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
寫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高人們的交流能力。小編給大家分享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參考,方便大家參考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怎么寫。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1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后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蔑時的冷靜,而是他敢于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象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么。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象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么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后成功的年輕人。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樸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么冷靜、淡定的一個。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希望成為成東青的那種人,至少,我可以向他一樣勇敢的面對。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2
截止到現在,我看《合伙人》至少有3邊了。
第一遍是在網上看的搶先版,第二遍是是之前公司在端午節以福利的方式發放的電影票,雖說影院小了點,不過絲毫沒有影響到這部影片在情節,臺詞,音樂,情感上煽動和靈魂上的沖擊。第三次是在前些天突然感到些許迷茫的時刻,特意翻出來回味一下前兩次帶給我的激勵和震蕩。
整體感覺就是,中國人的出國夢很殘酷,面臨社會劇變,改革下人們的出路也很殘酷,很多失敗和尊嚴的喪失逼出了成功,而這些成功者也總在回顧、反省、時刻警醒著自己,為了自己過去的屈辱而奮斗著。說得出口的、說不出口和最終說出來的都一樣殘酷和讓人激動。電影的細節讓我動容,成東青在功成名就后依然拿著老式的諾基亞手機撥電話,說明他還是保有內心那份淳樸和厚重,這是生活不曾改變的,雖然他已經從一個很傳統靦腆的普通人,變成了很會講笑話,很會推銷、演講和講課的大老板。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讓我想起了我的過去,成東青在學校教書時,死氣八咧得追著主任的兒子教英語,餐桌上當他婉轉甚者是很卑微羞愧的想向主任要一點補課費時,主任那一派自命清高、瞧不起人又覺得對別人是很大恩惠的樣子,不但講了一堆不給錢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還侮辱性的給了幾個吃剩的餃子作為最實惠的回報,不免讓人看了心酸。這種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但我想這種愚蠢又可笑的做法可能至今還沿用在那些有點權力和身份的人身上。這種讓接受者感到莫大痛苦和侮辱的行為,確實能給人很重的打擊,能改變人們對這個階層、地位乃至周圍社會的看法,進而形成一種特定的價值觀,這更殘酷。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3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
《中國合伙人》既能反映出青年的沖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圣的感覺。現在就和 小編一起來讀一讀中國合伙人電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1
這部片子吧,要說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說好看吧,卻是還是這么回事。
要說就中國內地片而言算是不錯的一款了,有個香港導演好歹有了點港片的味道。
但這部片子吧,我感覺他是拍的有點意思,以下就純個人觀點了。對錯勿究。
故事的拍攝方式呢,是采用的比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內在的敘述脈絡,卻又是比較實在的內地風格。
至于影片的主題嘛,我就更有了種霧里看花的感覺,看之前就聽說這是部講述新東方的片子,而且開頭采用倒敘的手法,我還以為以為是滄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來著,結果還沒開始品出味來,影片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精彩的,我又以為影片是來歌頌青春的,結果套著個大學的殼就開始了年輕人必不可少的愛情。青春愛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終于明白友情原來是這部片子的主題時,他結尾處鬧了這么一出,拜托,如果只依靠每個劇情轉折后的幾分鐘拼搏的“調調”就能包裝成一部片的話,你讓《肖申克的救贖》這類片子所代表的的類型往哪放。
盡管看完這不片子后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還都是因為看時聯想到其他事時而生的。
最后用一段話來評價這不片子。
它就像一個很有心的廚師燒的一桌菜,本來是想做一座滿漢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進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鍋大雜燴的和菜,你要說它的味道吧,卻是不賴,但你要說它是到好菜吧,心里又實在無法認可。
最后補一下幾點小感悟。
關于成冬青最后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說,精彩的人生背后盡是無盡的辛酸與苦累。
還有在王陽婚禮時,孟曉駿說他們不提他演講恐懼癥的事,那確實是感觸頗深,讓我想起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僅有10%是語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對于一般人而言,別人的缺陷,要盡量避免觸及,但是真心朋友,卻是得提出來想辦法解決的,可能最開始會傷到人,但是不說只不過是掩藏在了雙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隱患。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說話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稱之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2
