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
這部電影講的是洞察計劃,它是指美國九頭龍組織的一個陰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篇1)
對于一個后知后覺的人,寫觀后感再合適不過了。這是我準備寫的時候心里想的話。心里積壓深重,找尋各種排解秘方無果的情況下,選擇了看電影。這是原因之一,主要一個原因是朋友送的一疊優惠券馬上要到期了,我從來不是一個主張鋪張浪費的人。
《美國隊長2》之前就有看到宣傳片和宣傳資料,全片大概就是講述了一個二次世界大戰英雄被美國的高科技技術冰葬了70年后復醒,知道自己處在一個美國情報機構,神盾局。而這個機構中有一些內奸和納粹,整個機構的人都在相互斗爭的故事。美片中的英雄總是有著最基本的愛國主義情懷,這點和我們本土的電影略有不同。影片開頭的時候我覺得挺滑稽的,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前不久剛訪華,更而驗證了當期中美兩個大國的緊張關系,但我們正在歡迎另一位美國貴客—《美國隊長2》,想想真的挺二的。
影片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影片的震撼場面和電腦特技外,就是眾所熱捧的“俗套”,因為演員。《神奇四俠》里的克里斯·埃文斯,《侏羅紀公園》的塞繆爾·杰克遜,《拆彈部隊》的安東尼·麥凱,還有美國大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尤其是伯特·雷德福,他是我喜歡的極少數美國導演中的一個,他的《馬語者》無與倫比,在同年期導演里,在我心里。
片子開場也算是美片的特點俗套,以應景呈現,由遠及近跑過來一個人,我就猜到了一定是主演,別人導演是不會讓他開場就跑出來的。“注意你左邊”主演羅杰斯第一句臺詞,好像也是貫穿全片最后安慰性結尾的一句臺詞。不過安東尼·麥凱獵鷹的角色埋藏的很深,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影片故事先以神盾局發現一艘自己的游輪被納粹控制,進而派隊長前去營救,插播情節一筆帶過,游輪成功被營救,船安全,人也安全。就是信息不安全,暴露了隱藏在神盾局中號稱“九頭蛇”的組織行徑,(我都不知道編劇是怎么想的叫這個名字,難道是起源于我們的《包青天》里九條命的什么鼠來著?個人意淫。)機構的相互斗爭就開始了。
局長羅伯特·雷德福的福特野馬真是牛逼,看的我熱血沸騰,拍手叫絕,甚至都覺得真覺自己的福特邁銳寶真他媽買對了。唯一遺憾的就是人家是積科技和智能于一身,防彈防爆防撞擊,智能導航牽引,武器配備,堪比F12戰機的全身配備,我的邁銳寶怎么就過個剎車帶都能給你全車要撒架的感覺呢?同樣是醫院標志,自嘆不如十萬八千里。
在神盾局被“九頭蛇”控制以后,對隊長是群追不舍,玩命堵截。一個盾牌比《鋼鐵俠》里的那套衣服牛逼多了,跳機3萬英尺的高度不用降落傘,頂著就能下,撞墻撞門撞玻璃,頂著就能過,鋼板鋼盔剛遁甲,砸著你就一個幾公分的坑,可以說是一盾在手,想死都難。他不像什么刀鋒和鋼鐵俠,要靠身體接受外界化學藥品和科技技術才能達到遇墻撞墻的效果,他就是肉身,背了一個盾牌。大亮點有木有?給我最震撼的就是“九頭蛇”的那個像飛碟的東西升天的時候,那場面,是人山人海,彩旗……...,跑偏了,想到宋丹丹了。總之就是場面宏大到讓你(反正我是)口目皆呆,一片看似日常供人欣賞的人工湖突然涌現大小同樣的豆腐塊狀的方格,方格整片從中間呈一定坡度切開,湖水吸離,飛碟出現,3D鳥覽而下,緩沖平板上戰機成排,飛碟噴火上升,壯觀極了。
中間就這樣以高科技技術對決開始相互打,打了似乎20分鐘的樣子。
結束時,我覺得導演是參考了我們中國本土電影的感情情節,隊長認出了對手是曾近自己至親的戰友,死活不和你打了,你是我當初的戰友,我不能打你,你就死勁虐我吧,最后對手被真情感化,回歸理性,以拉尸體的方式將隊長扔到岸邊,反救了隊長一命,自己揚長而去。后面…….,后面我就感覺要結束了,震到我的場面不會再有了,影廳的燈也快亮了,片尾曲也快響了,還是留一點自己意淫的念頭,也算給自己留個懸念。我起身徑直地走向出口,趕著買第二場的《超級駭客》。
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篇2)
