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觀后感10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寫戰馬觀后感100字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戰馬觀后感100字下載,供大家參考。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1
看著家里那幅老舊的奔馬圖,心里疑惑不解,為什么不管是身邊人,還是世界偉人,都喜歡那個被鞭子抽打的笨馬?它們忠厚老實,不自由;它們笨手笨腳,不機靈,它們就是人類的交通工具,是人類的搬運工。
之后,看了劉老師推薦的影片《戰馬》,才對它們有所改觀。在影片中,那匹叫作喬伊的馬,它受到寵愛,經歷戰場,遭到虐待,最終,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邊,那時,它已經從一匹可愛的小馬駒變成了飽經風霜的“老馬”。它瀟灑威風,對于觀影者來說,它是自強不息的駿馬;對于主人來說,它是忠實可靠的朋友;對于國家的戰士來說,它是經歷百戰,與他們同行的烈士!經過無數戰爭,它又像幸運兒降臨在主人身邊,那白雪皚皚的景象,柔和的為他們慶祝。
我看完后,激動的淚水忍不住落了下來,“馬”這個僅三畫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畫里包含的不僅是駿馬那壯美的體魄,更是它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堅定,赤膽忠心的信任,人都達不到這崇高的境界,但它,馬,它做到了。
此時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馬圖,它那瀟灑的風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訴別人:“我是主人的驕傲”!是啊,它值得擁有它的人驕傲,自豪。從此我愛上了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個笨手笨腳的“搬運工”了,也愛上了“馬”這個字,再次寫“馬”這個字的時候,心中無限感慨!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2
在農場長大的喬伊,與疼愛他的男孩艾伯特一起勞作、游玩、成長,二者之間建立了相知相惜、如親人一般的深厚情誼。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家計,只好將喬伊賣給了騎兵隊,而喬伊隨著騎兵隊遷徙,前往法國進入戰區,為前線運送軍火物資。在這段顛沛流離的過程中,喬伊更換了多個主人,從英國上尉,到德國士兵,再到法國農民,他見識到戰爭的丑惡,同時人性的光明一面也成為支撐它努力存活下去的力量。然而,最終歷經坎坷又終于回到了男孩的身邊。
導演始終以馬的視角出發,讓馬兒的經歷夾裹著人物的境遇一起前行和發展,所以不僅讓人看到的是一匹不知疲倦而又勇敢堅毅的戰馬,更讓觀眾看到了人類對于非人種的惻隱和憐惜之情,更讓一個個走入它世界的人的生活和命運都有了質的變化,而不論這變化是好是壞,都在一匹馬的見證之下完成。正如每一個走入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他們的驛站,他們一直都在不停地奔走著尋找下一個目標,奔跑著抵達下一個不知道的驛站,我們很多時候也只是他人人生中的一片風景和一所驛站罷了。
最讓人潸然淚下的要數男孩對于找尋愛馬的堅持和對其信守承諾的誓言的表達。此外,軍官對于阿爾伯特的承諾,德軍中兄弟間肝膽相照的承諾,爺爺對女孩的承諾,以及拯救馬兒后英軍對于德軍的承諾,最后又以男孩兒失而復得的承諾作結。整部電影貌似在和觀者玩一個真情兜圈游戲。這樣的處理細碎而但卻不造作,細化但卻不斷強化,感動隨時都有可能會爆發了。
岔開話題,說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我相信看了電影的人,對于電影中那匹神駿的戰馬一定也喜愛有加,它高大雄健,漂亮非凡,而且速度奇快,聰明異常,男孩親眼見證了它的誕生,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又得到了他,對于他那貧瘠的生活而言,這匹馬意味著夢想,意味著生活的樂趣,而且這匹馬也通曉人性,稍加訓練便理解了小主人的意思,任勞任怨,尤其是犁地的那一節,更加表現出人與馬的高度的默契和和諧,這其中蕩漾的情感,無論是對于人和馬,都是非常的真摯的,因此,我相信,千里尋馬,是這個男孩最直接的感情釋放。很多時候,人與動物都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其中滋味,無法盡言。
影片的獨到之處在于極具考究的攝影和氣勢磅礴而又催人淚下的配樂。攝影上,時而勾勒濃情的暮色,時而刻畫雅淡的田園農莊。尤其在最后的結尾處,遼遠蒼茫的山嶺上,烈焰般熾熱的夕陽用一片通透的橘紅塑造的油畫般的溫情畫作,戰馬的靈性和坎坷的經歷也在此刻有了恢弘的滄桑感,而男孩兒與家人的相擁則更具溫情感。至于音樂,激昂的配樂是戰馬奔馳咆哮地穿壕的勇敢和堅強;舒緩而又平淡的輕吟則是戰馬和男孩兒闊別相聚的感動。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3
