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
這部影片的主題詞主要有:巴黎圣母院、鐘、乞丐。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巴黎圣母院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精選篇1
歌劇《巴黎圣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歌劇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丑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
此歌劇演出分為了兩幕。第一幕從〈大教堂時代〉開始由葛林果主唱,剛開始的聲音很嘹亮但又不失掉雨果在原作中對巴黎建筑群所描寫出史詩般的感覺,再加上演唱者葛林果的外貌俊朗棱角分明,很符合一個法國行吟詩人的浪漫氣質,使開場的演出很讓人的眼睛為之亮起來,而耳朵就更是十足的享受。開始然后是〈非法移民〉由克婁潘唱,將那些無家的游民的真實寫照唱了出來,他們的命運是社會造成的,是社會的階級和不公平帶來的,所以克婁潘的強調是和義憤填膺的是充滿了抗爭和控訴的,正如他在后面的幾出戲中都唱到了“控訴”“推翻”字樣的唱詞。〈弗侯洛的出場〉將弗侯洛出場仿佛就是在預示悲劇。弗侯洛的扮演者的唱腔不是很能讓人一聽就記住,但你一聽到他的聲音,你就能感到他聲音是被壓抑了的,聽到他壓抑的靈魂雖然是博學的,是近乎于神人的,但是你卻能分明的聽到他的聲音的最下層是無助的,是人性的。讓后是〈波希米亞的女郎〉艾絲梅拉達的出廠讓全場的人為之激動,能感到周圍的人有點躁動的感覺,畢竟她太美了(雖然我坐在二樓)幾乎看不清楚她的臉,但是從舞姿中,我就不由得感到了那個在廣場上舞蹈,充滿了活力,美麗,善良,無暇?!丛谟奕私袒省抵?,伽西莫多出場了,他的外貌相信所有看過原著的人都能大概的想象出來,但是他怎么走路,怎么敲鐘,等等他動作的姿態是什么樣子的呢?看到他借助手臂的揮舞來做走路的動力時,一切就豁然了。但是一想到他即將在兩個小時后的悲慘結局,又讓我很為他傷懷。他的聲音有一點的嘶啞,但這時卻是顯得無憂慮的,比之見到了艾絲梅拉達及以后不能的到她的愛的悲痛欲絕,憤恨上帝的不公的聲音要讓人欣慰得多。第一幕結束于〈命運〉這個刻在圣母院墻上的希臘字上面。(好象是這么寫的ANARKIA)
第二幕由〈佛羅倫薩〉開始,又兩位唱者開始,聲音交融,嘹亮。 中間的過程顯得很緊湊,很有張力,像弗侯洛對艾絲梅拉達的侮辱那段,當眼看純潔的她將被人猥褻時,伽西莫多的出現讓人為之雀躍,雖然大家都知道會有這一個場景出現。最后的結局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艾絲梅拉達死于絞架,伽西莫多為愛而死。最后伽西莫多在愛人身邊是在聲嘶力竭的吼著,是在對世間一切的不平做控訴。最后伽西莫多不停的唱著舞吧,我的艾絲梅拉達。摧心肝啊。至于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衛隊長腓比斯以及他的情人百合。腓比斯的聲音有一點像葛林果,都有一股的浪漫和優雅在里面,但是能聽出來他性格中有那種放蕩不羈的感覺,雖然在對艾絲梅拉達的情話中顯得很真誠,但是,正像所有的愛情一樣,都仿佛是沙翁筆下〈仲夏夜之夢〉中被迷了眼睛的戀人一樣,是迷糊著的。所以在被弗侯洛刺傷,為挽回和百合之間的愛,竟然無視曾經山盟海誓的愛人,讓她走上絞架…
總的說來,這出音樂劇很是漂亮,不論是從演唱者的聲線還是整個舞臺的表演上,都是很有美感的。音樂是生動的,活潑的,又不失嚴謹和莊重。舞臺的表演是絢麗的,燈光效果很不錯,跳舞的人舞姿也很矯健,特別是那些扮演游民的人,將游民的盡管生活在最底層,但仍然生機無限的精神跳了出來。舞臺場景的布置也很有心意,應該說音樂劇的布置是很麻煩,要求很高的。高雅藝術帶給人美的享受,是很讓人振奮的,精神上不能不說得到了一定的升華。
當最后看著伽西莫多倒在艾絲梅拉達的身上,接著演出結束,全場一黑,然后看著所有演員一組兩人兩人的走出來,當看到伽西莫多和艾絲梅拉達扦手向我們走來的時候,心情是很激動的,當然全場的觀眾也位置歡舞起來了
看完此歌劇后伴著紛紛的感情,心中悠揚的仍然是那十多支每首都漂亮的曲子。晚上入夢還是曲子在響,進談早上起來依然,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來分享。像里面葛林果的〈月光〉一樣美,像克婁潘唱的〈異鄉人〉一樣激動人心。
