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后天的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記錄下自己在觀影過程中的情感和思考,并將其與他人分享。好的電影后天的觀后感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電影后天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1
過去的幾個星期里讓我們感到,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我們是多么的渺小。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可以不計后果地揮霍我們星球的自然資源,我們錯了,我錯了!
看了災難電影《后天》,一樣震憾的災難場景,一樣驚心動魄的情節,一樣充滿了人在絕景中的頑強和奉獻精神,是對生命終極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以及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訴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實我們都很少真正地去思考明天,雖然都知道生命有限,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熱衷于不斷地計劃,在有限的里面不斷添磚加瓦,構筑無限的人生華廈,雕梁畫棟,庭臺樓閣,從小到大,我們就被教導,要把自己人生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級臺階都安排得一絲不茍,環環緊扣。現代人的通病就是活著就象永遠都會有明天,活著就象永遠不會死。沒有幾個人愿意在生活平順,意氣風發的時候,去思索死亡這件事情,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但在死亡面前我們是平等的,從古至今,煉丹尋藥,積德修行,窮盡智慧,沒有人能夠徹底地逃脫死亡的羅網。很多人每天勞碌奔忙,周而復始地為營生打點,耽于安逸舒適的生活,沉迷在世界的聲色犬馬,功名利祿的爭斗中,傾盡所有,耗去一生,不外乎是為了在那金字塔的世界里占得一個較能居高臨下的席位。在生命的盡頭面對真實的自我,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有趣的是,在電影里,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在死亡臨到之時,并不是去數算他們的存款和房產,也沒有翻出厚厚的職場履歷來緬懷,反而是尋找疏離已久的親人,又或是為了捍衛至親好友,以及人類的生命而頑強奮斗,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于是,我明白了,人類最高的道德情操是體現在為他人謀福利這件事上面的。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動物,不是體現在直立行走,運用語言等生理差異上面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自由的意志,能夠選擇無私奉獻,舍身忘己,在生命的最深深處涌流出上帝的普世之愛。一切都會過去的,在人生的某一個轉角,崢嶸歲月,綺麗人生,浮華歲月最終都會如云煙逝去,到了明天的明天,到了終結在即,繁華過盡,到底那時的你又是否真的能夠坦言無懼,到神的面前,去交待和算數自己的一生呢?
“生命不勝于飲食么,身體不勝于衣裳么,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生命呢。耶穌說過,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親愛的朋友,周末來臨了,我們也是否應該放松我們忙碌的心靈,卸下一切的重擔,在神的面前,低頭思考一下人生,想想什么才是生命里最值得珍惜和守護的東西。
電影結尾,山姆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父親杰克,紐約劫后余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這是一個撫慰心靈的結尾,這樣的結尾讓心兒繃得緊緊的我長吁了一口氣。人類總是害怕災難,但是當災難真正來臨時誰也無法避免,因為災難是不為人所左右的,災難是沒有預見性的。影片中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
電影《后天》講了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即將造成一個冰川時期的到來,但是當人們對這一理論還將信將疑甚至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災難就發生了,而且就發生在“后天”。災難來得實在太快了,因為人們一直以為災難會在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是很晚很晚以后發生,可是很遺憾,就在后天。
當災難來臨時,人與動物恢復了最原始的關系;當災難來臨時,人與人終于平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是幸運兒;當災難來臨時,人的生命與人創造的文明成果產生了矛盾;當災難來臨時,親情、友情、愛情被殘酷地考驗著。此時的人類之間異常團結,人與人之間,甚至是目中無人的大國與小國之間。因為人類對這種災難的無能為力,因為人類逐年累月對環境的傷害一夜之間就降臨了。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2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后天》這部影片,它讓我觸動很大,讓我懂得了要愛護地球,不應該隨意的去破壞我們的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終于知道了人類有多渺小,而大自然的反撲力量有多大!
