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
讀書筆記是強化記憶,加深文章理解的習作練筆。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希望對大家寫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有所幫助。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1
懷著一顆明朗、恬靜的心,我翻開了《邊城》,一本贊頌鄉土人情的中篇小說。情節也許并不吸引人,但書中所寫景物,著實讓人著迷。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廿丈,河床為大片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伸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說一開始便描述了如此美景,引人入勝。而主人公翠翠就生長在這美麗的環境中。
文中所寫的自然風景,盡顯民風的淳樸。在這淳樸的民風中,翠翠單純、善良的特點依舊那么引人注目。她好似一顆水晶,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過客。
翠翠自打出生就只有爺爺、小黃狗、渡船。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翠翠與爺爺平淡而孤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描寫了他們與自然共存、相適應的生活。淳樸的民風、善良的本性,在清澈的河流、湛藍的天空、清爽的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人物善良的本性愈加突顯。
但文章在描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外,摻加了爺爺和翠翠生活中的凄涼。拿翠翠的愛情悲劇來說,翠翠夢幻般的愛情天使一般從天而降,卻在翠翠伸手去接住它的那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在這里可以看到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隔閡的,不會有人做到完全將心掏給他人。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悲哀之處。
總的來說,《邊城》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沒官場腐朽、明爭暗斗,沒有功成名就、利祿勢利的凈土,令人心馳神往。
回首看看今天的社會,到處充滿著金錢唯物主義。人們為了一己之利明爭暗斗、爾虞我詐。多少人都為了那永不可能滿足的私欲喪失人性。與湘西比起來,完全就是地獄式的輪回永不止息。貪婪的心隨著得到的越多而愈加貪婪,完全沒有了絲毫的淳樸。
身處在當今,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沒人知道,也許只能讓經驗與教訓,去帶回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人。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2
山間的溪水在靜靜流淌,淳樸的小城沉淀在平淡中,在船頭船尾間,是誰漫長了等待?——題記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
讀完全文,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沉思。翠翠,一個多么純潔善良的女孩,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她是美的化身,是天地的恩賜。面對一連串的打擊,儺送離開,爺爺去世,她沒有倒下,而是勇敢得地面對,接替爺爺的工作,苦戀著等待儺送回來。面對人生中的不幸,她沒有哀怨,而是以她堅強的性格勇敢地與命運抗爭。
苦戀著儺送的翠翠在爺爺去世后,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待儺送回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多么真實而又殘酷的一句話,翠翠是不幸的,失去了親人和愛人;但翠翠又是幸運的,對儺送的愛戀又使她擁有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像她的母親一樣,為了愛情不惜一切,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著渡船,守著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依舊在平淡中度過,而時光也逐漸在船頭船尾中流逝,唯一不變的是船中人的期盼……
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3
我原本想把這篇文章命名為如水——但我不能違背自己的心,忽略另一部分,所以我把它命名為純美與暴力。
純美
清澈地從書脊上滴下來。它流到我的指甲邊緣,滲透;然后我聽到了這首歌,是晴雨后的土壤,沒有融化的香味,初生的情感;它變成了一首氣態、潮濕的詩,輕輕地覆蓋著我的睫毛。我想真正理解它,但在這個時候,我只能深刻地感受到我自己的思維和語言的遲鈍。
《八駿圖》、《或人的妻子》、《如繁》我讀了三遍以上,現在還覺得有點晦澀。澀。然而,在閱讀過程中,純粹美麗的環境、純粹美麗的人和純粹美麗的對話從未改變。就像海浪一樣,只有那些拒絕在礁石邊形成分散的珍珠——但你仍然可以感知到它滾動的節奏和情況,然后受到它的&39;鼓舞和感動。
這里的每個角色都有名字。作者似乎從人開始,然后創造一個甜蜜的環境,每個人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點:每次他們抬起眼睛,每次點頭,甚至每次開放時間都是自然形成但不能改變——就像翠翠在邊境城市,她不同意別人的呼喚,一定是什么糾纏在一起;她總是必須先解他們才能回答,否則她似乎不是翠翠。雖然每個人物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他們的相似之處就像恒河沙數。因此,純美疊加在純美之上,雖然不會讓人頭暈,只是陷入,無法自拔,但也足以讓人感到懷疑和神圣的悲傷。所以,我還是希望寫暴力的部分,讓自己有點清晰。
暴力
《邊城》中的暴力形式非常多樣化。身體暴力,情感暴力,當然,靈魂暴力。例如,最后一個節日充滿了鞭打囚犯死亡的暴力,《虎雛》展現了一場希望失敗的暴力,而《七個野人和最后一個春節》則表明人們的反抗被徹底扼殺。每一次暴力總是不可避免地給人們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在這次打擊之后,它會帶來從未敢參與過的思考和同情,甚至憤怒。
