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
《建國大業》是一部追憶紅色歷史,催人奮進的電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精選篇1)
隨著片尾曲的響起,我看完了神往已久的電影《建國大業》,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
影片講述了抗戰勝利至建國前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反映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經過艱苦的斗爭,終于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劇中那一幕幕感人場景又浮現在了眼前:茫茫大雪山,漫漫泥草地,大渡橋邊,金沙江畔,他們不畏艱險,滴血奮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是什么讓他們這樣英勇無畏?是心中堅定的信念,是堅強的革命意志。想到這里眼淚也情不自禁流了下來,不禁感慨萬千:新中國的誕生,正是無數先烈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難道不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意志,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1920年黨的誕生那天起,偉大的共產黨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信仰和希望。是它讓中國這條東方睡龍結束了千年的睡夢,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讓世界不敢小視矗立在世界的東方的這條巨龍;是它讓中國由國弱民貧到國強民富,由腐敗無能到萬眾矚目。如今,我國在科技,文化,經濟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如此,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見證了中華兒女無堅不摧的脊梁。
而今,共和國已經成立了七十一周年,共產黨媽媽又迎來了他一百歲的生日,望著頭頂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又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歷史,我的心靈又一次受到洗禮。“振興中華,勿忘國恥”是我不倒的信念,我一定要苦練本領,努力學習。牢記歷史的重任,讓五星紅旗永在心中飄揚。在此,我由衷地祝愿共產黨媽媽永遠年輕,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精選篇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威武、莊嚴的聲音從遙遠的年代傳來。1949年10月1日,我們的新中國成立了!而在這之前我們經歷了八年抗日戰爭、四年國共內戰,那些血淋淋的事實教會了我們很多……
《建國大業》講述了從重慶談判,到三大戰役以及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的歷史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偉大的共產黨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反之,逆歷史潮流而上的蔣介石又是如何無奈地面對和接受了自己的日薄西山。
看著畫面中雄偉的戰爭場面,我心潮澎湃,又喜又憂。喜的是新中國終于建立了,憂的是國人之間的自相殘殺。我清楚地知道是因為蔣介石想要獨裁,才會讓上百萬條生命白白流逝。相對而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大戰役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人和老百姓們一起慶祝的場面,我們看到毛澤東笑得幸福而甜蜜,但那笑容里飽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淚水、多少快樂,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我深深地體會到:國,要自強。當初國共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逆的,可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雙方的對峙和斗爭中,強大的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可最近,網上啃老的年輕人卻日漸增多,整天無所事事,待在家中,靠父輩的接濟度日。對此,我只想說:“如果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存著這樣的念頭,那么我們的祖國定當日漸衰落。不僅辜負了抗日先烈們,而且必將喪失與世界強國抗衡的能力!”
我也深刻地明白了:人,要堅強,共產黨從開始的幾十條步槍,到后來的飛機大炮,百萬雄師,經歷了太多起起落落,困苦艱難。但毛澤東從未動搖過要救治中華民族的決心。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每天在冬暖夏涼的教室中學習,還總是叫苦連天,總是被一丁點的小困難、小挫折打敗,捫心自問:我們足夠堅強嗎?
我也懂得了:人,要團結。經歷了八年抗戰,人民本已苦不堪言,可就因為人心不齊,才會發生后來的四年內戰。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不會吧,和日寇打了那么多年,中國人怎么還會自己打自己!”可這樣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發生在了幾十年前那個不堪重負的舊中國。人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同學鄰里,都應該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不能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爭執。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
再回到影片剛開始的畫面,那莊嚴肅穆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在我眼里,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還有一個國家的奮起與尊嚴。
從此,一個強大昌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高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精選篇3)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云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后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于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最讓人感動的鏡頭是,解放上海時,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最讓人振奮的鏡頭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快六十四周年了,當我們再次看到這部影片時,讓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精選篇4)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了首映的、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電影放映前舉行了見面會。導演黃建新周恩來、鄧穎超、宋美齡的扮演者與觀眾見了面;趕不及參加映前見面會的導演韓三平也放映結束后與觀眾見面互動,征求觀眾意見。現將觀后感一吐為快。
《建國大業》是國產最牛的獻禮大片。究竟“牛”在何處?且聽在下道來。
一是影片主題牛。《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嘆不如。
二是主創陣容牛。《建國大業》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眾多大牌明星難導演為難的同時,多至8位執行導演也有時令眾明星無所適從人。
三是劇情牛: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
四是表現手法牛。《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建國大業電影觀后感800字初中(精選篇5)
媽媽帶我去看《建國大業》電影,我有了深切的感受。
影片從抗戰勝利首次國共和談開始,當時國民黨在底盤和裝備上優于共產黨,于是在中國民主同盟領袖張瀾的調和下,在重慶進行了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但是國民黨當時一心想消滅我黨,當然不會真的進行和談,他們在和談的掩蓋下不斷的攻擊我黨的地盤,試圖消滅我們的八路軍新四軍武裝。所幸我們的領袖毛主席眼光犀利,看清楚了敵人的真面目,沒有讓反動派的陰謀得逞。
在之后的國共內戰中,我們黨的軍隊以退為進,農村包圍城市,并團結廣大的農民群眾,取得了連連的勝利。而國民黨反動派卻不斷的欺凌各個民主黨派人士,將民盟等有地位的黨派實力壓榨的無法生存,不得不投奔我黨的懷抱。連李濟深這樣的老國民黨,也因為受蔣介石的排擠,而和我黨走到了一起。
隨著眾多有影響力的勢力和國民黨分道揚鑣,蔣介石老反動派終于走到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不得不辭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職位,而代總統李宗仁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和我黨進行和談。這時我黨在軍事上占有,在國內大勢力全部支持的情況下,當然不會和國民黨和談,但由于要顯得有風范并重視和平,就像國民黨提出了非常苛刻的8個條件,逼得國民黨不得不和我們繼續打仗。并借機一直把蔣介石等人趕到了臺灣去。
在抗戰后期,我黨不僅僅是團結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力量,我們還要團結商人和企業家,這一點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好像是在買煙買不到之后領悟到的。而且,我們還要團結各個黨派的實力,包括有雖然失敗但是仍有影響力的國民黨,我們的主席不惜犧牲一定的利益,換取他們的支持,比如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我們為了她支持我們國家的建國,送給了她一套非常好的房子做福利院。為了贏得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支持,我黨不計前嫌,給了他們的領袖李濟深一個國家副主席,雖然他在廣州發動的“四一五”政變殺害了我們很多共產黨的同志。
影片的最后,當1949年開國大典舉行的日子,在臺灣躲著的蔣介石還妄圖對我們進行轟炸,但是在歷史不可逆的洪流之下,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反動的念頭。
看完《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里。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后成為了“光桿司令”,不得不下臺。而共產黨毛主席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干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著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主席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