在風光靜謐的德文郡田園里,一匹名叫“喬伊”的小馬駒誕生在這里——這就是影片《戰馬》的開端。
影片講述的是在1914年,在集市上主人公阿爾伯特的爸爸以30基尼天價將幼駒喬伊“收入囊中。阿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聲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就要將其立刻帶走。父親泰德只好賭上全部家當。于是,在阿爾伯特的強迫下,最終靈性的喬伊領會到了主人的苦衷并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開墾了出來。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最終辛苦換來了收成,可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與此同時德軍襲來,親被迫將馬變賣給了軍官,換來了30基尼。阿爾伯特也只能含淚將它送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戰爭激烈,喬伊在這段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換了許多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和孫女,再到德國騎兵……他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和戰爭帶來的創傷。
導演始終以馬的視角出發,讓馬的經歷夾裹著人物的境遇一起向前發展。我們看到了一匹不知疲倦而又勇敢堅毅的戰馬,也看到了人類對非人種的惻隱與憐憫之心。影片中有幾段高潮對馬眼珠做了夸張的特寫,馬眼里影射出的世界既夸張又真實。戰火浮華,卻身不由己,溫情與慘烈夾雜著流進了我的心窩。
最讓人潸然淚下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承諾。阿爾伯特對喬伊說“我們一定會再相遇的”,軍官對阿爾伯特的承諾,德軍兄弟之間肝膽相照的承諾,爺爺對孫女的承諾,還有英德兩軍之間的承諾,最后有一阿爾伯特對馬兒失而復得的承諾。整部電影似乎在和我們玩一個真情兜圈的游戲,但這樣的處理細碎卻不做作,細化但有不斷強化,感動似乎一觸即發!
我想,現在哪還會有這樣人與動物之間深深的眷戀?有太多純真的感情,從古到今,就在戰爭和時間里慢慢被沖刷,直至被扔進了歲月的垃圾桶。
在頗為沉重的電影卻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情節。那只頻頻出現的鵝在看見地主來時總是“毫不留情”地啄他屁股。當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絲困住時,英德各一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走出戰壕,幫它脫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嚴面前,戰爭變得毫無意義。在德軍對他的同伴喊:“我還需要一把鉗子!”戰壕后立刻認出了五六把來,落入水坑中,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感動不已。
戰爭結束了,一切都告一段落,馬與男孩又回到了家鄉。但故事還沒有結束——曾經收留過喬伊的農民以100基尼拍下了喬伊,阿爾伯特是有多不舍?!就連喬伊眼里也是隱隱地泛著淚光。但最后善良的老人還是將馬爾讓給了阿爾伯特,“它是屬于你的,這也是我孫女想要的結果。”夕陽里投下老人的背影,善良的人性再一次得到了渲染。
片尾懷舊的環境讓戰馬的靈性和坎坷的經歷有了恢弘的.滄桑感。曾經,它在亂世中奔馳而過,曾經,它是一匹佳馬。不過,那也是曾經了。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4
最近幾天,我楊圣豪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電影叫《戰馬》,現在我就說說我對《戰馬》的影評吧。
我先來說一下《戰馬》的主要內容吧:有一個人他為他的兒子用30基尼買了一匹小馬,后來他把這匹馬用30基尼賣給了英國軍,等他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也去投軍了,(英國只有18歲才能投軍的)后來那匹馬奇跡般得活了下來……
我首先對馬的小主人(那個人的兒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為他不惜丟了性命,不管媽媽的反對也要跟他的馬在一起,這說明小主人跟他的馬感情很深很強。
在小主人訓練他的時候,十分耐心不怕失敗,經過幾番周折后把性格暴烈的小馬馴服了,并發誓要跟小馬相依為命。
還有就是小馬跟別的馬的不同之處。小馬全身色澤發亮,頭上有一塊雪白色菱形印記,四個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體高大,速度比跑車還快,在需要好幾只強壯的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巖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許多連人都無法活著通過的地方活了下來并在戰場上與小主人相遇。