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精選篇2
在音樂欣賞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音樂劇《巴黎圣母院》。我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被它的音樂與劇情所感動。這部音樂劇被稱為當代罕見的曠世巨作,它是根據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改編而成。它講述了道貌岸然內心陰暗的主教孚羅洛、丑陋無比卻心地善良的敲鐘人伽西莫多、年輕英俊但心靈丑惡的衛隊長腓比斯與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女郎艾絲美拉達之間的故事。
這部音樂劇氣勢宏大,場面開闊。它的舞蹈可以說是精妙絕倫。演員們跳的是高強度的現代舞,許多動作不經過艱苦訓練根本不可能做成。比如《愚人慶典》那一段舞蹈,他們兩人一組,分別站在滑欄兩側飛快地轉著圈,然后一個人跑過來,滑欄快撞到他時,他側身一倒,從滑欄底下穿過??梢韵胂螅绻皇怯柧氂兴兀瑳]把握好時機,頭或身子撞在上面,估計能有個二級傷殘,被碾到的話,那更非同小可。還有雙手倒立行走,兩腳騰空甩的動作常人也難以做出。在腓比斯主唱的《心痛欲裂》那一段中,身后的伴舞動作有力、難度極高,原地后空翻的動作,簡直能和體操運動員媲美。他們表現出腓比斯內心的極度焦躁和痛苦掙扎。
在音樂劇《巴黎圣母院》中,演唱的人和跳舞的人是分開的。演唱的人沒有過多動作,而跳舞的人則用舞蹈幫助演唱的人表達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并烘托氣氛。比如上面提到的衛隊長腓比斯同時愛上了兩個女人時唱著《心痛欲裂》,身后有四位男舞蹈演員瘋狂舞蹈,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他內心的痛苦掙扎和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
至于歌唱演員的演唱,不論是衛隊長腓比斯和未婚妻百合互相的對唱,或是腓比斯、孚羅洛與伽西莫多的三人合唱,還是愛斯美拉達與百合的合唱,都相當動聽。而伽西莫多更是用他那種低沉、嘶啞、渾厚的獨特嗓音唱出了對愛斯梅拉達真摯純潔的感情,特別是最后一首曲子,感人極了。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唱的《鐘》。他唱出三只鐘敲響時的不同含義,充滿了愛憐,最后卻孤獨而悲哀地說:“這些永遠是在為別人而敲”。總之,劇中每個演員唱的每一句歌詞都仿佛是從內心發出,格外打動人心。
通過這次音樂課的欣賞活動,使我們從小就知道如何觀賞音樂劇,從而提高了我們的音樂欣賞水平,真是太有意義了。
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精選篇3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絲美拉達的尸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里,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后,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尸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尸骨便化為塵土。”
“生活真美……”
很早就聽說過卡西莫多這個最丑又最美的人,電影《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好像自己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那時候什么都不懂,這次觀看,似曾相識的恍惚的畫面漸漸清晰……
電影119分鐘,可帶給我們的卻許多許多……
好像一面鏡子,每一個靈魂都被真實地映照出來。關于王室、宗教、平民;美與丑;正義與邪惡;欲望與愛情;人性與虛偽,這里什么都有。浪漫又殘酷,講的是愛情;脆弱又真實,說的是人性;壓迫下的反抗,講的是希望……
