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
看完了《蝸居》,突然間對社會的殘酷性與無奈性有了更深的認識,“房奴”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無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蝸居》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蝸居》,紅遍了大江南北,在我們學生群體中也掀起了一股熱潮。觀完全劇,卻是感觸頗深。
整個電視劇,可以這么說,給人最深刻印象的有這么幾個人:海萍,海藻,小貝,宋思明。
1、海萍——房子難買,親情更難買
海萍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帶起了整個故事的進程,她是整個故事的推動者,她簡介的導師了后面劇情的到來。
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生于90后卻與80一代一起成長的大學生,從海萍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現實:房價太高,房子難買,親情在金錢面前漸漸貶值了。
海萍,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擁有者中國絕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的夢想—買房。可以這么說,她的買房夢是整個悲劇的開端。她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依然不肯放棄浮華奢侈的買房夢,可是連首付都付不起的她,只能在生活中變得憤世嫉俗,憤怒于房小錢薄,憤怒于柴米油鹽,憤怒于街坊鄰里,憤怒于老公無能。她只能無奈的將女兒寄養在父母家中。
可是在知道宋思明與自己妹妹的關系并且明白宋思明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她不但沒有組織妹妹給宋思明當二奶,反而是積極地去支持她、鼓勵她。親情在金錢面前變得一文不值,黯然褪色。
2、海藻——愛情與親情的抉擇,愛情一敗涂地,后悔已莫及
作為全劇的女主角,海藻給我們可謂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很相似,她喜歡奢華喧囂的鬧市,喜歡名牌的包包,喜歡哈根達斯,可是,囊中羞澀的她,面對自己心儀的東西,卻是不得不放棄腦海中的一切幻想。這個安身立命的小女子在工作中每次都會因為不堪重負而主動離職,但卻在與男友的甜蜜感情里保持穩定絲毫沒有異心。因緣際會的相識,金錢債務的壓力,海藻最初因為姐姐的房款而陷入和宋思明的曖昧關系之中,不知不覺的依賴起奢侈生活的腐蝕和激情四射的誘惑,直到水深火熱無法自拔,直到拋棄舊愛背棄承諾,直到木已成舟無法挽救。愛情與金錢的抉擇,愛情輸了。
最后一幕,海藻海萍在街上看著男友小貝與另外一名女孩子并排走在街上,甜蜜的情景一如海藻以前與小貝在一起的時候,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曾經小貝的身旁,站著的不是別人,而是海藻。可是,后悔為時已晚。
3、宋思明——老謀深算,百密一疏
40多歲的中年男人,市長秘書在江州算得上呼風喚雨,是很多男人奮斗的目標。宋思明為人睿智多謀,做事謹慎低調,城府頗深,是一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手握有令許多人頂禮膜拜誠惶誠恐的權力,并具有占據物質女性身心的陰暗欲望和能力,自以為能隨心所欲的牢牢控制住一些他所感興趣的女人的心;他事業成功,他擁有權力和金錢,他欲望強盛,他謹言慎行,他機敏過人,他明智果敢,他老謀深算,他運籌帷幄,可是,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運氣和才智。因此,他個人的小小悲劇就注定會發生了。
最后一集中,他的行徑敗露,海藻在醫院除了情況,他匆匆駕車趕往醫院,但是在路上遇上危機時他放棄了逃生的希望,可以說,這個結局是比較仁慈的了。
