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
觀后感是觀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將自己的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寫好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1
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副副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還有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都讓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將故事里的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比如諸葛亮的“料事如神,指揮若定”;比如周瑜的“心胸狹窄,忌才好勝”。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關羽了。他有九尺高,一張血紅的臉,一雙臥蠶眉,長得特別威武。有一次關羽被毒箭所傷,大夫說:“要用刀把中毒的地方割掉,特別疼。”沒想到關羽說:“我和馬良下棋就不會覺得疼。”結果關羽在割肉時一聲不吭,專注著下棋,連大夫也佩服他的勇氣。
《三國演義》的故事讓我領略了智慧的無盡魅力,也讓我懂得了“智慧來源于知識,知識來源于勤奮”的道理。在任何時代,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掌握話語權,也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多個鮮明人物形象。發生了一系列故事,比如說: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等一系列的故事。
《三國演義》里面有幾個非常有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桃園三結義和群雄割據中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里面還有幾個武藝高強而有心胸寬廣的人物,就是劉備,張飛,關羽,趙子龍和諸葛亮這幾位人。劉備愛惜人才待人友善,而張飛雖然有一些魯莽,但是他武藝高強。而關羽,很重義氣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兄弟,所以被稱作義絕,而趙子龍也是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武藝高強可以打敗張飛,也很重義氣而且有勇有謀。而諸葛亮則是劉備的軍師,雖然不會武功但是料事如神,被稱作什么絕我也不大記得了。而曹操就是奸詐狡猾,叫作奸絕。我最喜歡趙子龍因為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
從這些人的性格里可以看出,這些是什么人,我希望大家不要成為曹操和有勇無謀的人。而要,變成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3
《三國演義》一書我也看了很多遍。一聽到曹操,我就怒發沖冠,認為他是一個老奸巨滑的亂臣賊子。當聽完易中天的品三國的電視講座后,我對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認識,認為他是一個生性隨和、獎懲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誠的人。請聽我一一講解。
先前我以為曹操定是個嚴肅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其實歷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隨和愛笑的人,為什么說他隨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對下屬與朋友是很隨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講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時,喜歡講笑話,聽到好笑的,他會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撲倒在菜盤上,滿臉滿胡子都是菜湯也不在意。他還是一個愛笑的人,
打了勝仗他笑,打了敗仗他笑,戰敗華容道他還大笑三聲呢,寫詩他也笑,這么愛笑的人難道你會不喜歡他么?
曹操還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對百姓非常殘暴,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其實歷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視為平等對待,當運糧工人受傷了,他會問寒問暖,自已也親身上陣。對有功過的人獎懲分明,對需要獎勵的人他獎的比手下人想的還要多,懲的話也會寬容對之。這真是一個好領導啊!
曹操還是一個以誠對人的人,《三國演義》中說他不講信用,虛偽。歷史上的他是為人守信,對人真誠寬容,當袁紹的謀士陳琳大罵曹操后來又降曹之后,曹操對他還是很好,忘記當初的不快,十分寬容和重用他,因此陳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來我所喜歡的《三國演義》里所說的并不是歷史的真實,雖然我也很喜歡《三國演義》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鮮明的人物,但是我還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實歷史的《三國志》!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4
有一回,我、爸爸和媽媽在飯桌上一起吃了頓火鍋。里面有肉串、有雞翅,有紫菜、有各式各樣的丸子和青菜等等。當時,電視里正在播放《三國演義》。這下,爸爸就非要搞個有獎搶答,他問:“誰在桃園結為兄弟啊
?”我們無一人回答,“誰?你們說!”他急不可耐的又說了一次。我聽著很煩,就說:“劉備、關羽、張飛。”爸爸一聽,立刻將準備好的的東西給了我,我一看,竟是一個白丸子,一個牛肉黑丸子,和蝦仁紅丸子,紅丸
子下方還包著紫菜。我過了一會兒全知道了,白丸子就像是劉備的臉,紅丸子加上紫菜就像關羽的臉和長胡子,黑丸子就像是張飛的臉樣。仔細一想,老爸還挺有創意的嘛。
突然,節目演完了,我們十分失望。這是,爸爸又笑著說:“我來講下面的內容吧!”雖然故事情節我都知道,但我還是想聽聽這個“催眠機”能說些什么,就說:“ 好吧!”我趁爸爸講故事,把菜都吃完了,一開始我
就笑嘻嘻的。爸爸“哼”了一聲,就開始講:“孫堅打撈到了傳國玉璽,回到了東吳 ,建立了吳國,卻被劉表射殺,孫堅死后將東吳給了孫策,孫策得知許貢要殺他,便殺了許貢。”到了這,我問:“許貢是誰啊?無間道?
