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螢火蟲之墓有感觀后感
影片以螢火蟲為名,螢火蟲本身即是一種寓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螢火蟲之墓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螢火蟲之墓有感觀后感(精選篇1)
可能是作為老一代人的緣故,高畑勛并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這場戰爭的背景,也許是認為這些事是不用過多交代的常識吧。但對于缺乏大戰歷史知識的年輕一代日本國人,在他們看到前人的懺悔時是否會明白其真意呢?他們應該先補補真正的歷史,再來觀看該片,有人說該片是在控訴戰爭,但其實并不準確,它其實是在抨擊導致戰爭的日本法西斯。
影片中第一次美軍空襲過后,有人在燃燒的廢墟前憤怒而又無助的高喊:“我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要趕盡殺絕!”是的,作為民眾的日本國人也只是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戰爭的犧牲品,但比起被自己的國家所帶去災難的國家的人民這句問話便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其實《螢》并沒有表現對美軍的仇視,有的只是對未來的迷茫和對現實的無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采取了長期的轟炸,故事主人公的母親在一次空襲喪生,作為艦長的父親也在戰爭中杳無音信,留下了年僅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住到了遠房姨媽的家中,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難免會變的自私起來,隨著戰勢的惡化,生活變得越發艱難,兄妹倆與遠房姨媽的關系變得越發不和,最終由于忍受不了姨媽冷言冷語的清太帶著妹妹離開了姨媽家住到了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日子過得艱苦,但卻快活。
為了在黑夜里給防控洞帶來光亮,哥哥清太抓來螢火蟲放到了兩人蚊帳里,看著洞中飛舞的螢火蟲哥哥帶著興奮給妹妹講起了自己去父親的軍艦觀看閱軍的情景,激動之余唱起了軍國主義激勵士氣奔赴戰場的軍歌,并擺出了開槍的姿勢,然而接下來的一剎那,清太沉寂了下來,看著自己與妹妹的處境,又想起了生死未卜的父親,激情被漆黑夜色吸吮,隨著螢火蟲的飛舞而消散殆盡。這一心境的落差正是監督對發動這場戰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抨擊,曾經鼓舞著人們奔赴戰場,帶來的卻是飛蛾撲火的災難,那些鼓吹戰爭的謊言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沒了底氣。 當影片接近尾聲清太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先是發問“投降了,那我們豈不是戰敗了!”本以為他會帶著戰敗恥辱的心情繼續發問,然而接下來這句卻是“我們投降了,是不是意味著不用打仗了?”這才是當時日本國民最真切的的渴望。然而,戰爭的結束并沒有阻止悲劇的繼續,海軍的全滅,父親的陣亡撲滅了最后一絲希望,清太在拿著救濟金返回的路上,悲痛絕望的自語“爸爸,你不要死,你死了我們怎么辦?”影片中每一句話語都是那么的切合實際。作為哥哥,清太此時最關心的是如何能養活妹妹和自己。
作為哥哥的清太為了妹妹表現得實在太堅強了,母親的死一直隱瞞著妹妹,將痛苦獨自一個人承擔了下來,有努力的照顧妹妹,為了給的病的妹妹做點好吃的去農田里偷盜,結果農夫抓到痛打得遍體鱗傷又送到了警署。
“那天,姨媽告訴我,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地底下。”
原來自己一直隱瞞的事實妹妹早已知道,此時積壓的悲傷再也按捺不住了,淚水順著臉頰流淌下來,這也是片中清太第一次落淚,但在妹妹面前他還是強壓著悲傷哽咽著,沒有發出聲來。
“為什么媽媽和螢火蟲都那么快死?”
當節子埋葬死去的螢火蟲時這樣問著哥哥,這讓人不免聯想起櫻花來,作為日本的國花,櫻花有著短暫的盛開和絢爛的凋零,比起櫻花螢火蟲的命運似乎更為悲慘,它生活在夜間,在黑夜里發散著微弱的光亮,像是殘喘而又掙扎的希望,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真的出現它的光亮卻消失了,慘淡的死去,又有誰能為它立上墓碑?故事的借喻在這里變得明朗,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結局……
其實何止這兩兄妹的命運如此凄涼,動畫只是借 兩兄妹的遭遇來表現這整個時代的悲劇,片頭哥哥餓死在街頭,到了晚上有人來清理街道時,除了清太還有幾個孩子躺在一邊,其中有的已經不行了,不過,剩下能夠救活的又有誰來救呢?
