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之父,昆蟲界的“維吉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分享。
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篇1】
當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后,有了一個很大的感想——實踐出真知。
《昆蟲記》這本書主要記載了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自己對昆蟲的研究。作者法布爾通過親自的實踐,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秘。
書中作者驗證松毛蟲是通過它們沿路吐絲所織成的絲帶引導自己回到窩里時,他是通過實踐去探究的。最后,他得出了結論:松毛蟲是靠沿路吐的絲來回到窩的。書中說到“昆蟲的‘自殺’”時,作者通過實踐去檢驗了“蝎子自殺”這一說法。結果發現,蝎子并不知道自殺,人們被它那只是突然失去生命力的假象蒙騙了。
是的,實際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比如古人看見日月星辰東升西落,以為它們都是圍繞地球轉的,后來還出現了“地心說”。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問題的假象所迷惑,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實踐才能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過很多令我疑惑不解的問題、不知真假的說法等。其中,有很多我也是通過實踐去得出結論的。比如我之前做物理作業時遇到一道題不會做,我便尋找材料,通過實驗得出了答案。后來評講時,我的答案真的是正確的!所以,實踐真的能出真知!
是的,40年前,歷史也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讀了這本書,我更懂得了:我們應該多動手,多實踐,并分析實踐結果,從而得出結論。這樣不但能讓我們知道結論,而且這樣的結論才是具有權威性的!
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篇2】
他傾盡一生,只為觀察蟲子的一生;他觀察蟲子的時間里鮮為人知,甚至他發表了著名的《昆蟲記》后才一炮成名。
沒錯,這個人就是科學界詩人,被雨果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
而他的《昆蟲記》卻為后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當今蟲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了無數努力。
該書多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綠色蟈蟈比作了歌手,又將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蠶勇猛搏斗時比和勇士。紅螞蟻全靠記憶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認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方一個貧窮農民家中,之后在15歲時進入師范學校學習,畢業后教了幾年初中數學便辭職,用積蓄專門研究昆蟲的世界,幫助人們叩開了神秘的昆蟲世界的大門,從而《昆蟲記》問世。
法布爾說:“你們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確,他雖目的為了解昆蟲世界,卻不像其他的昆蟲學家那樣,將昆蟲開膛破肚……而是走進昆蟲世界,與昆蟲互動,比起昆蟲學家,他更像是昆蟲的`朋友,從未傷害過它們。
這些內容既表達了作者對作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更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爾的昆蟲世界,展望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突然發現蟲子的世界與人類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蟲世界里,也有貪婪與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團結等本該人才具有的優秀品質。某種意義上講,《昆蟲記》就像一面鏡子,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在看人類的社會!難怪巴金所說:“《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為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讀完《昆蟲記》,我小有感慨。我們應該具有法布爾這樣細致入微的科學探索精神,但必須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與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須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篇3】
在繁忙的世界里,我不能找到一絲的趣味。一年四季也只是花開了,接著又落的過程。有時感覺生活很漫長,猶如日子被放大了無數倍;有時生活又很匆忙,好比剛起床吃完早飯黑夜就來到。哪怕有一個全新的事物也不能吸引我一絲的好奇。
生活就像被涂上了灰色。偶然的一日,我接觸了法布爾的《昆蟲記》,生活那扇五彩繽紛的門便向我敞開。打開《昆蟲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活潑的小蟲子,它們身手不凡,姿態萬千,而它們身后卻有一個龐然大物——法布爾先生。這位大家伙在用他的雙手,把他對昆蟲的所見所聞如實記錄了下來。
在他神奇的筆下,我看見了兇猛好戰的紅螞蟻;掛著美麗的燈籠,捕獵心狠手辣的螢火蟲;手提大刀,身披綠甲、對愛情非常殘忍的螳螂;為了迎接新生的兒女,辛勤勞作的圣甲蟲;在土下受盡四年黑暗,樹上只享受五周光明的蟬……他的筆如同馬良的神筆一樣,把蟲子們描繪地栩栩如生。