卡西莫多被做為后世相傳的“心靈之美”我的理解是愛情使然,并非他有多高尚和多善良,只能說他很忠誠很執著。起初他是因感恩之心救了愛絲美拉達,只因在他受刑最饑渴的時候她給了他水喝,然后又被她的美貌所傾倒,最后深深地愛上了她。他沒有英俊的外表,也沒有動人的語言,用一顆真摯的心,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她。“這里是避難所,你不要出去,那樣你就沒有了,那我也不在了……”“我長得很丑,你不要害怕,我笑起來更丑,但我喜歡笑,這樣我會開心些……”某一日教堂傳出的響徹不停的鐘聲,是他的最快樂的笑語……“如果不是她愛你,我就殺了你(孚比斯)……”"你去睡吧,這里有我呢,他們想害你,你去睡吧……"最后的最后他們終于“睡”在一起了。卡西莫多愛愛絲美拉達……
愛斯美拉達我喜歡她的善良堅貞自由奔放執著和正義感。她會為了救人寧愿把自己“嫁”出去,又不愿屈從這種無愛的“婚姻”;她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教她的小羊念著情人的名字,為了孚比斯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牽掛的還是他……愛斯美拉達愛孚比斯……
孚比斯愛地位和權勢,愛金錢和美女,他那程式化的語言“如果我有妹妹,我愛你勝過愛她,如果……”他的語言適用于他的萬千寵愛~他的愛情只臣服于利益……
干果阿這個愛斯美拉達名義上的丈夫雖然沒有與絞索配對,但是活著也非常可憐,他那虛偽空洞的詩比垃圾還不值錢,怪不得乞丐王國中的女人連最老最丑的都不愿意和他攀親。不僅僅是他身體上的單薄,他的人格也和他的詩一樣……
副主教弗羅洛也愛她,“在人世間我只有痛苦。她長得那么美,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舞跳得那么好,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能夠使人發瘋,難道是我的過錯?”欲火中燒使她刺殺孚比斯,愛恨交織使他在愛斯美拉達受刑日去為她祈禱為自己懺悔,當發現她沒死時,這種欲望渴望在煎熬中瘋狂,一觸即發,可這種瘋狂又被壓抑無法釋放。他是個影子,也只能是個影子,靈魂雖在,心其實早已隨著愛斯美拉達而去了,或許只有圣母院墻壁上深深地刻著的那個女人的名字知道他的愛……我喜歡弗羅洛,盡管會有人說他道貌岸然,會說他虛偽與殘忍,誰的過錯?……
“你不是一個人,因為還有夢陪著你……”
“生活真美……”
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精選篇4
當巴黎圣母院的鐘聲響徹天際,你是否聽見靜穆的城堡里敲鐘人痛苦的唏噓,當死水里的丑陋得意到極致,你是否看見污穢角落里美被和諧,均衡得詮釋著,當黑暗的世界里充斥著邪惡的欲念,你是否看見那一個純美的靈魂蛻變而成的天堂之花?
那莊嚴肅穆的圣母院靜靜的坐落在巴黎繁華的鬧市之中,巍然屹立,無言,無語,塵封了多少故事。他歷盡榮辱沉浮,看慣人間滄桑,承受了多少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歲月的重量,歷練出凝重的氣質,默默的等待人們去開啟那美與丑的詮釋。而電影《巴黎圣母院》無疑成功的詮釋了這一點。
電影一開篇就描繪出了圣母院的凝重和古老,只有幾只鴿子反映出生命的活力。然后,幾個希臘字母在風沙中顯現,引出了主題。到底是誰的靈魂這么痛苦,非要在圣母院的頂端刻下這幾個字母來發泄他的痛苦與矛盾不可呢?故事發生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的法國巴黎。那時候,宗教盛行,教會有著至高的威嚴,教皇擁有無上得權力。人們崇尚教皇,信奉上帝。自然科學知識貧乏,稍稍有些盛行的只有煉金術,也從屬于宗教,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電影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美麗善良純潔的活潑的吉普塞少女愛斯梅哈爾達,外貌奇丑心地善良得敲鐘人加西莫多,道貌岸然淫邪狠毒的副主教克洛德、一表人材虛偽狡詐的花花公子菲比斯……電影情節易愛斯梅哈爾達的遭遇為線索,講述了幾個人物的愛恨情仇,引起讀者深思。
從美學欣賞的思維來看,影片中的古老的歐式建筑未嘗不是一種美的詮釋呢?如今在繁鬧喧囂的都市里生活著的我們,看到那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諧美麗的自然環境的一瞬,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慰藉呢?當看到那中世紀特征鮮明而絢麗的城市圖景的那一刻,我們的內心豈能不泛一絲漣漪呢?
