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
講述我黨一位地委書記用自己的辛勞,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1)
從影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楊善洲老書記是如何六十年如一日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的。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當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和世界觀,扎實工作,艱苦奮斗,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為黨的事業奉獻自己。影片觀看后,我進一步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一些其他事跡,通過學習我對楊善洲同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認為我們應當學習楊善洲同志以下品質:
一、堅定理想信念 堅守精神家園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哪能光想著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麗堂皇,別人卻還過著艱難日子,那么,我們常說的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不是成了騙人的假話嗎?無論在什么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他可貴的思想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懷。每個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都應當像楊善洲同志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堅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奮斗;應當像他那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無限忠誠黨的事業,無怨無悔地為人民服務;應當像他那樣樹立強烈的百姓情懷,視百姓為父母、待百姓為親人,心系百姓、心憂百姓;應當像他那樣淡泊名利、廉潔奉公,永不褪色、永葆先進,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
二、艱苦奮斗嚴要求 淡泊名利講奉獻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主要創辦人,但他從不從林場領取報酬。他每個月只拿林場的幾十元補貼,不僅如此,楊善洲甚至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樹苗要錢買,他就帶頭下山揀別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林場辦水果基地,招了一些臨時工,碰上林場經濟困難的時候,楊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用于發工資。他老伴坐了幾次公務用車,為此他還交了幾百元車費。盡管他是大亮山上年紀最大的,但他從來不搞特殊,與大家同吃同住。在大亮山上,楊善洲的全部家當是一張床、一張學生用的書桌、兩個小坐凳、一個火盆,火盆上架著鍋針和馬燈、手錘、砍刀、板鋤、鎬、釘耙、油紙帽等一些看護林場用的東西。記憶最深的就是一個副省長下來視察時掀開鍋蓋,卻只發現幾個黑乎乎的窩窩頭和幾個燒糊了的紅薯。他在林場二十多年,無償奉獻了二十多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蓄積量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移交給國家。移交林場時,他不沾林場一點好處,不帶林場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觀的綠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財富。
三、窮盡一生 書寫為民情懷
究其一生,楊善洲同志是奉獻的一生,他說“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群眾辦實事。”他也是這樣做的。影片中感人至深的是關于他二女兒楊會芊的事,結婚了,作為父親因為公務滿未出席。作為一個地委書記,女兒一個簡單的工作調整卻是一波三折,不僅不幫忙甚至還阻擋別人幫忙辦理,要求之嚴格無以復加,直至楊善洲退休多年后方通過其自身努力調到中心小學教書。影片一出來便是楊善洲視察大亮山各山頭,然后就是帶領群眾抗旱救災,保護滇西糧倉。退休后回家當天便開始上山種樹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光禿禿的大亮山一片翠綠,溪流四季不斷,林下山珍遍地,枝頭鶯鳴燕歌。把林場交給國家時楊善洲說:“實在干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接著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
胡錦濤同志說:“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干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的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2)