”爸爸說:“是孫策的一個謀士,他見孫策勢力大,想殺了他。”他說完,笑著又繼續講:“之后,被許貢的朋友殺死,從此,東吳托付給了孫權,讓他又是解決不了可以問張昭,也可以問周瑜……”我聽著聽著,眼皮上像
有幾頓重的東西拉著,像快睡著了。因為一點趣味也沒有。
這就是我們家在飯桌上聽《三國演義》的故事。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5
《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寫的一部歷史小說,文中寫了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后被司馬家族滅掉的故事。
文中重點塑造了三國的將領,比如:魏國的司馬懿、張遼、許諸,蜀國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吳國的程普、黃蓋、陸遜等。這些人物性格鮮明,各不相同,給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
在書中,我喜歡的是曹操,因為他能屈能伸,在華容道下馬求饒,是屈;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是伸,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但是他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點——多疑,因為多疑,他錯殺了楊修和呂伯奢一家。雖然人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奸雄,但現在人們對歷史的看法改變了,我相信人們會越來越認可曹操的!
在文中,描寫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的戰爭和事件,有的甚至成為了典故,比如:草船借箭、汗流浹背、望梅止渴等。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們豐富了閱讀,還給我們描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6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讀完劉禹錫的《蜀先主廟》,我不禁想起了《三國演義》中巧妙的《空城計》、陰險的《借刀殺人》、令人敬佩的《刮骨療毒》……
再次翻開《三國演義》,書中英雄人物的豪邁氣概深深的感染著我,仿佛有一股暖暖的歷史長河流進我的心扉。《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歷經各種波折,天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最終司馬炎統一了中國。這本書不僅諷刺了當時社會的荒淫腐敗,還贊揚了各方豪杰敢于反抗的精神,更使我們初步的了解了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中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號稱“臥龍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次諸葛亮率軍討伐魏國,連連獲勝,不料傳來戰略要地街亭失守的消息,諸葛亮正要撤退,只見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向西城殺來。諸葛亮鎮定自如,下令讓軍士裝作老百姓,清掃街道,自己在城樓上悠閑地彈起了琴。司馬懿率軍沖到城下,見這般模樣以為城中有埋伏,連忙撤退。讀完《空城計》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多動腦子,不能魯莽行事。
合上《三國演義》的書頁,關羽、張飛和各路英雄豪杰的事跡仍然在我的腦海中向播電影似的回放著,同時在我的心中油然生起了一份敬佩之情。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7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書,其中《三國演義》讓我為之著迷。
它講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書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如:求賢若渴的劉備、猜忌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羽。他溫酒戰華雄,自信果敢;他千里走單騎,忠義無雙;他單刀赴會,膽識過人;他刮骨療毒,熱血真漢子。在我眼里,關羽就是忠義勇的化身。
我也要向書中的關羽學習:學習他的“義”,遵守道義、講信譽;學習他的“勇”,要勇敢地面對挫折、敢于見義勇為;學習他的“氣”,是做人要有骨氣。
當然,《三國演義》里的人物眾多,形象鮮明,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相信每一個讀三國的人都會收獲滿滿。
三國演義觀后感1300字篇8
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我先介紹一下諸葛亮。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于一身外,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于千里之外。
最廣為人知的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戰》、《計燒連營》、《七擒孟獲》、《空城計》。但我想給大家講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扮鬼神蜀軍割麥》。
諸葛亮第五次出師伐魏,趕上隴上麥子成熟,蜀軍想去割麥。但魏軍已占領那里,諸葛亮想:如果派兵去廝殺,必然割不到麥子,還是用計贏他為妙。諸葛亮就想出了一個計謀。他指揮士兵扮作鬼神,把魏軍將士嚇跑,趁機把隴上小麥割完。后魏軍才知上當。
