?當(dāng)然是正在書的前面趴著的父親啦。這時候的父親象一個老頑童,全然不顧妻兒正在餐桌前餓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兒書里,看到精彩之處,還在地板上飛快地跺幾下腳呢!肥腸滿肚的肚子把屁股壓得撅得老高,拖著腮幫子的雙手,可真有趣……
在看這本書時,我會不時發(fā)出咯咯的笑聲。也可以說出其中大概的內(nèi)容,這就說明他可以看明白圖意。說到這,你們肯定會問,不是說這書沒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為這書沒文字,才讓我看著上的生動形象的畫面,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能力,而且還能把他內(nèi)在的語言轉(zhuǎn)述給別人聽,發(fā)展了語言思維,真是一舉兩得。書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讀者在幽默的同時體會出更深層的寓意。使人明理。書中的《現(xiàn)實的教育》就是講了父親在看一本《教育不能體罰〉的書,可兒子卻在旁邊大喊大叫,被父親打了一頓;《恩將仇報》則敘述了父子從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卻被豹所追趕;《獨創(chuàng)的魚網(wǎng)》描繪了父子倆發(fā)揮想象,用衣服編成網(wǎng),捕了很多的魚;《袋鼠的友誼》就教育人們要和動物友好相處。
我要謝謝這位德國作家卜勞恩:“是你帶領(lǐng)著我們走進(jìn)了幽默漫畫的世界。”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4
在這個月里,我讀了一本幽默的書,名字叫做《父與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父子。這位爸爸體型胖胖的,是一個禿頭;兒子雖然沒有什么特長,但是卻有著調(diào)皮、可愛的性格。在這一對父子的生活里,到處充滿了詼諧,使人一看就會捧腹大笑。
這本書里沒有一個字,但是,卻讓你一看就會明白。因為漫畫是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去修飾的,他還是很通俗易懂的,你一看就會明白的,一看就深深地愛上它的。
這本書里有一幅畫面最讓我啼笑皆非的。
故事的情節(jié)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做好飯菜準(zhǔn)備叫兒子吃飯,可兒子卻突然不見了,于是,就叫想要急著吃飯的爸爸,把正在書房里看書的兒子去叫過來。爸爸把兒子叫到了餐桌上,可是自己卻不見了。兒子又走到書房,定睛一看,原來爸爸正帶著眼鏡,有模有樣地在看書呢!兒子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仿佛在說:“你叫我去吃飯,自己卻在這兒看書!”看到這一幅畫面之后,肚子都笑疼了。
在生活里,我和爸爸也是很有趣的。記得有一次,老爸帶我去釣魚,我就突然說要和爸爸來一場釣魚比賽,爸爸欣然答應(yīng)了。
這不用比就知道,我一個不經(jīng)常釣魚的人,倘若和一個有空就去釣魚的專業(yè)選手比賽,結(jié)果肯定是很明顯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話,看到對手那么厲害,肯定就放棄了。可我就是要來一場比賽,因為我已經(jīng)想好了對策,怎樣才能讓這場比賽輕松獲勝。我神氣洋洋地對爸爸說:“爸爸,你就等著輸吧!”說完,還擼了一下自己的頭發(fā)。
釣魚比賽正式開始了。爸爸正安靜地坐著,魚竿拿著穩(wěn)穩(wěn)地,等待著魚兒上鉤。而我卻悠閑地在一邊淡定地吃著東西,時不時地往兩邊看。
一條大魚往爸爸那邊游去了,我立馬站了起來,往旁邊拿了一大把石頭,向爸爸那邊扔去。那一條大魚一驚,往我這邊游來了。這樣,比賽我就輕松獲勝了。
漫畫里的父與子和生活中的父與女,實在讓人趣意縱生。好多天,《父與子》這一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看著看著,總是會久久地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
《父與子》,這本讓我歡喜讓我難忘的書,不愧是一部廣為傳閱,深入人心的經(jīng)典作品!
《父與子》的讀后感篇15
上個星期六上午,我看了一本叫做《父與子》的書。
書中講了很多情節(jié):有引人發(fā)笑的,有感動至極的,還有怒氣沖沖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兒子想吃糖,父親不讓兒子吃。可到了復(fù)活節(jié)那天,兒子把自己存下來的錢拿去買糖果了。父親回來看見兒子在吃糖,就問:“哪來的糖?”兒子指著墻上的兔子說:“是它送的。”父親知道兒子在說謊,就生氣地說:“兒子,你為什么要說謊啊?”兒子可憐地說:“我想吃糖,但是你不給我買,我只能自己存錢買糖吃。”父親聽了和藹地說:“我不給你買糖,是因為我怕你吃糖太多了,會有蛀牙。”兒子聽了快樂地說:“原來不是爸爸不給我買糖,只是爸爸怕我糖吃太多了有蛀牙而已。”爸爸把兒子抱起來說:“我親愛的兒子啊,你明白就好。你自己存錢買糖吃,沒有偷爸爸媽媽的錢,真是好樣的。”兒子說了謊是不對的,但是兒子自己存錢買糖,而不是用錯誤的方法,這樣的表現(xiàn)值得鼓勵,夢想要自己努力去實現(xiàn)。父親其實是疼愛自己的兒子的,不想讓他的口腔里長滿蛀牙,其實也不是不讓兒子吃,只是不想讓他吃太多。現(xiàn)在的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時間已經(jīng)很少了,父母都在跟手機交流,不跟孩子交流、溝通。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這樣彼此的誤會就能少很多。
我覺得《父與子》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的一本書,而不是孩子一個人看書,家長在玩手機。也不是孩子向你問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是:“嗯,嗯。”等到手機看好后再問:“你剛才說了什么?”
我希望家長能改一改這種不好的習(xí)慣,同時也希望《父與子》這本書能傳遍所有孩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