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
《西游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1)
重讀《百科全書》,使我學到了許多地理、天文等知識;讀完《水滸》,忍不住為一百單八將的命運所嘆惋……許許多多的名著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想。但是讓我想到的感恩的只有《西游記》。
孫悟空也許是這一部經典名著中最會感恩的人物了,它雖然只是一只石猴,但卻能俯無愧于天,仰無憾于地。為求長生,它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終于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得長生不老之術。后來只因貪圖炫耀自己本領。被師父逐出師門。在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以后雖三番四次經歷磨難,也遵師命不說出師父之名。后大鬧天宮,只為報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為報大恩,它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雖有頑性,但忠心不改,歷次遭貶,卻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邊。當唐三藏遇到危險,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它走三山,訪四海,遍尋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師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二人雖有離隙,卻始終不離不棄,終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見一斑。
讀完整部《西游記》,我滿腦盡是孫悟空的感恩之情,細細想來,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師父,而我不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我,不正是師父助悟空脫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助都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助都是發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認為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出租車,我當時全身發熱,唯身沒有一點力氣,坐在車上躺在媽媽的懷中,媽媽緊緊的抱著我,使我感到媽媽的懷抱好溫暖。到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我看在心里,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現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著我,也呵護著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于面對,敢于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2)
讀完了《西游記》這本書,我真是感慨萬千。全書把忠心、團結、勇敢、善良等優良品質都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受過的苦難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很令我敬佩。
我認為本書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美猴王大鬧天宮和皈依佛教、西天取經。貫穿前者的是“自由”,而著墨較多的后者,是“信念”。
前者不用說就知道,孫悟空自從為眾猴找到居所后就自稱“美猴王”,還給自己立了個門號“齊天大圣”。正如書中所說,他“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海,鬧天宮,亂幽冥……完全處于徹底自由的狀態,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或許就是許多人向往而又不及的生活狀態吧。不畏法律,不懼上級,沒有比這更自在逍遙的生活了。可是世人往往不許這種人存在,大鬧天宮后的孫悟空,就被菩薩的法力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待唐僧救其出來后,就有了師徒西天取經的下文。
信念,是一個開始使人斗志昂揚,又被人漸漸遺忘的東西。往往有了信念,剛開始做事的幾天興致都高得很,可是最后憑著信念把一件事做完做好的人又屈指可數。就這師徒四人來說,他們就憑著“一定要去西天把真經取到手”這個信念,走完了一萬八千里路,真的很不可思議。而且這一萬八千里,十四個春夏秋冬,并不是一路順風的,而是幾經波折,險些分道揚鑣;打退一個又一個妖怪,一次又一次救了師父唐僧;無數次遭遇險些喪命的苦難,四顆尚有信念的心無數次地靠在了一起。他們四個,真可以說得上是飽經風霜。文中有一個細節:觀音菩薩對如來佛祖說過,他們師徒四人大概兩三年就會來到雷音寺取真經。可是事實是,他們卻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才到達。這是為什么?差距怎么這么大?因為觀音菩薩向來駕著祥云,沒有親自走過那一萬八千里路。唐僧師徒四人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一萬八千里路的艱辛,他是體會不到的。
而這取經的師徒四人,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孫行者,而是唐僧。
首先我覺得唐僧的心靈純凈得與一個嬰孩無異。若不是唐太宗讓他去西天取經,估計不食人間煙火的他要隱居山林了。體現這一點的地方就是他認為人間極其美好,而沒有邪惡(辟如妖怪)。所以一路上的妖怪都覺得引唐僧上鉤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怕就怕孫悟空。所以妖怪們就利用孫行者是唐僧的徒弟這一點,一次次變作遭受苦難的人兒,而唐僧總是乖乖進圈套。不是因為他不長記性,而是仁慈到了極致。
其次就是他的自制力強,換句話說,就是信念堅定。一路上他不知被多少人哄騙、淫戲過,可是從未改變過要去西天取經的信念。不知幾十次被各種妖怪所俘獲,雖忍不住腮邊垂淚,可是從未投降。他靠著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取到了真經。
苦難雖多,可是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憑著信念走完了全程。他們堅強的品質,是非常可貴的。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3)
《西游記》這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我覺得最為之震撼的,是文中那些個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有那暗藏著的,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每每讀《西游記》,會情不自禁地憶起那些精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情陷女兒國??更有甚者,看書的同時,腦海里總跳出六小齡童版的電視劇,深入人心的。不管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孫悟空,還是一身正氣的唐僧,或是憨厚老實的沙僧,又或者那個愛自作聰明,搞怪的豬八戒,對于咱們七零后的人來說,它給予我們太多的樂趣。如此美好、純真的童年記憶,想來不是什么東西能輕易取代的。
“我是從哪里來的”,不由得記起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常愛問媽媽這類白癡的問題。想來有此種經歷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無幾,媽媽們總是摸摸咱們的頭,笑臉盈盈,滿臉的愛意,“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哈,如此,我就是孫悟空。得到滿意的答案,蹦跳著繼續玩鬧起來。現今想想,自打咱們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媽媽們操粹了心,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孫悟空嗎。無怪乎,總是聽人說,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如今,我已為人母,兒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對此自然是更加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過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抑或此時的我,在《西游記》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孫悟空。如果說,小時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蓋世,無所不能。那么此時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宏大量。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用他的所作所為予以最好的詮釋。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空,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經,信手撕去了符咒,讓它重獲自由。就這份恩情,孫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的路上,驚險重重,妖魔叢生,如果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沒有孫悟空的從旁相陪,任憑唐僧是如何的執著,怎樣的努力,也是取不回來真經的。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孫悟空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孫悟空拋卻榮
