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葉問的觀后感
作為一部功夫片,做到了打戲多而不雜。影片細致展現了詠春拳等拳法的制敵手段,使人能賞心悅目地領略搏擊套路。全片十余場打戲贏得滿堂彩。詠春拳那雨點般的拳法讓觀眾目瞪口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電影葉問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葉問的觀后感(精選篇1)
電影《葉問》,主要反映了詠春宗師葉問的作為一習一武之人的武德,作為人夫,人父的居家之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一愛一國之德!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
劇中“北方拳”的代表來佛山武館街踢館,最后自然是葉問來收拾殘局。這一次的動作設計秉承了成龍大哥的風格,風趣幽默。小屁孩兒騎著自行車哐當出現在兩個人之中,說了一句:“爸爸,一媽一媽一說你要是再不出手的話,家里的東西都要被打爛了。”觀眾頓時樂了,在這之前,猛人已經打破了兩個花瓶,甄子丹那無奈的眼神加上金山找咬牙說出那句“我賠!”已經讓觀眾樂不可支,這次小孩的出現更是錦上添花的設計。
武術方面,詠春拳主要在拳,而甄子丹則體現了詠春之柔,和金山找的大砍刀形成強烈的對比。武德方面,葉問的無私,謙和,與以金山找,廖拳師為代表的一些武林人的自私,無情形成對比,所以金山找輸給葉問時說了這么一句:“北方拳輸給了南方拳。’葉問回答:“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一愛一國方面,同樣可與金山找,廖拳師做比較,廖拳師為人不壞,算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國人,但身為武師,卻為一袋米而充當日本人的練拳工具,最終被殺。而金山找借武術,于亂世,不圖救國,反而危害百姓,最后甚至于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葉問與日本軍官的最后一場比武,實則比出了中國博大的武術,更比出了國人的氣節!
想知道宗師葉問是什么人么——葉問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電影葉問的觀后感(精選篇2)
《葉問》這是一部有關愛國的電影,講述了一代武術宗師葉問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坎坷的、有意義的。葉問年輕時和他的家人居住在佛山,日子過的很幸福。可是日本人的到來使他一家的命運出現了很大的轉折。
影片中有一位武癡林,是葉問的好朋友。當他們落魄后,日本人說去他們武館比武勝利者能得一包白米。他去了,但他不是為一包白米去的,他是為中國人的尊嚴而去的。在比武中他被打的口吐鮮血。最終他倒下了。
還有一位叫李釗的“走狗”。他當了日本人的翻譯官,處處遭白眼,當葉問打死了日本官軍后,有一個日本人要打死葉問,卻被李釗擋了下來。
當然貢獻最大的就是葉問了。日本人抓住了工廠里的人威脅他們把葉問交出來,他們不肯,可這時葉問自己跑了出來。他已經做好了死的心理。最中,他打敗了三浦。
雖然,葉問最后倒下了,但是億萬人們站了起來。
電影葉問的觀后感(精選篇3)
看____的時候,知道甄子丹演了《葉問》。他說了一句話,這個是他即今為止最滿意的作品,在我看來《葉問》可以作為他的代表作。
說道功夫片,我第一印象是李連杰。小時候特喜歡看他演的方世玉和黃飛鴻,又幽默搞笑,又蕩氣回腸的。第二印象是成龍,成龍在我眼里功夫比較不“純正”。第三是甄子丹,第四是趙文卓,然后是吳京、樊少皇…。(如果要算洪金寶的話,我只能說是靈活的胖子)
一次武術專題片,有個動作指導點評,功夫界打的最好的一次演出就是李連杰和甄子丹對打,甄子丹有個踢腿的動作,我記得應該是方世玉里面的。那個動作指導大贊甄子丹的專業,我爸爸從小就和我說,李連杰是全能冠軍,趙文卓是長拳冠軍,甄子丹也是真功夫。
《葉問》吸引我還有一點是城嫂,熊黛林。南京姑娘,聽說是在逛新百的時候被新探看中然后去香港發展的,此女眼睛大大的。還有就是我的同事搖擺同學和她家是鄰居,都在奧體買了新房——隔壁,不過是城嫂孝敬父母的,不知道過年會不會帶老天王回家看看。
終于有了正版的下,之前不幸下到槍版堅決刪除了。自從公司買了監控封住了我們的下載端口,我們只能靠網管給點口糧存活了…
《葉問》監制是黃百鳴,就是開心鬼。說實話很久以前,我已經是放棄港片了,覺得毫無內容,情節虛假,沒話找話,漏洞百出。但是《葉問》讓我找到了小時候看李連杰演《精武英雄》陳真的感覺。同樣是憐惜老婆,葉問說:天下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同樣有儒雅氣質,葉問對挑釁的人說:不要打壞家里的東西;同樣有民族情操,打贏了10個小日本,卻只拿走死去的武館師傅染血的一袋米給他家人;同樣是打日本人,同樣是有武術精神的日本人,同樣讓人振奮。《葉問》的小細節很人性化更真實,更有血有肉,更讓我感動,讓我思索。
《葉問》讓我懂得:
中國人不能跪下去,一旦跪下去,站起來很難!