這部電影總體的中星表現得很明確,都是圍繞著小馬的,小馬在這場戰爭中換了4個主人,每個主人都十分善良,厭煩戰爭但其中有三個慘遭殺害,第一個在一場突襲戰上陣亡了,第二第三個都被當成因為厭倦戰爭當逃兵而被槍斃擊殺了,第四個幸存了下來,在最后一場仗的時候,英國人和德國人都體現出了友好的一面,兩個國家在危險無人救出了小馬并讓小馬平安無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邊去。可見小嗎的生命力如此頑強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變成了一匹傳奇般的戰馬。
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幾次耕種失敗;被眾人嘲笑的`打擊和妻子的反對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訓練小馬。那是因為小主人的爸爸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騎兵隊長,獲得過許許多多的獎,但他卻在戰爭中摔斷了腿,再也不能騎馬了,現在他在小主人身上發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騎兵,把他的榮耀繼承下去,一輩子都要好好騎馬。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5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戰馬》。這本書詳細地敘述了一匹名叫喬伊的小馬從普通的農用小馬變為一匹威風凜凜的戰馬的過程。
但是,喬伊不同,它是匹良種馬,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為了戰爭差點失去了生命。從開始尼克爾斯上尉來買喬伊時,到在戰爭中被德國兵奪走后,有許多的騎兵都騎在它身上,這些騎兵都是善良的也都是不幸的,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給別人當了奴隸,但他們都很愛喬伊。喬伊在戰場上雖然經歷了許多生死磨難卻也得到了許多忠誠、義無反顧的情誼:當它和托普桑做了德國軍的俘虜時,高個兒的跛腳軍官并沒有讓它們受苦而是把它們當做英雄看待;當它獨自在無人區被鐵絲網困住時,本是敵對的英國兵和德國兵卻共同幫它弄斷鐵絲……至少戰爭沒有將人性中的那一抹善良帶走。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么比金錢更有說服力的話,那就是愛,只有愛才能征服一切!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6
《戰馬》這本書的作者是邁克爾·莫波格。他是英國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迄今為止,已創作了百余部兒童文學作品。代表作《戰馬》初版于1982年,隨后被改編為舞臺劇和電影,風靡全球。
這本書是以戰馬喬伊為第一人稱來描寫的。故事講的是一位農夫買了一匹紅栗馬,他的兒子艾伯特給它取名為喬伊,從此他們成為了的伙伴。有時艾伯特會牽著它去散步,有時會騎著它去放羊,有時也會唱歌給它聽。每當艾伯特吹起口哨,喬伊就會飛快地向他跑過來。可是后來農場沒錢了,這時戰爭也爆發了,農夫把喬伊賣給了軍隊,艾伯特只能和喬伊分開了。臨走前艾伯特對喬伊說:“我一定會找到你的。”在軍隊里喬伊成了一匹戰馬,它先成為了尼科爾斯上尉的戰馬,后又成為了騎兵沃倫的戰馬,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后竟成為了一匹拉車的馬。戰爭中喬伊始終沒有忘記艾伯特,也沒有忘記他的口哨聲。最后他們終于團聚了。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友誼十分珍貴。喬伊和艾伯特都分開十幾年了,但雙方都始終記掛著對方。喬伊很勇敢、堅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危險,它一樣挺了過來,就為了找它的伙伴——艾伯特。自從喬伊賣給了軍隊后,艾伯特就想參軍,可是因為年齡沒有達到參軍的要求,當時沒有如愿,長大參軍后還在不停地尋找喬伊。他們的友誼真的像山一樣高,海一樣深,十分感人。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7
今天下午,我們五六年級都在教室觀看《戰馬》這部電影。
