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多重驚喜,五個單元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每個地方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講述了北京、陜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也是家鄉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精選篇1
十一假期,爸爸帶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單元是《最后一課》。我看到姜小峰畫的家鄉,曾經的黑白畫如今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心中不禁在想:這不正是我所經歷過的嗎?
我出生在同心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的時候,我們住在窯洞里,家里沒有通電,晚上只能用蠟燭或者煤油燈照明。村里的路是泥巴路,如果在下雨天不小心摔倒,就會弄得滿身都是泥。那時的校園,只有幾間矮小的房子。全村只有一個小賣部,雖然店里賣的東西很少,卻是我們唯一能買到生活必需品的地方。
黨和國家心系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好政策。4月,我們村所有的人都移民到了青銅峽市同興村,這兒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從上小學開始,我親眼見證了同興村的變化。一排排漂亮的房屋排列有序,干凈整潔的柏油馬路貫穿其中;小廣場上有涼亭和健身器材,讓人們有了休閑、鍛煉的好去處;一棵棵翠綠挺拔的楊樹像衛兵一樣守護著我們可愛的村莊……村莊的環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宜人!
在我的家鄉,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我們氣派美麗的學校。優美的環境,高大的教學樓,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敬業可愛的老師,在這里學習無比幸福和快樂!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啊,這正是我的心中所感!我愛我的家鄉,我愛這里的一切,我愛我的祖國!我要立志發憤圖強,長大做社會棟梁,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精選篇2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最后一課》的故事中,一位老人旅居國外,生活優渥,但一次腦梗讓他記憶錯亂,只記得多年前在落后的鄉村中教書的情景。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兒子帶他回到那個小鄉村,全村人感念老師的無私付出,全力配合,在現代生活中硬是創造出了一個1992年的場景,最終蓬勃發展的鄉村和老人陳舊的回憶終于連接了起來。
看著這個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去年國慶時回鄉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
去年十一,我跟著家人來到四川巴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帥碑林,祭奠我的太爺爺。1934年,16歲的他參加革命加入紅四方面軍,當上紅小鬼跟著大部隊開始了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在雪山上,他的耳朵被凍壞了,以后的幾十年里,一到冬天,他的耳朵就生疼生疼的。長征結束后他所屬的129師,在劉伯承的領導下開始八年抗戰,太爺爺進入了修械所學習兵器整修。
當時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后,作為制敵利器的馬克辛重機槍殺傷力強火力猛烈,但卻因為鍛造工藝限制故障率非常高,尤其是撞針連發過熱經常卡彈。太爺爺想盡辦法改進工藝,同時經歷種種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經他加工過的撞針,即堅又韌,大大減少了槍支的卡彈故障,太爺爺也成了129師里的“撞針第一人”!后來太爺爺上了前線,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的額頭、小腿都中了槍,終身留著彈傷的痕跡。戰爭勝利以后,村里14個和他一起參加革命的小伙伴,只剩下了他一個……
穿行在郁郁蔥蔥的碑林中,看著紀念碑上數不清的烈士名字,放眼望去遠處的繁華城市高樓林立人聲鼎沸。我大步走向革命英雄紀念碑,莊重地舉起右手敬了隊禮,內心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這里已經不是倍受壓迫戰火紛飛的窮山僻壤了,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江山如今風景如畫、科技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我心里暗暗地對他們說: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著你們,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這一代必將好好珍惜它,努力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地更美好!
