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
《圍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篇1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這是圍城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初讀《圍城》時并不解其中之意,只是想一口氣讀完,看看情節到底是如何發展下去的,方鴻漸最終有沒有和唐曉芙邂逅......多年后再讀卻有了更深一點的感悟。
《圍城》主要寫的是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是錢鐘書先生創作的唯一的長篇小說。該書以當時的海歸方鴻漸為主線,圍繞他的愛情,親情,友情,事業等展開。書中的語言非常幽默詼諧,在談笑風生中折射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并諷刺了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他虛榮得有些懦弱,迷茫得無所適從。留學直至回國,假的文憑事件在他的內心掀起軒然大波,羞愧不堪更是不必細說;與蘇、唐兩位小姐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將他擲入谷底;三閭大學不愉快的教學經歷令人啼笑皆非;由流言蜚語和自欺欺人促成的與孫柔嘉的婚姻又以失敗告終。命運多變卻又瑣碎得似乎不足掛齒。
然而細思之余,卻又忍不住去同情他,關切他,甚至于在他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方鴻漸的生活注定困囿在圍城里,不論是感情,婚姻還是整個時代賦予他的精神根基。民國二十六年,他回國。抗日戰爭翹足而至。這一代的部分所謂的青年是麻木的,他們苦困在自己的圍城里,無法逃脫。在不斷的絕望中又生起希望,仿佛夜里的昏睡。“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方鴻漸是“困死”的一代。可是,圍城又豈止困住了這一代,它困住的將是幾個時代。
人生的圍城究竟是什么呢?“圍城是理想的升騰和破滅的永恒循環。”有人這樣認為。在我看來圍城是我們近乎固執的追求。婚姻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龍子里面的鳥想飛出來。”何止是婚姻,任何事物都能成為句子的主語。小說里,方鴻漸對高學歷帶來的榮譽和對唐曉芙的追求等等,不論無奈與否,結果都是身心俱疲。對于很多人而言大城市安放了靈魂卻沒有安身之所,小城市有了安身立命之處卻又無法妥善安放靈魂。于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仿佛失去了前進的方向。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如若我們正身陷圍城之中也愿不孤傲避世,不逢迎屈就,知世故而不世故,活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樣。
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篇2
錢鐘書先生的書名“圍城”取自書中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乎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里后,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等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無法掙脫。本來就無才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被這只手掌控住,逆來順受地接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地踏入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曉芙的追求還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因此小說最后的結局可以說是必然的。
除了方鴻漸,好友趙辛楣總也踏不進蘇文紈的那一座圍城,之后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文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個面子,這也是當時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可以說,《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那個時期的人們不愿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錢鐘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的確,面對生活,有的人因為曾有過失敗,便不敢主動去接觸;有的人因為平凡,便以為無能而不想去接觸;有的人則因為已經取得過成績,怕弄不好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愿去接觸……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心靈的陰影中,受到心靈的束縛而不愿去嘗試,不愿去拼搏,最終也只能在心靈的圍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真正擁有一顆有勇氣,開闊的心才有可能有所突破,才有可能有所超越。
讀完圍城,誠然,我的心情是復雜的,有同情,有迷惑,有可笑,有可悲。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中,一座又一座的圍城將我們層層包圍,或許我們窮其一生都無法逃脫這名為生活的圍城,可是人雖在城里,心卻依舊可以飛得很高,飛到看不見這殘忍冰冷的城墻,飛到看不見城里一張張生硬麻木的面孔,飛到真正的自由高處,到那時候,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城”的存在,你也或許會發現,從未有真正客觀的“城”的存在,困住你的,從來都是自己。
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篇3
