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周末看電影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精選篇1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首我們早就會唱,傳頌數代的好歌曲,是對雷鋒所做事情的贊頌。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雷鋒在1959》,這無疑是對雷鋒的又一次傳唱。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星期天,他的戰友王大力把所有戰士的衣服和襪子全洗了,雷鋒來找自己的衣服,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他那些舊衣服。這時,王大力說:雷鋒,你有那么多存款,還舍不得買一件衣服嗎?雷鋒叔叔說:只要不影響我就可以了。王大力接著說:那你不覺得難看嗎?雷鋒說:咱們軍人不是穿給別人看的。這短短幾句話,就體現出雷鋒叔叔的節約精神。這種勤儉節約的好品質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看看雷鋒叔叔,再想想我自己,真是羞愧萬分。作為一個小學生成天向爸媽開口要錢,花起錢來大手大腳。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去春游,我要爸媽給我買幾十元的水果、飲料。在學校里,我常常溜到外邊買零食。衣服鞋襪,稍有一點不順眼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看,要求爸媽給我買新的。
今天看了《雷鋒在1959》,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雷鋒精神感動了我。錢是來之不易的,我們的生活并不富裕,我們還要繼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走雷鋒的道路,做雷鋒式的傻子。
從今往后,我再也不亂花錢了。我要把錢省下來,給那些山區買不起書本的小朋友們買書本,給那些吃不上飯的窮苦的爺爺奶奶買飯吃。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盡一個小學生的能力,勤儉節約。讓我們大家團結一致,發揚雷鋒那勤儉節約的精神,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讓我們的國家早日走向富強,讓我們的人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精選篇2
每個國家都有一面象征著自己國家的國旗。我們中國的國旗是鮮紅色的,上面一顆大星星的周圍圍繞著四顆小星星,遠遠望上去就猶如五顆璀璨發光的寶石。
五星紅旗是我們中國的象征和標志,五星紅旗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紅色象征著革命。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采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五星采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每個星期一的早上,我們穿著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來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采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到了國旗下。當雄壯有力的國歌聲響起,我的腦海里不斷想起:“我是中國人,我愛祖國,我愛國旗。”當國旗冉冉升起,我的心就猶如那燃燒的火焰越燒越旺;當幾百雙小手高高舉起時,我會高聲地唱道:“起來,起來……”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時,我會滿懷信心地對它說:“我一定不會辜負祖國的期望,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棟梁之才。”
我愛國旗,就像老鼠愛大米,就像蜂兒愛花朵,就想魚兒愛大海,就像啄木鳥愛蟲子那樣。我愛國旗,在我心里,國旗是那么的純潔。紅得似火,藍得如天,凈得如水,青得如山。國旗就猶如那春風,輕輕地吹進了我的心田;國旗就猶如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的照亮了我的心靈;國旗就猶如那金黃的稻穗……
是祖國孕育了我,是五星紅旗給了我信心,是五星紅旗照亮了我成長當中的道路,是五星紅旗使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
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精選篇3
也許有不少人看過《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這個暑假我也潛入了這一灘水,好好地享受一番個中味道。不過,說實在的,我看得斷斷續續的。因為什么呢?可能是因為維特的想法有時候很偏激,我也不是全都認同,就覺得有點看不下去了。只是,讓我覺得為難的是維特的一些想法又很能引起我的共鳴,于是又忍不住繼續往下翻,深怕錯過了什么精彩的言論。我只能說,歌德塑造的這個維特很有個人特色,或許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存在這樣的人吧。
這本書講的是維特喜歡上有未婚夫的綠蒂的故事,盡管這樣的現實讓他十分痛苦,可是他依然選擇義無反顧地愛她。只是,生活的絕望,世俗的羈絆都將他一步步逼上絕境,最終他懷著回歸大自然的心態安然地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那里繼續等待著他的綠蒂。
他瘋狂,他善良,他固執,而且固執得可怕。
他覺得自殺的人并不懦弱。看到這里,我就足足停了幾天沒有碰這本書。只是,我真的很想知道,是什么讓他有這樣的想法。而事實上,最終他也用這種方式了結了他覺得痛苦不堪的生命。繼續拿起這本書,認真地,不,應該說是小心翼翼地看著。因為我很害怕,維特可以用他的觀點將我的想法徹底改變,我很害怕,我的思想會被他改造。繼續看著,發現他的這個觀點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態度上的。在我看來,他是幸福的,有尊重他的人,有上天賦予它的才華,有重要的知己。只是,這僅僅是我的看法。就像對于自殺者,他也有跟我很不一樣的看法。
他認為“人生來都有其局限,他們能經受樂、苦、痛到一定的限度;一過了這個限度,他們就完啦。”他認為不是個人軟弱與否,而是他們能否人手痛苦超過一定的限度。他還說“盡管可能有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痛苦之別,但是,正如我們不應該稱一個患寒熱病死去的人為膽小鬼一樣,也很難稱自殺者是懦夫。”他甚至為了這個觀點跟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激動地討論著,得不到對方的認同就懊惱地走了。就算是寫給好友威廉的信件中,也透漏著他還是對當時的事情耿耿于懷,事隔許久也還是會很激動,固執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就是這么一個執拗的人,卻以其極大的個人魅力,吸引我繼續看完這本書。
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精選篇4
“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這是影片《戰狼》里吳京所扮演的冷鋒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多么鼓舞人心。它讓想當兵的人熱血沸騰;會讓正在當兵或當過兵的人驕傲自豪;會讓反對當兵或不想當兵的人后悔莫及……
《戰狼》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狙擊手冷鋒為救隊友,殺了毒梟而違抗軍令。正當他要被開除隊伍時,卻意外得到戰狼中隊隊長的賞識,加入了戰狼部隊。他與隊友相互配合,最終把入侵者和毒梟趕出了中國。
這部電影有許多地方讓人振奮,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那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體現出了中國人的尊嚴和氣勢,更表現出了中國人愛國愛民的情懷。
這樣的愛國情懷讓我想到了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在外留學的錢學森由衷地為祖國感到高興。他想回到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祖國服務。但那時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科學家想回國不易,再加上錢學森的專長又與國防有關,想回去簡直是難上加難。可他從來都沒放棄過這個念頭。1950年,錢學森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了自由。1955年10月,在周恩來總理的努力下,錢學森終于回歸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后,他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僅我國人民愛國,就連波蘭著名鋼琴家肖邦,也有這么強烈的愛國情懷。
當時波蘭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手里。肖邦在國外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他還嚴詞拒絕沙俄授予他“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他堅信波蘭不會亡。為了祖國和生計,白天,他忙于奔波;晚上,他創作曲子。因為過度勞累,使他舊病復發。彌留之際,肖邦還對姐姐路德維卡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什么是愛國?是戰狼們的義無反顧;什么是愛國?是錢學森的堅持不懈;什么是愛國?是肖邦的廢寢忘食……愛國很簡單,我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去熱愛我們的祖國,去保護我們的祖國!就正如拿破侖所說:“人類最高的品德是什么?那就是愛國心!”
周末看電影的觀后感精選篇5
在千萬網友“云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為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鐘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比特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他。甚至于整個假期,“鐘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于“鐘南山”這三個字并不熟悉,但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鐘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眾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布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并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著“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干部失職不作為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鐘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當晚,身著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頻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眾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鐘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頻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于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著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著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于攀登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