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
《小孩不笨》電影里成才的爸爸臨終前說的那句話:“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句話我非常贊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篇1
《小孩不笨》是一部教育片,對家長教育孩子,以及孩子自我發展有個性的好處。
在新加坡,華人的孩子需要精通英文、數學,而中文學不好沒關系。但如果中文沒學好,還是會影響到孩子以后到中國的發展。
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一樣,但是結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光用在經營自我的事業上,和兩個孩子的密切關系很少,而導致姐姐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齊,只因媽媽老是不履行諾言。弟弟Terry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會反抗的“聽話”的孩子。這對父母,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卻滿足不了他們的精神需要。這一家子,沒處理好家庭關系。
Terry從小就聽話,主動性很弱,只會順從他人的意見,顯然的,他的權力動機很弱。每個人都有期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友誼等的需要,這種需要促使人們交朋友,尋找他人的支持、參與群體的活動,然后構成交往動機。從影片中看,Terry的交往動機是挺強的。
另一對父母,父親是設計師,母親是中文教師,他們兩人在教育自我的孩子(國彬)上的方式很不一樣。父親在孩子的課業上,從不施加壓力,任孩子自由發揮。而母親,在孩子的課業不能進步時,很焦躁,很煩惱,總是有“恨鐵不成剛”的感覺。于是她用打罵的方式表現她的心焦。而她這樣貌做,不斷地刺激了孩子的幼留意靈。孩子也很無奈,很氣自我。嚴重的后果是,孩子想不開,有了輕生的念頭,也差些做出了傻事。看到這時,片中人物哭了,我們觀看者也流淚了,心里說不出什么滋味。
影片中的李老師,教育孩子們,不要逃避困難,要去了解、認識困難,把困難的底細摸清楚,然后克服困難。她給了孩子們很多的鼓勵和信心。在國彬考試作弊后,她幫忙勸德育主任不要告訴他父母,因為她了解國彬的狀況。國彬把自我畫的圖畫送給李老師,李老師就替他投稿,參加比賽。那畫上是一個孩子的臉孔,戴著學士帽,而左眼卻淚流不止,眼神黯然。看了這幅畫,我很難過,因為我明白這個孩子——國彬,很痛苦。
該片結尾部分,我們當時在看的人都流淚了,包括我們的老師。Terry很膽小,但他逐漸長大,很勇敢地用自我的骨髓挽救了國彬的媽媽,兩家人逐漸淡化了以前的誤會,互助互愛,共享歡樂。
往往,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當人們由于發展受挫時,會下意識的將自我看得很低,從而產生一種輕視自我的自卑情緒。影片中的國彬,他雖然成績總是不及格,但他有很強的繪畫潛力。他能將一個人的頭像,畫得惟妙惟肖,可謂是天賦異懔。然而,因為學習差,他常被高級班的同學嘲笑、欺負,間接導致他有自卑感。
我們要拋開自卑的情緒,在被他人看不起時,我們應當將其看作動力,趕超他人,再來,從新塑造自我的形象。在被鄙視時,我們得自我看得起自我,從自我身上找到個性之處,來發展自我。如果我們堅信自我能進步,并常持續自信,那么,自卑的情緒就不會深刻的侵擾我們。
不管是家長,還是小孩,都要信任自我和自我的家人,家長不該一味地強迫孩子,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不該自以為是地對待孩子,不該不以為然地忽視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將孩子陪養成“死書呆”。作為孩子,我們要體諒父母,做事情要盡自我的所能。我們大家要處理好家庭關系,親子關系,事業問題和學業問題等。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篇2
這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教育電影《小孩不笨》。電影講述了兩個新加坡家庭,因為缺少溝通,讓孩子的心靈走向了墮落,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愛,以忙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甚至認為拳打腳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卻不明白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傳遞愛的橋梁。
在這個家庭,杰瑞的成績都拿甲等卻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揚,湯姆作文不錯,但總是受到媽媽的譴責……,自我把爸爸的電腦修好了,卻被誤認為是搗蛋鬼。回顧自我成長歷程,雖然也曾遇見過很嚴厲的老師,但是起碼家庭的氛圍是和諧寬松的,爸爸媽媽很少因為學習批評我,即使犯了錯誤,也會詢問原因,因勢利導,以寬容的心態接納我的錯誤,給我改正的機會。此刻的領導從業務和生活上都很關心我們青年教師,我們的工作但凡有一點點的進步,領導都會看在眼里,提出表揚,我們的工作有時也會有缺陷,但是她總是肯定優點,提出改善的方案。在骨干教師培訓班,我也有同樣的體會,鄒老師,尚老師,徐老師,盧老師,所有的指導教師都是那么的親和,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的每一次活動幾乎都得到指導老師的贊賞和鼓勵。我想不論是做一名幼兒教師,還是做一位母親,不論年齡大小,人總是想得到別人認可、欣賞和贊揚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師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語言,一個鼓勵的擁抱都是對孩子最好的獎賞。