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并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看完呼蘭河傳,是時候寫一篇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篇1)
在即將升入九年級的這個假期,我饒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蘭河傳》細細來讀。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馮歪嘴子令我尤為難忘。
馮歪嘴子日日夜夜打著梆子,有陽光的日子,那絲蔓的長勢就瘋狂起來,形成兩個世界,馮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園以外,偶爾租父或老廚子去找他聊聊,提前離開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語直到重新去干活。
從秋天來了以后,馮歪嘴子就又和園子重逢,說來他的為人也并不差,時不時還會偷偷給作者家里不讓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為,讓作者無意知道了馮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蘭河人民繼小團圓媳婦之死后倍受訪傳的重大事件。人們四處傳著王大姑娘的不好,卻也沒有激起馮歪嘴子一家什么行為,他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好:搬進草屋、等待小兒子出生… …
然而上天又給了馮歪嘴子重重的一擊,他的女人產后死去,留給他一個看似活不久的小兒子。馮歪嘴子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們用絕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處絕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雖然他也時常悲哀,但仍以一個男人的臂膀支撐這個家。
馮歪嘴子在“看笑話”的環境中,頑強的戰勝了這一切,隱藏自己的痛,帶給孩子們和鄰居們一如既往的樂觀。這也真正傾注了作者蕭紅的愿望和祝福。
近來,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讓人產生對生命脆弱的深深憂慮。天津大爆炸,陜西山體滑坡,貴州地質災害… …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嘯,汶川地震,馬航失聯,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 …我們的地球怎么啦,我們人類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華民族處于最苦難的境地,自然條件差,生產力發展滯后。然而,如馮歪嘴子 一樣的國民,他們依然樂觀,依然堅強。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這樣的民族,歷經幾千年滄桑巨變,她百折不撓,她充滿希望。
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篇2)
著名作家茅盾曾評價這本書:“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說到這,你應該會知道這本書就是二十世紀女作家蕭紅所寫的“現當代長篇小說經典”《呼蘭河傳》。它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清涼的人情小說,也是女作家蕭紅一曲哀而不傷的挽歌。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里,住著女作家蕭紅,她從寒冷的冬天開始記錄。也許,這段童年回憶對她的印象太深刻,至她長大了,還記得這段又傷心,又快樂的童年。
《呼蘭河傳》所描寫的場景,事情都十分仔細。不說作者蕭紅的童年記憶全在上面,但我肯說,只要是記得的,只要是書上蕭紅寫了的,都是十分詳細的。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只有一個。”“有一次一個老紳士在泥坑漲水時掉里面了。”“來了風,廟子上的鈴子格棱格棱地響。王寡婦的破框子雖不會響,但也會東搖西擺地作著態。”這幾句話看似沒什么特別的,但是這幾句話和文章里的其它話都有一個重要的手法,也是許多人丟了的手法,那就是貴在寫實。很多人看見文章要求是“寫一篇親身經歷的事”,就拿生活中的一件事,把它改改改。原本的事就被改成另一件事了。這樣一來,就成了編,這樣是可以,但是寫文章還是講究原汁原味的好。當然,加點輔料,也就是好詞好句來畫龍點睛,會讓文章變得更有趣。
讀著讀著,我發現了文章的另一個特點兼優點。
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見悲慘的電視劇、文章都會傷心。有時候這個“環節”過了,還沉浸在眼淚海洋里。這時,我們可能需要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事物來“治療”一下我們。而作者蕭紅,每次在寫完比較凄慘的段落或篇章以后,作者蕭紅就會寫上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植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著名的長篇小說,也是蕭紅的自傳。獨特的寫法讓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閱……
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篇3)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長篇回憶性記錄小說,呼蘭河傳作文。在我讀起來看,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淡淡的感傷在人們的心頭彌漫而開。所以,這部作品有許多聲望很高的藝術家來贊美這部書的精妙和價值。因此,我為自己買到了一本好書所高興。我也推薦同學們來閱讀一下這本書。
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知道了:人最關鍵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還要有一種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早早地起床,天黑就香香地睡覺,從小無拘無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蹦跳,就像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就是自由,也是一種快樂。在這個村里,并不是一切都安詳寧靜,并不是所有人都淳樸向上,還有一些品質惡劣的人在影響著質樸的農民,讓他們也變得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村里有一個大坑,別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點錢財;而這個坑,害死了多少人?就連雞、鴨、牛、羊它都不肯放過,都要結束他們的生命。
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兩個兄弟,住在一間房子里,墻經過風吹雨打,而破了個洞,兄弟兩人推推搡搡,都不想修破洞。哥哥對弟弟說:“弟弟,你去修吧,哥哥太累了。“弟弟又回答哥哥:“哥哥,你去修吧,我還小。”事情過去了一個多月,他們兩兄弟誰也不肯去墻上補洞。終于有一天,房子撐不住了,剎那間,房屋轟轟地倒塌了。哥哥和弟弟沒了住處,這才都后悔萬分。你想想,僅僅是一個洞就會帶來這么嚴重的結果。可是他們后悔也晚了,其實,他們只要齊心協力,一會兒工夫就可以讓房子煥然一新。當然,故事中的人有好的人、不好的.人,故事中的事也有好的事、不好的事,他們事后的結果,又分好的結果、壞的結果......讀了這本書,我又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不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樣做事。做事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計劃。自由,是一個人除了生存之外,最大的需求和需要。從小,父母就應該有限度的將一些孩子能夠明辨是非的決定恰當的交給孩子做主。 正如沈雁冰先生所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于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篇4)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當聽見這首《童年》,我就會無限感慨即將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蘭河傳》中,我了解了作者蕭紅的童年: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語相向,祖母針刺手指的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沖淡她童年的快樂!在灰暗的呼蘭河城中,讓作者感到最快樂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無拘無束的成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祖父的用作,瞎鏟地,把狗尾草認成稻谷,吃黃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螞蚱,潑水……玩累了,隨便找地睡覺,捅窗紙,嚇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一個生機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樂的童年!
蕭紅筆下的“后院”,猶如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好動、調皮任性在其中盡顯無余。我羨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讓我的爺爺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詩,一起在后院玩耍……
看著蕭紅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緒萬千。記得十歲那年的一天,爺爺帶回了幾只剛出殼的小鴨子。小鴨子全身黃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還跌跌撞撞的,鴨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愛!爺爺把小黃鴨放養在屋旁的荒地上。爺爺說,喂養鴨子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開心得不得了!看著這可愛的小東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撫摸它。說來也怪了,一只小鴨子似乎通靈性似的,居然伸長脖子向我湊過來。我喜出望外,用手輕輕的摩挲著小鴨子的毛,柔柔的、軟軟的……我趕緊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鴨子便迅速地伸過頭來吃米。其它鴨子看見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過來,我任憑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學回家,就來到荒地和這些小鴨子一起,給它們喂食,陪它們覓食,和它們玩耍……我仿佛就是鴨子家族中的一員。
可是,再看看周圍同學們現在的童年,整日與手機、電腦、卡片為伴,還有那些不知名的、數也數不清的玩具,又有幾個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呢?雖然我們是農村孩子,可還有很多同學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讀了《呼蘭河傳》,對我觸動頗深。童年應該像萬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僅僅是電腦游戲和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有花草樹木、蝴蝶蜻蜓;還有風景名勝、小狗小貓;還有……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的童年回歸自然吧!
呼蘭河傳20個讀書筆記(篇5)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于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并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凈、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并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著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云,天空中飄著的燕子、蝴蝶,菜園里結著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多彩的風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凄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里的幾家幾個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里人的經歷和他們的命運卻讓人沉思,發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