從人性的美來看,《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對照原則運用到了一種極至,可以說影片實則以濃重深刻的丑的描寫來襯托那至上高貴的美。女主人公愛斯梅拉達是美的化身,從相貌到內心都展示出美侖美奐的典型,敲鐘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純潔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內心陰險狠毒,衛隊長弗比斯外表瀟灑風流!內心卑鄙自私"這幾個人物本身就有著顯著的對照特征,愛斯梅拉達內外映襯,相輔相成,完美和諧;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蘊涵著高尚的心靈;克洛德與弗比斯則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襯出丑陋的靈魂"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形成的強烈反差與鮮明對比,在愛斯梅拉達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內美面前,克洛德顯得格外的丑惡不堪,弗比斯也尤為卑劣瑣屑"這里,美丑對照的運用,達到了理想化的效果,愛斯梅拉達與伽西莫多這兩種類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態人物的反襯下,更為鮮美艷麗!光彩照人;而克洛德與弗比斯這兩個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顯形象猥褻!靈魂骯臟,令人作嘔"而以丑為美的理論,可以算是影片在美學領域的理論闡釋和具體表現;它強調了丑中有美,視丑為美,變腐朽為神奇,讓丑的事物也顯示出美的一面,甚至說是以無恥的丑陋來襯托出這黑暗世界里僅存的,被麻木的眾人不屑一顧的美!
可以說,在那種污穢充塞的黑夜中,愛斯梅拉爾達不啻為一支清香的荷花,一顆耀眼的鮮亮奪目的星星,即使這只美艷絕倫的蝴蝶飄落于喧囂的城市中被世人捏得粉碎,身穿白色衣裙的愛斯梅拉爾達在絞死臺上香銷玉殞,她卻永遠散發著沁人的芬芳與光芒。
還有,影片中令人值得一提的是,加西莫多對愛斯拉達純正而自卑的愛,敲鐘人加西莫多外貌奇丑:體殘,背駝,胸凹,眼突,耳聾,腳破,其整個身軀沒有一個地方一個器官是正常的,不禁令人對"鐘樓怪人"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其人性的光輝讓人產生一種丑到極處卻是美到極處的感受。在這樣殘缺的身軀里隱藏真最真最美的東西,當他在格雷勿廣場受到嘲弄,侮辱,口渴得要命而沌潔如天使的愛斯美拉達不記前嫌送水給他時,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流出一滴眼淚",便在心靈深處產生了一種最強烈的愛情,冒著生命危險救她,保護她,安慰她,照顧她。他對她的愛慕從外表看來似乎不陪,他內心也有自卑感,但這是他對理想的追求,是一種忠誠,感恩,崇拜及獻身的精神和品質,是人類自然天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如果說英俊的法比的愛是虛情,道貌岸然的克羅德的愛是獸欲,庸俗無聊的甘果瓦的愛是假意,那么加西莫多的愛是一種寶貴的真情。特別是當發現自己的"義父"和"恩人"遠望著高掛在絞刑架上的愛斯美拉達而發出惡魔般的獰笑時,當意識到自己被克羅德利用并使愛斯美拉達死去時,他立即對那個偽善者下了最后的判決,親手把克洛德從高聳入云的鐘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因此,加西莫多的形象是《巴黎圣母院》眾多形象中最具美學價值的形象,外表丑陋無法淹沒靈魂的純潔。
美“是永恒、對稱、均衡、內外和諧的美”。正如加西莫多所稱頌的那樣:“美是完整的,美是全能,美是唯一不能半生存的東西?!彼缣焓挂话隳芙o人們帶來希望與歡樂的維納斯。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間,成了撒旦的魔杖,污穢的黑暗世界里,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天堂之花。悲劇就是這樣把人間美好的東西毀滅給我們看的。這部影片留給我們的是悲壯的美和崇高的美,在那個邪惡的世界里,美必定能戰勝邪惡!