作為國人不得不撇開動畫,想想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才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在為日本無辜生命落淚的同時是否應該想得更多一些呢!我們才更是被卷入這場罪行的無辜受害者!如果我們戰敗,或許連螢火蟲的命運都比不上。想到國產動畫的發展,也許國內的審批制度是嚴格了些,但我們的制作方也做出一部這樣的動畫來,想不出什么樣的審批能限制得了。不要總是年輕的一代沉浸在他人的悲傷,忘記了自己的傷痛。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4
傳說螢火蟲是在戰爭中死去的人的亡靈。你見過嗎?如果見過,請為它們祈禱……
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句話:“昭和20x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也是電影的第一句臺詞,瞬間就為它定下悲涼的調子。
剛剛看完了<螢火蟲之墓>,哭的我稀里嘩啦,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動畫,也值得人們去反思!
它講述了在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采取了長期的轟炸,故事主人公的母親在一次空襲喪生,作為艦長的父親也在戰爭中杳無音信,留下了年僅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住到了遠房姨媽的家中,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難免會變的自私起來,隨著戰勢的惡化,生活變得越發艱難,兄妹倆與遠房姨媽的關系變得越發不和,最終由于忍受不了姨媽冷言冷語的清太帶著妹妹離開了姨媽家住到了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日子過得艱苦,但卻快活。
作為哥哥的清太為了妹妹表現得實在太堅強了,母親的死一直隱瞞著妹妹,將痛苦獨自一個人承擔了下來,有努力的照顧妹妹,為了給的病的妹妹做點好吃的去農田里偷盜,結果農夫抓到痛打得遍體鱗傷又送到了警署。隨著生活的日益艱苦,節子的身體漸漸垮了下來,當哥哥背著病重的妹妹來到醫院時,卻只是得來了“只是營養不良”這樣的答復,“回去多吃點有營養的就行了”聽得這話氣得清太嚷道“我連吃的吃不飽,還能說什么營養!”
看著往日活潑可愛的妹妹一日比一日的消瘦憔悴的身體,我的心仿佛壓了一塊鉛石,喘不過氣來……
“哥哥,你吃吧
……
為什么不吃呢,嫌太硬嗎”
當清太用救濟金買來食物時,卻發現病重妹妹已產生幻覺將石塊當做蛋糕吃。
“哥哥,你真疼我。”妹妹看起來更加懂事了,然而這卻成了妹妹說的最后一句話。
其實早在動畫的開始,便用倒敘的方式道出了兄妹雙亡的事實,可是我仍然苛求奇跡的發生。
螢火蟲生活在夜間,在黑夜里發散著微弱的光亮,像是殘喘而又掙扎的希望,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真的出現它的光亮卻消失了,慘淡的死去,又有誰能為它立上墓碑?
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的結局……
色調灰暗,充滿了悲涼無奈的氣氛。漫天螢火的美麗更加反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類身體,心靈的傷害。
那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在這樣一種風格的映襯下,故事本身就顯得越發凄慘……
但愿日本民眾能夠真正懂得引發片子中悲劇發生的原因,不是別人,而恰恰正是他們自己的國家。
再見了,螢火蟲……
觀螢火蟲之墓有感觀后感(精選篇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各國經濟往來向著全面性、深層次發展,世界日益成為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沐浴著和平國際環境的春風,大力發展國內經濟,至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居安需思危,這樣的一個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相信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普通民眾對戰爭深惡痛絕,但是這一代日本人已經老去,已經死亡,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日本民族對戰爭的記憶正逐漸淡化,而且日本政府始終未就侵華戰爭對死難的我國同胞以及受此波及的四萬萬中國人民進行道歉,此外,日本右翼分子修改日本歷史教科書,美化侵華戰爭,日本首相甚至公開參拜靖國神社。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政府及當代日本民眾并未真正認識到戰爭的危害性,更沒有意識到中華民族已經崛起,再也不是因落后而挨打的“東亞病夫”。
觀螢火蟲之墓有感觀后感(精選篇3)
喜歡看動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日本的宮崎峻大師吧?是的,他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他的動畫作品中的人物時而唯美、時而質樸,時而讓人感動的眼淚嘩啦,讓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層意義。