《后天》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全片匯集了大量頂尖特效,由于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鐘都將被凍成冰柱,場面極為壯觀。陰云密布的深藍色天空下,一片白茫茫無邊無際的雪地。天與地之間,冰雕般林立的高樓晶瑩澄澈,不多的人點綴其中。忽然,大自然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類破壞的環境平衡恢復到另一個平衡點。在七到十天的時間內,通過颶風、海嘯、冰雹等等極端而恐懼的辦法,將整個北半球的溫度降到南極的水平。我們可以看到,正在飄揚的美國國旗,一瞬間被凍結,在空中飛翔的直升機,因為輸油管突然凍住而突然墜落,走出屋外,剎那間就會成為冰人……
所以,我們一定要阻止這樣可怕的事情發生,那么我們要怎么做呢?首先,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如: 1、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2、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3、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4、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5、盡量以步代車或騎自行車。
我們現在一定要愛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否則,就會出現《后天》中的景象!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3
看完了電影《后天》,心里不覺感觸良多。影片講述的主要是:由于人們無修止地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造成環境惡化,氣候極端變化,全球忽冷忽熱,一些地方下冰雹,一些地方下暴雪,形成了又粗又長的冰柱;一些地方天氣極其炎熱,一些地方極其干旱,缺水問題極度嚴重;許多地方還發生龍卷風。通過影片,告誡人們不要破壞地球、破壞環境,要珍惜我們的地球,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后天》中的主人公——古氣候學家杰克·霍爾為了去營救被困于紐約的兒子,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在冰天雪地里前往紐約。這里體現的父子之情,是多么純正——不論他們平時的相處時間是多么的少,無論杰克為了研究多么忽略他的家人,但在關鍵時刻,他做了保證,他前往,前往他兒子的身邊。他的兒子森同樣的愛他的父親,當被問之最快樂的假期時,他的回答竟是和父親一起遇難十多天。遇難可不是什么好事,可是能和爸爸在一起,那就是最美好的。當颶風眼襲擊過后,通往“希望”的門被打開時,杰克和森面對面的那一刻,那種激動時不能言語的,不用說“我愛你”,只有一句“you make it”就能表達出全部的情感——欣慰,激動,無限的親情,溫暖的愛。
《后天》之中友情、社會責任也隨處可見,杰克研究所的朋友們,陪伴著他踏上了兇險而未知的旅途;森的朋友們,陪著他去尋找救命的藥物;杰克的妻子——一名醫生,在最后一刻都陪在她的病人身邊;大量的研究人員在不懈的努力改善環境問題。
這一點一滴,都會讓我體會到這部“災難片”的深意,就像那個博士說的話一樣:“重要的不是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而是他會長大”,是的,重要的不是明天會怎樣,而是會有明天——有一個明天讓我們創造。
總而言之,保護環境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一個國家的職責,而是全世界人共有的責任,如果我們還繼續破壞和污染生活環境的話,那么人類的后果就像在本片上演在屏幕上的一樣,相信每個人都不希望電影中的災難再在現實地球上上演一遍。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4
大年初二,我懸著一顆心看完了災難片《后天》。電影結尾,山姆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父親杰克,紐約劫后余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這是一個撫慰心靈的結尾,這樣的結尾讓心兒繃得緊緊的我長吁了一口氣。人類總是害怕災難,但是當災難真正來臨時誰也無法避免,因為災難是不為人所左右的,災難是沒有預見性的。影片中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可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們能像山姆那樣慶幸嗎?我想答案肯定是“不會”,因為自然一直承受著人類給它的極大傷害。
電影《后天》講了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即將造成一個冰川時期的到來,但是當人們對這一理論還將信將疑甚至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災難就發生了,而且就發生在“后天”。災難來得實在太快了,因為人們一直以為災難會在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是很晚很晚以后發生,可是很遺憾,就在后天。
