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谷文昌》觀后感心得_學習谷文昌精神心得
《谷文昌》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治沙造林、打響東山保衛戰、變敵偽家屬為兵災家屬等故事,由吳子牛、黃克敏執導,劉佩琦、劉晶晶、雷恪生等主演的近代革命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谷文昌》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谷文昌》觀后感【篇1】
由劉佩琦、韓童生等主演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谷文昌》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受到觀眾歡迎。一是劇本有真人真事的原型,二是是否是書。谷文昌,縣委書記》,或電視劇《公仆》,或話劇《谷文昌》已經是眾所周知的,而這一次有望再次被搬上銀幕!
目前,雖然首播只有1集,但2分的優勢將電視娛樂碾壓!
1:劇集長度國內電視劇市場,一部70集電視劇《新世界》引來熱議。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新世界"思想將占主導地位。哪成想70集的長度成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噪音!為此,《新世界》大結局后,導演徐冰道歉,承認電視劇存在注水問題。
其實,影視作品的長度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一部電視劇的長度不應該成為影響口碑的絆腳石,如果劇情需要且不拖長70集也未嘗不可,但如果純粹是為了拖長而強行注水,那就不應該了!
曾幾何時,國產電視劇以40集左右居多,《士兵突擊》30集、《我的團長我的團》43集、《大明王朝1566》46集、《瑯琊榜》54集,但反觀當下的電視劇市場,70集雖不算多,但超過60集已成常態。
而《谷文昌》卻只有30集,這在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市場可以說是良心劇的典范!單從電視劇的時長來看,《谷文昌》完全碾壓各大衛視的娛樂劇。
2:男女演員
經常看電視劇的觀眾都知道,"老帶新"已經成為近年來電視劇演員的常態比例,往往是一兩個老演員搭配一些流量演員,這樣的比例看似珠聯璧合,老少咸宜,其實早已違背了初衷,老演員多為綠葉襯紅花,流量演員多為流量引流!
雖然王勁松、張志堅、黃志忠等眾多老戲骨壓陣,但他們終究只是為年輕人而生,近年來主演電視劇的純粹老戲骨也寥寥無幾。事實上,明星流量有關注度,這些老戲骨也有熱度,大火的陳寶國《老酒館》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谷文昌》是一部由老人物主演的電視劇,除了劉佩琦(飾谷文昌)、韓童生(飾徐元祿)外,還有雷克勝、奚美娟、劉威、薛山等眾多老人物助陣。可以說,這份名單上的老演員都是目前其他電視劇中的演技標桿。
其中,韓童生曾在《長安十二時辰》中與易烊千璽對手戲,而他在劇中飾演的何健(何志正),臺詞功底好,深受觀眾喜愛。從演員水平來看,《谷文昌》的主要演員都是國家話劇院的演員,演技水平毋庸置疑,所以碾壓現在各大衛視的娛樂劇也就順理成章了!
目前,《谷文昌》首播1集,從播出質量來看,可以說是質量爆炸,說碾壓如孫儷《回家》、佟麗婭《完美關系》、李易峰《我在北京等你》也不為過!
《谷文昌》觀后感【篇2】
《奮進的旋律》之后,于3月1日在央視黃金檔播出的30集電視劇《谷文昌》,正引發愈來愈多的觀眾熱議。這部大戲再現了人民好干部谷文昌的生平事跡,劉佩琦,奚美娟,雷恪生,韓童生等眾多老戲骨的加盟更為這部作品增色不少。
據了解,電視劇《谷文昌》改編自中國國家話劇院重點打造的同名話劇。話劇版已先后斬獲了包括“梅花獎”“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在內的多項殊榮,巡演足跡遍布北京、上海、湖北等地,演出近百場,感動了各地觀眾。
主人公谷文昌,在解放后曾出任福建省東山縣縣委書記,他帶領當地人民苦干14年,將“荒島”變為“寶島”。谷文昌憑借不計較個人得失,廉潔奉公、心系人民的公仆形象,贏得百姓的口碑。“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谷文昌,也被人們稱為“四有書記”。電視劇《谷文昌》再現了谷文昌帶領當地百姓,建設美麗東山的事跡,用堅定而又充滿溫情的共產黨人形象致敬時代,鼓舞當下。
導演黃克敏表示:“我們要給觀眾展現的,是一個在真實生活中出現過的谷文昌,他面臨的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肆虐猖獗的‘沙虎’;他想要改變的是實實在在展現在觀眾面前的窮山惡水;他要和老百姓一起克服的是觀眾看來幾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對比今天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的東山島,我相信觀眾是會被深深觸動的。”
《谷文昌》觀后感【篇3】
在學習谷文昌的這一股熱潮中,我通過報紙、政治學習等多種渠道不斷了解了谷文昌的感人事跡,加深了對谷文昌精神的理解。偉大出于平凡,這是所有時代先進人物產生和成長的鮮明特色和普遍規律。谷文昌精神的本質特征即: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致力發展的宗旨意識。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不斷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致力發展、勵精圖治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谷文昌非常重視發展,把抓好發展作為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在剛到東山工作時,面對滿目荒涼、風狂沙飛的景象,于是,他和縣委一班人帶領東山軍民踏上了治理風沙的漫漫征途。他們一邊綠化造林,一邊建水庫、修水渠,引進優良品種,大力發展種植業,大力發展制鹽、捕撈養殖等多種經營,還在滾滾怒濤之上筑起了一條聯結東山島與大陸的海堤,創造了奇跡,促進了東山島對外的聯系。他還提出抓教育、抓掃盲,大力倡導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教育、文化、科技、體育等各項事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在教育前線上,更應把學習谷文昌精神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勤學習探究,勤自察自糾,揚長補短,力求不斷地發展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做推進教育創新的開拓者。在全新的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與從前有很大不同,但是新的理念和實際的有效教學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將新的理念更好地落實到每日的課堂上,落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如何運用多元評價恰當有效地評價學生,如何真正發揮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作用的路還很長,以發展的眼光促進自己,促進學生,就顯得格外重要。
二、踏踏實實,不斷促進自身的素質發展。
谷文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堅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他尊重實踐、尊重科學,注重調查研究,敢于實事求是。在帶領東山軍民改造環境、發展生產的過程中,他虛心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堅持先試驗再推廣的工作方法,要求干部不僅要從書本上學,還要從實踐中學。他還經常教育干部要有群眾觀點,深入群眾,吃透實情,多聽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多同人民群眾商量,把政治、技術、業務結合起來。我更應把堅持發揚谷文昌的革命精神和堅持科學務實的態度統一起來,既發揮主觀能動性,滿懷信心,奮發有為,又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虛心學習,正視自己的不足,勤反思,勤學習。未來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成為一個會學習、會創造的人。陶行之先生曾講過:“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教師要擔當起克服人類無知的重要使命,就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幾年來,我始終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完善知識結構,能積極開展創造性、前瞻性的教學改革。我不僅向身邊的老師學習,還從各方面、各領域獵取知識,時常徜徉于書海之中。知識讓我滿足,讓我充實,讓我得到快樂。無水無以成江河,無知無以成教師。
