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觀后感
電影是一部反映青少年心靈成長的劇情片。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心靈捕手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心靈捕手觀后感【篇1】
從麻省理工大學著名教授的一堂活躍的數學課開始,教授得意地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引以為榮的數學難題,不料卻讓一個痞子清潔工解答了。清潔工的名字叫Will,他有著極聰明的頭腦和驚人的記憶力,然而由于幼年慘遭父母遺棄,受過壞人的虐待,他有著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幼年被棄,并且還常遭養父的毒打,這樣的童年陰影讓will對這個世界默然。長大后更是將自己緊鎖在狹隘的自我空間中,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真心付出任何感情。強烈的自卑感充斥著他的每一滴記憶。拒人于千里之外,以為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良好的自我意識。
Will需要愛,他應該被關懷,應該被幫助。然而極高的領悟力和過高的敏感性成為了will獲得心靈救贖的一道墻。之前的幾位心理醫生都無能為力。一個試圖用人本主義觀點的勸說方式,迅速完成干預,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企圖用催眠探尋will心靈最深層的土地,然而他的不配合讓治療無疾而終;只到sean的出現,是這個資深的心靈捕手解救了這個心靈受創的孤獨孩子。
心理動力學的有效利用讓治療有了實質的進展。這種由精神分析學派發展后產生的一種基礎于精神分析學觀點的理論和技術,讓will漸漸脫下了偽裝的外殼。更值得一提的是,sean還向will坦露了自己的一些不完美的狀況。應該說,這是一項冒險。記得汪老師說,這樣的治療方式是反常態的。但是不得不承認,適度得暴露心理師的一些經歷是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的。事實上,這也確實獲得了will的信任。
而sean提出的所謂的完美主義者的缺陷,讓我明白,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無暇。我們應該勇敢面對那些碎碎點點,坦然地去接受,而不是縱容它們來干擾我們的生活。我相信,最后的will也是這么理解的。所以他才會去開著兄弟們為他整修的車,去追尋他的真愛。
Sean的治療方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他不僅讓我充分體會到沉默的力量,沉默塑造了安全感,營造了關懷的另一種方式。而這種類似羅杰斯的沉默關懷所贏來的收獲,就是催熟了某些隱藏已久的東西。乘勝追擊,沉默之后的爆發有著無法抵御的力量。還記得sean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It’s not your fault”,步步逼近。終于,徹底沖破了束縛will多年的心靈枷鎖。他緊抱著sean,泣不成聲。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正同時在看畢淑敏的《女心理師》。這部小說中有許多地方和《心靈捕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有兩位來訪者,還有女心理師賀頓自己,都有著不可磨滅的黑色童年記憶。他們和will一樣,童年的飽受凌厲讓他們對某一特定的場合或者事物產生了本能性的抗拒或是畏懼。尤其是賀頓,她在12歲的時候遭到繼父的強暴,致使她沒有了對愛情的憧憬,只有對性愛的默然,一副永遠冰冷的軀殼。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都通過治療,對那些過往逐漸釋懷,堅強迎接新的明天,不再有陰暗與恐懼。
也許,黑暗的童年真的會產生毀滅性的后遺癥。但我總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個充滿愛的地方,只要勇敢地積極面對,幸福,離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遙遠。
心靈捕手觀后感【篇2】
這部影片“GoodWillHunting”有兩個譯名,一個是《驕陽似我》,這是純粹年輕人的視角,反映威爾的高傲不羈;而《心靈捕手》這個片名則站在肖恩老師這邊,反映他的溝通能力。很多時候我們是無法琢磨對方的心思的,所以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搞不懂現在的孩子”?!案悴欢保俏覀儧]有能夠成為一個好的“心靈捕手”。當孩子遇到心理問題時,我們更不能一味地以“老師——學生”、“家長——子女”的模式來對待,肖恩對威爾的談話是以“如果你愿意請我來認識你自己,我會樂意一起參與”這句話開始的。這是一位“心靈捕手”的秘訣:遇到問題,共同參與。而不是我在幫你解決,我在為你解決。于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才不會覺得孤單。