中國人要團結,一個人再強大,可是救的了幾個人?
人要有夢想,一個人的夢想,可以大到喚醒其他人
人要有堅持,問問自己最后不肯放棄的到底是什么?
既然活下來,好好活下去!
電影葉問的觀后感(精選篇4)
今日午時,與孩子一齊到影院看了最近上映的《葉問4》。
一邊看,一邊分析,一邊感悟。
先來梳理下故事梗概:葉問因為自知身患癌癥,時日無多,加上兒子不好讀書,只好打拳,惹是生非,被學校勸退。最終理解愛徒李小龍邀約去舊金山的空手道表演,并打算給兒子找一個學校就讀。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牽動觀眾三條線索分別敘事,一是,葉問為兒子求學找唐人街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反而被要求規勸愛徒李小龍不得傳外國人中國功夫,更不能把中國武術寫成文章發表;二是,萬宗華女兒若男在學校里與拉拉隊原隊長(移民局官員女兒)的爭執,以致無法忍受;三是,海軍陸戰隊軍官赫文(小龍徒弟)想要把中國武術列入軍隊訓練項目卻遭到另一軍官巴頓及空手道教練哥連的岐視,侮辱及瘋狂反撲。
葉問大師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找到一條道路,以道、德、功證明了中國功夫,征服了觀眾。
先是不為自我私利(求兒子入學推薦信)而拒絕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繼而在入學無望出校時救了陷入危險境地的若男,送若男回去后,與萬宗華交手,因地震中斷,為之后留下懸念;鼓勵若男追求自我喜歡做的事,也在覺悟應當給自我兒子追求夢想的權利;在中秋晚會上打敗哥連;在得知萬宗華被巴頓打殘后,堅持一個武者的初心,遇到不公義的事,要挺身而出,打敗巴頓,證明中國功夫。
當然,前提是,交待好“后事”——告知兒子自我得了癌癥,到美國為其找學校的真相,并向兒子真誠道歉,父子親情最終理順了:親自教兒子打拳。
這個地方戳到了我跟孩子的淚點。叛逆期的少年,最終明白父母良苦用心的時候,是孩子成長的時候,也是大人思想轉變的時候。
本片設置的情景,年代感很強,那些年走過來,真不容易。其實此刻也不易。所以,在艱難的時刻,一步一步,不忘初心,走出一條向上的路。不為感動他人,只為守住內心的公義!
這可能是武者之魂。
用片末葉問教兒子打拳,讓兒子錄下來,他家的匾額上的四個字,結束今日的觀后感:“武以載道”。
電影葉問的觀后感(精選篇5)
這個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時候看的《霍元甲》《陳真》,擂臺上,我國武林精英屢遭外國選手挑釁,屢戰屢敗,武林被嘲笑,國人被藐視,忍無可忍之時,武林英雄現身,險勝對手,為國爭光。
武打片,不僅僅展示武術的手眼身法步的絕美,還表現武林英雄的精神,比如隱忍,比如博愛,比如愛國。電影院幾度響起掌聲,為葉問的高強武藝,為葉問戰勝美國空手道選手,教師們在為祖國的藝術鼓掌,為自我的愛國之心鼓掌。
葉問和美國選手的對決,其實是空手道和中國武術流派之詠春拳的較量。中國軍官堅持把武術引進來進行訓練,美國軍官只承認空手道。其實空手道的起源與中國武術關系密切,早期空手道被稱為“唐手”。如果當時的沖突是真的,美國軍官絕對不會想到,此刻的“ChineseKongfu”多么受世界青睞,好萊塢有多少的武打動作來自于中國武術,連美國迪士尼動畫片也引進中國武術題材拍攝《熊貓1》《熊貓2》。當然,那些只傳授武術給中國人反對教授外國人的華人,也絕對不會想到此刻的中國,有多少地方分布著跆拳道、空手道的學習場所。觀念的分歧,往往是因為不夠了解文化的滲透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電影也加入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分,葉問與兒子葉正,美國中華會館萬會長和女兒之間,關于下一代的愛好及發展,作為長輩不等把自我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否則雙方都徒增煩惱,影響情感,最重要的是誤了孩子的前途。
電影的故事性還是很強的,葉問到美國為兒子找學校,與華人會館產生誤會,又無意遇到萬會長女兒與同學發生矛盾,繼而同學矛盾上升為民族沖突,當地移民局決定逮捕華人會館所有人,美國軍官與中國軍官意見分歧,美國軍官意欲和中國武林人士決一勝負……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每月一場電影,是一次團體休閑;每月一場電影,是一場視覺盛宴;每月一場電影,是一堂精品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