4、小貝——一切為了女友,雖有背叛但卻無遺憾,小男人有偉大靈魂
最后,不得不說一說小貝。文章飾演的小貝延續了他一如既往的小男人風格,這個角色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與同情。他為了海藻,可謂是漸漸地放棄了自我。為海藻買相對自己的收入顯得相當昂貴奢侈的哈根達斯,為了海藻姐姐的買房計劃拿出了全部的存款并且笑臉奉上。他不愿意自己的女友擔心哪怕一點點,甚至在知道了小貝的背叛時也是誤傷嘴偷偷落淚哭泣,因為他怕海藻為難。小男人,卻有偉大的靈魂。
小貝,是所有青澀、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溫柔、體貼、諒解、包容。所以,在海藻背叛了他的時候,大多數觀眾都會同情他。
人,做事的準則就是無憾,付出過、努力過、拼搏過,不論結局怎樣,就可以無憾了。所以,在我眼中,小貝是無憾的、坦蕩蕩的。
一部電視劇,蘊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揭露了許多的世事無奈。但是面對著殘酷的現實,我們要像小貝一樣,努力、全力、一心一意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親情愛情看的重一些,權、錢看的淡一些,那樣的人生才會是無憾的。
《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是受到輿論的吸引,我看的《蝸居》,之前一個朋友說他看過了,看的是小說,我問他感覺怎樣,他說不錯,我想,看小說應該會比看電視劇更能深入故事、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因為文字里可以精確地表述人物的思想,又不會因演員不恰當的演繹而不知所以,不過,看電視劇又比小說來得直接干脆,因此,我決定看看這部眾說紛紜的電視連續劇。
雖然我沒有主人公的購房壓力,但不得不承認,電視劇反映了很真實的現實生活,估計很多人都會有身如其中的感覺,海萍的那種彷徨、那種焦慮,甚至歇斯底里地盼望得到拯救。海萍這樣性格的女人,有蘇淳這樣的男人,算是幸福,也算是不幸,蘇淳是個老實的好男人,可以給海萍一個安定、溫暖的家,但他不能帶給他富裕無憂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卻是海萍很期望得到的。蘇淳也是幸福的,象他這樣一個簡單老實的男人,有了海萍這樣一個有主見有能力的女人在家里里外外地操持,他才得以安心繼續為更好的家庭生活而努力。問心來說,海萍和蘇淳都是幸福的,通過這次購房事件的沖擊,讓他們都重新調整了家庭經濟的戰略手段,是這場沖擊,使他們倆重新認清了生活目標和方向,重新評估了自己,使兩人更加了解對方、心更貼近。其實每個家庭都會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都需要雙方盡一切努力去攜手同渡難關和消除障礙,只要兩個人的心在一起,都是為了共同的目的和生活愿望努力,平安、寧靜的生活,才是福氣。
海藻,一個期望美好、富裕生活的單純女子,說她單純,是因為她對生活的目標的確不夠清晰,不懂得保護自己,愛惜自己,把自己的幸福,錯誤地寄托在一個不可能帶給她幸福的男人身上,不過,她的對手太強,以她這種品性,怎么能抗拒一個老奸巨猾的“江湖老手”的誘惑呢,象他說的,她逃不出他的五指山。情色,是很難讓人抗拒的誘惑,加上金錢和優質生活就更加使她欲罷不能了。經過“老奸巨猾”的有意暴露,小貝即便非常愛海藻,這也是不可能修補的裂痕,他們純真的愛情,是不可能經歷得住這種沖擊的,他們不可能有幸福,小貝離開海藻是必然的。本來,如果海藻在小貝離開后,奮發圖強,自食其力,她的人生還會有轉機,但她隨了自己的欲望,做了一個不費思量的決定,回到了宋思明的身邊,這一步踏出去,就是她悲劇命運的重要印記。一個沉浸在悲傷中的小女子,希望得到一個寬大的懷抱的安撫也是無可口非的,如果這個比海藻年長十幾年的男人真心愛她也就罷了,可惜的是,宋是一個卑鄙的“老奸巨猾”。我覺得,如果兩個人是真心相愛的,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的確很遺憾的是,事實上,即便是在真實生活里,這些都是奢望。
真心相愛到底有多難?愛到底能走多遠?誰愿意一生都愛著誰?