華,放棄享受,更不惜舍命相救,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對于人情冷漠的當今社會,更加的難能可貴。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這些故事貫穿《西游記》始終。書里,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后,他們終于如愿以償,取得了真經。也給賞讀的我們以啟示,生活中,每每經歷困難,就想著放棄,為何不能像唐僧師徒般,堅持不懈,抗爭到底。此時,我更是不禁自問。如此完美的結局,相信表達了吳承恩大師對生活美好的祝愿和追求,因為他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想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也不應該輕言放棄。因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4)
書是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書是蠟燭,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書是力量,提供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每天都沐浴在書海中,接受知識的澆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很多古典名著吧?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西游記》。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充滿了離奇,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每當讀起《西游記》,我總是情不自禁地入被精彩的情節深深吸引。
在這本書里,充分的描繪了師徒四人的形象。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老實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勇往直前的孫悟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齊天大圣孫悟空,他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時忠心耿耿,雖然有幾次唐僧趕孫悟空走,但孫悟空總能和唐僧和好并救他與水火之中。孫悟空不僅對唐僧忠心耿耿它還對妖魔鬼怪毫不留情,面對危險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在我心里,他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無所畏懼,嫉惡如仇的大英雄。他能對抗天宮,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雖然多次瀕臨絕境,孤立無援,但他都從不氣餒,往往吸取教訓,重新抖擻精神,繼續作戰,贏得勝利。他這種不畏艱險,前仆后繼的精神令我敬佩。
孫悟空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和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一樣。當他在花果山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好像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像我們不小心跑進了大人的世界,并且搞的一團糟。天官們想哄住他,便封他做弼馬溫,結果沒哄住。又封他做了個齊天大圣。但還是沒有哄住。就和我們的媽媽給我們好吃好喝,但還是沒管住我們一樣。后來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手掌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500年。就像我們嚴慈的父親,終于管住了我們。
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雖然遇到了九九八十一個難關,但是他們不忘取得真經的初心,沒有畏懼困難反而勇敢的去面對。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到了真經,被封為了真神。“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最終也會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在學校里,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憨厚老實;有的像沙僧,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勇往直前。有的像唐僧心地善良,從不氣餒的人。如果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像唐僧、孫悟空、沙僧那樣不怕困難,就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收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為《西游記》帶給我們不再是神話和幻想,它讓我學會了善良,寬容,嫉惡如仇,面對困難不畏懼的勇氣和信念。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5)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名著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的四本書,到了初中還被列入必讀書目。《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這本書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情節新奇、幽默風趣,人物性格鮮明。
本書以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五人為主角。全書共有100回。1至8回寫石猴出世、學道、大鬧天宮、地府、天宮,到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8至12回寫取經的原因的來歷,交代取經緣起。13至100回寫唐玄奘赴西天取經,一路收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徒,有得小白龍化作白馬坐騎,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取得真經,返回東土。
要寫全書的讀后感,還不如去寫主角們的讀后感。第一個是我和大家最喜歡的孫悟空。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弟子,會七十二變,騰云駕霧,擁有一雙能看清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又能隨心變大小的如意金箍棒,他占領花果山,自稱是齊天大圣,與如來佛斗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來經過觀世音菩薩點化,后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嫉惡如仇、重情重義,但喜歡“戴高帽”、好勝心強、喜歡搞惡作劇。
第二個是心地善良的唐僧。唐僧是西天取經的領導者,是一個虔誠的信教徒。他崇信佛教、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第三個是豬八戒。他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本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后又因為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唐僧西去取經路過云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
第四個是沙僧。他不像孫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八戒那樣花癡不改,他是一個一讓人想起來,就有一種平和的感覺的人。他放棄了他原先的妖怪身份,一心跟著唐僧,忠心不二,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雖然在《西游記》中他不常出現,但他卻是書里不能缺少的主角。
第五個是白龍馬。白龍馬原先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后來因為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觸犯了天條,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之后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取得真經后,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還于龍身。
同學們,不管你們之前讀過幾次,在這我還是要“隆重”的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畢竟是四大名著之一。正不愧是名著,情節真可謂是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