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
導演許毅誠此番埋頭創作《捉妖記》,他繞開了青龍、麒麟、白澤等經典鬼怪形象,選擇從獨特的六足怪入手,創造了片中最萌小妖王胡巴的形象。許誠毅為此創作了數百幅手稿,因為著迷于傳統神怪文化,他還構建了片中妖的種類、演變、語言乃至習性等妖的世界,力圖立足于萬物平等的普世自然觀,賦予妖以溫度,打破人們對“妖”的普遍認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1
《捉妖記》是比較火的3D影片,湊個熱鬧,帶著女兒一起去看,起初她不太感興趣,因為一聽“妖”,總是覺得妖魔鬼怪,過于恐怖和驚悚,然而觀影之中,電影場內時不時爆發出的開懷笑聲,足以證明這部真人與動畫相結合的影片贏得了多數影迷的認可。
捉妖記,說是捉妖,實則是人與妖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妖的世界與人的世界一樣,充滿了爭霸與忠義,邪惡與溫馨。整部影片敘事簡潔,通過人與妖之間的情感交織,勾勒出了整個世界,一句話,“妖是妖,人是人”,然而人有好人,妖有壞妖,誰好誰壞,一看便知。
整部影片的畫面是相當不錯的,在國產同類影片中絕對是翹楚之作。因為所刻畫的每一個妖,即使是最大的反派,也是栩栩如生,充滿了中國元素,濃郁的卡通化氣息讓影迷同情心驟然而起,讓人心生懷疑,捉妖為何?
影片的主角是井柏然和白百合,二人應屬“配角”,卻挑起大梁,而我們熟知的姚晨、閆妮、鐘漢良、吳君如、湯唯、姜武等甘為配角,共同營造了一個溫暖人心的《捉妖記》,讓觀影者意猶未盡。
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2
暑假里一家人到電影院觀看了《捉妖記》。
我喜歡的演員在電影里演得是宋天陰,他是村里的保長,很早的時候母親就失蹤了,宋天陰的的爸爸把他帶到這個村子里,就再也不要他了。他就獨自一個人在這個村子里長大。有一天,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天師張曉嵐(白百合飾演)來到了他們的村子里。
張曉嵐挾持了宋天陰,到了晚上他們一起睡覺時,宋天陰的床被人做了手腳,他們突然掉進了一個洞里,等他們從洞里鉆出來,正好看見壞妖王正在追趕妖皇后。妖皇后為了保住她肚子里的小妖王,拼了命的逃跑。雖然壞妖王的體型比他們大好幾倍,但是旁邊兩位守護妖后的衛士也是拼了命的保護他們的皇后,誓死戰斗。看到這里我不禁感慨,不管是人是妖,母愛都是那么的偉大和無私。最終皇后為保住肚子里孩子的性命,犧牲了自己的命。我還從兩位衛士的身上感受到了忠誠,他們明知道不是壞妖王的對手,但是為了保護他們的主子,他們不顧一切的拼命,是多么的忠實,多么的偉大。
在萬分危急的時候,張曉嵐出手征服了壞妖王。此時妖皇后已經奄奄一息,可是她還有肚子里的孩子,她用最后一絲氣息誠懇的望著宋天陰,把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轉移到了宋天陰的肚子里,眨眼間他的肚子圓圓的,鼓鼓的,男人懷孕了,把宋天陰嚇得亂叫,也把影院的觀眾逗得哄堂大笑。終于到了該生的那天,宋天陰疼的在床上滾來滾去,張曉嵐準備拿剪刀幫他接生時,宋天陰突然從嘴里吐出來了,是一個圓球,張曉嵐抓起那個光滑的東西,提起來一看居然像個蘿卜,取名胡巴。
雖然宋天陰是被迫懷孕,生的時候很痛苦,可是后來他們分離的時候彼此都不舍得,不管是人與人、人與妖還是人與動物之間……都會有這種感情。我記得去年暑假我養了一只狗,雖然他只在我們家呆了半個月,當不得不把他送走時,我和媽媽都大哭了一場,這就是感情。接下來他們三個過的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張曉嵐想把胡巴給賣了,因為張曉嵐是捉妖天師,胡巴畢竟是妖,這是她的職責。胡巴被賣了之后,他們彼此難受。當他們得知胡巴要被人吃時,他們奔跑著來救胡巴。可是那個壞妖王出現了。最后宋天陰用宋家的傳家寶劍刺死了壞妖王。
雖然胡巴很可愛,宋天陰也舍不得他,但他還是要把胡巴送回妖群,胡巴不愿意走。宋天陰含淚吼道:“你走啊,我不要你了。”我感受到了宋天陰對胡巴的不舍,不想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感。
在這種情形下宋天陰想起小時候爸爸趕走自己的情景,他終于知道爸爸的用意,他不是不要自己了,是為了他好,愛他,不得不趕走他。
胡巴在宋天陰的驅趕下,最后只好跟著妖群走了。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愛不只是擁有,有時分離是為了更好地愛,我們要珍惜和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我還從這部電影里感受到我們應該向影片里吃妖一樣吃動物的人呼吁:“我們不能再殺害動物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無休止的傷害動物,他們遲早會滅絕,我們人類也會滅絕。”
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3