開始了,我們都安靜下來認真地在觀看。《戰馬》這部電影講述了在農村里發生賣馬的故事,第一匹馬是一匹又高大又強壯的馬。一個農民很想得到這匹馬,一激動說用三千英鎊買下這匹又高大又強壯的馬。當時他是因為喝多了酒,說出了這個價錢,他回到家把買馬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妻子很是生氣,又罵他是笨蛋,但也沒有辦法了,馬已經買回來了。但他的兒子卻很開心,他的兒子想很快地訓服這匹馬。一開始他就被馬踢了幾腳,他沒生氣,也沒有放棄。為了能訓服這匹馬他給很多燕麥給馬吃,這招還真是有效,馬聽話了不踢他了,他教會了馬站穩不動,聽到主人吹口哨就會走到主人身邊等技能,真是太可愛、太聰明了。他還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喬伊”。后來這匹馬被子軍隊的人購買走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祖父家里養的那條狗。雖然最后那條狗被祖父賣走了,但我還沒見過那條狗幾次、沒跟它玩幾次就被祖父賣走了我很不高興。我回祖父家進大門時它都會以為我是壞人“汪、汪、汪……”不停地叫,我祖父就會罵它沒用,說我是小主人,不要叫了,要認得小主人。在吃飯的時候我都會扔點肉和骨頭給它吃,后來慢慢地認得我了,我又給了它吃得食物它見到我就沒有“汪、汪、汪……”地叫了,還會搖搖尾巴,我也開心地摸了摸它的`頭。但是我以后再也不能聽到它的叫聲、再也不能見到它了、再也不能摸它的頭了。
《戰馬》這部電影很好看,我要多看幾次。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8
從一開始,albert和joey的命運就糾結在一齊了。
他看到它出生,看到父親冒著沒錢交租的風險把它買回來時,簡直就像見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在我看來,albert和joey的感情并不是人與寵物之情,而是一齊成長的兄弟之情。騎馬與小汽車較勁的19歲少年和看到圍墻就還會退怯的小馬駒不正是同一個人嗎他用印第安人的辦法呼喚它,擋在父親槍口下救下它,和它一齊在眾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下耕一塊石塊亂布的荒地:大雨傾盆的那一刻起,隨著泥水、汗水和血水交織在一齊,這對兄弟獲得了他們的第一次成長。
雖說那個暴風雨的夜晚給albert一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打擊,與之相比,整個世界才正是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joey從此開始了它的戰場生活,主人從英俊早逝的英國軍官到令人同情的德國兄弟,到善良的意大利小姑娘,到之后的德軍下士;它從最開始威風凜凜的騎兵坐騎,到拉載運送傷病的馬車,直到拖運沉重的罪惡炮火。戰爭,從每個人的手里奪走了他們的一切。財富、健康、親情、生命。。。并且不管你曾對父母許下過怎樣的誓言,住在多么完美的世外桃源,終究躲不開戰爭帶來的夢靨。
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因為人性不會永遠被納粹精神湮滅。當同伴永遠的倒下了,joey久久不愿離。但戰場上的火光四濺中,它醒了,與生俱來的野性和奔跑的欲望最終醒了,迎面而來的坦克,轟隆隆作響的炮聲,密密麻麻的鐵絲網,都不能使它畏懼后退,但它還是受傷倒下了,就像一只走失的小貓,只能嗚咽著舔舐傷口。兩軍對壘的無人區,竟因為一匹受困的小馬產生了聯系。不愿輕易動粗的英國紳士,認真嚴謹的德國人,同時救了joey。命運給人類開了多大的玩笑,這些人本能夠做很好的朋友——就像巴頓說的,這狗娘養的戰爭!
19歲的執拗少年和小馬駒肯定沒想到,4年后會這樣再見面。他看不到它流血的傷口,它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疾馳著奔入他懷里,但一聲貓頭鷹口哨響,它還是找到了他。戰爭給他們留下太多關乎痛苦、離別、失的印記,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像joey的四蹄飛雪那樣無法抹。
戰爭,讓joey和albert再次成長了,不愿耕田的小馬在戰場上為同伴分擔重量,戰場上albert沒有拋棄農場主的兒子,但經受這一切,并不是他們想要的吧。夕陽下出現了albert和joey疲憊歸來的身影,他的父母最終等到這一天了,但有更多人像艾米麗的爺爺那樣,在戰爭中失自我的一切。
期望地球所有角落不再有硝煙彌漫,期望世界永遠和平。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9
一個上將問他的士兵:世界上大的力量是什么?是槍?是炮?是將軍?這些都不正確,答案其實是愛!因為愛,可以讓世界不再充滿戰爭,讓人們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
《戰馬》這本書讓就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匹名叫喬伊的馬。故事一開始講述了喬伊和男孩艾伯特相依相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喬伊不得不與艾伯特分離,走上了戰場,成為一匹戰馬。艾伯特傷心欲絕,并發誓:”無論你在哪兒,我一定會找到你。”為此,艾伯特參了軍,對喬伊的愛讓他有勇氣面對戰場上飛來的子彈。而喬伊,在戰爭中經歷了種.種磨難,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過,正是對艾伯特的愛和思念鼓舞著它,讓它堅持到了和艾伯特團聚的那一天。