也有少數文章是純美與暴力并存的。它們就像一個平衡,達到了一個讓我望而卻步的境界。最好的例子是《媚金,豹子和羊》。我不知道如何理解暴力的愛情故事。
讀一遍《邊城》,就像只看了一番好山好水。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4
讀著《邊城》,心確是安靜了下來。仿若那來來往往的人兒皆在身旁走動,夾雜著喝叫、吼罵的雜亂,便是這淳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叫人情不自禁。
就是這樣一個淳樸安詳的小鎮,飄揚著幽蕩的歌聲,雜亂的喝罵聲,也埋藏著一份心酸的愛情。只因一個埋藏在心底的陰影,一個默默守望,一個不辭而去。仿佛在輪回著母親的命運,翠翠,在一道看不清敘不明的絲線下緊緊的聯系著。這悲哀的命運,就這樣在這個淳樸的小鎮上悄無聲息的上演著。也許對于他人而言,僅僅是一份需要悲憫并帶有些許同情的悲劇,但對于翠翠和儺送這對情人來說,卻是整整一生。
《邊城》的描述溫婉而又凄清,細細品來,恰似那突兀旋轉的茶水兒,飄著一股濃濃的香,卻沾有回味的略略苦澀。迷茫婉約的飄逸著的葉兒,如那儼然一只小獸物般的翠翠,從不喑世事的精靈,慢慢的褪去的清靈,被人世的繁鬧重新占據,,有了那一絲懵懂的心,卻夾雜著羞怯與心酸。這是一個稚嫩的少女,卻經受了內心的痛楚折磨,唯一的祖父悄無聲息的死去,辮子上的一朵小白花無聲的控訴了這種悲痛,無法宣泄的,還有那黯然離去卻依舊苦苦等待的愛人——也許明天就回來,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我想,這純樸的心靈也只有人們在睡夢中可以感受得到了。這是如陶淵明的桃花源一般的溫潤和諧,也是如邊城一般的淳樸厚實。但無論如何,都是我們所向往的曲調,這種曲調,有這對于滿足的甜甜的微笑,有著對于愛情的酸楚與維護,也有著對于生活的百般滋味。在這兒,沒有多的心計與黑暗,愛就是愛,恨就是恨,不需要虛偽的表演,僅有堅定、勇敢的追求。即便結果如何,也沒有人會追究,莞爾一笑,落落大方。
這就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我無從質疑這樣一使人迷醉的小鎮,或許,這也是我夢里的一個追求。爾虞我詐,在這里消磨殆盡,僅有的那么一點的小自私,也被爽朗魯直所淹沒,那是一種對于自己的自信和對于利的把握。
如今的我們,已然失去了許多如此淳樸的情感,就仿若隔了一層窗紙。也許,永遠在窗外徘徊,也許,下一秒便燈火通明。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5
《邊城》一書是直到高中才把它讀完的。“小溪流下去,繞山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沈從文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鮮活。用如此清新的文字搭構了邊城。《邊城》創作于一九三0年,正處于中國最黑暗的軍閥混亂時期,沈從文正是借《邊城》來寄寓對社會的厭惡,書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邊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位老艄公、一個小女孩、一條黃狗、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樣的生活無形中組成了一幅圖畫,凝結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在《邊城》里看到的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在這里沒有軍閥混亂時的階級對立與斗爭。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溪邊白色小塔”這一形象。白塔,屹立不倒,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翠翠一家,眼看著翠翠一天天長大,看著老艄公一天天老去。翠翠心里那些不敢公開的想法都說給白塔聽。但白塔永遠保持沉默,正和翠翠面對自己喜歡的二佬,不敢明說,只是一味的沉默,甚至還有點冷漠。直到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爺爺也在靜寂中離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獨自去擺渡。
翠翠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的化身。在一次端午賽龍舟的盛會上與二佬儺送不期而遇,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在她心里已撩起了一絲情愫。后來正直保守的天保與生龍活虎的儺送同時喜歡上了擺渡船的翠翠。兩人應該就是情敵吧!但沒有你死我活的斗爭,很公平地,天保走車路,儺送走馬路,唱得翠翠在夢中飛到對面的山頂上抓了把虎耳草。天保似乎預料到了自己的結果,亦然選擇下江離去,免得二佬為難。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渦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似乎也動搖了儺送“不要碾坊要渡船”的決心,也選擇去獨闖天下,只留下翠翠一人在溪邊擺渡。也許早就注定了翠翠與她母親同樣的悲劇-永遠地等待下去。但沈從文先生在最后又說:“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翠翠這個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心中的邊城那么遙遠,在那呼喚著我們…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6
邊城,原就是一個叫茶峒的小鎮。那里就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所描述的地方。小巷、石板路、吊腳樓、背簍以及酉水山歌,真的就是天籟野趣,情韻無限。
在長長的旅途中,從鳳凰到茶峒,我有過一剎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從文文集里。整個湘西,也就就是裝在先生心頭的一本書吧。就在漫長的旅程使人寂寞時,邊城茶峒出此刻視野——仍然古舊的老街,仿佛連時光也就是靜止的。
穿過一個洞門,進入小鎮。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在小鎮里徜徉,沿著青石板的路順坡而下,不知不覺到了古渡旁,山崖上有沈從文先生手書的“邊城”二字。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尊潔白的雕塑。她,就就是那個擺渡女孩翠翠了。先生寫道: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儼然圖景中一道風景。如今,她便真的成了圖景里永恒的風景了。風景里頭就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守候。