觀看《楊善洲》電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現在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可以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直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助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己的關系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3)
觀看了《楊善洲》這部電影,講述我黨一位地委書記,在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用自己的辛勞,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折射出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產黨員的執著換來了一方水土的繁茂,無私堅持一輩子為社會和人民服務,他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一身正氣,問心無愧的共產黨員。
“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群眾辦實事”。楊善洲說,“實在干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接著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楊善洲精神最可貴之處,在于他一輩子追求理想、一輩子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追求地是真正的勢頭堅定,這樣的服務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退休后發揮余熱,老有所為,造福一方百姓,讓自己能夠對得起共產黨員的身份。楊善洲的一生,應該成為一名黨員干部人生的鏡鑒,時時刻刻對照、鞭策自己,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堅持執政為民不松懈,堅守共產黨人本色不改變。
我要學習楊善洲精神,要像他那樣在堅守中淬煉人格黨性,在堅守中升華人生境界,踏踏實實干事業,勤勤懇懇為單位的發展竭盡全力,要像他那樣自覺站穩黨員立場,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把對工作的熱愛化作創先爭優的動力,崗位建功的成果,要像他那樣襟懷坦蕩、嚴格自律、廉潔奉公、甘于奉獻,一輩子維護黨的純潔,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4)
說實話,看電影之前聽說這是描述老革命老黨員的片子,對其沒什么興趣。電影看完之后,也沒有太大的震撼。不過,有一些觸動,這兩天總在我腦海中浮現。這也許,就是電影的成功之處吧。
電影《楊善洲》描述的是一位身為市地委書記的老黨員,與民眾一起抗旱,以及退休后放棄省里安排的優越的養老條件,回到家鄉種樹,造福父老鄉親的故事。這些事跡,當然讓我對楊善洲這個人物充滿崇敬。不過,對于出身農村的我,注意力卻投在了電影里大量描述的農村生活上。同時,因為大學里接受過些電影電視制作的熏陶,所以,我一直以審視的目光觀看著電影里的農村生活。最終,那農村生活沒能給我太多的共鳴,倒是主演楊善洲這個演員的聲音,把我感動了。
要我說的話,楊善洲這個人物得以塑造成功,應該歸功于他的聲音吧。那個淳樸、蒼老、毫不做作的勞動人民真誠的聲音,讓我審視不出一點缺點來。從一開始在大亮山上與一位老倌對話的淳樸聲音,到會議上對下屬發號施令的強硬聲音,再到與孫子對話的關切聲音,自始自終都沒讓我反感,反而越發使我感動,這讓我自己都覺得意外。有一個很小很小的細節,說出來也許也沒有人會與我共鳴吧,但是確實感動了我。
當得知二女兒要結婚的時候,楊善洲到集市上為女兒買彩禮。進到一家店里,楊善洲對著正在忙著打算盤的女店員說:“那個被面給我看一下。”女店員邊忙碌邊稍抬起頭的時候,楊善洲又補充說了一遍:“被面”。知道嗎?就是他補充說一遍“被面”的那個聲音把我感動了。也許很少有人能體會到,那個聲音和舉動,很真實的表現了一個老農民的形象。何況,他還不是一位老農民呢,他是市地委書記,完全沒有半點官腔,能夠想到女店員忙碌可能沒聽清楚他想要買什么。這種微妙的感動,難以言表,也許多倒幾次片子看,會有人與我有同感吧。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5)
今天,我在吃晚飯時,媽媽突然說:“我推薦你看一部電影,電影名叫《楊善洲》,看看楊善洲是怎樣為人民服務的,”
這部電影說了:在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鎮里,一滴水也是很珍貴的,因為那里除了雨季沒有旱災,其它時間都在鬧旱災,村民們幾乎每天都在挨渴。好心的楊書記(楊善洲)寧愿不起辦公樓,去拿起辦公樓的錢打水井,為村民造福,不過情況一點都不好,打了80米還沒有一滴水,不過老天爺很好心,在夜晚下了一場暴雨。
雨過后,楊善洲說:“以后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我們要自己當龍王。”(因為以前的傳說說龍王司掌降雨的,所以楊善洲說要自己當龍王。)他退了休后,本可以到黨員休養處安享晚年的,不過為了不讓自己的故鄉的大亮山的樹被人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而年年鬧旱災,選擇了留在當地,建造樹林。
不過山上的飛機草(飛機草高達3-7m,根莖粗壯,莖直立,分枝伸展。葉對生,卵狀三角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粗鋸齒。把樹苗全都“殺死”了。聰明的楊善洲想到了一個辦法,種比飛機草高的樹苗,因為這些樹苗的根比飛機草長,飛機草長不過它,樹苗就不會死了。他和其他人正正工作了17年才完工,真是不辭勞苦!最后,云南大旱,只是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鎮里沒有鬧旱災,所以楊善洲的辛苦沒有白費。
楊善洲一生都為人民服務的樂于助人,不辭勞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