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
《,中國戰疫》是全國首部全景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紀錄電影,大家看完之后是否有收獲與感悟呢?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5篇,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篇1)
每逢重大挑戰與考驗,中國人民總能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面對重大風險挑戰,中國人民愈發團結一致、風雨同舟。對國家的高度認同與強烈歸屬感,為人們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書寫了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文明、培育了偉大精神。中國人民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這片土地充滿熱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每一步發展與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每一名中華兒女都要為國家強盛貢獻智慧和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乘風破浪、奮勇前行,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人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只有熱愛祖國、為國奉獻,才能實現的人生意義與價值。
新冠疫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國家和民族的困難,也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困難。 統一指揮下,各行各業、各族群眾把小我融入國家大我,抱著與國家攜手共克時艱的決心,以多種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醫護工作者全力救治患者,社區工作者盡職盡責構筑抵御疫情防線,人民警察、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快遞小哥等堅守崗位,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辛勤工作。對國家的認同和熱愛,對一定能戰勝疫情的信心,讓中國人民在危難面前更緊密團結起來、更積極行動起來,迸發出堅不可摧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苯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當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不會一帆風順,有驚濤駭浪,也有暗礁險灘。中華民族是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的民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來之不易,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事破壞我們的大好局面,必須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正因為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支撐,在國家面臨嚴峻考驗之際,中國人民才會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展現出敢于壓倒一切困難的膽氣與豪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古至今,無數優秀中華兒女埋頭苦干、拼命實干,在承平時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和定盤星。中國共產黨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激勵廣大人民群眾勠力同心、共克時艱。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廣大黨員沖鋒在前、英勇奮斗、扎實工作,不折不扣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對民心與士氣起到極大振奮與鼓舞作用。最困難的工作、最艱苦的崗位,黨員、干部都沖在最前面。各行各業的黨員在斗爭一線挑重任、作表率,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中國人民始終堅信,只要精神不垮、意志不倒,就沒有過不去的溝坎、跨不過的障礙。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億萬人民的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化解危難。
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篇2)
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線,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護人民健康的防護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場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大地。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沒有退縮,逆“風”而行,迎難而上,為抗擊疫情,奉獻力量,傳遞溫暖。他們義無反顧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堅守,是最溫暖的守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點贊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負的是責任與擔當。責任重于泰山。面對疫情,廣大醫護工作者,寫下請戰書,按下鮮紅的手印,主動請纓,毅然奔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公安干警、基層干部、運輸司機等,義無反顧,奮戰在防疫抗災戰場的第一線。他們手挽手、肩并肩,沖鋒陷陣,為抗擊疫情、穩定局面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他們都是最美、最帥的“逆行者”。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他們肩負起了責任,扛起身上的重擔,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最美逆行者,傳遞的是信心與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大的力量。危險緊要關頭,最美“逆行者”迎難而上,挺身而出,這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救助,更是為社會傳遞著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力量與溫情,堅定廣大民眾的抗疫斗志和決心,樹立戰勝疫情的堅強信念。在這些閃閃發光的普通人身上,我們看到了愛的偉大、愛的力量,對所有人的一顆大愛之心。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實際行動,鼓舞了人們對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險的勇氣和眾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護的是生命與希望。正是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守護著人民的安危,守護著城市的平安。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時,醫生、護士、警察……他們在默默奮戰,守護我們,護佑國家,他們無愧于新時代的英雄。疫情當前,是他們在危險之境中逆風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護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戰勝了恐懼,克服了困難,扛起了勝利希望,讓我們溫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勇敢逆行的他們,千千萬萬最美“逆行者”,譜寫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贊美詩歌。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銘記、點贊。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讓我們守望相助,向最可愛的人致敬,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篇3)
的春節注定不平凡,注定讓人難以遺忘,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肺炎的重災區是武漢,多少人想逃離這個肺炎之地,而有這么一群人放棄休假時間,放棄與親人團聚時刻,毅然決然的踏上離鄉之旅,與別人背道而行,來到疫情的最前線,他們不為功名利祿,不計生死,不畏辛勞,只為心中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為我們守衛著一方凈土。他們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醫務人員、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離鄉的車,他們有的還來不及跟家里人告別,甚至有的都沒見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背影是堅毅,是無悔,是抗“疫”勝利的信念!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先生,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說:“把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后,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安全的志,始終未變。他的出現安撫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鐘南山先生還有很多醫護人員,為了方便穿戴防護服,她們剪下了長頭發;重癥隔離病房的護士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最小的剛滿20歲,即使因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出了一身汗,悶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堅持為患者治療;即使他們明白自己可能會被傳染,也要用盡自己全力為患者治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病毒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最后一道防線。當看到這些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口罩的護士們走出隔離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臉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們,與逆行在前線的他們,雖然我們在不同處,但我們的心要團結一致,我們在遠方,盡自己所能,可以為他們做到的,盡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護生命;眾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讓我們一起把病毒戰勝之后,再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篇4)
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采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新冠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一定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加強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能不能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重大考驗。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履行領導責任,特別是抓落實的職責,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并實行動態調整。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要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要統籌做好其他疾病患者醫療救治工作。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要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提高政策精準性。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有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電影《,中國戰疫》觀后感及收獲(篇5)
4月8日,武漢大城“重啟”,又見熱干面,又聞街巷笑語聲,經歷嚴重疫情考驗的人們潸然淚下。戰“疫”最后的勝利漸近了,但疫后重塑心理健康的戰斗,或許剛剛打響。
為了戰勝病魔,兩個多月來,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不怕累,病患人員和隔離人員拿出了堅強的斗志,各方真情奉獻、守望相助,終于盼到這來之不易的一天。可長時間處于高壓之下,身心難免疲憊;經歷隔離觀察,情緒難免恐慌焦慮;七八十天以家為天下,難免四肢乏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人民大眾的生命安全、穩定經濟和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應有之義,關注和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一樣迫在眉睫。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發布的調查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僅是軀體上的傷害,還觸發了更多人的心理創傷;疫情之后,要對癥下藥予以輔導、紓解,尤其是要對曾經的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和防護一線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因疫情而喪親的家庭等人群給予心理幫助。
我們在尋求整體形勢一天一天向好發展的同時,也要不忘每一個歷經磨難的個體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從病毒的恐懼中解放,驅散疫情留在心里的陰霾,重獲心靈和人生的自由。這對“重啟”的武漢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要主動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焦慮、抑郁、躁動情緒在疫情中出現、滋長,有其必然性。防范這些次生“病毒”在心里扎根擴散,避免二次傷害和疫情“余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這條戰線,因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也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同時,心理幫助是高度個體化、具象化的工作,必須拿出熱情、溫情、真情,讓有困惑的人們和職工切實感受到溫暖,拾起前進的動能,發現人間有愛、未來有光。
讓陽光照進心里,關鍵是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環境氛圍。武漢還需要持續鞏固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遠離可怕的過去,堅定信心;需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進度,使經濟社會動力澎湃活力如舊,穩定人心;更需要塑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讓正能量始終充盈,鼓舞民心。
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如今,武漢的“煙火氣”漸漸恢復,走在復工復產路上,人們繼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心里必將燃起希望和憧憬,消弭疫情造成的創傷,也必將打贏重塑心理健康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