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篇1)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兄弟姐妹的最終話語,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后,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可是一向不曾忘記,1900最終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后老去,聽來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以前,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象自我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正因咱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一樣。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僅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應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應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終選取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僅有88個鍵,可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之后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夢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向往的夢想。矗立在那里,自由,決絕,而悲傷。
咱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好處在于“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父母,繁衍后代,諸多務必背負的職責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咱們的人生對于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刻或許僅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刻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生命,其實可是一粒微塵,輕得仿佛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我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我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我以前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期望。
咱們為什么不會像1900一樣,選取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正因,正因咱們一向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正因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完美,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發奮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咱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可是咱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咱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習并領悟圓滑,學習并領悟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向記得,這生命所做的種種妥協,可是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于自我的旋律與琴音。
那么親愛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必須要,繼續加油。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篇2)
去電影院看了《海上鋼琴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1900為什么不下船?why why?其實我高中的時候就已經看過了《海上鋼琴師》,那時候還小,對于孤獨和自由沒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只是知道里面有一個場景拍攝的非常美,比如1900第一次見小號手的時候,那場在飛奔的鋼琴下面彈奏的場景,比如1900和布魯斯之父比賽的場景……。
這次再看一遍,當1900站在旋梯的時候,我多么希望他走下去,去追求他的愛情和價值。因為我知道結局,他沒有走下去,他會被炸死。所以我當時雖然知道了結局,但我依然希望他走下去,走下旋梯。我甚至想站起來為他吶喊鼓勁。但他還是沒有走下去。
1、看過電影的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鋼琴師1900為什么不肯下船?其實電影最后給出了答案:天呢,你沒有看見那些街道嗎?有上千條!你怎么去選擇那一個?
2、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
3、冬天想著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 所以你們不停地到處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羨慕。
是的,鋼琴師不羨慕在城市中的生活。他有自己的世界,但如果他走下去,那么世界肯定會因為他而在此沸騰。因為他是天才。
但我一直覺得是恐懼,是的,這是1900給我們的答案,但我卻不滿足這些答案,因為我始終認為1900是因為恐懼。當1900站在旋梯的時候,看到船外面的世界:高聳的大樓、無盡的街道、看不見的溫暖以及行人急匆匆的樣子,他恐懼了。
恐懼是我們每一個都會面臨的情緒,恐懼意味著不可能。過去,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源頭;未來,則是繼續使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情的理由。但未來是恐懼的。只有當1900在底艙的房間內獨自望著舷窗外的大海時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寧靜。他才是自由的。正如我們有些人不喜歡離開家一樣,因為我們不知道離開之后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對未來沒有那種清晰的洞察力,我們我們恐懼對影響未來的每一個決定。
還有一點,我知道1900是驕傲的。因為太驕傲;不愿妥協,于是只有孤獨一途。有人說1900是懦夫,因為一個男人面對心愛的人畏畏縮縮不敢表白,僅僅因為害怕岸上生活的復雜和艱辛,這是懦夫啊!這就是我們身邊那些不愿接觸社會的附庸風雅、自怨自艾的人啊,但我把這種行為當成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能妥協。因為驕傲,所以只有孤獨一途。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篇3)
今天看了《海上鋼琴師》,說實話,我不是特別的理解,但就我現在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至少有幾句臺詞是很有啟發的:“我只能在鋼琴有限的琴鍵上彈奏出無限的音樂,我不能在無盡的世界去彈奏”,“陸地上的人們為什么總是想那么多”,“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選擇一條,選擇一棟房子,選擇一個女人,選擇……那么多的選擇”。拋開主人公的恐懼,單單從一方面來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至少他不貪心,只選擇了音樂和海,他活得簡單,活著是一種修行,至少說他這種修行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奮斗,沒有特別起伏的劇情,唯一的優點我覺得還是臺詞的經典,能讓我記住的亮點也就是陸濤最后參加設計大賽說的一段話,不過原話我也記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時丟掉了很多,這些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說追求和欲望是人類發展的基礎的話,那么我覺得這是一種借口,是一種辯解,人活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是幸福,本來追求幸福的道路應該是直線的,然而我們現在追求的卻是享受,走的是曲線,我們錯誤的把空虛的享受當成了幸福。我很喜歡看愛情片,尤其是韓劇和文藝片,我覺得他們講述的是一種很幼稚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在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種讓人相信這個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錢,我們可以追求的東西有很多。
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過簡單快樂的生活,然而因為虛榮心,因為自己的欲望,讓自己過得好累,可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部分人被稱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著就是讓我們的心強大起來,讓我們的心找到方向,當我們找到心的方向并為之奮斗的時候,那時候應該是在享受,應該是幸福吧!
幸福應該就是用心發現美好的事物!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篇4)
在你的生命里,有沒有哪些遺憾是你一直放不下的?面對純真和名利你會走向哪方?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愿不愿意回到曾經那個堅守本心的自己?