電影巴黎圣母院觀后感精選篇5
關于命運,關于人,以及人和命運的催化劑,被認為是人類最美好、人性中最崇高的情感——愛,永遠是人類智慧所要探尋的恒定主題。音樂劇《巴黎圣母院》根據雨果的同名小說而改編,情節上大體是忠實于原著的。并把第一次出版遺失,第二次再補上的三章的內容(即第二卷第一章《圣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以及第五卷第二章《這個將扼殺那個》)精髓也囊括其中。歷史感,藝術性,整體感,哲理性,油然而生。正如開場《大教堂時代》里所唱的那樣“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 ”由此可見法國人的匠心,對自己文化的尊重和自豪。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劇里的唱詞,每首都洋洋灑灑,充分的切合了原著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也傳承了法國歌劇以呂利開辟的新時代,歌詞見長的傳統。同時又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各種流行元素,拉近與現代人的距離。
巴黎圣母院,一個看似簡單的名詞,本身就擁有了太多太多關于命運,關于人,關于愛的意象。她是石頭與圣母的完美的結合,永恒和愛的完美體現?!耙淮u一石,日復一日 /一世紀接一世紀,愛從未消逝”
這是一個關于欲望和愛的故事,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巴黎,發生在1482年,中世紀的時代,一個仍舊擁有真愛的時代。
巴黎,一個美麗的城市,浪漫之都,懷抱著無數人功成名就的夢想。她是華麗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五彩繽紛的奢侈品通通堆砌在她腳下,格式的恢宏建筑斑斕繪畫是她的衣裙,貴婦小姐的嬉笑怒罵、紳士貴族的文明禮節是她小小情緒。她是敏銳的,世界上的巨變往往從這里開始,以之為據點,向世界各個地方延伸、擴展。新大陸的開辟經濟中心的轉移、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運動……詩人、哲人、畫家、學者在這里匯集,談論思想文化世世代代……
然而,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卻被黑暗禁錮著。嚴酷的宗教,慘絕人寰的等級制度爬滿了石頭筑成的宏偉建筑,彩繪的玻璃折射出神秘幽深的光芒。作者把這個故事選在了這個孕育巨大變動的地方,或許正是要讓故事隨著這座城市一般,去迎向挑戰,去摧毀舊的一切,創造新的次序。
圣母院,“雕塑、浮雕、鏤刻、無不強有力地凝聚在寧靜而偉大的整體上;可以說這是石頭譜成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一段歷史,一段故事,人們口傳可能有誤,文字記錄可能遺漏,而拔地而起得建筑物卻可以屹立不倒。石頭,可以日曬雨淋,風化腐蝕,但是石頭可以化為泥土、可以變為輕塵、可以融進空氣,同樣也意味著永恒。