《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看完電視劇《蝸居》,感觸頗多。
這部電視劇談不上多好,也談不上多壞。前半部寫實生活,后半部寫意感情,就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姐姐海萍的買房夢是當今社會飲食男女的一個共同夢想。因為買房海萍所經歷的艱難和困惑,很有現實感。現實是赤裸裸的鮮血淋漓,當困難重重的時候總是束手無策,進而怨天尤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掘墓的工具大多數是貧窮。海萍和蘇淳是相愛的,可因為買房產生的一系列的困難、壓力、阻力,而使他們無限止地爭吵和相互埋怨。海萍后悔嫁了個不進取沒有能力掙大錢的男人,蘇淳后悔娶了一個惟我獨尊的女人。
愛情的存在,是存在于彼此相戀的一剎那的時光里。如果要說婚姻里還有愛情的話,那只能定義婚前是精神愛情,婚后是物質愛情。當海萍的精神愛情過渡到物質愛情的時候,產生了重重的阻力和困難。于是就有了爭吵,有了抱怨,有了后悔,然后在這樣的情緒里鮮血淋漓地磨合。磨合的齒輪萬一沒有對準,終是一拍兩散。小心磨合好了的,也早已把愛情碾成了親情。而劇中海藻和小貝的愛情,是徘徊在婚姻大門外的精神愛情。他們情感過渡的時候碰到了為了買房而問他們借錢的海萍,而小貝的拒絕無疑是把海藻推向宋思明的無形之手。
劇情前半部的生活寫實,就像是浩渺的海水,讓處在其中的人想拽根稻草救命的機會都是那么的不容易。為了蝸牛有個殼,做上了百萬負翁,勒緊了褲腰帶,縱使每天都吃掛面,也是省不出一個平米。劇中經典的臺詞,赤裸的現實,很能產生共鳴,甚至都認為是在重演自己的故事。
妹妹海藻,純凈得像一汪安靜的泉水,她不像姐姐海萍現實得那么面目猙獰,她還在夢想著她的風花雪月。當姐姐海萍遇到困難,海藻唯一能求助的小貝竟是冷漠地拒絕。心疼姐姐的海藻就一步一步地走進了能呼風喚雨的宋的身邊。
劇情后半部就是火焰,一堆婚外情的火焰。這部電視劇最大膽的地方就是把婚外情扔在案板上細微地解剖細致地勾畫,黃的語言還有露骨的床戲。
海藻和宋思明的感情拋開道德的底線來講,不知是不是愛情。一個有著耀眼光環的成功男士,成熟,穩重,睿智,還能呼風喚雨,于他的愛情不存在物質的過渡。他舍得大把大把的銀子討海藻的歡心,為的是享受著一段年輕的感情。宋思明的這點正是許多有錢人的反襯。上了年紀的有錢人,左手炫耀著他的荷包多么多么的鼓,在享受著一個年輕女人的身體和感情的時候,右手又把鼓鼓的荷包拽得死死的一毛不拔。宋如果是可悲的,而那樣的有錢人是可恥的。而宋可恥和可敬的地方就是他背叛后生死不肯離婚而又無私無悔挑起妻的一家。
宋思明和海藻的感情,猶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海藻愛宋嗎?如若不是宋的光環,如若不是宋呼風喚雨的無所不能。海藻還會那么嬌滴滴如玫瑰般地呈現在宋的面前嗎?宋思明在得知孩子沒了,海藻在手術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死亡。他撒手放開了方向盤,直直地沖向一輛貨車,彌留的時候還在喊著海藻的名字。
這樣的一刻很動情,也很煽情,至少是看得我淚流滿面。但如果不是宋的處女情結,他一直認為自己擁有了海藻的第一次,所以一直要負責任地對海藻無微不至地好。如果他知道他的處女情結只是他的一廂情愿,還會有后面情切切意綿綿的故事嗎?他應該不會去選擇死亡,更不會有彌留一刻的呼喚。
這樣的感情不過是一把火,燒得熱烈,燒得頹靡,最終火熄了。一個死了,一個活著的意義也相當于死了。
《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我最開始關注電視劇《蝸居》的原因,是因為聽說北京電視臺在播放十集《蝸居》后緊急停播了該劇,而根據我先前的經驗,停播的電影或電視劇通常都具有不錯的質量,因此我就搜索了一個該電視劇,發現其實是部老片,7月份就在國內電視臺播放過,9月也曾在深圳都市頻道播出過,那時我沒看,現在可以在深圳電信的iptv上可以看到35集版本,迅雷上也有,但播放有點卡,而且是33集版的。
接下來的幾天就開始窩在家里看片子,看到了第十集,我明白廣電部為什么要停播該劇了,房地產商、官員應該會最恨這部電視劇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作用,讓人們放棄買房的幻想,不再愿意花未來幾十年的幸福去換一個壽命為七十年的水泥做的大箱子,從而加入到不買房運動中。《蝸居》是一部非常殘酷和現實的電視劇,將官員的奢華,開發商的貪婪,拆遷辦的狡詐,底層窮苦百姓的辛酸一一真實的表現出來。可以說,《蝸居》將重新點燃幾年前曾經失敗的“不買房運動”的導火索。