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善于表達愛,更多的時候即使表達也很含蓄,但是我覺得在我的身邊,這種現象在一點一點的改變,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包括我自我對待孩子不像從前的家長那樣“吝嗇”。我們會擁抱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吝惜溢美之詞。我覺得教師是傳道受業解惑者,是孩子心靈的培養者,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們在孩子的心靈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會生根發芽,所以,要好好的呵護她們,千萬不能主觀隨意的否定她們,批評指責更會傷害這些幼苗。用包容的心態,賞識的語言,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幼苗,未來,如果有一天他們長大成材,她們會感恩,以同樣的心態對待別人。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篇3
上個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使我感觸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孩不笨2》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終于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劇中的學謙、杰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不斷地努力奮斗,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奚落,這種失落感我們也有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吧,哪怕是半個小時,我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也期待你們的賞識。如果我們因為缺乏教育而像電影中的學謙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掙來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是是爸爸臨終前才覺悟的,他不是不愛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從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和表達自己的愛,才導致今天的悲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成長和回頭。
如果說父母打孩子還可以理解,但學校通過全校師生的顏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學生,我覺得很殘忍,我不贊同這樣做。這樣做也許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訓,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同時也使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劇中也曾說過: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
正因為在孩子進步時,家長沒有及時表揚,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好好教育,只是一個勁地責怪孩子,才導致孩子一錯再錯。劇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我相信每一個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如天使般快樂!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篇4
《小孩不笨》乃新加坡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此電影既溫情洋溢,亦笑中有淚,贏得來自新加坡本土社會各階層,包括政府高官的掌聲外,更是「時代雜志」極力推介之作。
片中探討家庭關系、小孩子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深入淺出,嘻笑怒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故事有許多隱喻,利用小孩和成人之間發生的事件,來比喻新加坡人和政府之間的微妙關系。
《小孩不笨》故事講述叁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及叁個家庭所帶來的沖突。新加坡的小學生到了五年級,便要依學業表現,被分派就讀EM1、EM2或EM3叁種不同課程,其中EM3內容最淺,亦被視為最沒前途。透過叁位編派到EM3課程的小孩,讓大家看到所謂的「精英教育」游戲規則和家長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如何扼殺了一群無助孩子的命運。
三個讀書不好的小孩-文福、國彬和Terry,進入了EM3的特別班級,分別承受著無形的壓力。
文福自從被表哥刺激之后激起自尊心,發誓要考好成績,替坐牢的`爸爸以及開面館辛苦養家的媽媽爭一口氣,新來的李老師積極鼓勵孩子和考不好的數學課程交朋友,研究它,接近它,摸透它的底,一定會考出好成績,果然文福成功了,逐步考出了76分和92分的好成績,這說明小孩子本身是聰明的,關鍵是教育方式的選擇,小孩子需要不斷鼓勵的;