電影結束了,片尾曲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精選篇3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心中就像有千萬條洪流洶涌——它總能找準觸動我的點。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感悟都是這樣的:有樂有笑有自豪,有哭有悲有感動。
不管是有些執拗但淳樸善良的張北京,為愛堅持不懈搞研究的黃大寶;還是兢兢業業、崇尚樂觀主義的喬樹林,風趣又溫馨的馬亮夫婦。他們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一位角色,令我最為感慨——范老師。
先不說演員將這個人物演繹得如何傳神,單是從設定上看,這個人物就已經先抓住了我的心。
在破舊的木房里讀書,要經受住風雨的摧殘,又要經得住心中的磨礪。范老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展現了一個教師對于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尊敬。
這個場景可能會引起上一輩的很多共鳴,期間我有好幾次看向我媽,她都是笑中帶淚的。
最令我觸動的是這樣一個場景:范老師穿梭在人海中,正如他當年跑遍村子找顏料一樣。最后的最后,找到了,但他摔倒了,顏料噗通一聲掉進水里,在溪水中漾開一片彩色,然后順流而下。
當時我就在想:這流淌的彩色的盡頭會在哪里?流出山間,流出鄉村,流向浩瀚的大海?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刻,我覺得它好美。
當時也有聽到唏噓的表示惋惜的聲音,但我卻不這么想。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一種象征。那流淌的彩色就像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更像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因為有一個范老師,就會有千千萬萬個“范老師”。
可能是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我的內心會比較受觸動——我想起了楊老師。她是我小學的語文老師,二零一八年申請去云南支教,一去就是一整年。
經常看到她朋友圈拍攝山區孩子努力讀書的情景,也經常聽她感慨:“他們真的太渴望學習了,那眸子里都是發著光的。但山區的條件真的太差了,每次想到這里,我都充滿斗志備課,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再多幫幫他們。”
所以到現在,她一直是我的榜樣,地位從未動搖。
但不只是自甘扶貧的老師才能得到敬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敬。
許老師說過:“我熱愛教書,即使經歷很多挫折,但我都沒有放棄。我當時就想著走出去,到外面看看。”
老秦說過:“我就是喜歡當老師,因為我覺得比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職場生活,我更樂于和同學們打交道,不用勾心斗角,快快樂樂的,多好。”
汪老師也說過:“我沒什么別的心思,我就想好好地把你們送上好的高中,以后再讀個好的大學,那樣我就開心。”
…………
縱使他們性格不同、教書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老師。
教育事業是他們的信仰,教書育人是他們的初心。
這就是為什么,顏料被打翻的情景令我如此觸動。在我心中,每一位老師都代表著一種顏色,因為這份神圣的職業,他們相遇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共同組成最絢麗的顏色——中國紅。
所以我要說,中國紅不僅僅是紅色。
我要說中國就是一條蜿蜒又曲折的長河,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我要說那河中流淌的彩色,會在經過洪流的洗禮后,更加純凈而透亮!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精選篇4
“挺好個人吶,平凡而偉大,痛不怕,苦不怕,啦啦啦,多好的人吶,荒野需要花,你看他正闊步走來。”伴隨著激情高昂的歌聲,我的心仿佛走進了,銀幕前閃過的祖國大好河山美景圖中,郁郁蔥蔥,寬廣遼闊。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多重驚喜,五個單元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每個地方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講述了北京、陜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也是家鄉的故事。
一位在瑞士教學的老師,明知道自己生病了,還堅持要去上課。后來昏倒在教室。經過醫生搶救后,他的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里,打開一個很有年代感的皮箱。穿上古老的中山服,手舞足蹈,嘴里還哼著紅歌。他兒子覺得父親很不對勁,便想起了父親給他講述當年下鄉支教的事情。他和妻子商量,聯系那個村現在的村長,看能不能幫助父親。正好村長也是當年父親教過的一名學生。村里的人為了回報這位老師,把好好的房頂拆了個破洞,還原成當年破舊的教室。因為工作調動,當年老師走的時候,他依依不舍的望著那破舊的村莊,似乎還有未完成的使命。最后,當老師看到以前學生畫中的教學樓成為現實時,臉上頓時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記憶也瞬間恢復了。
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只因他們心中都有著相同的情感,飲水思源,落葉歸根。
