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
寫讀書筆記是一種自學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識。寫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下載,供大家參考。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1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受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著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里就因為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后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著,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著。不論做什么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嘩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么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么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么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里不可以出門,隨著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們統統都敢,她要是活在我們這個時候,她該會多么開心,我想她肯定會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會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覺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會糟蹋這些時光——不過這些想象僅僅只是我們強加給她的,她不可能會享有這些假如,她永遠都只是生活在戰爭時代的女孩。她不能擁有這些假如,可是我們卻可以,也許是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我們身邊有那么多虛度光陰的人。
讀完安妮的故事我開始反省,我們不該這樣的,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現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該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同學朋友發生矛盾,做事也不該永遠拖拖拉拉的浪費時間。《安妮日記》,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獲了很多,珍惜現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時光,帶著快樂感恩的心學習成長。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2
《安妮日記》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于二戰期間藏身密室時,作下的日記,記錄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過了25個月,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雖然密室外響著陣陣槍聲,但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無辜的人死去,讀到這里,我已經心驚膽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悲傷和恐懼,戰爭讓一個幸福的家庭破裂,戰爭是殘酷的,而人們的堅強卻是難以預測的,安妮沒有因為親人的死亡而喪失勇氣,她知道自己時刻面對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戰爭早點結束!是啊,這也是每一個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對和她在一起的七個猶太人,把悲傷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對困難,她會勇敢的往前沖,這種勇氣不正是我需要的嗎?
每次失敗后,我就退縮,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獲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須堅持到底,遇到困難堅強的面對它,你就會成功!愛迪生曾經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須面對失敗!
讀完《安妮日記》后,我很慚愧,安妮,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她只有16歲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點困難,父母就會幫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難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沖!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3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安妮·弗蘭克被德軍迫害,無奈之下只得藏身密室兩年時的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整整兩年多。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共計八位“室友”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的真實生活與對戰爭的厭惡與恐懼。當她13歲生日時收到一本日記當生日禮物后開始寫日記,日記中,她常以“親愛的凱蒂(她為日記本起的名字)”為開頭,體現出了她將日記本視為極其重要的知己,向它說出自己不敢說也不能說的關于渴望和平,對德軍不滿的話語,我能感受到這個不滿16歲地少女希望停止戰爭的迫切和她真摯的情感。她樸實的文字,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事實往往是不公平且極為殘酷的。雖然他們已經極力躲藏,可是最后還是沒能躲過被捕這一劫,她不幸在16歲那年離開了,。戰后,朋友將安妮的日記交給了安妮的父親,她的父親是戰爭中唯一幸存的人。在她的日記里寫到: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的愿望終于能得償。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到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地步,連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飲食起居在他們眼里都變得十分危險,他們還得極力降低各種聲音的音量,即使是咳嗽,打噴嚏都不能發出聲音,因為這關系到他們八個人的生命安全。安妮多次寫到她自己和室友們對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她在見證著戰爭與迫害的生活中艱難地活著,不過,她堅持著過這種地獄般的生活,唯一能讓她毫無保留地吐露心聲的對象,便是這本日記,并且這本日記也是見證逃避納粹迫害與戰爭的恐怖為數不多的有力見證者。它告訴我們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在面對戰爭、種族迫害中頑強地成長。
二戰雖然已經過了六十多年,但是,安妮的日記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深刻反思,認識到和平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貴。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4
凝視著封面上這張淡黃色的照片,安妮面帶微笑并顯得非常的平靜,給人以柔美而堅定的力量,絲毫沒有給人痛心的感覺。不知大家看到這張照片,是否有同樣的感覺呢?