法布爾為了把昆蟲的習性、奧秘也展現出來,他又開始實驗。哪怕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哪怕它的謎最終也無人知曉,他想盡一切方法去研究。就如他探尋紅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時,他在螞蟻回巢的路上設了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反復更改計劃,仔細觀察。
他為了探尋雄性大孔雀蝶如何預知伴侶藏身何處的秘密,他實驗了好幾十次,轉換好幾種思路,直到蝴蝶生存的季節已經過去,他就把希望放到來年。
合上書,法布爾的一舉一動在我眼前掠過,從他忙碌而又認真的背影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馬虎大意:輕易地算錯數學題,寫錯生字,拼錯單詞。從他堅定而又執著的背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脆弱渺小:一點小挫折都能讓我情緒崩潰。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昆蟲記》,被法布爾的魅力折服。
《昆蟲記》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昆蟲層面的知識,還有文字背后的作者,以及書外的我。用探尋的目光去看書吧,你總能從書中發現自己的影子。讓閱讀點亮心燈,讓書香潤澤心靈。
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篇4】
國慶節里,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昆蟲記》是昆蟲學家和文學家的法布爾的傳世佳作。這本書主要講昆蟲的習性、種類、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它至今還令我記憶憂新,久久不能忘懷。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迷宮蛛,現在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迷宮蛛產卵的時候,它會舍棄它那完好的網,因為它的網太容易引起寄生蟲的注意,對寶寶的安全非常不利,所以只好忍痛割愛了。你看,它是一位多么細心的媽媽啊!
當我讀到“迷宮蛛一般會把巢建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把卵產在那兒。然后,就寸步不離地守候著孩子們,盡心盡力地保護它的孩子們,并一直操勞到死。在死之前,它會用剩下最后的一點兒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我很受感動,覺得迷宮蛛真偉大!
現實生活中我的母親也和迷宮蛛媽媽一樣偉大,并且還關心我愛護我。有一次,那是在晚上,我對媽媽說我不舒服,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然后,用體溫針幫我量了一下,結果發現已經燒到38度半了。媽媽二話不說背起我就往醫院跑,汗水浸透了她的衣服。過了好一陣子我們才來到醫院。醫生為我打了針,吃了藥,我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媽媽正坐在我旁邊,她的兩只眼睛布滿血絲,看得出來媽媽整夜未睡一直在守候著我。我很感受,為有這樣的媽而感到驕傲,現在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之后好好的孝敬母親,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法布爾的《昆蟲記》將我引入到了一個昆蟲的世界,使我懂得了不少關于昆蟲的知識。在法布爾的筆下每一只小昆蟲都被它描寫得栩栩如生,所以我讀完這本書毫不費力氣,就好像在聽故事一樣。我想:如果在生活中我們人類也能像一些善良的小昆蟲一樣相處,那這個世界一定會很和平。
高二《昆蟲記》讀書筆記【篇5】
寒假,我又讀了一次《昆蟲記》,又有了新的感觸,這本書讓我感到了生命的偉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用理論家的想法來探究昆蟲;用美術家的看法來親近昆蟲;用文學家的感受來描寫昆蟲。這本書用十章向我們原原本本展示了昆蟲的一生:從卵進化為小蟲子起,從第一次放聲歌唱時,每一刻都觀察得那么細致,那么一絲不茍。因為這本書向我們全方面展示了昆蟲的一生,所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
一只小小的昆蟲,要在如此繁華的自然界里立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他們做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它們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向上天展示了自己生命力的頑強,這讓我感受到了昆蟲那非比尋常的毅力。
在這本書中,有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反的概念。他很有把握地說:“優勝劣汰在理論上是宏偉的,可是在事實面前,卻是一個裝著空氣的氣球。”一只只微不足道的昆蟲在優勝劣汰下并沒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稀薄之力對抗它,這不禁讓我感嘆,更讓我對人類以外所有的生命產生了敬畏之情。
在對昆蟲的生命力的產生敬佩之情時,我也不禁感嘆起法布爾的求真精神,他不會把觀察到的一例現象就當成事物的結果。在觀察前,他就會做足功課,觀察多次后,他還會探究后續事實。只有這時候,才會十分有保留的提出看法。他的求真精神也同樣讓人敬佩。
“人生天地之間,若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要把握現在,像昆蟲一樣表現出偉大的生命力,抑是像法布爾那樣擁有令人敬佩的求真精神。總而言之,只要懂得取舍,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