一艘游輪帶我們上了翠翠島。島上楊柳依依,花木環抱,奇石嶙峋。最引人注目的還就是那個美麗憂郁的翠翠塑像,眼神憂傷,長辮子在身后垂著,腳邊依著一條狗。等待?等待。這么多年了,那個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就是沒有回來。
《邊城》里的文字就是鮮活的,處處就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就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總就是會觸及到某根脆弱的心弦。
接下來我們登上一艘小船順流漂下。水面很靜,似乎感覺不到它的流動。巨大的兩架水車靠在岸邊,緩緩轉動著。這樣的寂靜里,仿佛能隔著一條江聽到水車轉動時的吱呀聲。
坐在船上,看見水邊浣衣的女子,各色的衣物在水里起起落落。還有水邊洗發的姑娘,那柔柔的長長黑發散在水里,綢緞般光滑地飄搖。經過拉拉渡口時,看見空中橫著一道鐵索,橫貫船艙。不需用槳,只需拉這鐵索,船就自然前行了。
沿途看見水邊的吊角樓,一一呈現出陳舊的古色,有些斑駁。底下就是石頭堆積的臺子。但就是大多就是改造的,多不見當年風情,自就是比不得鳳凰。
在這靜靜的水上,看四周青山環抱,岸上的人背著背簍在山道上匆匆回到,聽船槳有節奏地激起水波。什么也不需想,這樣的時刻,已就是靈魂最為沉靜的回歸。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7
近段時間對古鎮特感興趣,也正是這個原因,我細細地閱讀咯沈從文先生的作品--《邊城》。
先從小說的書名來講,和很多人一樣,我一直以為邊城就是湖南的鳳凰古鎮,其實不然,在看完書之后,我才知道書中所寫的邊城是一名叫“茶峒”的小山城。
再說說小說的內容,《邊城》并不是一本大團圓結局的小說,它以寧靜,恬適的古鎮生活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場愛情悲劇,樸實唯美,感人至深。在湘西青山綠水、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的溪邊的一塔下,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活了70年,年紀雖老但是骨子硬朗;孫女翠翠十五歲,為人天真活潑,善良乖巧。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兩人都喜歡上彼此。但是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并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后來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我喜歡翠翠對愛情的執著,那份執著讓我們感受到她對愛情的忠貞。她在渡河邊等待儺送的回來。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讓人對其無限憧憬,更祈禱翠翠能有她的完滿愛情。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騰出心的所有位置。翻滾幾個世紀的矢志不渝。守望一生的迷夢,他們三人的愛情故事無不讓人嘆息的。
其實我從全書來看,我最喜歡的是先生的`文筆。先生的遣詞造句非常令我佩服,文筆淡雅樸實卻不是內涵。我喜歡在細節上看,比如氣力是現在的力氣,歡喜是現在的喜歡,是誰人是現在的是誰,而傍岸則是靠岸的意思,還有很多很多文字,都深深的蘊含了當時的文字風格:理蔥,逗在等等。我喜歡在晚上看這樣一本抒寫著淡淡憂傷的小說。赤子其人,星斗其文。先生的才華是名副其實的。
假期就要過去咯,但很多書還是值得我們去看看的,所以我們還是要不斷的閱讀,不斷的成長。
讀書筆記怎么寫800字邊城篇8
真正拿起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是源于鳳凰古城這個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去過鳳凰的人都說,“閱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再去欣賞鳳凰古城的風光,能更好地感受它的美”。帶著對邊城的憧憬,我開始閱讀這部小說。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么。而主人公翠翠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聲帶的很遠的儺送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
整篇小說,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邊城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中。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最后只留給人們一句“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
文章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爺孫倆相依為命的生活,日子雖苦卻也過得快樂。這種恬靜舒適的生活,卻是飽受工業噪音污染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小說開篇便介紹了湘西的風景,字里行間描繪出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
然而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大老和二老的兄弟情義。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秀青年,情深似海,卻同時愛上了翠翠。湘西的柔水與凈土滋養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斗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至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于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電視劇中,現實生活中,觀看了太多為愛反目成仇的事例,這樣的成全讓人欽佩。
讀完整篇小說,終于明白在去鳳凰之前為什么要讀一讀《邊城》,我們不僅要去欣賞那里的風景,更應感受那里人性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