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
《火柴人》(Matchstick Men)是根據(jù)艾瑞克·加西亞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羅伊和弗蘭克的騙子生涯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電影火柴人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篇1)
《火柴人》(Matchstick Men)是一部由尼古拉斯凱奇、薩穆洛克威爾和艾莉森洛曼主演,瑞德雷斯高特導演的影片,于上映,改編自埃里克加西亞的小說《火柴人》。
在美國俚語里“火柴人”說的是那種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辦法用高超的騙術,夸張火柴的效能,并讓一堆人捧著現(xiàn)金搶著向他買火柴。因此才有了劇中羅伊的那句話:“我從不使用暴力,人們都是心甘情愿給我錢的!”雖然羅伊和他的搭檔弗蘭克憑借高超的騙術讓兩人獲得不少的金錢,但是羅伊的生活卻是一團糟,羅伊常常受到精神強迫癥的干擾,嚴重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但是自從他找了一個新的醫(yī)生,并且通過他聯(lián)系上了自己與前妻的女兒,安吉拉,羅伊的一切都開始發(fā)生變化。他的私有空間被一種陌生的親情填滿,怪癖也在這個14歲的女孩面前妥協(xié),羅伊的生活從黑白轉變成五彩。然而偶然的機會安吉拉發(fā)現(xiàn)羅伊的工作是一個騙子,但她對此產(chǎn)生強烈好奇,并展現(xiàn)了不錯的騙術。羅伊在與女兒生活中決定不在做這種騙人的行業(yè),打算做完最后一次收場。然而最后的騙局由于安吉拉的疏忽,讓羅伊被捕,羅伊讓弗蘭克帶安吉拉逃走并祈求醫(yī)生將他銀行保險箱密碼告訴安吉拉。這一切都看似將結束,然而導演卻不是這樣安排。羅伊突然發(fā)現(xiàn)這是他搭檔設的一個局,他的醫(yī)生、女兒全是弗蘭克雇來的騙子,最終目的是他手中的銀行密碼。羅伊傷心欲絕,最終見到了不敢見得妻子,面對了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到這,主人公開始真正走出陰影,得到了心靈的解脫。當一年后和安吉拉再見面,他對安吉拉沒有過分怨恨而是從容勸慰,羅伊這時已擁有著安定的工作,家庭,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
《火柴人》看似講的是騙人與被騙的故事, 其實不然,倒是講述了一個有良心的精神有強迫癥的騙子的內(nèi)心情感過程。影片中的羅伊雖然是一個高明的騙子,但他稱自己為“花言巧語的家伙、窩囊廢”,他始終認為行騙是會有報應的,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惡心的。羅伊騙人從不斬草除根般絕情,而是小打小鬧似的從受害者那騙取一部分,他始終遵循著自己的原則,是一個有良心的騙子。要說羅伊的情感變化,我認為是他那對安吉拉的親情。在影片最后,當羅伊發(fā)現(xiàn)安吉拉并不是自己的女兒,只是一個小騙子,我猜想他會爆發(fā)無數(shù)的憤怒,用更高超的騙術贏回一切。但是羅伊卻安心的接受了所有傷害,并在和安吉拉相遇后,原諒了她,就像父親原諒了一個犯了錯誤的女兒。以父之名為你承擔所有,無關血緣。這就是影片中想要表達的感情,一種不僅僅存于血緣之間的、無私溫柔的父愛。只有在看完整部影片后,在體會了那種詼諧輕松后,心中才升起一絲酸楚。父愛,是如此的偉大。
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篇2)
電影《火柴人》是一部由尼古拉斯·凱奇、薩姆·洛克維爾和艾莉森·洛曼主演,瑞德雷·斯高特導演的影片。該片于上映,改編自埃里克·加西亞的小說《火柴人》。這部電影的明線索之一是:主人公羅伊是一名患有精神強迫癥的騙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檔弗蘭克聯(lián)手,經(jīng)營著小打小鬧的騙子生涯,依靠羅伊高明的騙術,屢屢有人受騙上當,幾乎沒有失手過。其實,電影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羅伊遇到“女兒”前的騙子生活,與女兒相處時的變化,還有發(fā)現(xiàn)自己女兒不是自己的女兒后的變化,電影是整個圍繞著羅伊的人生態(tài)度的變化展開的故事。
先介紹一下故事的情節(jié)吧:
