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將個人感受,思考分享給他人,通過交流來得到更多的反饋和啟示。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方便大家學習。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1
愛國,是你我共有的責任;愛國,要從我們的身邊做起。同學們,當你聽世上只有媽媽好時,你會不會感覺到母親對孩子的重要?當你看《我想有個家》時,你會不會會體會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可是同學們,當你聽到《祖國啊,我永遠熱愛您》的時候,你曾掂量過祖國在你心中的分量嗎?可能你認為祖國沒有媽媽和家庭重要,但是你想想如沒有祖國母親就沒有我們的尊嚴,和世界對我們的認可。難道祖國不比媽媽和家庭重要嗎?
我想我們應該誠實守信為榮,不能作弊,我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在家里欺騙家長,在學校欺騙老師,考試作弊,這是缺乏愛國精神的一種表現。誠信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翻開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書,你一定會發現,非常誠實的的人有許多,所以,做人的&39;第一點就是誠實守信。其次我們應該刻苦讀書,不能廢學業,這是我們愛國的一個重要表現,同學們,我們的戰場就是這個腳下的土地,我們的校園就是那沒有“硝煙的戰場”,用我們的努力,學習知識,創造能力,然后用自己的雙手開創一片輝煌的將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這樣,把自己的將來和理想和我們的民族相融,與我們的國家的命運相融,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可以侮辱的。
我們讓和諧充滿世界吧,多一份愛心可以少一些爭執,多一份友情可以少一些矛盾。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在和諧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讓祖國變越來越繁榮富強,讓我們美好的未來充滿和諧。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2
“初心不改”方為堅韌。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上,一顆“爆炸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來自中國的舉重運動員侯志慧上臺,抓住杠鈴,吸氣,抓舉,挺舉,成功!六次杠鈴的舉起一氣呵成,全部成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金牌。殊不知,成功的背后包含多少艱辛。5年前的年奧運會,因傷病被換下的她傷心不已,可“小猴子”沒有放棄,在5年的備戰時間里,憑借頑強且強大的堅韌之心守護著奪冠的初心,5年來每一天堅持訓練終成奧運賽場上最后的王者。青年黨員要學習她的堅韌堅守,樹立起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這樣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挫折,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一往無前”方為堅韌。“00后”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后角逐中,還處于落后的楊倩展現了超出她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這何嘗不是一種堅韌呢!比賽過程中,結果瞬息萬變,穩健的心態至關重要,不少運動員因為心態崩潰而發揮失常甚至放棄比賽,擁有堅持穩健的心態可見一斑。青年黨員干部尤其要學習這種堅持穩健的心態,活泛、創新點多是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特質,而急躁不踏實也是青年黨員的特質,如何做到踏實穩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青年黨員干部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
“奧運”的背后是堅韌。其實在奧運期間,不止中國代表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努力拼搏,他們的拼搏精神、堅韌精神令人動容。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后突破自我,刷新了自身最高成績6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杠鈴,而是參加四次奧運的最后的答謝。奧運健兒們的堅韌是非常值得黨員學習和借鑒的,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共產黨員作為一支先鋒隊,需要從奧運中學習到堅韌的品格,從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到堅持堅守,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保持堅韌堅守。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3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著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項目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后,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現她的人還以為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后備箱里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于昏迷狀態;隨后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為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著傷痛最后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奧運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4
五星紅旗飄揚……每當唱起這首祖國之歌,我心中的潮水澎湃,拍打著祖國之岸。
整理好衣冠,帶上屬于自己紅領巾,一簇鮮艷的紅色在胸前飄揚,好似一團愛國之火在熊熊燃燒著,這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我要珍惜她,愛護它。
星期一早晨,大家站在操場上,只見有的人不戴紅領巾,還有的人帶的.歪七八扭,這實在是過分。開始升國旗,心中久久激動著,那團紅色的火苗燒得更旺盛。注視著五星紅旗,唱著國歌,敬著禮,這個儀式多么隆重,多么盛大。我自豪大聲的唱著國歌,同學們詫異的望著我,捂著嘴巴在那里笑,往往他們,敬禮時,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這是不尊重不愛祖國的表現。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呵護她,愛她。這就是少先隊員該做的本分,望著這些現象,我是憤怒還是可悲呢?