紐約在一天之間變成了汪洋,變成了冰天雪地。白雪覆蓋了一切:道路、白宮、城市……冰雪讓世界變成了白色,氣溫驟降讓在圖書館里的美國人不得不靠焚燒書籍來取暖,氣溫驟降讓美國國旗凍結在半空,讓直升機的螺旋槳和燃料都被凍住,讓摩天大樓的玻璃窗層層碎裂……這種景象我們前所未見。這場災難是人類自己造成的,而且并不能用人力來解決,此時的人類所能做的只是逃、逃、逃……
當災難來臨時,人與動物恢復了最原始的關系;當災難來臨時,人與人終于平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是幸運兒;當災難來臨時,人的生命與人創造的文明成果產生了矛盾;當災難來臨時,親情、友情、愛情被殘酷地考驗著。此時的人類之間異常團結,人與人之間,甚至是目中無人的大國與小國之間。因為人類對這種災難的無能為力,因為人類逐年累月對環境的傷害一夜之間就降臨了。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5
南極洲出現了冰縫拉開了《后天》驚心動魄的序幕。肆無忌憚的龍卷風,粒大如雨的冰雹,連綿磅礴的大雨,駭人聽聞的颶風,加上一秒鐘下降10度的氣溫,煉就了賀爾教授對兒子森絡言的堅定,煉就了森與羅拉愛情的堅貞,更煉就了大家的勇氣。
我佩服賀爾教授對科學研究的一絲不茍,對副總統的不畏強權,對兒子森的愛,對華盛頓到漫哈頓的勇氣,是他拯救了半個美國,是他拯救了自己的兒子,也是他打破了災難的語預言。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成功的氣候學家,一個成功的父親。
在整個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愛情,友情,親情,最至善,也最至美。當然其中另一個政治思想焦點是墨西哥政府接納了美國南遷的難民。回想起以前都是美國阻止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入境,而現在卻主謂顛倒,形成了“倒裝句”。美國總統在駐墨西哥大使館發表演說“感謝墨西哥人民。”我不由得想質問一下那些流離失所的,無親無故的伊拉克難民,又有誰會接納他們呢?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導致海水稀釋變淡,改變了大西洋的暖流,是得“鹽溫環境”停止流動。可想而知,后果將是如此的可怕:海洋溫度急遽下降,威力令人生畏的颶風將高緯度地區的冷空氣迅速南下,再加上海嘯和大冰雹,北半球發達地區轉瞬間變成了酷寒的人間煉獄。
如果你不是一個熱血澎湃的人,一出門,將可能被無情的寒風,殘酷的冰霜所凍結,那時你的生命就由此而暗淡。但是什么導致了家人流離失所,可愛的家園消失了呢?也許一切矛頭都指向全球變暖,但人們能否用推倒的方法思考一下,什么會引起全球變暖呢?歸根究底,人類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對于環保,我想我也沒必要再對此抒發感想吧。
雖然這只是科幻片,但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現在已經發生。有人可能會說,這只是虛構的,這么荒誕的想象簡直是天方夜潭,但你能說,在遙遠的時候,人們是否回幻想過今天會有電腦的出現,會有電燈的問世。他們肯定沒有預料到。相同的,現在的你,你能肯定嗎?如果還不注意環境的話,我們后天將可能更糟,也將可能沒有“后天”。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6
《后天》是一部有關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幻影片。杰克博士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預言不久后地球會進入冰川期,可是他的言論卻遭到大家嘲笑。豈料幾天過后氣溫真的急速下降,速降的溫度能瞬間將人凍死,人類即將面臨極大的災難……
這部影片反應了地球氣候變暖后帶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這是一個預演,更是一個警告。全球氣候變暖,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造成的,是全球所有人類共同造作的結果。影片是一個現狀寫照的縮影,當科學家反應了氣候變暖帶來的后果時,并沒有引起政府的關注,更多的人則是忽略它。當預言成真時,人們措手不及,被動逃生、生命財產瞬間灰飛煙。
是自然沒有預警嗎是科學預測不到嗎不是的。為什么災難會重復上演為什么災難會愈演愈烈
眾多表象皆指向一個事實,我們破壞了地球生態圈的平衡。過度的污染及廢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極地冰川融化,帶來的后果不僅僅讓人類飽受苦果,更讓萬物生靈慘遭不幸。
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被動忍受,我們不能只是為結果來被動調整。
應對地球災劫的調整,我們更需要的是用心主動分析災劫產生的原因、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災后賑災,治標不治本。更不要在同一個石頭上反復跌倒!
