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
影片《尋夢環游記》以小男孩米格追求音樂夢想為線索,講述墨西哥亡靈節,以及墨西哥人的情感核心——親情。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精選篇1)
皮克斯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上映后口碑爆棚。想知道電影的哪些情節很打動人?一起來看看吧。
由和菜頭推薦,我和同學去看了剛上映的美國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coco)。看英語電影的好處是你能聽到原版的英文聲音,而這樣一部好的英文電影能激起你學習英文的動力,英語聽力在不知不覺中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我的那位同學一定會笑嘻嘻地告訴你們:你們看,他能把他英語不好說得這么清新脫俗。)。
英語電影雖然有中文字幕,但有時候還是反應不過來就進入到了下一條字幕。從電影院出來,有了一年的電影票都賺了回來的感受之后,想到因我遲鈍的反應而遺漏了很多細節,讓我頓感賺得還不夠。
這是一部充滿了想象力的電影,各種意想不到,美好而精彩的畫面讓我心生敬畏,甘愿膜拜。幽默的對話,明快的節奏感穿插其中,直到電影接近尾聲。日常的故事加以翻轉,情節跌宕起伏。
你也許聽別人說過,人死后還會進入到另一個世界。那么這部影片,就展現了那么一個亡靈的世界。一個人死后仍然可以和死去的親人相逢,在另一個世界仍然會有跟現實世界一樣的喜怒哀樂。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寫在清明節》中,我說人死后會相信靈魂、塑造天堂的美好。是的,死去的人是從你這個現實世界消失了,這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你還記得他,記得他的故事,記得他的樣子,那么他在那個亡靈的世界里,仍然會生存下去,因為有親人惦念著他,會在特殊的日子里祭祀他。就像在現實世界,打動一個人的往往不是一些小恩小惠,打動我們的往往是“你把我放心上”的溫暖。
上面就是《尋夢環游記》對于一個人存在還是消失的觀點:
一個人的消失,不是以他的死亡為界限,而是以活人世界里是否還有人記得他為標志。如果沒有人記得他的故事、樣子、姓名,那么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失了。
而上述的如果是對于一個活人來說,且是真的話,那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當我看這一段的時候,我想起我的家人、朋友、逝去的親人,內心深深地拷問著自己,我是否還記得他們,我是否跟他們斷了聯系?這樣的追問,讓我呆坐在座位上,身上使不出一點力氣。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慢慢地一節一節在結冰,仿佛還能聽到凍結時發出的咔嚓咔嚓的聲音。面對熒幕,眼淚像一群細小而擁擠的爬行動物,漸漸聚集在眼底,它們從我睫毛里露現,順著我被冰凍的承泣穴爬到四白穴,極速地沿著臉頰向下滑行,所到之處,冰融膚暖。
這大概是故事的三分之二處。《尋夢環游記》擁有這樣的能力,讓陰陽兩界變得不那么恐怖,能讓你在北方的寒冷中,得到內心的溫暖。驅散寒意不需要真實的火把,降低我們內心深處隱藏已久的恐怖,也可以讓人心生持久的暖流。
影片也展現了在做選擇時的另一種態度。現實世界是我們不斷要面對的世界。追逐自己的夢想而離家出走將會失去家人,在家陪著家人,一切全聽家人的安排,有時又無法完成自己內心的夢想。當我們的想法與家人的觀點有強烈沖突甚至相悖的時候,是要求家人全力支持我們,還是我們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自己呢?很多時候不是二選一,而是在這兩種選擇中,各拿出一部分,達到一種平衡。最好的結果便是家人既支持你的想法,你同時也考慮到家人的感受,找到一種平衡的愉悅感。
最后,強烈推薦你看一看這部電影,假如你需要尋找未知的寶藏,假如你的世界還存在寶藏。
《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精選篇2)
星期天下午,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向公園一號奔去。因為我們去看電影,我越想越高興,終于到了影城,檢驗票后我進去了。
這部電影是皮克斯出品的,電影的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米格,一個是艾克托,時間109分鐘,皮克斯為了出品這部電影用七年的時間。
最令我欣賞的一個人就是米格了,米格令我最感動的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唱歌。但是讓她的奶奶知道了,她非常生氣,所以把米格的吉他給摔壞了,米格很傷心的跑走了。
后來,在路上看見一場音樂會,米格很想參加,就去借了歌神的吉他,沒想到就來到了亡靈世界,遇見艾克托,他和米格做了一筆交易,就是艾克托帶他去找歌神,得到歌神的祝福回到人間,并且把他的照片給帶回去。最后才發現艾克托就是自己的曾曾爺爺,與他一起度過了困難,回到活人世界。
這讓我明白,在生活中雖然有許多波折,但是不能放棄,堅持做下去就可以成功。要是家人反對,要學會與家人多溝通。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但是媽媽就說:“想當醫生就要多看書,多動腦。”可是每當看書時我就坐不住了,心不在焉,看見的字詞,馬上就忘記。我要向米格學習他的精神,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堅持不懈!