我向來喜歡動漫,雖然現在年近三十,可這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影響看動漫的興趣,朋友們都笑我是長不大的孩子。
我每個星期六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將家里的衛生都打掃干凈后,端上一杯開水或者一堆零食,享用CCTV-6和其它頻道的精彩電影。第一次看宮崎峻大師的作品是無意之中的,那是某月的星期六晚上,一個電視頻道看到的《幽靈公主》,當時我還不知道那是誰的作品,只知道里面的美麗景物、鮮明的人物是如此的鮮活,特別是在景物處理上,是如此的逼真,我就被吸引住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動漫也能把深層意義發揮得如此好。接下來的幾周里,我在每個星期同樣的時間,看著各部宮崎峻大師的動畫電影,有《飛天紅豬俠》、《百變貍貓》等。經過我妹的指點,我才知道那是宮崎峻大師的作品,接下來的幾周,我便在電腦中搜索他的作品,我基本都看了個遍,而讓我百看不厭,但每次都哭的稀里嘩啦的,就屬《螢火蟲之墓》!因為戰爭而給多少無辜的人民帶來同樣的家庭悲劇。
剛開始,我有點看不明白,因為故事采用了劇中男主人公(阿泰)親身回憶的形式展開。影片一開始,阿泰站在他自己1945年9月21日因戰爭帶來的饑餓即將死去的地方,在地下通道里,行人給了奄奄一息的阿泰一個食物,但阿泰已無力食用,他即將死去,他倒下的時候嘴里念著媽媽和妹妹,因為這兩個人他最親的人已經先一步離開了他。阿泰死了,地下通道清理的工作人員來了,這里已經有好幾個因為饑餓而死亡的少年,他們一一檢查了每個人的身上,在阿泰的身上找到了一個糖果罐,糖果罐是妹妹以前最喜歡的東西,以前里面裝滿糖果,后來糖果吃完了,他和妹妹便拿來裝了閃閃亮的螢火蟲。清理人員嘗了一下,很甜,另外一個人則說這個糖果是沒用的東西要他扔掉,清理人員使了很大勁,丟了糖果罐,糖果罐被丟到了草叢里并打開了,這時候螢火蟲出現了,漂亮的綠色光出現了,妹妹也出現了,妹妹看到即將死去的哥哥,想走過去,這時候哥哥已經出現在他后面了,原來,哥哥死了,和妹妹一起相聚了。哥哥笑著把糖果罐交給了妹妹,妹妹開心的拿起了糖果罐,他們乘上了一趟列車,不知開往哪里,但妹妹打開糖果罐并倒出了一粒給哥哥,她享受的吃著糖果,兩只夠不著地的小腳在快樂的舞擺著。
觀螢火蟲之墓有感觀后感(精選篇4)
以前經常在課外書和影視推薦中看到宮崎駿的大名,因為他的作品都是動漫,也就沒怎么注意,大概知道他的動漫立意比較深刻,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我卻從來不愿意去花點時間看看他的作品。不過在上個寒假,因為好奇,就把宮崎駿所有的作品全下載了下來,空的時候就看一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才知道為什么他能如此出名,以至于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說宮崎駿的動畫是看不膩的,每看一次,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能夠有所收獲。在我看來,宮崎駿作品的可貴之處在于老幼皆宜,畫面細致,想象豐富。其作品的主角大都為少年和兒童,所以是用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的。我很喜歡想象力豐富的作品,他大多的作品都是具有奇幻色彩的,因此劇情都很吸引我。不過,他的那部《螢火蟲之墓》雖然沒有什么奇幻色彩,算是寫實的一部作品,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可謂是感人至深。
《螢火蟲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的神戶周邊為舞臺,描寫了在戰爭中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故事一開始便描寫了一位餓死街頭的少年,并以少年的回憶展開故事情節。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傷的,失去父母、失去家的兄妹二人不得不寄居在姑姑家,但是因為受不了過分的嘮叨和排擠,受不了姑姑的冷嘲熱諷和白眼,一心想擺脫這種寄人籬下的屈辱,想照顧妹妹,不讓妹妹受委屈,兄妹倆選擇了住進鄉間湖畔一處廢棄的防空洞,獨自過起艱苦的生活。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戰爭仍未結束,人們依舊過著無法飽餐的日子,沒有經濟來源的兄妹,生活更是無法維持,最后只能靠哥哥偷東西來緩解一下兩人的饑餓感。最終,妹妹還是因為缺少食物和疾病過世了。整部電影以哥哥的死亡開始,以妹妹的死亡結尾。
這部電影并沒有太多描寫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反而帶著點悲涼的溫情,這是對戰爭無聲的控訴。一旦發生戰爭,那就意味著血流成河與百姓流離失所,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千百年來,人類之間的戰爭卻從未真正停止過,就我從歷史上所了解到的發生在中國的戰爭就已經不計其數了,尤其是發生在近代的民族戰爭,死亡的人數早已無法計量,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全是靠著先人用血換來的。一想到這些,對現在生活中所不如意的事,也就毫無抱怨了,現在所該做的事是更加珍惜現在的時光,珍惜身邊的一切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