羅伊是一個精神強迫癥患者(患有潔癖)。他很愛干凈,他每天都要打掃很多次房子,別人進屋子還必須是干干凈凈的才行。法蘭克為此幫他找了一位心理醫(yī)生。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下,羅伊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女兒安吉拉(艾莉森·洛曼飾)。女兒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慢慢感到了做父親的責任與義務,另外他并不想讓女兒知道他的職業(yè)。后來當他正準備為了女兒放棄自己的騙子生涯,然而,意料之外的事發(fā)生了,紙畢竟包不住火,女兒知道了他的秘密,并展現(xiàn)出極其出色的欺騙才能。很快,一莊“大買賣”來了,父女、伙伴齊上陣,結果將如何呢?結果可以說是可悲的,也可以說是可喜的。
下面按照與女兒相遇的那條線索說說吧。再遇到女兒之前,羅伊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為了賺錢,他利用人們的一些心理弱點來騙了很多錢,而且都很成功的,很滿足于自己的事業(yè)。后來由于法蘭克為他介紹個心理醫(yī)生,接著女兒的出現(xiàn),他的生活徹底改變了。與女兒的相處讓他愛上了女兒,這里又一次見證了父女之愛是偉大的,他為了做個稱職的父親,為了女兒,他打算金盆洗手,但一切都在預料之外,后來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因為法蘭克設的騙局,一個職業(yè)騙子被自己的伙伴騙了,悲催啊。認清一切之后,他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作,再也不做騙子了,因為經(jīng)歷的那個騙局讓他認清了人生價值,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徹底的改變了,另外,由于父女之間的互相影響,女兒也改變了生活,認真的生活,最后找到了真愛,即將開始美好的生活,其實他們的關系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的父女。
另外,說一下我認為電影里一個很好玩的故事。醫(yī)生給羅伊開的不是對癥的藥,但是吃了那些藥的期間羅伊的病奇跡的好了,潔癖真是不折不扣的心理疾病。
下面總的概括一下電影:一個患有潔癖的職業(yè)騙子逐步走進了自己合作伙伴設的騙局,但,就在這個騙局中,他和“女兒”的相處讓他打算金盆洗手,還沒來得及退出江湖時,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局,但此時他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錯了,應該說他還有“自己”,他擁有了愛、寬恕、還有自己,生命得到救贖??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
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篇3)
影片《火柴人》講述了一個幾乎沒有是非觀念的職業(yè)騙子羅伊與其搭檔弗蘭克在長期合作中,被膽大而貪婪的弗蘭克設置的一個騙局套住,并被所謂的“女兒”安吉拉與“死黨”弗蘭克卷走了全部財產(chǎn),至此羅伊所以為的的錢財、親情、友情全都消失的基本情節(jié)。火柴人——美國俚語說的是種讓你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一個厲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辦法用高超的騙術,夸張火柴的效能,并且讓一堆人捧著現(xiàn)金搶著向他買火柴。從這一點上看,與營銷案例中關于“如何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才有了羅伊的那句話:“我從不使用暴力,人們都是心甘情愿給我錢的!”。
主人公羅伊由于騙子身份與良心尚存使得他有精神強迫癥,他聰明冷靜看似無情,騙起人來不論男女老少,而內(nèi)心卻又不安愧疚致使精神高度緊張而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很顯然地,羅伊是個不折不扣的“火柴人”,他騙術高明,行騙時間長,屢屢得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火柴人”卻陷入了他的長期合作伙伴弗蘭克的一個大圈套而且絲毫未曾懷疑和察覺,從“女兒”安吉拉介入自己的生活開始,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孤獨的羅伊得到了快樂和滿足。在一次由羅伊、弗蘭克和安吉拉共同參與的行動中,由于弗蘭克的失誤發(fā)生變故,雖然他們逃過此劫但安吉拉卻殺了人,為了安吉拉的前途,羅伊決定替她頂罪并讓弗蘭克帶安吉拉遠走高飛,整個騙局近乎完美,致使當完全蒙在鼓里的羅伊從所謂的“醫(yī)院”回到家里才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個騙局,錢財被洗劫一空。心理醫(yī)生、安吉拉、被騙的胖男人以及醫(yī)院的醫(yī)生、檢察官都是弗蘭克設置的棋子而已,目的就是獲得羅伊的所有財產(chǎn),影片最后以意想不到的轉折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最終羅伊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這對于別人或許會咬牙切齒、痛不欲生,但是羅伊卻沒有,即使最后碰到了安吉拉也沒有揭穿她。