總之,在平凡的崗位上應該實實在在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這種人生態度,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因為,腳踏實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謀利益,實實在在地努力做好工作,正是我們每個共產黨人正確的人生態度。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注重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風和行為習慣,在教書育人工作中要甘于奉獻以立德,苦練本領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閑看堂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鐘情教育,醉心教育,視教育事業為天職,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如春蠶吐絲,似蠟燭燃燒,為了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長,無怨無悔,走過了一條艱辛而堅實的道路,人生會變得富有意義而且無比崇高和偉大!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共產黨員,為實現“三個代表”努力工作就要立足本職建功立業,做為教育建設事業奉獻的模范。要做勤奮學習的模范。學習是前提,只有理論功底深厚,知識豐富淵博,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提高人格品位,適應新任務,新要求,才能體現出我們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谷文昌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腳踏實地、努力工作、開拓創新、力創佳績。
《谷文昌》觀后感【篇4】
一名共產黨員的真實寫照,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奇,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谷文昌,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的回蕩,久久不能退卻,深受感動。“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這是谷文昌同志對東山縣人民許下的豪言壯語。“見到木麻黃,想起谷文昌”,這是東山縣人民對他的思念。
一名普普通通的領導干部去世22年了,當地干部群眾仍然是那樣深情地懷念他,崇敬他。每逢春節、清明節,人們總是不忘祭奠他;老百姓自發捐資,為他建造一座雕像,干部群眾中長久地傳頌他的故事。這一切都證明著一個至誠的真理:熱愛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熱愛。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造福社會、造福百姓的好干部,永遠景仰那些具有偉大情懷和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谷文昌同志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念念不忘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植樹造林,根治風沙,改造自然,帶領群眾發展生產;他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拓進取,勇往直前,創造出輝煌業績;他始終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一直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求真務實,不計個人榮辱得失,對黨和人民極端負責;他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廉潔自律,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絕不以權謀私。谷文昌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動人事跡,鮮明地回答了一個共產黨人“入黨為什么,當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點什么”的歷史課題,詮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谷文昌同志在東山縣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人民心目中樹立的一座共產黨人的豐碑,巍峨屹立,萬古長存。“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這,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共產黨員應有的崇高風范。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將以谷文昌同志為榜樣,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計個人得失,時刻把人民的利益裝在心中。務必使自己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堅信只有不斷要求自己,在邁向共產主義理想的道路上一定會留下一串堅實的腳印。
《谷文昌》觀后感【篇5】
谷文昌同志身上深深鐫刻著共產黨人的崇高情懷、為人民謀福祉的終生追求和對自身嚴格要求的高尚品德,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三嚴三實”的本質要求和豐富內涵是一脈相承的。
谷文昌率領東山人民苦戰十幾載,遍植木麻黃,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難治”的風沙。同時,他堅持從海島實際出發,帶領全縣人民展開建設海島的熱潮:圍海造鹽田,財政收入增加8倍多,為東山發展奠定基礎;修公路、建海堤,圓了百姓“天塹變通途,海島變半島”的夢想;大辦水利,解決農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問題;興修避風港,促進漁業生產……
谷文昌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在基層。全縣400多位生產隊長,他大都能叫出名字來。群眾想什么,盼什么,他就帶領群眾干什么。
谷文昌身邊工作人員換了幾茬,沒有偏私偏袒一個人;愛人調工資、提拔,他婉拒了;子女招工先讓人;公家的自行車,孩子不許碰。“不許沾公家一點油!”是谷文昌留給家人的座右銘。
谷文昌精神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榜樣與標桿,值得我們常學常新。每逢清明等節日,東山群眾自發地“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老百姓用他們樸素的方式,表達了對一位黨的好干部的緬懷,也說明一個真理:誰真正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里,誰就能得到百姓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