昨晚我看了一部電影——《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從多方面描述了中國合伙人的創業艱難,使我很感慨。
《中國合伙人》講述了三個北大才子:成東青、孟曉俊、王陽的奮斗歷程。他們畢業后白手起家,沒有任何人的幫助,在廢棄的工廠里辦學校。我覺得,白手起家恰恰給了他們勞動的經驗,給予了他們社會實踐。在一步步地走向社會,他們逐步發現自己有諸多缺點。這時,成東青的學校已初具規模,恰好孟曉俊海歸回來,三人經提議便決定合伙創辦“新夢想”。可在工商所碰的釘子,再次讓三人認識到了現實只有靠打拼,才能有收獲。經過了長時間的打拼,公司初具規模。可朋友關系卻陷入尷尬。在一場朋友關系的背后,卻保藏著多年的怨恨。雨過天晴,成東青和孟曉俊再次和好如初,并成功上市,實現了三人的夢想。
通過這個電影,它反映的我覺得是多方面的。故事中,三個人的性格,相互起著制衡,彼此依靠,才托出“新夢想”。成東青的保守思想,扎實務實,勤勤懇懇。慢慢的一點點來。為公司的前期做好了基礎,但古板也成為了他的代言詞,導致出現了一些缺陷;孟曉俊的激進思想,指導公司的創意分配,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我覺得這個角色頭腦很精明,也很能干,但是并不愛出風頭。也就不善于頂住關鍵時刻的要害。王陽性格中庸,是朋友之間的磨合劑。既能夠打圓場,又能夠讓自己處于優勢的地位,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本身沒有太多的能力體現。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巧妙合作,推進了公司的向前。從這個方面,我覺得電影描繪出了現代合作的重要。俗語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集百家思想于一處,才能采納優點,吸取教訓。
《中國合伙人》也反映出了80年代人們奮斗的艱難,也體現了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前衛,只是想著去美國,去美國。而并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旅程,這注定導致了大多數人的失敗,也為成功者做好了鋪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勝出,但是有機會勝出的人一定能夠經得起波折。在那個還并不開放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受過磨難,同樣電影中的三個人物都受過磨難。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電影中,三個人物都很艱辛的面對,他們有著彼此依靠,更好的努力。被學校開除,創校史記錄。成東青當然懊惱不已。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繼續勇敢向前,努力拼搏。在美國受挫折的孟曉俊也是同樣的感受,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朋友的友誼,他一如既往的努力打拼。堅持上市的他最終被朋友所理解。
《中國合伙人》電影我覺得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既能反映出青年的沖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圣的感覺。實在值得一看!我見識了三個人物的合作和友誼。認識到了,只有經歷更多的磨難才能有基礎,才能更加的勇敢向前!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3
《中國合伙人》讓我看到了那個追尋美國夢成風的年代,懷揣夢想的一群年輕人是如何在現實與夢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的。劇中充斥著那個時代追夢的感動與辛酸,或者更多的是無奈。這部電影把一些東西感情具化了,把夢想寫的很概念很具體,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細細品過,卻總有那么些許的細節跟語言打動震撼著我們。劇中人物性格迥異,成冬青一個典型的貧苦出身,土鱉比屌絲更加形象,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是充滿堅毅與執著的創業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鮮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堅持。孟曉駿張揚激進與自尊心極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恰恰襯托出成冬青的“土鱉”—保持穩健。而王陽表現的則是中庸的形象,文藝憤青,三個人中間的調停人與潤滑劑。
那個年代告訴他們什么是夢想——美國,卻也在無情的擊碎著他們的夢。有的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夢想卻照不進現實。但是上帝卻永遠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他們眼中有夢想并且堅持就是幸福,無論這夢想是被現實綁架亦或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這是我明白的第一點。
其次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君子之交。逐夢路上有那么一兩個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這個感情不需要太多語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經歷,只是隨著歲月靜好,許多事情就這么發生了,感情就這樣不期而遇了。不論你發生什么,總會牽著那么幾個人的心。有一天你覺得感情淡了,緣散了,但是只要你需要,你有困難了,它還會來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隨。這是我明白的第二點。
有多少人曾滿懷憧憬有多少人背棄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壯志改變世界卻被世界改變。“如果皺紋終將刻在我們的額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刻在心里。”用這句話收尾,可謂是畫龍點睛,回味無窮——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4
中國合伙人上映好幾天了,今可是這幾天一直比較忙,今天才有時間看一下。感覺很不錯,這部電影的時代跨度不大,但是很多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是學生,創業者還是創業成功或者創業失敗,都能從這部電影里面發現很多曾經自己的內心世界。尤其是現在的我,看過之后,心里更是五味雜陳,在此分享給各位農業人朋友!同時也推薦大家有時間了都能去看一看,也許,你也會有所感觸!