《海上鋼琴師》一個關于1900的故事,一個雖有遺憾,卻并不遺憾的故事。若生命中遇到兩方都不愿拋棄的選擇題,能做的是不負初心還是順勢而為。看似艱難,實則艱難的選擇題,既然來了,就好好面對,用本心去做出最終的判斷。
用傳奇的音樂譜寫傳奇的人生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的同名電影原作,講述了海上鋼琴師"1900"傳奇的一生。
1920年,"弗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杰立·羅爾·莫頓聽說1900技藝高超,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后黯然離去。
這一切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愿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陸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后來郵輪被廢棄、引爆,1900不愿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弗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海上鋼琴師》早已成為了一部名滿天下的杰作,已經不需要影評去贊美他了。現在,他又重新出現在了我們大眾的視野面前,不需要過多雕刻,便能輕易激起我們心里的漣漪。大海、鋼琴、人與船、歲月與人生、動聽的音樂與純粹的內心、外界的名利與內心的純潔……一幀幀一幕幕構成了一部《海上鋼琴師》呈現給了我們。
1900離不開這艘船,他在這艘船上成長,在這艘船上展露天賦,在這艘船上獲取名氣,在這艘船上遇見愛情,在這艘船上過完了簡單又復雜的一生。他用自己的雙手把平凡的音符變得不平凡,他用雙手彈奏出了傳奇的音樂,以傳奇的音樂過完了傳奇的人生。
堅守初心本就是一件很孤苦的事情
拿一臺鋼琴來說,你知道它有88個鍵,沒人會有其他答案。而在這些琴鍵上,你能創造出的音樂是無限的。琴鍵并非無限,但你卻是無限的。在有限的88個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也應付得來。走下甲板不難,可這個世界什么都有,唯獨除了盡頭。因為沒有盡頭,太多選擇,茫茫無際,無從選擇。無限大的鍵盤,怎能奏得出音樂。這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這樣的日子除了精神崩潰而沒法去過。我寧可舍棄生命,也下不了船。
堅守初心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難有人還守著最初的那一片熱忱生活。我們大多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們大都向生活低下了高昂的頭。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有太多的利益平衡讓我們不得不拋棄自己的初心。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是想守著當初的那一片純潔而又真誠的心靈,但是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而《海上鋼琴師》則向我們呈現了另一種生活: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拋棄的是名利,堅守的是本心,最終會成為孤苦的那個人,但終是守著本心過了一生。
人常說: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1900做得最好的事情,不止有鋼琴,更是那片純真的本心。堅守本心本就是一件孤苦的事情,面對眾多選擇,大部分人都會靠向有名利的一方,這就是社會現狀。在種種誘惑以及本心的動搖之下,還能克制自己,還能轉身拋棄世俗,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情。
遺憾常有,但不負初心便不覺遺憾
倒塌的,是弗吉尼亞人號游輪。不倒的,是海上鋼琴師不朽的尊嚴與信念。
走下船,能收獲愛情,能斬獲名氣,能被世人流傳。而在船上,能恪守初心,能守住那一片純潔。音樂是一個很純粹的東西,大千世界如此誘人,卻擋不住1900想守住這片干凈音樂的毅力。1900不下船并不是害怕看見一個陌生的世界,也不是害怕自己沒辦法適應那個陌生的世界,他是害怕他下了船就再也守不住這一片純凈了。
音樂在他的心里是不能被任何雜質所沾染的,純粹本身就是世界,音樂就是他的世界。他是一個美麗世界的孤兒,他的生命中雖然有遺憾,但是這都是他所經歷的,都是他世界里的一部分,多個部分組合起來,也成為了一個傳奇。
他一點都不懦弱,即便是死,他也要追求自己靈魂的那片凈土。在我看來,有這樣的人生,一點也不覺遺憾。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同,當一個人從生到死,他所擁有的,經歷的,都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用生命在時間這永恒不變的長河里刻畫下了自己的彩虹。人生若此,不摻雜質,純潔高尚,至死也是永恒。
生活就是和自己白頭偕老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窮困和愛,你想隱瞞卻欲蓋彌彰。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時間、生命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Lolita》
人無法隱瞞自己的初愛,不該揮霍自己所擁有的的愛,無法挽留逝去的愛,不該回憶早已不在的愛,生活就是和自己白頭偕老。