昨天和兩個好朋友去看了《美國隊長2》,看的有點稀里糊涂,可能是因為沒有看過1的緣故吧。這部影片是部科幻片。很喜歡看美國的科幻片,因為它是基于目前的科技,對未來科技應用的一種大膽的預想。這對人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啟發。中國人很少有這種電影,大部分原因還是中國人的想象力從小就被扼殺了吧。
影片講的是洞察計劃,它是指美國九頭龍組織的一個陰謀。這個陰謀是建立一種算法,把所有的行為特征,包含人的銀行卡,消費行為,生活行為等,按照這種算法算出來是否威脅這個組織的利益,如果算出來是威脅的,則會使用定位系統,把這些人殺死,從來帶來新的秩序。所以這個組織是在推出強壓政策,如果通過算法算出來,就采取措施消滅,從來給全球的人們帶來災難,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只能按照新的秩序行為,沒有自由可行。而自由則在美國是個必不可少的信仰,這也體現在美國方方面面。所以這是違背全美國甚至是全球人們的陰謀。
給我很深啟發也就是這個洞察計劃,它是大數據的使用,是在建立模型,是一種確定的分析診斷,并根據這種判斷自動采取措施。目前這種大數據以及模型的建立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這種算法很難建立起來,需要很多的數據收集,與分析。所以目前人們還是通過他人的行為,使用自己的經驗,或者是自己腦子里建立的一套大概的算法,來判斷此人的性格特征,并判斷此人的能力,甚至此人的未來。
當然里面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其中有一句對我有很深的啟發。比如美國隊長的女友,說的,在外界的世界徹底變化后,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的只能是重現開始。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沒有什么金銀飯碗,我們也只能隨著外界的環境的變化,不斷的清零重新開始,重新上路。我們要不斷的放下自己的老姿態,老資格,把自己當做新人的這種態度,去重新學習,重新開始。
里面雖然有善與惡勢力之前的爾虞我詐,以至于尼克,一直說,不知道誰可信任,不能相信任何人。但是美國隊長與被惡勢力利用的兒時的朋友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卻還是讓我很感動。
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篇3)
這個國慶假期趕寫材料、探望父母,只得空看了一部電影——《美國隊長2》,還是相當不錯滴,值得一看。
“美國隊長”一聽這名字,就想起在美國特別受女生們歡迎傾慕的籃球隊、橄欖球隊或足球隊等等球隊的隊長,通常都是高大、帥氣、陽光的大男孩。電影的男主角——美國隊長(特種部隊的隊長)也正是這樣的形象,完全符合觀眾的心理預期,一頭利落的金發,俊朗白皙的臉龐,健美高大的身材。人的心理暗示,或者說貼標簽的心理習慣真的不能小覷,試想若讓一個絡腮胡子、滿臉滄桑的人做隊長,也確實看著別扭。
故事內容其實還是自美國受到911恐怖襲擊后最流行的國家安全題材。和《諜影重重》系列有些相似,卑劣的政客們以滿口的仁義道德、匡扶正義、愛國愛民驅使著熱血青年們,而實際上,道貌岸然的外表下窩藏的是不能見光的私心,驅除異己、中飽私囊。政客往往是這樣的,這是不是工作需要、行業性質決定的?善良的人們應該小心提防,提高辨析能力。
影片最特別的當是美國隊長的道具,一個像烏龜殼一樣的盾牌,材質堅硬可以擋住近距離的子彈射擊、爆炸沖擊,更不要說拳腳;可以像飛鏢一樣遠距離攻擊后再收回來;可以像滑板一樣托兩個人滑行,用處多多,動作很炫,觀影時好幾次發出“還可以這樣玩!”的感嘆。
這種美國電影節奏都是比較快的,很多細節和對話不那么直白,緊緊抓著你的注意力,看起來就比較過癮。
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篇4)
《美國隊長2》是漫威影業“電影宇宙”第二階段的第三部作品(前兩部是5月的《鋼鐵俠3》與11月的《雷神2》),劇情承接《復仇者聯盟》,講述紐約大戰后美國隊長加入神盾局,搭檔黑寡婦,在華盛頓迎戰一場蓄謀已久的震撼危機。而他曾經的好友巴奇也“起死回生”變身大反派冬兵,令觀眾期待不已。