在這場戰爭中,也有一些人像艾伯特那樣愛護著喬伊,給予它溫暖。這些人愛馬,他們認為馬是戰爭中理智的“人”。記得有這樣一個情景:一場戰斗中,喬伊不小心跑入了無人區,被密集的鐵絲網纏住脫不了身,德軍和英軍為了解救喬伊暫時停火,互相合作,幫助喬伊脫困,這一幕著實讓人感動。
沒有愛,人就無法堅強,因為愛不是一種無足輕重的情感,它是生命的血液,是分離者重新團聚的力量!故事最后,經歷了悲歡離合、生死輾轉的喬伊和艾伯特團聚了。喬伊的自強不息、勇氣和忠誠,人們渴望和平、憐憫與愛,共同鑄就了這個傳奇。
戰馬觀后感100字篇10
昨天,在選修課上看了剛剛上映的美國電影《戰馬》。
這是一部奧斯卡六項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為喬伊的馬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
影片從童話般的田園景致,色彩飽滿的青山綠草、紅瓦磚墻美景中展開。在那青山,平原,藍天,綠樹,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平原上,小馬駒喬伊安靜詳和地出生了。剛一出生,人們就驚嘆于它的美麗。棕色的皮毛,四只腳都是白色的,像套上四只白色的襪子,額頭上還有一個白色的胎記。稍稍長大的它,就被迫離開了母馬,被人拉到集市上去叫賣。終于,它被一位跛腿的退伍老騎兵以30幣買下。接下來,影片即以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場景為我們了展現了這匹英勇神奇的戰馬和它的主人艾伯特的傳奇故事。
場景一:雨中犁地。為了買下這匹健美的小馬駒,艾伯特一家已經傾家蕩產,在地主的逼迫之下,尚且年輕不堪重負的喬伊不得不在滿是硬石的平原上犁地。在經過了一次次失敗和受傷之后,喬伊和它的主人始終不放棄,不退縮,堅定著信念,終于在一場來之兇狠的大暴雨中,喬伊和主人犁開了地,大地裂開了口子,像快樂的開出了花兒一樣。喬伊和它的主人成功了,人們紛紛來向他們祝賀。喬伊和艾伯特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堅強和勇氣,也因此才得已保住艾伯特家的農場。使他們一家得以繼續生存在這個美麗的平原上。
場景二:生離死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最痛苦的莫過于生離死別。人與動物之間也不例外。小馬駒喬伊由主人艾伯特一手養大,情同“兄弟”。可是可怕的戰爭來臨了。艾伯特的父親迫于生計不得已將喬伊賣給了英國軍官作為戰馬。從此喬伊離開了主人開始了在戰爭中巔沛流離的生活。在離開主人艾伯特的時候,動物和人表現了同樣的情感。喬伊憤怒地踢開了牽走它的士兵,飛快地向它的主人奔去。無奈戰爭殘酷地奪去著人們喜愛的一切。
場景三:戰火狂奔。在戰爭中喬伊先后換了多個主人。在巔沛流離中飽經磨難。先是買走它的英國軍官,后來是逃跑的德國小兵,再后來是美麗的法國小女孩,后來又是德國士兵。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戰爭中自身的生命尚且不保,但他們都極愛沒有反抗能力的戰馬喬伊以及它的同伴,一匹健碩的黑馬。但這些人都不是它真正的主人,喬伊真正的主人是撫養它長大的小男孩艾伯特。
戰爭本是人類的較量,馬是無辜的,當喬伊的摯友——黑馬因戰爭死去,喬伊獨自在戰場上飛奔,此刻它只有一個愿望:回家。它不惜被鐵絲網一層層的纏繞,直到最后被無情的鐵絲網緊緊的裹著無法動彈,當英德兩國派出戰士解救它時它依然想爬起來繼續前進。喬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起生活。結局是美好的,夕陽下喬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回到了開始的地方,“無論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我想,斯皮爾伯格用馬作為電影的主角,比起他前兩部戰爭電影,還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為了救一個人的生命,犧牲了好幾個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單中,商人為了救猶太人,這些都是戰爭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這部電影中,馬是主角,動物不會發起戰爭,在戰爭中它也沒有偏見:作為英國士兵的戰馬時,它飛快奔跑,幫助英國突襲德軍;一旦變成德軍的戰馬,他負責把受傷的士兵拉出戰區,后來他又幫德軍拉大炮,而這致命的大炮轟向的對象卻是英軍,甚至是養它長大的albert。馬沒有能力左右人類,甚至沒有能力左右它自己的命運,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來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類最終的價值取向。最終,人類會在這種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見,找到自己最初最真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