國彬的媽媽陳太太因親身體會過沒有文憑的壞處,一直以藤條抽打國彬,逼著國彬勤奮。雖然國彬的繪畫天賦極高,并且國彬發揮繪畫天賦給警察提供了畫像,幫助警察抓到了綁架文福和Terry的綁匪,卻被媽媽漠視,就是要他盡力去把數學和英語考到90分以上。國彬曾經因為成績不好要自殺,卻在警察追逐不良少年時,被不良少年沖撞,而導致自殺失敗。看到國彬爸爸到警察局領回國彬時說的那句話:“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用自殺來解決問題是愚蠢和行不通的。”我不禁落淚了,從此媽媽不再打國彬,只是希望國彬盡力,媽媽患了血癌,在病床前,前來看望國彬媽媽的李老師告訴了國彬獲得美國舉行的世界少兒繪畫大賽第二名的好消息,國彬媽媽欣慰地昏了過去。片尾,國彬媽媽接受了Terry捐助的骨髓,治好了血癌,國彬受到美國邀請出國深造繪畫,并且前途不可限量;
Terry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大人的話特別是媽媽的話簡直就是圣旨,一句都不違背,甚至同學嘲笑他若媽媽讓他吃大便也吃么?他竟然回答:“吃啊,媽媽一定會把大便弄得很好吃的!”Terry雖然家里有錢,給朋友買禮物、分享漫畫、書籍、電玩,但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身邊的人依然對其冷嘲熱諷,在他被綁架時,由于文福義薄云天,救助他,被一起綁架了,文福一直鼓勵他并帶他一起逃跑,終于第一次沒有聽大人的話,勝利脫逃,遂決定不再做窩囊廢。看到以前打針的時候就嚎啕大哭的Terry,一邊勇敢地哭著和父母據理力爭,自己的骨髓自己作主,一定要為國彬的媽媽捐獻,救國彬媽媽的命,一邊在醫生抽取骨髓時安慰自己不哭不哭我不哭,我又一次聽任兩行熱淚順著面頰落下來,滴在正在為女兒搓洗衣服的塑料盆里,這孩子知道如何和周圍人相處了,如何報答別人了。看到Terry勇敢地在家里追逐傷害他自尊的父母生意合作伙伴的兒子,并要求對方尊重他,我知道這個孩子終于長大了,學會思考和自己判斷了。Terry救了國彬媽媽的命,國彬爸爸為了報答,想出的口香糖牛肉干廣告創意救了Terry爸爸的牛肉干生意,又一次印證了在社會上人們之間多么需要互相幫助,走向共贏,并不只有自私自利、殘酷競爭才能取得成功一條道路。
三個小孩與父母們經過心理掙扎,逐漸認識到快樂的定義,并且孩子們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All for our own good。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篇5
透過三個新加坡小孩由于成績不佳所承受的家庭和社會壓力,反映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然而“藤條鞭下就會出人才嗎?”
影片感人又不失幽默,是一部適合孩子和大人一起來觀看的影片
想起影片中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非常深刻,難忘。影片中講到的父母不懂得好何教育自已的子女,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得不當,往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就如第一部講到國彬這個小朋友的故事,從小國彬就是很愛畫畫,但是她的母親就覺得他畫畫沒有用,不準他畫畫,每天都逼著他學習,而且學得不好父母又打又罵,這樣不但埋沒了孩子畫畫的天份,而且也打擊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沒有興趣當然就學不好,但是也不能全怪父母,因為天底下哪一個父母不想自已的孩子成長呢?只是有些時候他們用的方法不當。只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地教育孩子,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的學習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當然教育好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不管,管多了孩子會覺得你煩,他沒有自已的活動空間,管少了孩子會覺得你對他不關心,所以該管的時候就要管,不該管的時候就不要管。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第二部影片里所說的故事。一個是父母整天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所以孩子進步還是退步也不知道,對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孩子進步了沒有及時的表揚,永遠都說孩子做得不夠好,當孩子出現了問題也沒有很好地教育,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又怎么會有進步呢?就如影片里所說的孩子需要稱贊和鼓勵,漸漸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會有信心學好。所以我們努力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地表揚,影片有兩句話讓我很深刻,“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資料,放錯地方就是垃圾,相反,垃圾放錯地方,就是資料。”如果是好的孩子我們不懂得培養的話,他就會慢慢地落后,
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應當把握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能針對自己的專場發揮,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覺得,現代的小孩并不笨,只要父母給他們適當的空間,他們定可以能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