改善我們的生活習慣,合理利用現有能源,并研發新的環保替代能源,逐步減輕廢氣排放污染。
植樹造林。植被是凈化空氣、平衡生態的救生員。她們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人類大片的破壞山林、良田,建造高樓大廈,直接破壞生態平衡時,平衡的反作用力就會現前。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改變自我開始。節儉一滴水、一張紙,為環保多做一點點。每個人做到一點點,就會改善一大步。
將這光愛傳遞出去,讓節儉、環保成為你生命中的好習慣。你的改變,會影響你身邊的人的改變。大多數人的改變便會影響地球及人類的未來改變。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7
電影《后天》講了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即將造成一個冰川時期的到來,可是當人們對這一理論還將信將疑甚至毫無準備的情景下,災難就發生了,并且就發生在“后天”。災難來得實在太快了,因為人們一向以為災難會在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是很晚很晚以后發生,可是很遺憾,就在后天。
看了災難電影《后天》,一樣震憾的災難場景,一樣驚心動魄的情節,一樣充滿了人在絕景中的頑強和奉獻精神,是對生命終極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以及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訴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實我們都很少真正地去思考明天,雖然都明白生命有限,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熱衷于不斷地計劃,在有限的里面不斷添磚加瓦,構筑無限的人生華廈,雕梁畫棟,庭臺樓閣,從小到大,我們就被教導,要把自我人生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級臺階都安排得一絲不茍,環環緊扣。現代人的通病就是活著就象永遠都會有明天,活著就象永遠不會死。沒有幾個人愿意在生活平順,意氣風發的時候,去思索死亡這件事情,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但在死亡面前我們是平等的,從古至今,煉丹尋藥,積德修行,窮盡智慧,沒有人能夠徹底地逃脫死亡的羅網。很多人每一天勞碌奔忙,周而復始地為營生打點,耽于安逸舒適的生活,沉迷在世界的聲色犬馬,功名利祿的爭斗中,傾盡所有,耗去一生,不外乎是為了在那金字塔的世界里占得一個較能居高臨下的席位。在生命的盡頭應對真實的自我,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趣味的是,在電影里,不一樣種族不一樣階層的人在死亡臨到之時,并不是去數算他們的存款和房產,也沒有翻出厚厚的職場履歷來緬懷,反而是尋找疏離已久的親人,又或是為了捍衛至親好友,以及人類的生命而頑強奮斗,甚至不惜搭上自我的性命。于是,我明白了,人類最高的道德情操是體此刻為他人謀福利
這件事上頭的。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動物,不是體此刻直立行走,運用語言等生理差異上頭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自由的意志,能夠選擇無私奉獻,舍身忘己,在生命的最深深處涌流出上帝的普世之愛。一切都會過去的,在人生的某一個轉角,崢嶸歲月,綺麗人生,浮華歲月最終都會如云煙逝去,到了明天的明天,到了終結在即,繁華過盡,到底那時的你又是否真的能夠坦言無懼,到神的面前,去交待和算數自我的一生呢
“生命不勝于飲食么,身體不勝于衣裳么,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我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生命呢。耶穌說過,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親愛的朋友,周末來臨了,我們也是否應當放松我們忙碌的心靈,卸下一切的重擔,在神的面前,低頭思考一下人生,想想什么才是生命里最值得珍惜和守護的東西。
電影結尾,山姆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父親杰克,紐約劫后余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這是一個撫慰心靈的結尾,這樣的結尾讓心兒繃得緊緊的我長吁了一口氣。人類總是害怕災難,可是當災難真正來臨時誰也無法避免,因為災難是不為人所左右的,災難是沒有預見性的。
電影后天的觀后感篇8