愛,對于1900來說,就是那一個個鋼琴鍵吧。他寧可舍棄生命,也不愿舍棄自己內心的那片純潔。他的生活是孤獨的,只有演奏,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活著的。我們可能很難去理解一個音樂人的內心世界,但我們知道,音樂對他們來說,是比生命更可貴的事情。生活,就是自己和自己過日子,沒人會陪你白頭偕老,重要的不是你的選擇,而是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影片給我們塑造的就是一個純粹的世界,但過于純粹的東西會給我們一種并不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感覺,所以最后的結局是令人遺憾的。
時間是沒有盡頭的,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在人的一生里,有太多的遺憾無從疏解,但堅守純真終能不負初心。
孤獨的是穿梭于大千世界,茫茫無歸途。而他是穿梭于心靈之中,守得純凈,擁音樂入懷。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篇5)
深邃的大海猶如一盤永遠沒有勝負的棋局那樣的撲朔迷離,更孕育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也孕育了一個海的孩子為海而演奏的鋼琴師。電影《海上鋼琴手》講述的就是這個海上的生命平凡又不失傳奇的一生。
電影的導演是來自意大利的托納·托雷,他創作的三步曲,另包括《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堪稱經典。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發生在一艘往返于美國與其他大陸的輪船上,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的一生也就是在這艘船上度過的。更確切的是在這片時而寧靜時而澎湃的大海上,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
故事是由一個綽號為“康牌”的小號演奏手講述。“康牌”是他心愛的小號的牌子,由于貧苦潦倒,他不得不忍痛去賣他相依為命的小號。然而在這家收購各種樂器的店里卻發現了一件他朋友的物品一張鋼琴曲的唱片。這張曾被創造者捏碎又被店主復原的唱片傳出優美的鋼琴曲,這首沒有名字的鋼琴曲和無名的創作者的故事開始向我們娓娓道來了。
在一艘輪船上,一名船工在空蕩蕩的頭等艙發現了一個原本該放檸檬的箱子,令他驚訝的是里面竟然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意外地成為了一名父親,并且為這個孩子取了個異常的名字叫1900。這便是我們的主角可。由于1900在海上出生且由這名黑人船工收養,為了留住孩子,每次應對船上檢查時都不得不把他藏在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這樣的一個他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存在記錄。這樣的日子并不能影響他什么。然而在1900還是個孩子時候,這位好心的父親卻因為一次意外喪失了生命。1900便真的以海為生了。也許是注定,鋼琴的優美樂聲吸引了這個普通孩子的目光,卻也告訴我們,他對于鋼琴的天分。十歲不到的他便能莫名地演奏出令人贊賞的鋼琴曲。
1900與“康牌‘的初次相遇也是與鋼琴有關。當時康剛到船上工作,還不適應海上生活的他在一個大海咆哮的夜晚在船上步履為艱的走著。從小在海上生活的900卻行如平地。兩人在頭等艙的大廳相遇。1900習慣地坐在鋼琴前,讓康解開系鋼琴的搭扣。康了解解開搭扣的后果,但他事實聽從了19900的要求。以下的這段是我最喜歡的情節。鋼琴和坐在椅子上的他以相對靜止的狀態隨著搖晃的船來回移動,竟也是那么的自然。他還邀康一齊坐上他的“船”。起初驚慌的盎也逐漸安心的坐著。1900彈著悠揚的樂曲仿佛在海上起舞,音樂是那樣的切合情境。他不僅僅為海而生,更是為鋼琴而生。相信僅有親眼看到的人才能感受到他與海共舞的酣暢淋漓。
1900同時也是個奇妙的鋼琴師。他能夠用心去觀察每個人并且能又鋼琴表達人們的內心世界。琴聲仿佛在敘述人們的喜怒哀樂,仿佛在傳遞人們的行動。每當他為不一樣的人彈奏出屬于他們自我的心靈之曲時,我的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這種個人的心靈觸動是他人不能體會的。1900的每一場演出都會隨心地彈奏樂曲,雖然這令樂團的團長無可奈何,卻能令全場的人盡情的在音樂中舞蹈,好象各個都是舞林高手。
他與另一個知名鋼琴家斗琴的那段也是著名的橋段,他也所以成為知名人物。也許以上的一切都只能向我們展示一位鋼琴師的才華,可是接下來的卻讓我對他的人生和自我的生活產生了思考。
1900是平凡人中鶴立雞群的那一個,也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他有個異常之處,那就是他從出生到死亡從未走下這艘船,從未踏上過人類的大陸。以往一次他也差點就要踏上結實的土地了,卻在船與陸地連接的梯子上停下,拋開帽子,還是走回去了,并且再也沒有下船的沖動了。他為什么不愿去更廣闊的空間開拓自我更豐富的人生呢我也認為船禁錮了他的人生,他應對鋼琴和大海是勇敢的,應對未知卻恐懼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他能夠將鋼琴才華與更多的人分享,并且大展鴻圖,拓展這光輝的一生。然而他卻只甘愿留在船上,留在海上。即使是之后這艘船以為老舊需要炸毀,他還是寧愿與船共存亡而不肯下船。
而我只能試著理解這個人的一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截然不一樣的,有許多的選擇。可能你眼中不起眼的石頭在別人眼中卻是光彩奪目的鉆石。1900僅有在海上才能彈奏出一曲又一曲令人驚嘆的樂曲。他的生命就是大海,你又怎能讓他離開自我的生命呢無疑生命是不斷前進的車輪,我們要在能夠前行的道路上滾滾向前,選擇適合自我的生活。有教師說一類人只屬于一類人。也許一類生活也只屬于一類人的吧。
有人愛聽搖滾,有愛下雨的季節;有人不愛說話,有人不愛平淡的生活。生活的密碼總是需要自我去解答,將自我的生命賦予同樣有生命力的生活應當就是歡樂的吧。感動與感受不僅僅需要自我去體驗,它們的來去更加悄無聲息,珍惜就是最好的答案。
海依舊,一萬年,一億年的生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