早就聽說《安妮日記》講述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德國猶太小女孩在二戰期間躲藏在荷蘭的避難所期間所寫的日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大肆瘋狂的屠殺是歷史上慘絕人寰的慘劇,一個小女孩在避難所還能有平靜與祥和嗎?帶著這樣的疑惑,我翻開了這本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剛過完13歲生日的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開始了長達25個月之久的避難生活,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有所活動。在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記錄著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家人的關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安妮的日記里很少會看出這個十四歲女孩悲觀的情緒,大多數情況都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她在如此狹促私密的空間里制造各種節日里的氛圍,歡快地接受親人及朋友的禮物,精心準備其他人節日的小禮品,在言語間能夠看出她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追求以及希望,絲毫看不出絕望的情緒。從各種小細節里,我幾乎感覺不到安妮正處于一個極度危險的處境,一個隨時丟掉性命的局面。看到這里我豁然明白了為什么封面上的小安妮是面帶微笑與平靜的表情。
同樣是十四歲,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比起安妮生活環境條件好的不只是千萬倍,我感謝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同時我也希望自己及我身邊的每一個十四歲的女孩都能像安妮一樣時刻保持著希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讓我們翻開《安妮日記》,致敬這位十四歲的女孩吧,她會給我們希望與力量。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5
在這個國慶,我讀了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安妮日記》。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夢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納粹罪行的鐵證。異常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夢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我的信念和夢想,不屈服于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和動力嗎?
安妮的日記,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完美詞匯――樂觀、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明白,頹廢,空虛,迷茫,可是是糟踐自我;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是你讓我們明白,要好好生活!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6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讀書筆記安妮的日記篇7
剛讀到《安妮日記》,我以為這是一篇虛構的故事。但是,在看到后記的時候,我才知道,這真的是一位猶太少女1942年至1944年的日記,記錄的很多真實發生的故事。
一九四零年,二戰一觸即發,德國侵占荷蘭,對荷蘭的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運動,猶太人必須在醒目的地方別上一顆黃色的小星星來與其它人區分。希特勒把他們描繪成卑劣低下等民族,猶太人被德軍捉去做苦力,生病也不能去看病,收到了極大的虐待,就算有好心的荷蘭人想要幫他們,但看到那顯眼的黃色五角星也都無能為力。
主人公安妮·弗蘭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商人,母親則是出身貴族,家族地位顯赫。安妮還有一位姐姐瑪格特,她聰明善良。家庭富裕,父母關愛,可以說,安妮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十歲之前,她無憂無慮度過了童年。但是那時候已經不太平了,猶太人四處被捕,為了安全,他們全家只好搬到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小屋”生活。在那里,除了一起生活的猶太人之外,安妮父親手下的工作人員——克萊曼、庫格勒、梅普和艾莉·沃森也知道他們居住的地方,沒事的時候會去看把他們,還幫忙代購食品和生活用品。
安妮他們的生活條件很不好,每十五分鐘就會響一次鐘聲,很潮濕,他們白天不能發出聲音,不能走動,連窗簾都不能拉開,不然就很容易被發現。我認為這讓生活很不好,過的躲躲藏藏。但是安妮卻說,這是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可以看出她十分樂觀。
從她一開始的日記中就可以看到,她十分快樂,有很多朋友。后來,又寫到和爸爸媽媽、鄰居的隔閡、沖突。安妮在日記中寫道“我的性格有兩面,一面沒大沒小,嬉皮笑臉……可這一面總掩蓋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純潔的另一面……”安妮獨立堅強,是非分明,有主見和理想,她勇敢地笑對一切,即使是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學習、慶祝節日,期待著戰爭結束,美好生活的開始。可是好景不長,兩年不到,“秘密小屋”被發現,住在里面的猶太人全部被捉,他們服役,被殺,安妮也去世了,那時,她還沒有十五歲呢!這個年紀,應該是花一樣的年華,一個生命的開始,可卻因為戰爭,卻被終結了。有一句話我認為安妮說的很對“為什么人類的飛機越造越大?炸彈越來越猛?為什么人們一邊把房子夷為平地一邊又不知疲倦的重建家園?為什么每天要把幾百萬元投入戰爭,卻舍不得投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者、藝術家和窮人呢?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在忍饑挨餓,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卻多的發霉腐爛呢?唉,人為什么這么瘋狂!”是啊,為什么?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戰爭?難道,那些人看到那些無辜的同類慘死,一點愧疚感都沒有嗎?安妮也有自己的夢想,想要寫書,不想平凡的過一生。
我敬佩安妮,她和她的日記,都是那么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