當然,羅伊的生活也又從零開始,結束了自己的騙子生涯,開始腳踏實地的工作并且與自己喜歡的人喜結良緣,對于羅伊來說,這是一個轉折,生活更加美好,他也不用再受強迫癥的折磨,遠離了由于騙子職業(yè)帶給自己的種種不安與心理問題,開始了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整個影片情節(jié)跌宕起伏,從安吉拉進入羅伊的.生活,一點點改變他甚至他準備為了女兒金盆洗手,我們都為這親情感動,并希望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一個騙局,充滿失望與悲涼然而結局卻又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羅伊心里并沒有仇恨也沒有絕望,相反,他因此失去了的僅僅是原本不屬于他的東西,并因此更心安,擺脫了自己的心病,學會了勞動,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愛,找回了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善良!曾經(jīng)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自我的羅伊終于找回自我重新開始。
由此影片也應引發(fā)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有時我們的人生方向或許會有偏向,但我們應學會冷靜的對待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遇到像羅伊那樣,被人傷害,被人拋棄,財去人空,我們應看到生活的另一面,看到生活的美好,而不要被仇恨與報復蒙蔽雙眼,不要讓絕望與悲傷貫穿自己的身心,學會調(diào)整好自己重新開始,或許生活會還給你另一份驚喜。
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篇4)
在影片《火柴人》中,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羅伊大半輩子中一直在以“騙”謀生,但是他自己卻始終不承認他是一個卑鄙的騙子,而是自封為“行騙的藝術家”。從這個“高雅”的稱號,我們足可以看出他對這份職業(yè)的崇尚。然而,就算他是如何高深的一位“行騙藝術家”,他還是長期會被現(xiàn)實中自己在精神以及心理上的問題所折磨。這點,回顧一下影片的開始,我們就會懂得:原來,那些莫名其妙的言語及動作是尼古拉斯凱奇對強迫癥患者的逼真的演繹。其一,關門關三下,并默念一二三。這是強迫癥病人的常見癥狀,病人自己會不放心門窗是否關好,所以他們?yōu)榱税参孔约壕蜁粩嘀貜停⑾嘈疟仨氈貜蛶状沃蟛趴梢源_認門的的確確是關好了。其二,洗手。這也是強迫癥病人的常見癥狀:瘋狂的潔癖,尤其會表現(xiàn)在洗手上。有的人手上只要有臟東西就會去洗。這一點同樣也表現(xiàn)在他會戴著手套干所有的家務及對地毯的非常嚴格的衛(wèi)生要求。其三,物品擺放規(guī)律。影片中羅伊的家中總是整整齊齊的,所有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這還是強迫癥的表現(xiàn):對自己的家要完美的布置,不能有一點瑕疵。有的東西要反復擺放多次才可以停止,甚至會因此反復擺放、整理房間。不允許別人穿鞋進入房間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四,對門窗的要求。不符合病人心意的開關門窗,會使病人變得很煩躁,這是典型的強迫癥的體現(xiàn)。可能在別人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門窗會很影響強迫癥病人的情緒。
在失手把可以控制自己疾病的藥物沖進洗手盆中并找不到幫自己開處方的醫(yī)生之后,羅伊的病演變得越發(fā)的強烈,使他無法再正常地生活下去。為了恢復自己的“行騙生涯”,經(jīng)過朋友的介紹,他接受了克萊因醫(yī)生的咨詢治療。羅伊在其真情流露時說到:“干騙子這一行并不好受,很多時候我們騙的是不該受騙的人,我常常感到很內(nèi)疚。”這正是“火柴人”在遭受道德、良心譴責后內(nèi)心沖突的體現(xiàn),因為始終戴著假面具生活在謊言中,會使自己時常處于神經(jīng)質(zhì)的緊張狀態(tài),失去或降低了正確感知真實世界的'能力,無法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系。常常擔心自己會赤身裸體地被暴露于眾人面前,這也是他討厭室外、對陽光有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的原因。這種“并不好受”的心情只能迫使患者經(jīng)常我在黑暗的家中,從而只能更加加劇他的強迫癥狀與恐懼心理。
