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通過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更好地掌握知識,并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怎么寫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1
暑假里,媽媽陪我到書店買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書里面講了好多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教給我一個深刻的道理,每個故事還都帶有插圖,十分吸引人,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書里面的《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故事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不要驕傲自滿。做人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天空,要見多識廣。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道理,妄想從此不用勞作、不用行動,就能夠得到成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貪得無厭,不能不勞而獲,否則會因小失大。
書里面的故事不但讓我學會很多知識,還學會了很多的道理,看來我更應當多看書,讓自我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地充實自我,讓自我變得更棒!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2
上小學四年了,學了有近幾百個成語,我覺得還太少,我應當儲備更多的知識在腦子里,想要寫得一手好作文,就要多了解一些成語。我沒有選擇全是文字的成語書,而選擇了簡而易懂的漫畫書,這能讓我在了解成語的同時更加熱愛學習。
在這本書里,有許多我聽說過的成語,可是又不是很了解的成語,例如:洛陽紙貴、舉案齊眉、與虎謀皮……還有一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令我十分敬佩。
囊螢照讀,這個故事講的是晉代有個大官,叫車胤,他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可是他十分好學,到了晚上,因為家里窮,點不起油燈,只好照著月光讀書。一天晚上車胤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他望著窗外的螢火蟲,心里想著:我還有好多書沒看呢!突然,他靈機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看書了嗎想完,車胤立刻從床上爬起來,高興的在院子里抓起螢火蟲來,媽媽明白了,幫他把螢火蟲放進絹里,就這樣,車胤每一天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讀書,之后最終以博學聞名于世。
雖然這些成語是經過漫畫來表達的,可是更容易懂啊!這些成語讓我們了解古代人學習的不易,我生于科技發達的現代,更加應當努力學習。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3
《成語故事》是我們小學六年級時學校的一本課外書,雖是本課外書,但絕不比語文教科書遜色,資料不僅僅十分搞笑,而且能學到許多成語。
在這本書中,每個成語都有一個小故事,并且其語言十分通俗易懂。不像《成語字典》里那樣深奧,讓人摸不著頭緒。就拿“老馬識途”來說吧!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天漸漸地暗下來了,刺骨的寒風吹得士兵們瑟瑟發抖,像點火取暖,但是帶去的火種,早已被風吹滅了。好不容易把隊伍聚攏在一齊,挨到天亮,查看人馬,已零散不全了,而且,個個士氣沮喪,情緒低落。管仲覺得在這樣下去,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急忙傳令,趕緊尋找出路,但是走來走去,總是走不出迷路,大家都慌張恐懼到了極點”這短短的一段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齊軍的處地,幾乎陷入了絕境中。
還有,在“自食其果”中:“這是丘浚手里正好拿著一根拐杖,一氣之下,就在和尚頭上重重地敲打了幾下,說道:‘照你這么說,打你就是愛你,不打你倒是不愛你了,所以我只好打你了,請你原諒吧!’”這段話中的每一個字都充分體現出了那和尚的自作自受。
再來便是故事下方的`來源和釋義了。有些類似于詞典中的來源,是古文,如果你對古文興趣的話,能夠多留意一下這部分。釋義則是整個故事的精華,也就是成語的意思。這一處的資料十分容易讓人讀懂,并且捉住了整個成語的`中心思想。不至于跟字典似的,讓人不愿意看,即使看了也不必須完全明白。
總而言之,《成語故事》是小學生學習和記成語的好幫手,他從某種好處上來說,已經不能算是一本書了,它是我們小學生在學習上的一位親密戰友,若是沒了它,學習成語便成了一件極其枯燥的事情。在那里,請大家允許我說一句話:成語故事的確是一本好書,如果你是小學生的話,那么絕對值得你一看!喜不喜歡,你看了以后便明白了。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
中國成語源遠流長,是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成語,都含有深刻的道理。如:《一葉障目》,告訴我們不要聽信別人......
讀完了這本書,我正在寫讀后感的時候,感覺寫起來特別輕松,這讓我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數條道理,我今后一定要讀更多,更有趣,道理更深刻的書。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5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里的一個成語,名叫《守株待兔》。這個成語主要是講一位懶惰的農夫想不勞而獲的故事。
這個農夫每天都要去田里種菜。有一天,一只野兔突然從森林中驚慌失措地飛奔出來,一頭撞到田旁的一棵樹樁上,了。因此,農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頓。從此以后,農夫再也不在田里干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樹樁旁等待下一只撞的`兔子。結果,田地里的野草越長越高,莊稼都了,而農夫也再沒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這個成語故事之后,我想這個農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幾十年之后一直都沒有兔子撞,那他不就會餓嗎?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現象,不是每只兔子都會往樹上撞的。如果農夫還像以前一樣每天都辛勤勞動,那么,他就會有很多糧食吃。
我還聯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那些乞丐。他們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腳,但是他們卻在大街上向過往的行人要錢,這些就是不勞而獲的人。其實他們可以去餐廳洗碗或是去搬運東西,這些工作總好過他們去低聲下氣的乞討吧!他們就是不想勞動,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凡事不能靠碰運氣,要靠自己的辛苦勞動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6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里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里混吃混喝,后來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來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后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于是就逃跑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準備,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可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于是他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后原來綠油油的秧苗,最后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個農民一樣那么心急,憑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后我們什么都沒有學好。我多么希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考慮考慮。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
關于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篇7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當我重新翻開這本厚重的《成語故事》,指尖輕捻著泛黃的紙張,一縷縷沁人心脾的書香令我再次沉醉。
與兒時不同,再次翻開帶著濃濃墨香的《成語故事》,我不再是草草略過,只了解故事人物和情節,而是仔細領悟,從中獲得新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邯鄲學步》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個故事常用來形容盲目模仿他人不成,反而丟掉了原有的技能的人。今日再讀,竟覺得這位壽陵少年固然可笑,而故事令人深省之處卻在于: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中等人才,可他缺乏自信心,常常感到事事不如別人。因此,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可見他十分沒主見,才會在聽到路人談論邯鄲人走路姿勢十分優美時,義無反顧地去學習。然而,這只是壽陵少年犯的第一個錯。第二個錯就是他的方法錯了。如果這個少年一心一意地模仿,而不是三心二意地“跟在這個后面學幾步,再跟在那個后面學幾步”,他是有可能學成的。但這個少年最大的錯誤在于他學步不成,卻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步伐都忘記了。以至于故事最后,壽陵少年只能爬著回去,成為了千古笑柄。
反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壽陵少年真能學步成功,回到自己的家鄉,以一種優美但全新的走路姿勢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定會是與眾不同的人,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指點、評價,反而會使他受到困擾,效果適得其反。
由此我聯想到當今社會:盲目追星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由此引發的事件可不少。多少人瘋狂地模仿明星衣著、發型、言行舉止,甚至為了看一場演唱會而爭得頭破血流,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將目光轉向校園,上百個“壽陵少年”不顧自身條件和家庭情況,一味模仿、追逐所謂的“潮流”,形成了攀比之風。這種變相的模仿,使他們漸漸失去了主見,喪失了自我,一步步淪為“壽陵少年”。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萬萬不能像《邯鄲學步》中的壽陵少年一樣,盲目地模仿、跟從,丟失了原有的優點。當然,別人的長處固然可以學習,但應該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輕輕合上書本,抬頭仰望星空,我的思緒仍在飛揚。一天天成長,一個個故事一直啟迪著我的成長。這就是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的經歷,愿大家都在書海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