圣母,愛與美的化身。當仁不讓的女主角——艾絲梅拉達,擁有了圣母的氣質,“這正是后來拉斐爾再現的理想形象,把純貞、母愛和神性神秘地融為一體”(雨果《巴黎圣母院》) 她有烏黑的長發,明媚的眸子,光潔的肌膚。她純真、善良,她在廣場,她在河灘舞蹈,她是陽光,她是甘霖,她溫暖著大地,賜予著陽光。她摔罐為親,救了有名無實的丈夫葛林果;她在刑場上以德報怨給與丑陋的加西莫多甘泉;她對于代理主教的非分要求毫不妥協。她執著著于她的所愛,奮不顧身,義無反顧。一曲《美人》響徹舞臺,道出三個男人的共同心聲,她是他們的美人,是他們心中的女神。
腓比斯,太陽的意思。她的所愛,她的王子,她的騎士,她的太陽。但他同樣是貴族少女百合的太陽,并只能是百合的太陽,他與她都出身名門,他為了她巨額的財產,她為他的年輕英俊容貌。他為她的美貌傾倒,他左右徘徊,內心翻涌。此時,兩個舞者在臺上有力糾葛扭動腓比斯的內心不能平靜。他愛她的美貌,想得到她,只是暫時,不是永遠。
弗侯洛,永遠穿著黑色的教士袍,行走在黑色里。他的世界里只有書本和宗教,直到他看見她,他控制不了他的欲望,她否定了他原有的價值觀念。但是他無法得到她,嫉妒燃燒了他,她被他視為惡魔。于是他選擇了愛的另一面——恨,他選擇摧毀她,無論誰都也不要想得到她。
加西莫多,畸形丑陋的獨眼駝背敲鐘人,愚人盛宴的丑人王。他對她一見傾心,滴水之恩回報所有的一切,從此在他的唯一的守護星里出現了另一顆耀眼的星辰,值得用他的一切去交換捍衛。他是孤寂的,他明白自己的丑陋,他不敢靠近她,他只能俯首仰視她耀人地美麗。
全劇中著名的段落《鐘》, 3座大鐘從天而降,每座鐘里有一位特技演員扮演鐘擺,也給了大鐘人性化的靈魂,在劇烈的擺動中呼應著加西莫多內心的澎湃。加西莫多唱到:第一座鐘“小瑪利亞”為夭折的孩子祈禱,第二個“中瑪利亞”為遠航的海員而敲,最為壯觀的“大瑪利亞”是為結婚的新人送去祝福。加西莫多知道,沒有一個大鐘是為自己而敲響的,鐘擺搖動,哀嘆著這個“最丑陋的人”的悲苦人生,鐘聲轟鳴,是最純潔的心靈對愛的渴求和吶喊。加西莫多的扮演者熱赫姆·哥雷特的聲音極具穿透力,沙啞渾厚的聲音直指人心。
誰知道呢,當魔爪伸向加西莫多的女神時,他痛苦,他無奈,一面是有養育之恩父子之情的主教,一面是純潔善良美麗姑娘,他孤寂靈魂的拯救。加西莫多是勇敢無畏的,最終,他選擇了聽從心的安排,把邪惡的主教推下圣母院的深淵,捍衛了真愛的崇高。
當加西莫多抱著死去的艾絲米拉達唱起《舞吧,我的愛人》時,旋律在反復中達到催人淚下的高潮。
故事的最后,最丑陋的面目與最美好的外貌融為一體,兩顆世界上最純真善良的心靈一起長眠于土地中,化為永恒。
愛改變了三個男人的命運,引導了他們走向他們應有的歸宿。艾絲梅拉達,是三個男人的心靈的救贖,是他們心中的圣母,最純真的愛的象征。不管他們是否愛得懇切真摯,愛的方式是否正確。他們是含淚看著她翩翩起舞,裙裾飛揚,引吭高唱。他們都想擁有她,但誰也無法真正擁有。在這三人中,面目最丑陋的加西莫多無疑是愛得最深沉的,他的愛也是最博大和長久的,按照心靈美最后戰勝外表的丑陋,作者很自然地安排了這最終的結合。也許正意在表明在變化多端的人世中,唯一值得保留成為不朽的是愛,也只能是愛。不管用多堅固耐磨的材質造就的恢宏建筑在這種愛的面前也顯得卑微。中國的愛情故事,有梁?;钠嗝溃忻辖揲L城的悲哀,有《鳳求凰》熱烈過后《白頭吟》的無奈,更有共剪西窗燭的思念……但是與西方的熾烈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愛卻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