當然,所有的神經(jīng)癥患者的發(fā)病都是有一定的病態(tài)心理基礎的。而相對于羅伊而言,這個根源也許就是他非常不愿意提及的他的第一次感情的失敗。但是,隨著一個自稱是“羅伊的女兒”的安吉拉的女孩的闖入,羅伊被改造了。他從一開始的不習慣、無法忍受到后來的想要多陪陪“女兒”、多了解了解“女兒”,偉大的親情,正幫助他逐漸走出自己壓抑的世界。
可是,正當羅伊病情好轉并準備金盆洗手之時,意外出現(xiàn)了,原來,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他曾經(jīng)的搭檔伙伴的一個騙局和陰謀。他沒有了女兒,也沒有財富。
他崩潰過,可是他再也不愿意重復自己曾經(jīng)充滿騙局的生活了,于是,他找了一份正當?shù)匿N售員的工作,找到了可以陪伴自己的另一半,并將會擁有自己真正的孩子。在這樣正常、溫情的生活之中,他再也不需要什么藥物來控制自己的強迫癥和潔癖,再也不需要什么心理醫(yī)生,因為他擁有了愛——世界上最偉大的精神食糧。
影片的結尾很溫馨,我們好似可以預見羅伊美好的將來。
心理疾病很大一部分來自各種壓力,其實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都讓自己活在黑暗與壓抑之中。藥物只是一種初期的輔助功效,只有找準心靈的窗戶,讓病人感受到來自周圍人的關愛,而不是躲避和逃離,讓病人自己解除壓抑,放松意識,這才是真正的一劑良藥。
《火柴人》是一部非常好的心理方面的電影,它讓我們更加確切地了解到強迫癥患者的表現(xiàn),也讓我們懂得壓抑,很多時候,是來自自身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與生活狀態(tài)。
高中生電影火柴人觀后感(篇5)
《火柴人》是一部由尼古拉斯·凱奇、薩姆·洛克維爾和艾莉森·洛曼主演,瑞德雷·斯高特導演的影片。該片于上映,改編自埃里克·加西亞的小說《火柴人》。主人公羅伊是一名患有精神強迫癥的騙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檔弗蘭克聯(lián)手,經(jīng)營著小打小鬧的騙子生涯,依靠羅伊高明的騙術,屢屢有人受騙上當。最后講述了他和他的“女兒”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一個受著精神強迫癥困擾的騙子,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整日深居簡出躲避世人。任何一點的衛(wèi)生瑕疵都會讓他無法忍受,會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清理。對于自己的高明行騙技術一直用“藝術”來形容,并且抵消心中的罪惡感。直到有一天,一名14歲少女自稱是他的女兒闖入他的清凈生活,破壞他的整潔家居。反而讓他具有了感性思維,不再深陷強迫癥當中,而是以更多的時間關心起女兒的生活作息。就在他決定為了女兒只做最后一單行騙時,自己的所有身家積蓄卻反被人騙走。而騙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女兒”和僅有的一名徒弟。
一年以后,當他安分守己的做起地毯銷售員時,偶然再次與消失的“女兒”相見。他卻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平靜和寬容,沒有任何責罵和憎恨,望著“女兒”高興的離去,他也坦然的回到家中,身懷六甲的妻子正在家里忙著為他做飯。他走上前去,緊緊擁抱住自己的妻子,滿臉洋溢著幸福表情。直到影片最后這一刻,終于讓人明白導演煞費苦心的訴求理念。
家庭,當一個人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不僅可以治愈任何精神疾病。還可以讓他包容一切,寬恕任何人,甚至自己的敵人。任何憎恨和報復都不值得用一個幸福的家庭去交換,這就是導演要向觀眾們傳達的最終信息,也是人生的至理。做一個有情有義,有責任心和愛護家人的人有時并不容易,但至少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正常人,而不會誤入歧途。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于,用驚悚懸疑和騙人犯罪的橋段為大家講了一個最溫馨的家庭倫理故事。在被劇情極大吸引的同時,也對其中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記憶猶新。這也就是米國人最會講故事的一種方式,不高高在上,也不刻板教條,以趣味性和娛樂性為引導,讓人拍手叫好的同時感悟至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