《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精選篇3)
最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與小伙伴跑去電影院觀看了《尋夢環游記》。說實話,當初想去看這部電影,多少是看到了豆瓣評分的9.2分,也沒多想就答應小伙伴一起去看了。
看完后也是滿滿的感嘆和回憶,有種睹物思人的感覺。雖然它只是一部動畫片,但其構思其闡述的理念,真的可以說是一部良心之作,能夠喚起人們內心的愛恨情仇。
大伙家里或多或少有過人過世吧,對于電影中的亡靈節(與中國的鬼節)的描述,是不是會喚起你對于故人的思念,喚起你內心的某一段記憶呢。
反正小感在看的時候,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哭了,或許是產生心靈的共鳴了,亦或是被故事情節打動了,從這方面來說,這部電影就已經成功了。
好了,感慨過后,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部動畫片的具體內容亦或是感想吧!
1.故事情節感人至深
本片講述了小男孩米格爾(新人安東尼·岡薩雷斯 配音)一心夢想成為音樂家,更希望自己能和偶像埃內斯托·德拉克魯茲(本杰明·布拉特 配音)一樣,創造出打動人心的音樂,但他的家族世代卻一直禁止族人接觸音樂。米格癡迷音樂,無比渴望證明自己的音樂才能,卻因為一系列怪事,來到了五彩斑斕又光怪陸離的神秘亡靈世界。在那里,米格遇見了魅力十足的落魄樂手埃克托(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配音),他們一起踏上了探尋米格家族不為人知往事的奇妙之旅,并開啟了一段震撼心靈、感動非凡、永生難忘的旅程。
最后在一系列的反轉下,米格發現埃克托正是自己的曾曾祖父,發現自己崇拜的德拉克魯茲竟然是個謀殺者,是個剽竊者。然后踏上揭穿德拉克魯茲丑陋的行為,以及讓太奶奶記住曾曾祖父的旅程。最終到整個家庭接受音樂,并過上快樂的生活。
整個電影故事,不得不說是相當的感人。我們從中看到米格對于音樂夢想的追逐,落魄歌手埃克托被家人的誤解,合作伙伴無情的背叛以及毒害,家人的諒解,對音樂誤解的破除,這一幕幕情節,反映的是人情冷暖,反映的是愛恨情仇。
電影中“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價值觀和哲學理念,反映的是最高的生與死的理念。這正如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所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
它讓世界最樸實最世俗的愛恨情仇,講出了打動人心,回味無窮,老少皆知的味道,這已然超出了一部動畫片的預設,不亞于任何其他形式的電影。
2.很墨西哥的文化闡述,增添電影內涵
皮克斯的主創人員在制作這部動畫片時,做了很充分的前期準備,其花了導演6年時間精心創作,并且深入墨西哥去了解當地文化,正也契合了導演所說“想展現一個和新聞里不一樣的墨西哥"、“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們也想慶祝這個節日,通過一個節日去了解和深入你的祖先,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想法”。
電影的立意著眼點墨西哥的亡靈節,出發點就很墨西哥。開篇街道的顏色,也反映了墨西哥人對于五顏六色的喜好。祖堂及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也是現代墨西哥人的真實生活方式。開頭處最具創意的墨西哥剪紙敘事,也對內涵增添不少。闖入靈界后,看到樹橋,看到空中城堡以及各種神獸,這些都是墨西哥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電影里最悲觀的一個鏡頭是一個因為完全被人遺忘而消失的亡靈,他死后,特寫的酒杯里就是墨西哥的國酒龍舌蘭。如片中奶奶叫孫子吃的tamal,是墨西哥的傳統食物;出現的廣場叫plaza de mariachi,mariachi是墨西哥的傳統音樂形式;所居住的小鎮叫Santa Cecilia,并不存在,但這個名字是墨西哥信仰中音樂的守護神的名字等等,這些細節刻畫的相當的深入人心!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墨西哥音樂。由于地域差異,我們或許不能理解電影中人物的所作所為,但音樂作為人類的偉大發明,在哪里都是共通的。音樂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一種文化!例如:HIP-HOP就是美國黑人街頭文化的一種(涂鴉\說唱\街頭籃球)。從人類發展的角度講,音樂是從原社社會中,一群野人捕到獵物時高興的吶喊和慶祝演化而來的!有這么句話:語言的盡頭就是音樂!
在電影中采用音樂元素,我們在印度電影中看到的最多。我們大多記住了其電影中音樂的元素,音樂形式反映了其文化特點。而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的相對來說沒那么多。這就成就了《愛樂之城》成為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尋夢環游記》中融入這么多音樂元素,能夠很好的了解墨西哥文化。這也是皮克斯首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而強大的音樂創作班底更是這部動畫的一大亮點。
整體配樂由早年憑借《飛屋環游記》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的邁克·吉亞奇諾負責,確保音樂具有墨西哥風格;為《冰雪奇緣》打造了經典曲目《Let It Go》的兩位音樂人(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茲和羅伯特·洛佩茲)參與了《尋夢環游記》的音樂創作,男星本杰明·布拉特將為影片演唱墨西哥經典歌曲《記住我》;還特地請到50多位墨西哥音樂家,演奏各種墨西哥特色音樂,涉及樂器有架子鼓、吉他、豎笛、簫、小提琴等。
小感剛剛從日前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公開的20-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獲獎名單獲悉,國內正在熱映的皮克斯電影《尋夢環游記》獲得最佳動畫獎。
剛上映不久就得獎,這多少會讓人聯想到《尋夢環游記》是否會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得住呢?
