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
作為一個80后,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一名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真正做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切實發揮好表率示范作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金剛川電影觀心得,供大家參考。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篇1】
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紀念日。近日,6集歷史記錄片《為了和平》在央視黃金檔播出,這段塵封的歷史又映入了人民的眼簾,引起了社會上強烈的反響。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向世界宣告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但國際上普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并不感冒,認為中國仍然是那個任人欺辱的、待宰的羔羊。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世界對中國有了全新的看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宣告了延續百年之久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舊中國已一去不復返,強大國家憑借淫威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于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恒遠。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正義之戰,戰爭的勝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圖謀,保衛了新中國,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在世界反侵略戰爭歷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立國之戰,打出了中國的偉大地位和尊嚴,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想欺負就能欺負的。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立威之戰,中國人民志愿軍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并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打出了國威軍威,大長了中國人志氣。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人民戰爭,面對敵人的破壞,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捐錢捐物支援戰場,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國人民堅決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的偉大意志,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當下重溫這段歷史,有著特殊的意義。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仍未改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國家揮舞著制裁大棒,對我國采取經濟、外交、軍事、科技等全方位的打壓,侵略主義正以更加多樣和隱蔽的手段進行著,可以說當前正在打著一場新的抗美戰爭。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積蓄努力,綜合國力已不能同日而語,各方面都有領跑世界的潛力。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續發揚全國人民和志愿軍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中國人民不惹事,同時中國人民也不怕事。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精誠團結下,一定能取得反對霸權主義戰爭的勝利!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篇2】
電影《金剛川》總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是從三個視角對于同一段事件進行展示:志愿軍大部隊要過江支援陣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橋,美軍反復轟炸,志愿軍工兵連反復修,以血肉之軀維護著關鍵的木橋,最終還是讓大部隊成功過江,到達前線陣地。最后一部分是對于主題的升華,也是影片所散發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電影名叫《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里并沒有出現像電影《大決戰》系列里那樣的百萬人沖鋒的恢弘場面。
理解這部電影,我覺得看它的英文名比較合適——《the Sacrifice 》,電影其實講的就是犧牲,就像電影里的一句臺詞"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志愿軍戰士是因為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所以我才說,用犧牲精神筑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篇3】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如果我們不多拍一些抗美援朝的影視作品,這個世界沒有人拍,“敵人”不會拍,“戰友”也不會拍。說些題外話,我夏天曾經去過一次朝鮮,很幸運,我們在平壤參觀了勝利紀念館,據說不怎么給普通游客看的。和妙香山有成群結隊絡繹不絕來瞻仰的朝鮮人不同,勝利紀念館冷清到詭異,沒一個朝鮮人來參觀。那么巨大的勝利紀念館,里面只有兩個展室是關于志愿軍的。
我還看過一本朝鮮官方出版的中文簡體版的《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歷史》,兩厘米厚,其中有一章提到了,在中國內戰的時候朝鮮共產黨幫助兄弟黨的記錄,說他們給了東北聯軍大概10萬多支步槍和彈藥,組建了炮兵團和工兵團到了中國戰場,同時讓山東的解放軍通借路朝鮮到東北戰場,這都是內戰當中朝鮮共產黨對中國共產黨的幫助。
書中提到“參加東北解放作戰的朝鮮人部隊,作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同蔣介石國民黨部隊不怕犧牲的戰斗,從長春、吉林、四平、錦州的解放戰役中,朝鮮人民捐出了寶貴生命,越過萬里長城到長江到海南島,在征途上英勇作戰,出色的履行了作為國際戰士光榮使命和任務,為中國全國解放和中國戰爭做出巨大貢獻,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曾經多次說過,中國的五星紅旗上染有朝鮮共產主義者的鮮血。”
這書里面提到抗美援朝就一句話:“這時期中國黨和政府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下,由自己優秀的兒女組建成志愿軍派到這里”。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篇4】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自1840年至1945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億兩白銀被擄走,多少珍寶被豪奪,多少生靈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戰保證中國的70年和平。新中國成立后,沒有一個列強把新中國看在眼里,就連戰敗的小日本也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讓日本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朝鮮戰爭還起到了威懾作用,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期,蘇軍邊境陳兵百萬中蘇境,都不敢輕舉妄動。中國以不公開的兩次地下核試驗,結束了蘇聯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蘇聯解體,都沒有任何一個蘇聯領導人,敢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爭一較高下。
1840年以后我們屢戰屢敗,1949年以后我們戰無不勝。抗美援朝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種精神,那種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強暴敢于亮劍的英雄精神。它說明,貌似兇猛的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的確是一只紙老虎。中國人從那時開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不能忘記開國領袖的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狹路相逢勇者勝,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神圣義務與光榮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關系而言,這個紀念章頒發的時機恰逢其時!這是向以美國為首的蠢蠢欲動的一切反華勢力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美國非要把我們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做個合格的敵人。
金剛川電影觀后感心得【篇5】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一群英勇的先輩們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道路。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在這個期間,我們五戰五捷是因為每一個英雄的奮斗。一位位英雄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從他們的事跡中我也領悟出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和精神。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邱少云在執行391高地反擊任務時,和戰友們埋伏在距離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不料有一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燒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保證戰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讓熊熊大火奪走了自己的生命。戰友們都說邱少云沒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
英勇獻身堵槍口的黃繼光1952年10月19日,黃繼光所在的部隊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幾次沖鋒都沒有成功,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主動要求參加攻堅小組,負責消滅這個火力點,在戰斗中,一名戰友犧牲了,另一名戰友也負傷了,黃繼光又受了重傷,可他依舊不顧一切地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為大家爭取了時間,創造了機會,最后光榮殉職。
不畏懼生死的呂松山,呂松山原來是一個技術工人,后來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上了一個戰斗連隊的小組長。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黃昏的時候,攻擊信號打響了。呂松山這個小組的任務非常艱巨,就是要摧毀敵人的核心工事。他們沖進去的時候,敵人的子彈“嗖嗖”地飛過來,好多同志都負傷了,可是呂松山還是堅持了下去。他朝敵人的戰壕里一發一發的打槍,不讓敵人出來。終于,敵人投降了。可是還有幾個膽小的美國鬼子窩在戰壕里,趁著這時打中了呂松山的肩膀,呂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敵人都俘虜后,終于支持不住昏了過去……
經過5次戰役,中國人民用意志和實力擊敗了當時最氣勢洶涌的美國,朝鮮停戰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后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們,此刻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重大的,此刻我們不能忘記老前輩們的精神,要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北地學子,居安思危,努力拼搏,要堅定理想信念,在地質搖籃里韜光養晦,要努力增長才干,不畏風浪挑戰,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堅決摒棄不思進取、耽于安逸、追求享樂的思想,認真求索、腳踏實地的做學術,在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使視野、觀念、能力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步伐。要勇于創新創造,敢想敢做。相信我們都有個人最樸實的愿望,讓社會不小看自己。我們生逢其時,我們重任在肩。我們要不斷學習,為小家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領,為大家更好地融入團隊、融入時代,為國家更好地奉獻青春、實現理想、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