讀完《圍城》后,心中有種沉重的感覺,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種虛偽、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另一方面有太多的人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終日碌碌無為,消耗家中的錢財,浪費他人的機會,欺騙家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們本人卻活的恬不知恥。當時太多的人活在自己封閉的區間中,躲在一邊不問世事,他們只知道為了自己的飯碗而努力,卻對水深火熱的廣大人民而無動于衷,身為讀書人,作為當時中國思想最為開放、接受最先進的理論學習的一部分人,他們還如此,那其他思想還處于封建中的更廣大人民還有出頭之日嗎?連出國留學的這些人都麻木成這樣,那整個中國社會就被外國的殖民統治思想所包圍一樣,他們都是那個社會中悲哀的人。作為國家優秀的人,不應躲在那堅固圍城下做一群麻木的人,就應該負擔起自身的責任,引領時代的潮流,為周圍、為社會帶來一股清流。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工作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愛一行,富有兢業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也難覓如意的工作,他們厭煩本職工作,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換了新的工作后發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想起原來工作的種種好處。只恨世上沒有后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們的工作來說吧,在網上時常看見這樣的一些文章,有的人當初考編制時覺得這工作挺有面子,走上工作崗位后,有的會認為來的錢不快,看著一些同學、好友進了黨政權力機關,權利帶來了實惠;一些人下海經商成功,經濟富裕。看著這些人別墅汽車、燈紅酒綠,心里癢癢得十分難過,恨不得立馬辭職跳槽去撈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權力政機關并不是那么好混;下海經商也沒那么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里崩潰時才想起普通崗位工作的種種好處,有雙休日,又不加班,工作壓力不大,心理也變的輕松快樂多了,也讓自己變的年輕了許多了。回頭再想想有這樣讓你愉快的工作,還為什么要去羨慕人家呢?還有什么理由不安心自己工作呢?看著諸如此類的文章我不由的想說:同仁們,讓我們好好愛自己的工作,愛我們的崗位,愛我們的事業吧。
最后借用一句話,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要學會給自己減負,給自己鼓勁,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脫離心靈的圍墻,才能幸福,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篇4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講述了民國時期出洋留學的方鴻漸,回國后的感情,親友和生活。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刻畫了民國時期那個動蕩不安,黑暗混亂,勾心斗角的社會。
在故事開篇,便介紹了方鴻漸在國外的懶惰,終不得不為學位發愁,被迫去買了博士文憑。這文憑后來也是給了他一些本不應有的地位和待遇,但負重那淺薄的知識終要露餡,從他在三閭大學的任教便可見一斑。文中也暗示了這種情況絕非個例,足見當時許多學生出國并不是去學知識,而只是去混個文憑。但這文憑在國內卻遠比知識重要,只因當時國人對于這樣鍍金的無比推崇,以及當時人才的短缺,這著實讓人感到悲哀。其實這在現在也同樣有之,學位便是我們找工作的敲門磚,沒有或是比較低基本無望。這實質上是一個缺陷,如果沒有文憑學位,我們很難評定一個人的才干。但沒有也不是不行。就如民國時的陳寅恪先生,在外留學卻未曾獲得一個學位,但最終仍是一代大師。至于原因,他曾說過:“如果為了一個學位,花個三五年去只學那一點,未免太浪費時間了”其實學習本應是不斷掌握知識的過程,而文憑也是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本不應看得這么重,但迫于現實的無奈,但又不得不將其擺上臺面,可能這樣會顯得公平一點吧。
在故事的中后期方鴻漸與孫嘉柔結婚,但婚后的生活卻異常不平。有諸多因素在影響,諸如家庭,工作,妯娌,交際以及結婚的倉促,但無疑,他們對彼此的感情和態度才是關鍵。方鴻漸有時的固執和孫柔嘉時不時的性子便造就他們吵不完的架。其實,這也屬正常,因為我們對于最親的人才最肆無忌憚,因為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他們理所應當地要包容我們,體諒我們,孰不知每個人都應被尊重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子,沒有人應該無限包容你。不斷地爭鋒相對只會為感情添上一道道鮮紅的傷疤。若是他們能適度地寬容與理解對方,感情也不會那么容易破裂。同時對于妻子,丈夫應該維系的從不應是親情,而是愛情。親情的平淡只會造就關系的疏遠,而愛情的甜蜜才會造就關系的緊密,才會變成彼此的依靠和需要,穩定一段婚姻本就應靠的是彼此的寬容與諒解,彼此的需要與扶持以及那甜蜜與滿足感。這也正是方,孫二人所缺少的,而且本來對于彼此的了解也不充足,最終感情的破裂是在所難免的。
這些問題在當今許多夫妻身上都有,許多都已是貌合神離,但為什么還要在一起呢?大多都是為了孩子。而要如何彌補呢?無疑要雙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起維護與守護婚姻的責任。
名著《圍城》讀書筆記1000字篇5
“生”“死”“愛”是文學的經典母題,其中“愛”的主題更是散發誘人的芬芳,讓無數人想一探究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關于“愛情”的永恒諾言,不惜用世界最華美最精致的語言去頌揚男女之間那纏綿悱惻、欲說還休的隱秘情感,但他們好像都事先約定一樣,寫下的文字如筆下的情感一樣,朦朧、隱晦,讓人看得見,抓不住。這時錢鐘書寫下的《圍城》就算得上是“愛情小說”上的異類了,因為《圍城》里的男女情感實在太坦白,太明朗,讓讀者感覺錢先生是想要打開天窗說愛情啊。
《圍城》我只簡單地把它當一本“愛情小說”。既然是“愛情小說”就會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可惜縱觀全本,只確定方鴻漸是絕對的男主角,女主角隨男主角的生活的改變也發生改變,倒不是說方鴻漸有多么花心善變而是,而是生活實在是太有意思,變化萬千,不是誰想長相廝守就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船上相識的鮑小姐,對方鴻漸傾心的蘇紈文,可愛爽朗的唐曉芙,富有心計也是方鴻漸最后的選擇孫柔嘉,這些在最美年華里的女孩子和方鴻漸或正式或曖昧的情感都被作者用最直接明白的語言展示在眾人面前。
本該蒙著紗的情感被直接攤在世人眼前就沒有那么美妙的感覺了,讀者在心底默默責怪作者不該把男女愛情寫的一針見血,一邊又忍不住暗暗學習。
比如里面關于男女借書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論斷。男女借書是戀愛的開始,男人肯給女人買化妝品、衣服、首飾都不是用心之舉,借書就不一樣了。一借一還就有了來往,借此可以大談特談,十分有利于感情的促進。這就有點像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了,白娘子在西湖上借了一把傘給同船躲雨的許公子,這就有了后面糾纏癡戀的一生。看起來錢鐘書真的很懂男女情感套路,都可以具體到做一件事來開始一段感情了。
再比如孫柔嘉可能很早就愛慕方漸鴻卻因為女子的矜持沒有直接告知,但從她步步為營成為方鴻漸的妻子來看,這真是個有心計的女子。孫柔嘉利用輿論,讓旁人都以為方鴻漸和她有著“非一般”的關系,接著用陸子瀟的追求逼出方鴻漸的嫉妒心更是如愿以償成為了愛慕之人的妻子,盡管這段婚姻最后沒有給予雙方幸福而是成為束縛。
無論男追女還是女追男,《圍城》這本小說分析男女交往中的心理變化,都提供具體有效的實踐方法,是一本為數不多的“打開天窗說愛情”的“愛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