在經歷過《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之后,觀眾們對于美國隊長的故事已非常熟悉。此番《美國隊長2》展現了美國隊長在現代社會的遭遇,他與黑寡婦一同遭遇的巨大危機將向漫威電影世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并直接引發《復仇者聯盟2》。這次的劇情已經如此精彩,影片3月26日起在國際市場陸續上映不但票房走高,更獲得好評如潮。
《美國隊長2》的兩大主角是美國隊長與黑寡婦。兩位經歷過《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鋼鐵俠2》之后都被觀眾熟知,本次搭檔現身化學反應超給力,雖然僅是戰友關系,但也已火花四射。無論是并肩作戰、互生質疑還是搞笑調侃,美國隊長與黑寡婦之間已然修煉出一種默契十足的關系,兩人的性格更在各種互動與互補中得到深度挖掘,令觀眾對其更生好感。扮演他們的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與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老友,因此更能將美國隊長與黑寡婦之間的默契刻畫得生動又真實。
除了兩位主角,影片的一眾配角也是大有看頭——奧斯卡得主、美國影壇長青樹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 出演神盾局高官,精湛演技為影片增色不少。塞繆爾·杰克遜(Samuel L. Jackson)、寇碧·史莫德斯(Cobie Smulders) 則回歸飾演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與希爾特工,在本部中戲份吃重。而首度登場的超級英雄“獵鷹”則由安東尼·麥凱(Anthony Mackie) 演出,角色的魄力與魅力都非常吸引人,受歡迎程度更可與美國隊長與黑寡婦比肩。另兩位不得不提的配角則是飾演13號特工的艾米麗·萬凱普(Emily VanCamp) 與飾演大反派“冬兵”的賽巴斯汀·斯坦(Sebastian Stan)。前者來自熱門美劇《復仇》(Revenge),是不少觀眾心中的女神級人物,后者與美國隊長上演多場精彩對決,其真實身份更令人吃驚,也是影片一大亮點。
初中生美國隊長2電影觀后感(篇5)
自《復仇者聯盟》之后,看這些超級英雄影片時好像換了一種心態,不只是旁觀娛樂,而是更在乎這些英雄,覺得他們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過去,而他們的現在正是由于過去的某些選擇。這種感受,在看到“美國隊長”低頭走過博物館墻壁上自己的巨幅照片時,頗為強烈。
《美國隊長2》講的是個“潛伏”的故事,代表正義的“美國隊長”和“黑寡婦”再次肩負起與黑暗勢力斗爭、拯救世界的任務。在影片與上一部銜接的諸多橋段中,最令我震驚的是納粹科學家索拉博士用海量設備模擬自己的大腦,看著屏幕上似像非像的人臉圖形,我想起了《魔戒》中魔王索倫的“大眼睛”。見過類似情景卻依然被震驚,大概是因為科技包裝下的博士臉令人感到或許能夠成真。似曾相識的場景還有神盾局局長“獨眼龍”尼克·弗瑞駕車時遭遇刺殺,追車橋段并不新鮮,但智能電腦的定損功能無疑增加了懸念,防御系數的不斷降低,讓主人公和觀眾都在擔心究竟還能撐多久。
而“獵鷹”比以往任何飛行器都要靈敏地躲閃,代替了以前“機密文件”信封的又炫又酷的閃存和數據卡,都在理直氣壯地宣告:科技不是電影的敵人,在講好故事的前提下,能讓電影更好看。但本片依然表現出對科技的擔憂,重型武器甚至可以擊穿裝甲車,袖珍武器佩戴在胸前也能奪人性命,更可怕的是那些記載著每個人生活習慣的數據,那些我們欣喜自豪的生活方式的變革,說不定哪天就成了自己被消滅的原因。越是“偉大”的科技計劃,一旦掌握在不正確的人手中,毀滅的力量越會加倍,或許只有電影的天馬行空才不會被嘲笑是杞人憂天,才能于不經意間幫我們預見未來,敲響警鐘。值得一提的是,在每部漫威影片中都有客串的漫威漫畫創始人之一的斯坦·李(Stan Lee),在本片中也有驚喜出鏡,請觀眾留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