看到《蝸居》的二十多集的時候,感到有些失望,《蝸居》的切入點確實不錯,房子漲價、官商勾結、拆遷、社會不公等等,都是現在社會的焦點,在這些熱點問題上,本來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一些深刻而沉重的社會問題,成為一個很好的題材,但后半部分劇情主線卻突然變了,仿佛一部戲分成了兩半,使得整部片子的檔次沒有得到提升,實在是一大遺憾。
當我把《蝸居》看到三十多集的時候,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一個人無恥到什么程度,才能說出“我今天正式跨入職業二奶的行列”這樣無恥的話,這時候《蝸居》已經變成徹頭徹尾的二奶宣傳片了,估計很多年輕姑娘開始羨慕海藻那奢侈糜爛的二奶生活了。從另一個角度看,海藻也是個敬業和專業的二奶,在和小貝分手當夜就能投入宋的懷抱,普通的二奶是做不到的。
最后的結局,海藻并沒有得到曾經渴望的幸福,當她挺著懷孕的大肚子,在路上看到了前男友小貝的身旁,那個本應該屬于自己的位置,已經站了另外一個小女生,她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把自己幸福,弄丟了”。海藻的錯誤在于她的淺薄,她始終沒有明白,人之所以慷慨,是因為他擁有的比揮霍的要多。
《蝸居》講述的是一個悲劇,一棟房子導致了這么多人的不幸,其根源還在于海萍,海萍最開始犯的兩個最重大的錯誤導致了后面的悲劇,她不應該太早生小孩,即使生了小孩,也應該租房住,而不是不顧自己經濟實力而買房。如果海萍晚兩三年生小孩,那么和丈夫一起工作五年,一起工資九千的話,除去供養海藻上大學的費用(預計四萬元左右),應該可以在房價大幅升值前購買到一套房子,那時的房價也只有四十多萬,以后還款也輕松,這時候再生小孩,不就可以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整部電視劇集最大的敗筆是,對于造成這場悲劇的深層社會問題挖掘不夠,沒有讓人更深入的思考,為什么房價會上漲到如此邪門的地步,為什么會導致各種悲劇。但《蝸居》也會讓人清醒的看清現實,并且放棄對自己的欺騙,看過蝸居的人,將失去在開心網玩買房子游戲的動力,因為開心網只不過是精神鴉片而已。
總結一下《蝸居》中的三代人的關系:
六十后的男人最爽,有錢有房有老婆,還能搶走了八十后的女人;七十后的男人最幸運,可以在房價上漲前買到房;八十后的男人最衰,沒錢沒房,而且連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
六十后女人最慘,勤儉持家一輩子,最后老公被八十后搶走;七十后的女人最累,買到了房子,辛辛苦苦還房貸;八十后的女人最爽,直接傍上六十后,有錢有房有老公。
最后贊一下《蝸居》的炒作能力,這部劇早在今年七月份就在各地電視臺播放了,但十一月份突如其來的炒作使得此劇迅速走紅,最開始是十一月中在天涯瘋狂轉貼的“史上臺詞最淫蕩的電視劇”的帖子,接著網絡新聞跟上,出現了“北京電視臺禁播”、“總局封殺”、“召回重審”等傳聞,引發更多人關注,加之《蝸居》的內容本身也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社會問題,這才導致了該劇的火爆。
從“谷歌趨勢”或“google insights for search”上看,“蝸居”這個詞從七月到十月期間都只是緩慢增長,沒有什么熱度,唯獨十一月中后期突然猛增,關注度急劇上升,網絡上甚至出現大量以播放《蝸居》為誘餌的木馬病毒網站,足以見《蝸居》的火爆程度,隨著各大城市迎來新一輪的房地產漲價風潮,劇中涉及的熱點題材更加強烈地引發了大眾的共鳴,從而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蝸居》電視劇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花了三天三夜看完了<蝸居>這部電視劇,我覺得電視劇拍的很真實,和我們的生活太接近了,我喜歡劇中的每一個人,喜歡宋思明這樣的男人。
現實真的很無奈。人不能超出自己的真正能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和誰就和誰。人對物質的索取是永遠不能停止的。