今天也是個特殊的日子,一批新的少先隊員即將誕生,又為祖國添加了棟梁之材,是一件高興的事。走到他們面前,折疊好紅領巾,用規范的系法,將紅領巾系在他們胸前,望著他們一張張童真的臉,希望他們愛惜這份榮譽,這份驕傲,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當我轉身離開時,這位小朋友的紅領巾只是打了個結,我想系紅領巾的這位同學,一定也是這樣系在自己的脖子上的。那我只能這樣說,他不配擁有這條紅領巾,盡管它可以買上千條,上萬條,他也不會明白紅領巾的真正意義,也不會真正擁有它。我將紅領巾重新系了一遍,那孩子笑了,欣喜地摸著她的紅領巾,希望她以后能成為一名愛國的少先隊員。
而我現在愛祖國的表現往往不及戴紅領巾那么簡單,而是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等到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為祖國效力,為祖國爭光。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這首歌一直回蕩在我的心中,我想呼喊:“我愛祖國!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5
“熱愛祖國”說起來很簡單,可是,你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長大后能為祖國效力嗎?你能像周恩來總理一樣無私地為祖國付出嗎?
這學期,我們學了不少愛國的課文,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詹天佑。他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外國人譏笑,接受了那既危險又艱巨的任務。從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詹天佑為國爭光的決心和愛國之情。
知道十月一號為什么是國慶節嗎?那是因為那一天,我們的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男兒推翻了那壓迫人民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
祖國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們就像是離不開水的魚兒。不過,大海也離不開我們,如果一片海洋一條魚兒都沒,它也應該是暗淡乏味的。
從波濤起伏的大海走來,我是海風中的一只海鷗;從白花花的雪地走來,我是一株迎風飄揚時的臘梅。
每當五紅旗飄然而起的時候,我的心中浮現出革命先烈與侵略者、壓迫者斗爭的畫面,我們佩戴的紅領巾就是象征著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告誡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記,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有勇敢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我們過上的幸福安穩的生活可來自不易啊!
祖國,永遠是屬于我們中國人民的!我們中國人民也永遠愛著自己的祖國。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6
不忘初心使命,鑄牢“信念柱”。出生于1997年來自大山的留守兒童侯志慧,在上一屆奧運會中因傷遺憾被隊友替換出局,在經歷了5年的漫長煎熬和等待之后,她在奧運賽場上一舉成功、一戰成名。34歲的兩屆奧運冠軍吳靜鈺,在里約奧運會痛失“三連冠”,是世界跆拳道首位連續參加四屆奧運會的女運動員,和吳靜鈺同期的運動員大多早已退役,她卻依然重回賽場:“這不是犧牲,是夢想。
不怕挫折風雨,守護“同心柱”。“00后組合”張家齊、陳芋汐幫中國跳水隊蟬聯了女子雙人10米臺項目自2000年入奧以來的第6枚金牌;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勇奪銅牌的姜冉馨“熔銅為金”,和龐偉一同摘下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賽金牌。年輕干部講團結、懂團結、會團結。團結精神是共產黨員們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并非是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在揮灑個性的基礎上精誠團結、目標一致,這才是團結的詮釋。
不斷向前邁步,鉚緊“學習柱”。記者問陳夢這次奧運會結束后有什么安排,陳夢只是回答:“繼續訓練吧。”提到中國人,我們會想到什么?謙虛。“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活到老學到老”……謙虛好學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年輕干部深入基層、奮斗新征程的時期,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有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意義。年輕人要立足實踐提升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研究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向群眾學習,俯下身子、甩開膀子,主動到艱苦地方鍛煉、到基層實踐。
思政大課觀后感三百字篇7
這次疫情從在中國爆發到如今肆虐全世界,充分的說明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發展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的重大挑戰。多次引用‘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就是強調各國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常常抱有這樣的工作態度和思考方式,正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當今世界面對百年來的大變局,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合作共贏是各國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祖國發展的過程中各國需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病毒無國界,中國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彰顯開放的胸襟和大國的情懷,及時向各國分享抗疫經驗,與世界各國攜手戰役。
如今疫情防控形式持續走好,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是因為黨和政府建立起的疫情體系發揮了巨大作用,彰顯了黨中央統一領導的強大力量,更彰顯了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中華民族已經歷經無數次的磨難,但一次又一次抗了過來,多難興邦,每逢磨難當頭,都能激發偉大的愛國情懷和無窮的斗爭力量。在這次的疫情中不就體現的淋漓盡致,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線;無數醫務人員不畏生死抗擊疫情;國外華人籌集物資運回國,國內人民捐贈日常用品,蔬菜……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心態,不隨意聽信謠言,相信國家,相信科學,中國人民一定能夠盡快取得抗疫斗爭的最后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