通過這件事,體現了孔明的計謀多端。是因為他不斷學習,博學多才,才能在戰爭中一次次化險為夷。在關鍵時刻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費一兵一卒,奪得了糧草。我們要學習它的勤奮、努力,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仁義之君劉備。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劉備的能力很強,但也不是完人。劉備作為封建帝王,缺點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意孤行起兵伐吳。他起于微末,志向遠大,性格堅韌不拔、仁義、魅力超凡、城府極深,愛民如子,與民秋毫無犯,而且非常謙虛。劉備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英雄桃園結義》,但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劉備仁義的故事。
荊州刺史劉表病危,想讓劉備當荊州之主。劉備不肯,劉表無才懦弱的次子劉琮就當了荊州之主。諸葛亮勸劉備趁曹操大軍還沒殺到荊州,殺了劉琮,自己當荊州之主。但劉備認為,如果殺了他奪了荊州,將來死于九泉之下,有什么臉見劉琮呢?結果曹操奪了荊州。通過這件事,表現出了劉備的非常大的仁義。不過就因為劉備的仁義,曹操奪了荊州。劉備不采納孔明的意見,是怕丟失了仁義。仁義非常重要,但要是過頭了,就也有壞處。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他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俗語“一說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貴神速。一開始,曹操時常打敗仗,開始在軍事上還是一個亂撞的魯莽家。但是后來曹操能總結戰爭失敗的教訓,并能虛心傾聽和采納臣下的正確判斷,因而在對全局其決定作用的戰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戰取勝。作為指揮大軍的曹操,在歷次戰役中,也鍛煉了自己的指揮才能,有起初指揮三五千人,到后來發展到能夠指揮四五十萬大軍。下面我就介紹一下關于曹操最的《官渡之戰》。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后,袁紹因為一件事生曹操的氣,就帶領七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依謀士言,率兵襲擊鳥巢,將袁紹的糧草、輜全部焚毀。又乘勝追擊,袁軍大敗而逃,七十萬大軍只剩八百余眾,曹軍清理戰利品時,發現一束信,他們把那些信全燒了。袁紹又得了好多兵力,就又伐曹。結果曹操采用十面埋伏、背水一戰,伏兵十隊,袁紹被打敗,又遇伏兵,袁兵大敗,逃回冀州。
在這場戰役中,曹操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驗證了曹操屢屢戰勝的原因,不單取決于他本人胸懷良謀,更在于他知人善納。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義薄云天,忠貞不移的關羽。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始終追隨劉備,忠于蜀國。即使兵敗被曹操俘虜,受盡恩惠,仍然心系蜀國,無一日不思尋兄,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也感謝曹操的恩德,表示要“立功以報曹公,然后去。”于是發生了斬顏良,誅文丑的情節,而后華容道一節也可說是關羽“義”的延續。他英勇驍戰,善于謀略。諸如溫酒斬華雄,于千軍萬馬中取顏良文丑之首,闖關斬將,單刀赴會,罾口川淹七軍。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關羽英勇驍戰,善于謀略的故事《過五關斬六將》。
煮酒論英雄以后,曹操兵臨城下。劉備無奈,只好依張飛之計夜襲曹營。曹操早有準備,劉、張失敗。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妻小被俘。曹操待關羽和他的親人很優厚。關羽為了報恩,就幫曹操殺了顏良文丑,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帶著親人找劉備去了。在途中,關羽先后殺了孔秀、孟坦、韓服、卞喜、王植、秦琪,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把親人交給了劉備。
關羽真是英勇善戰,義薄云天。雖然曹操待他優厚,但他仍不忘記劉備和桃園結義。我們要學習關羽的這種義氣,不要看到好處就忘了義氣。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我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為人勇猛的張飛。他曾率二十騎兵于長坂坡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張飛脾氣大的故事《張飛醉酒失徐州》。曹操以獻帝的名義下詔,叫劉備率軍征討袁術,劉備答應了。劉備和關羽同行,叫張飛堅守徐州。走之前,叮囑張飛少喝酒,多聽別人的意見,守住徐州。張飛答應了。前幾天,張飛兢兢業業地看守徐州。但是后幾天,就實在忍不住了,召集大臣們一起喝酒。第一次敬酒時,曹豹推辭,但張飛不聽,曹豹就勉強喝了一杯。第二次敬酒時,曹豹又推辭,張飛就懲罰了曹豹,曹豹就把呂布引來了,結果徐州給呂布奪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遇事要寬容冷靜,認真分析,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要隨便對別人發脾氣,要不然,別人會記恨在心,伺機報復,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比如像張飛這樣丟掉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