愛是一種感覺,然后是一種習慣,緣分是不能解釋的。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總會遇到各種不如意,在特定的環境下萌發特殊的情感,這是很正常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不應當片面的來看待問題。
海藻并沒有完全的錯,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女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現象,也許等她年齡大了,回首往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錯誤,但是這段感情在當時那個階段是沒有錯誤的,等年齡大了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人們對電視劇總是抱有很多美好的期望,總是希望它能展示人們內心當中渴望的美好的東西,蝸居卻真正的把現實的東西擺在了人們的面前,所以觀看者才會有強烈不爽的感覺,但是這就是真實的社會,存在就是合理的生存法則。
宋這樣的男人在生活中絕對有殺傷力,作為一個男人他付出的感情也是真摯的對家庭他也是負責的,雖然感情上違背了婚姻的道德但是處在這樣一個社會地位不出軌也很難,有人是有賊心沒賊膽而他具備了一切有利的條件又遇到了他喜歡的人,試問有誰沒有二面性呢?其實該劇中誰也沒錯生活就是這樣!
男人不要以為自己能力多強就什么都敢去做,女人不要把自己所有都寄托在男人身上,男人靠不住的,不是只是指男人心多變,也包括男人的能力。宋的工作能力強,處理女人的能力也比較強,但是最后兩件都出了問題,所以多行不義必自斃!海藻遇到宋其實還是很幸運,要是遇到其他的有錢男人說不上早不拋棄,現在的女孩子愛錢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看到了現代男人對年輕女孩子的喜歡,也看到現代女孩子對享受的貪婪,也看到女孩子的閱歷淺傻傻的一面。結局太慘,看得出宋思明什么都好,能力強,但是沖動,有事做事不計后果。
最開始他去愛海藻的時候就體現出來,在最后撞車也是,很沖動。可以想象他的工作中也許也有這樣的問題。海藻喜歡宋的物質和能力,宋只愛海藻的青春。這樣的結局讓人遺憾,但是如果宋真的坐牢,海藻的錢又被人要回去了,海藻將過著比過去更窮的生活,很多棘手的事情不能不辦,她會去看宋,等宋出來?
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宋思明的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海藻真的很可憐,可孩子是無辜的呀,宋的老婆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不管宋和海藻做了什么對不起這個女人的事,他都不該傷害那個還沒出世的孩子。宋的老婆什么結局?對于宋來說兒子就是他生命的延續,是她殺了宋啊……
沒想到結局讓人傷感,一直認為這世上兩個真正情投意合的人不多,看得出宋是真的喜歡海藻,只是他的愛有些自私。我們都喜歡掩飾自己真實的情感,怕付出,怕受到傷害,于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有距離感不敢真正的去愛一場,可是怎樣才算真愛呢?
我喜歡宋,可結局太慘了,真的不想要這個結局,好希望海藻跟宋好下去。我覺得兩個相愛的人應該在一起應該有好的結果,在愛情之間沒有對和錯,結局真的很失望。我心痛了好多天了,愛情無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只要曾經擁有就是幸福的。
我也覺得很多時候其實是本能的反應讓你做出了選擇,生活要真是那么絕對的理性,那也太過于刻板了。偶爾的激情和沖動會讓倍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會生活增添幾分顏色,只要把握分寸就好!
看完后很難過、心情不能平靜、傷感、心酸……人生很無奈,結局不是我想要的。有哪個男人會拒絕自己真正喜歡的女人,有哪個女人不希望碰到疼愛自己的男人,是社會把人變的很現實,當欲望、道德碰到實際生存的問題時,就會變的不堪一擊。因為這就是生活,殘酷而又現實的生活,不要去指責任何人,也沒有誰對誰錯,因為生活本來就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