在小的時候,我記得我們那里有一種長尾巴的鳥是特別的常見,同時我也是清楚的記得有一天我們發現地上有那種鳥的死鳥,一開始也沒感到什么,不過后來那種鳥的死尸是越來越多了,也不記得到底經過了多少時間,反正是我們那里那種鳥已經是早一絕跡了。那時我們還小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那時我也沒有去想那是什么原因,但是隨著自己的學歷的增加,現在是知道了,那是因為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這只是是我身邊的一個使我印象很深的事例,其實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事例還可能是很多的,并且那只是在我們那里我想在別的地方也不知道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多少,但我們共所周知的也是我們常說的就是我們的河流的污染的問題,我想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是的地球在改變,地球偷偷的在改變,地球偷偷~偷偷地~在改變~
而今天我又看到了關于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問題的影片《后天》,我有一次想起這個實在是令人不想看到的問題。《后天》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各國,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河期的科幻故事。影片講述了當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時期時,全球氣候急劇反常,大水淹沒了紐約,日本天降罕見的冰雹,歐洲也在海水中不復存在,還有龍卷風、海嘯、暴風雪……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災難都在影片里一一展現,讓我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大自然肆虐發威帶來什么樣的沉重打擊和毀滅。當這場災難來臨,美國南部的居民紛紛舉家逃往墨西哥,而北部的居民已來不及逃離劇烈的`溫降與死神迫近。當日本的天空落下了西瓜大的冰雹,行人慘死在冰林彈雨中,我們為之驚嘆;當數股龍卷風襲入洛杉磯,樓房如圖釘一樣被拔去的時候,我們為之驚叫;當洶涌而來的海水淹沒整座紐約城,一艘龐大的貨輪若無其事悠閑的開進大街小巷,我們為之驚呼;當紐約變成南極的冰川,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變成一只甜筒冰淇淋,我們的心里的感想是怎么樣的呢?在《后天》一片中,人類面對的敵人是最具壓倒性、最無可抵抗的大自然本身:龍卷風襲擊美國洛杉磯、狂雪掩覆印度新德里、葡萄柚大小的冰雹重創日本東京,而紐約將在短短一天之內從炎熱急速降為酷寒!在這部各界期待、充滿特效的電影中,突如其來的氣候改變將對全地球全人類造成難以想象的災害…… 溫室效應,全球變暖,這是人類越來越關心的問題。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人類的明天就像影片的宣傳詞“where will you be?”一樣發人深省。
根據資料顯示,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等,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等,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饑荒、干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于熱浪。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于氣溫變暖而消失;由于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雖然美國的后天不一定是人類的后天,但人類的后天必定就是美國的后天。在當今全球化大潮日益深化的趨勢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于外部世界而單獨生存。即使是最強大的美國,也一樣不能。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應當為全人類的未來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美國是全球頭號能源消耗大國,也是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然而,面對《京都議定書》這樣的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保護人類美好未來的國際合作協議,美國卻不愿意承擔它應當承擔的責任。為了不影響本國的經濟發展,美國政府一直在拒絕《京都議定書》。與此同時,在世界上一些本不該它負責的地方,美國卻又偏偏繞過聯合國的框架,單邊出頭,管得太寬,給當地的人民帶來麻煩,甚至災難。不管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不管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第三世界,不管是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還是虔誠的伊斯蘭教穆斯林,都同屬于一個世界,共同擁有一個地球,共同構成了完整的人類。整個人類應當擁有美好光明的未來。而那些災難:氣候變暖、戰爭陰影……,都應當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一步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