讓我們一起為它打CALL吧!
《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精選篇4)
這部電影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很好看,催人淚下,在朋友圈和網絡上都是在議論著這部電影。趁著周末有空,就在這個月九號的下午去電影院看了。
影片開始前期,還有不少孩子嘰嘰喳喳的吵鬧,還有小情侶小聲耳語,還好隨著影片的深入,片場慢慢安靜下來了,影片接近尾聲時,整個影院內到處都是吸鼻子的抽泣聲。很多女生直接哭得不行,很多父母帶著孩子觀看的也哭了……
這部電影發生在墨西哥的亡靈節,每年的11月1號到2號都會舉辦慶祝活動,迎接重犯人間的先祖靈魂。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米格的墨西哥男孩,從小非常熱愛音樂,以歌神德拉庫斯為偶像,追逐著自己的音樂夢想。但是家里人不同意,他的奶奶摔破了他的吉他,導致他不能參加表演。他發了瘋的離家出走,本來想去借歌神的吉他。沒想到,突然就穿越到了亡靈的世界里。他遇到了他的所有去世的親人,還有他的曾曾祖父。到最后,發現歌神是假的,是靠自己的曾曾祖父的才華火起來的。最后,揭穿了歌神的真面目,米格得已重犯人間,他的爸爸也沒有被人忘記,留在了亡靈的世界。
看完以后,我沒有哭,只是陷入了沉思。很多人看來死亡是很可怕的事,它意味著逝者將與生人天涯兩隔,永不相見。但是《尋夢環游記》告訴我們原來愛是可以跨越生死的。只要心中有愛,到哪里都是天堂。
最后,以這部電影的臺詞結尾,“只要在愛的記憶消失前,我記得你,死亡就不是分離。”
愿所有人都可以權衡家人和夢想的關系,做出自己最正確的選擇!
《尋夢環游記》電影觀后感影評(精選篇5)
《尋夢環游記》故事背景取材于墨西哥的亡靈節,這一節日有些類似于我們的清明節。在這一天,墨西哥人全家人手拿鮮花和掃帚前往墓地掃墓,帶著骷髏型的糖果、面包、蛋糕和水果,打扮成骷髏模樣參加游行和派對。不過與我們清明節不同的是,他們表現得特別高興,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這一天,他們死去的家人亡靈可以回家看望在世的親人們。不過,只有照片被家人供奉的亡靈才能有機會回家探望,也即死后被人們記住的亡靈,相信主題曲《請記住我》也便是取自此。
誠如一些影評所言,電影看到中途,有些觀眾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小男孩追逐音樂夢想反遭家庭反對,最后成為受歡迎音樂家的片子。確實這樣,畢竟標題《尋夢環游記》便有這樣的暗示,但其實不然,20-年,在這部電影的籌備階段,迪士尼原本將它命名為“Dia De Los Muertos”,也就是墨西哥語的“亡靈節”。這引起墨西哥裔美國人群體的不滿,超過2萬人在網站上簽名抗議,控訴迪士尼公司“試圖挪用和剝削墨西哥宗教與文化”。墨西哥裔漫畫家Lalo Alcaraz 設計了一只骷髏型的米老鼠,表達諷刺和不滿,電影最終更名為《coco》
然而,皮克斯卻沒有順著觀眾的固有思維展開情節,看到最后便會恍然大悟,其所表達的主題仍是家庭,一個比夢想更重要的東西。這是一個奉行“家庭第一”的奇怪家庭。因為曾祖父當年為了音樂夢想而遠離家人,自此這家人往后的幾代人向來對音樂懷有絕緣式的排斥心理,而一家人全都活在做鞋子的世界里。但主人公米格卻異常喜歡音樂,夢想成為當地的已逝歌神德拉庫斯。然而這看似是為了家庭而壓抑個人意愿夢想的故事,但到最后會發現主人公米格也包括觀眾,都是會自愿接受這種夢想在家庭面前的妥協的……(為防止嚴重劇透,此處省略一萬字)這也正是這一亡靈故事所帶給觀眾最大的啟發:對于來到另一個世界的逝者而言,他們最怕的就是被家人忘記,因為他們一旦被人忘記將會面臨終極死亡,也即永不存在……而這,也正如評者所言,這是一個更為沉重的話題!
相信這一啟發也正是墨西哥亡靈節的靈魂所在,這一影片無疑是對墨西哥亡靈節世界范圍內的感性解讀,同時也高度體現了墨西哥人的開朗的生死觀:死者在棺,生者狂歡。在他們眼中,死亡并非生命的終點,而是由此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曾寫道——“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