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
《西游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1】
最近,我迷上了看《西游記》,里面講述了這樣一個長長的故事:唐僧帶著三個徒弟——機靈勇敢的孫悟空、貪吃好色的豬八戒和逆來順受的沙僧一起去取經,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徒弟們忠誠地保護唐僧,最終順利地取回了經。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三打白骨精》。一天,師徒四人在山中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手上提著一只籃子,微笑著與大家打招呼。擁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一眼就看穿了她是白骨精變的。原來白骨精是為了吃唐僧肉而變身引誘師徒四人。孫悟空幾下子就把她打死了。但無論孫悟空怎么解釋她是妖怪,唐僧都不相信他,最后孫悟空只能向唐僧發誓不再“濫殺無辜”。然而,白骨精不死心,又先后變成了姑娘的父母出現,還是都被孫悟空幾棍打死。唐僧一怒之下,將他趕回了花果山。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出了孫悟空機智、勇敢的性格,為了防止唐僧被白骨精抓走,一直都沒有放松警惕。唐僧善良老實,但這卻給他帶來了麻煩,使他多次接近危險的邊緣。
由此我們想到生活中,大多數人也像唐僧一樣,容易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一天,媽媽在去給車子加油時,突然有人趁機向她推銷物品來賺錢,就在媽媽打算買的時候,機智的姐姐識破了他們的“陰謀”,及時拒絕了他們。所以,即便在生活中,我們也應煉就“火眼金睛”,不能被表象所欺騙,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和財產的安全。
《西游記》里還有許許多多別的故事給了我啟發,令我受益匪淺,這確實是一本值得我們一看的好書啊!
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2】
《西游記》,一部科幻巨著,四個人,一場戲,四種人生。
《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人是那似乎只會牽馬、挑行李,做個背景或路人甲的沙悟凈。孫悟空太鬧騰,少了他卻又太悶,像童年時代的我們,闖禍,撒嬌,發脾氣,唐僧那頑固不化的話語就像中年人慣有的教訓的語氣,自己迷茫著,卻還要教徒弟們。看到后面,我覺得孫悟空也真的挺可憐的,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就像當初壓在五指山下對身上的山說話一樣。
八戒像跟屁蟲,墻頭草,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向著唐僧,有時向著沙僧,像青年時代的二愣子,沒主見,自私,貪心,又貪戀著溫暖,有點不做事卻想坐享其成的感覺。
而唐僧呢?羅嗦得很!帶著中年人的迷茫、無助,卻又十分固執,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可給我的感覺他卻是那么膽小如鼠,每次遇到妖精都一副驚慌的表情,然后束手就擒,依賴著孫悟空保護他,每到這時,總會讓我想起那些依戀年事已高的父母幫自己的無能小子。
沙悟凈卻截然不同,他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的身上讓我看到一種無奈,一種滄桑,一種淡然。他默默地承擔著挑擔子的苦活,再累也不會像八戒那樣向師傅撒嬌:“累壞我了,師傅,咱休息下吧。”,更不會像孫悟空那樣任性地拋下行李,不負責地回流沙河去。他只是默默地保護著師傅,默默地從孫悟空手中牽過白龍馬的繩子,即使他那時也很累。他的眼睛很清澈,不像悟空那么靈動閃爍,不似八戒那么狡黠,只總是那么靜靜地望著遠方……
《西游記》,一部蘊含著無數深意的好書,每處細節,都總讓我感受到一種人生。如此的好書,怎么能錯過呢?你也來看看吧。
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3】
古代民間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紅樓”之戲說,我依著好奇品味西游,尋找為何不看西游的答案。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出于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之手。這本書共一百章回,前七回主要介紹了小說中核心人物孫悟空的出世、求道、鬧龍宮、攪地府、鬧天宮,直至被如來佛祖壓于五行山下,為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第八至十二回寫小說的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并兼寫其他故事內容;弟十三至一百回則是西天取經的正文,主要寫取經途中的各種矛盾斗爭,包括取經人和妖魔之間的斗爭等,最終取得真經。
讀后細思明白,“男不看西游”主要是跟主角之一的孫悟空有關。男兒天性好動人盡皆知,而孫悟空正是這一形象的代表,如第五回,孫悟空僅因蟠桃宴會沒邀請自己參加而惱怒,放肆鬧天宮,說明孫悟空是個暴力相制之人。尤其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回,三借芭蕉扇,只能反映出悟空的油嘴滑舌,即使是機智也不過是耍小聰明罷了,都為反面教材,男兒看后自然會抑制不住天生的沖動勁,只會愈發淘氣。
不過我倒有些疑問,古代既有這樣的戲說,為何《西游記》仍是名著經典以致流傳至今呢?很簡單,只需細讀便可知其中緣由。
悟空雖生性沖動,不過他打破常規不拘束,有創新思想;八戒知難而退,抱怨說回高老莊,可也沒有一次離開唐僧,可見其忠心耿耿;沙僧眾所周知,敦厚老實、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這是細看個人,略看大局,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實則是告訴讀者:只要不放棄夢想,無論前途坎坷難行,只要戰勝這些挫折困難,最終都會獲得成功和幸福。
一本名著自然少不了名言,讓我得到最大啟示便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句。這句話是用草木比喻人生,人的一生有得意榮華,也有失意的枯枝。人生苦短,不必太過于注意得失,只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便成。
品味西游,我在年當風華正茂之時初次品味,受益匪淺,亦堅信它可使我受益終身。
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4】
今年寒假,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它是一篇古典神話小說,作者是明代的小說家吳承恩所寫。這本書中的故事曲折精彩,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主要寫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因為他會七十二變,騰云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一路上他降妖除魔,立下汗馬功勞。他那種不怕困難,機智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所以,我很喜歡他。
豬八戒,他雖然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他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問題就嚷嚷著要散伙,而且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但他能吃苦耐勞,對師傅忠心耿耿,在與妖魔的斗爭時,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沙僧,是一個忠誠老實的人。他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不會計較個人得失,也沒有非分之想。無論干什么事情都任勞任怨,對師傅也很忠心。
最后就是唐僧了,他崇信佛法,心地善良。由于過于善良、盲目信任他人,有時昏庸頑固,是非不分。但他在取經的過程中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最后取得了真經。
唐僧師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也正是因為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成功。這讓我們明白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讀完《西游記》后,我深有感觸,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名著《西游記》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5】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于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不管怎麼說,西游記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