陜西一個落后的村莊里,當喬老板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得了重病,被父母親拋棄,是一位校長收留他并撫養他長大。長大后的他,在飛機上搶座頭等艙,各種不同程度的炫富。在汽車上還不停的推銷自己的蘋果。我當時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虛榮的人。后來在學校周年慶的時候,一個小孩子講述了他的事跡,他不僅沒有怨恨他的父母,還把所有積蓄都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事業中,帶領家鄉父老們脫貧致富。當年的村莊黃沙滿地,沙塵暴襲擊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怒吼、滿天黃沙、沙石狂舞在蒼穹中。如今陜西一帶已是綠樹成陰,碩果累累。
北京的張北京,想出各種不同的花招,幫助一個生病的親戚。遼寧的馬亮,放棄了去俄羅斯留學的機會,背著妻子,去建設新農村。這些故事既有讓我捧腹大笑的瞬間,也有讓我感動落淚的時刻。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應該都能理解這樣的感情,這是對家鄉的感情。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中學生觀后感精選篇5
國慶節假期間,我看了一部特別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叫《我和我的家鄉》。
這是一部喜劇,一共分為了五個故事,分別叫做《騙醫保》、《UFO》、《最后一堂課》、《退耕還林》和《神筆馬亮》。每個故事都有笑,也有淚,并且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家鄉來演的。
《騙醫保》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個人,他的舅舅得了甲狀腺瘤,需要九萬元來做手術,可他舅舅沒錢,而他自己存起來的九萬元,是為了車方便以后工作的,而他舅舅也沒有醫保,他就想到了用他的醫保卡去騙,但卻失敗了,于是他就忍下心來,將那九萬元交了手術費,但最后才發現了原來他舅舅有醫保,最終還是換回了那九萬元,買了自己的車。這個故事發生在北京,它讓我看見了人間的真情流露,感覺心頭暖暖的。
《UFO》這個故事主要講:在中秋月圓之夜,貴州一個無名小村里,人們正欣賞著月亮,卻突然發現了一架UFO,許多人開始開直播,這個村子也因為UFO火了起來,開始有許多人來這里旅游,后來有人來調查這件事情,才發現了,原來是這里的一個發明家發明的飛行器,在試飛的時候,被人發現了,還給當作成UFO,村長不想讓他把這些事情說出去,不然他們村子就沒有人來旅游了,可發明家出于良心,還是將這件事情說了出去,而他做UFO的原因也是因為村子的公路不怎么通,一些特產不能運出去,所以他才想要制作一個飛行器,把特產運輸出去,結果卻被人當成了UFO,來調查的還有一個科學家,他就和發明家一起合作,把這個村子變成了科技之鄉,村子變得更繁華了。這個故事總體起來有點搞笑,但他告訴我的意義卻非常深刻,是啊,有些人愛家鄉,但是也不能做任何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不然就是為自己的家鄉添亂了。
《最后一堂課》這個故事非常的感人,講的是:一位身在外國的教授,因為年齡大了,得了病,這個病會讓他回憶起關于以前的事情,而這位教授回憶起的就是他在家鄉在小學教書的時候,他的行為開始變得怪異,但是我能看出,他的行為都是在他在小學教書的時候做的,這位教授的兒子,也覺得這樣不行,于是就聯系到了他曾經教過的學生,他們的學生現在把家鄉發展的非常非常好,教授的兒子告訴他們,教授回憶的事情就是當年他教他們的最后一節課,先讓他們準備一下,還原出當年的情景,說不定能治好教授的病,學生們商量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同意了,畢竟他們小學時期全靠這一位老師,沒有他,就沒有他們的現在,他們開始收拾了起來,他們記得當年最后一堂課下著大雨,就將屋頂拆了個洞,用一個水管子往上面噴水,還原出屋頂漏水的情景,還請了一些小朋友來充當學生,一切準備就緒。
當教授的兒子把他送回來時,他連他的兒子都已經不記得了,卻還是記得他的家鄉和他的學生,他就這么走著,回憶著周圍的一切。過了一會兒,教授到了,他的學生們也按計劃行事,先是由村長來假裝是教授的爸爸來打鈴,接著,他走進了教室,看著眼前的一幕,就像當年那樣教起了課,起初沒什么不對勁,孩子們訓練過,所以表現的很好,只是后來,突然傳來了手機鈴聲,教授突然慌了起來便問道,這是什么聲音啊,只見一個小孩從抽屜里拿出了一部手機,放在教授面前,一直守在門外的學生們也慌了起來,教授又問他畫的畫為什么是彩色的,那個小孩拿出了一桶馬克筆,說,你看這是馬克筆呀,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有,怎么可能會沒有顏色呢,教授當年上了最后一堂課,這個孩子畫的畫只有黑白色的,并且畫得很亂,教授慌了,跑出了教室,他原來的學生們看到了他跑出去了,也跟著他跑了出去,因為他們害怕教授出事,教授就一直這么在他的家鄉里跑著,一直覺得都和原來的不對,直到他來到了這個村子的小學,他愣住了,靜靜的看著這里,又拿出了他一直收藏著的一幅亂糟糟的水墨畫,雖然很亂,但我看出了這幅水墨畫的構造和這座小學的構造很像,過了一會兒,教授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轉過頭一看,原來是他最愛的那個學生,這座小學也就是這個學生建的,兩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一直跟著教授的學生們也流下了淚水。看到這里,我也流淚了,因為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萬老師,我們以后會不會也會這樣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定要學會感恩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因為是老師成就了我們,老師才是最偉大的呀!
看完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之后,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雖說他是圍繞著家鄉來寫的,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流露的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