《捉妖記》是個“完整”的電影,起因發展高潮結尾它都有,雖然對于電影故事來說這是最基本的,但實際上在影院上映的不知所云的電影并不少。故事取材于《聊齋》,主旨是“萬物有靈且美”,一個失敗的電影的問題,有時就是對于主旨表達的生硬說教,或是完全無視主旨。《捉妖記》卻不同,主旨的表達用情節說話,有理有據、環環相扣、新穎有趣,就在這流暢的情節中講完了故事,主旨自然而然升華在觀眾心中,無需多言。
有明星有造型的電影,這幾年真是看的太多太多了,當然都有的動畫片,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帶動畫人物的電影,做的不浮躁、不做作,不以惡俗為樂。人妖和平共處,人看到萌萌噠的妖,人善良的對待妖,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東西”隨意買賣殺害。這樣的主題,對現在的中國電影來說,是值得學習的。
電影從一個老套的故事開始,篡位、追殺,從妖界到人界,如果只是這樣,太沒勁了,對吧。于是,導演設計出了一組萌萌的妖,一組衷心護主的萌妖,一組堅決追殺也很萌的妖。萌妖們,從個性到長相,各有各的特征,從動作到微表情每一處都細致入微。
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4
最近的新電影《捉妖記》,可是深受觀眾好評的。前不久,我也慕名前去觀看。
《捉妖記》中的小妖王胡巴可真是萌翻全場,著實上演了一回“萌妖來襲”!直到電影結束,我還沉浸在胡巴那可愛的一舉一動中不能自拔。回到家后,我也是一口一個“胡巴
“胡巴”,學得倒也還有模有樣的。胡巴的可愛模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多希望能有一個胡巴的小玩偶啊!不過,我并沒有告訴媽媽,畢竟我都六年級了,還整天抱
著個玩偶,媽媽若是知道了,會不會笑我幼稚還不知道呢。
那天下午,我正在空調房里寫作業,媽媽忽然打開門,一臉喜氣地著我微笑。“怎么啦,媽,今天好像很開心嘛,剛下班?”我滿臉疑惑,心想:媽媽通常好像不會這樣吧?
還把兩只手放在身后,搞什么鬼?卻只見媽媽笑著對我說:“是啊,剛下班。寶貝你猜猜,我給你帶了什么啊?”我的腦海里涌起無數個問號,不禁擺擺手說:“怎么這么神神秘
秘的,我可猜不出來。是什么寶貝,快給我瞧瞧!”媽媽“嘿嘿”地笑了兩聲,慢慢地抽出了手――哇,是“胡巴”的布偶!我欣喜若狂,雙眼直放光,趕忙跑過去一手奪過,拿
著它仔細端詳。這個布偶高約22厘米,全身雪白,頭頂的那一小塊草綠茵茵軟綿綿的。一雙招風耳,兩顆大大的,圓溜溜的眼睛呈褐色,一條嘴巴微微咧開,像在沖我笑。四條短
手臂張開,又好似要給我一個擁抱。布偶的神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有一個活生生的小胡巴蹦出來似的。
過了許久,我才想了什么,扭過頭去,問道:“媽媽,你這‘小胡巴’上從哪兒來的?你怎么知道我想要這個?”媽媽笑了,回答道:“我們單位有人在發這玩意兒,我就要
了一個。哼,你想要的,我怎么會看不出來呢?”我一聽,也眉開眼笑道:“這真是個大驚喜呀,媽媽!”
知女莫如母,這一次,媽媽可真是給了我一個十足的大驚喜!
捉妖記電影六年級觀后感精選篇5
電影里有兩個大淚點,一是霍小嵐和宋天蔭賣掉胡巴,二是結尾兩人為了胡巴的安全而送他離開。
但其實還有一個更隱秘的淚點。
在結尾,宋天蔭與胡巴告別的時候,他跟胡巴說:“走吧,找個沒人的地方好好生活,現在這個世界還沒辦法接受你,我把你留在身邊,會害了你。”
我聽到這句話,一下子就不行了。
就在看《捉妖記》之前,蔡康永在《奇葩說》因為談到“出柜”話題而失聲痛哭的視頻在微博傳得很熱鬧,他說當人們向他咨詢要不要
出柜的時候,他通常會攔一下,因為他不確定當他們要經歷他經歷過的事情時,他們能不能像他一樣扛得住,如果他們扛不住,他有可能沒辦法伸手過去保護他們。
社交網絡的火熱氛圍常常讓我們誤以為這個世界已經足夠寬容。
很多名人都參與了反歧視的線上活動啊。
有大堆大堆的年輕人在努力轉發著不公正不光明的新聞,表達著自己的憤慨啊。
甚至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也將目光投向了曾經被忽視過的社會角落。
可針對內向敏感孤僻脆弱的小孩的校園暴力依然存在,出了柜的明星再難接到直人角色依然是事實,那些只是因為沒有占據社會主流多數派而遭受打壓、無法抬頭生活的人仍舊到處都能見到。
我們曾經以為當年輕人開始長大、開始掌握話語權,我們就能擁有一個更好的世界。
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那是錯覺。
依然有那么多人無法勇敢做自己,依然有那么多人沒辦法牽著愛人的手走在陽光下,依然有那么多人不得不披上一層偽裝,加倍辛苦地生活。
就像《捉妖記》里那個永寧村,妖們披上人皮,裝作人類,褪去妖氣,不再吃肉,他們努力地讓自己融入人類社會,即便那需要舍棄部分的自我。
可人類社會并沒有因此而對他們有所寬容,反而將他們逼向了更遙遠、更荒蕪、更杳無人煙的深山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