說得更遠一點,我們常常強調,老師之于學生、家長之于子女的愛、教育和犧牲;但是往往容易忽視了,那種反過來的愛,那種稚嫩的、天真的、純潔的反作用。教育,更理想的狀態是共同成長,肖恩老師用的詞句是非常準確的:“一起參與”。平等,而且充滿信任感。
在取得信任感之后,會遭遇到下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而學習,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而生活。蘭博教授并沒有錯,他發現了威爾的天賦,竭力為他引介高薪的工作,培養他成為數學界的明日之星。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克萊門特老師竭力讓那個小歌唱天才進音樂學院,最終使他成為舉世矚目的指揮家。這種皆大歡喜的結局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意志。這是蘭博教授和肖恩老師最大的沖突:蘭博認為不讓威爾成為數學家簡直是暴殄天物;而肖恩認為威爾不是任何人的木偶、他應該自己選擇未來。
而一個孩子真正的未來到底是什么?在蘭博看來,名利雙收,這是最榮耀的未來。而在肖恩看來,實現自我,這才是最重要的未來。在《放牛班的春天》里,名利雙收和實現自我顯然是被合二為一了,這是具有煽情性質的主流電影最完美的結局。而在《心靈捕手》里,并沒有強調這種世俗的完美,而更強調自我價值的認同:每個人,不論他是不是天才,只有認同了自我價值,才能進而實現自我,才能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比起讓孩子獲得一個什么職業或什么成就,也許引導他如何實現自我要顯得更為重要。這是《心靈捕手》這個電影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心靈捕手觀后感【篇3】
看了這部片子過后,每個人有很深的感觸。這種感觸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而有所加強、有所加深。
首先,感觸于威爾驚人的天才能力。他能解出哈佛高材生們解不出的數學題,他能做出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會的難題,他甚至能只需三分鐘就解出教授數年來攻克不下的疑難。他熟悉各類書籍,讓哈佛的聰明小子自愧不如,讓心理醫生憤然離開。他燒掉自己輕易解出來的教授卻解不出來的答案,打擊教授的自信是他自己樹立自信的一種方式。然而呢他對于自己為什么不參加國家情報局的情報工作的解釋獨到而又有見地。然而那些所謂的正兒八經在天才眼里,只是荒唐。
然后,感觸于天才的孤獨,天才都是孤獨的,威爾也是。表面上一大堆朋友圍在身邊,熱熱鬧鬧;具有超人的能力又使他魅力四射,然而影片在這些東西后面呈現出來的是威爾緊閉的心。世界驚呼于他的天才,我們卻絲毫沒有看到他的內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優于威爾對真實生活經歷的感受而開始捕獲他的心靈時,威爾的心才開始慢慢打開。這時,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真實的他,因為他逃避著自己。由于他孤獨,對現實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安于現世,與朋友們喝酒、干活、說臟話。他認為勞動是光榮的,特別是體力勞動(我也這么認為)。而威爾的所謂的自尊讓他拒絕了愛情,天才居然沒有愛的勇氣,他該是多么的孤僻,二十年來壓抑著自己、隱藏著自己。然后他能夠從書籍、從哲人那里獲得思想上的碰撞,但心靈卻沒有對話。他一直孤獨著。直至西恩引導他:“除非你自己想說……”。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過后威爾終于開口了,心靈之門開始慢慢啟封。
另外,還感觸于這個心靈捕獲的過程。只因沒有理論、沒有實驗,只是西恩想跟威爾真誠的談話,而談話的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電影中的這一幕是如此感人,平時“冷血”的我深受感動,在不知不覺間已流了淚。在我心里,其他那些煽情、做作、花大力氣的劇情比不上這簡單而深刻的一幕。
當威爾駕著朋友送的又丑又破的汽車朝女友所在的加州駛去,西恩接到威爾給他的信,他要去找一個女孩兒!西恩笑了,我們也笑了,讓一個孤僻了二十年的心靈康復了,并找到了自我。這一切是如此的完美。
所謂人生,不只是因為心靈經歷了生命過程,人之所以人,是因為人有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