中國合伙人是講述了三個人從大學,到逼迫創業直至成功登錄美國納斯達克的故事。三個人當中,一個激進,一個中庸,一個保守,本人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團隊中最好的組合了,企業有時候需要激進,但是有時候需要保守,如何把握,如何調和,主要還得這個中庸的人來做!電影里能看出來新東方的影子,也許就是俞敏洪他們三個人的發家史吧!不管怎么樣,他正確的詮釋了中國環境下合伙人的內心世界,是現實中國企業世界里面的友情,感性挑戰理性,理性又反哺感性的的一種最好表達!
故事最后,導演陳可辛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 結局,雖然我的合伙人有過分手,有過彷徨,但最后在大是大非面前,用智慧及改變找回了尊嚴。讓世人知道,如今的中國人早已不是當年的國人那樣麻木的崇拜美國了,因為,世界因我們也在改變!
我喜歡《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5
有人懷疑蘇梅與成東青間的愛情,認為蘇梅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利用“東子”這只癩蛤蟆。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成東青因追求蘇梅而患上肺結核,在他休學期間蘇梅對成東青的關懷,足以說明她已經接受了成東青。蘇梅去美國前的最后一個晚上“睡了”成東青,并非對二人愛情的結算或對成東青的報答,是因為她認為完成美國學業后有回國的與成東青修正果的可能性,畢竟本分的女性輕易不會拿性作交易。蘇梅后來為了留在美國接受了其他男人,并向成東青宣告“分手”,這也進一步說明蘇梅承認和成東青曾經牽過手,否則何來“分手”。應該說成東青在追求蘇梅這件事上是成功的。
有人認為自蘇梅為留在美國而拋棄成東青那時起,他們倆的愛情已經結束。其實不然,他們間真正的故事此時才剛剛開始,不一樣之處僅在于之前的主角是蘇梅與成東青,而之后成了成東青一個人的獨角戲罷了。成東青在學生面前調侃他的愛情,并不是對蘇梅的忘卻,而是其對成功的渴求。所以,在我看來,《中國合伙人》與其說是關于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兄弟的創業故事,不如說是成東青獨自演繹的他與蘇梅的愛情悲劇。
蘇梅單方面終止與成東青的戀情后,成東青一直在設想與蘇梅的重逢,希望蘇梅能夠對他說“我為你的成功感到驕傲”。為什么會他有這樣的幻覺呢?我想成東青一定是欲通過自己的成功來證明蘇梅的選擇錯誤,讓蘇梅后悔,甚至再讓他們死去的青春復活,這成了成東青努力創業的原動力。也正是如此,在新夢想成功自己成為留學“教父”后,他才總是強調自己在新夢想的領導地位、大股東地位,而極力反對新夢想的股改和上市,因為只有這樣成東青才能成為新夢想真正的所有人,才能證明新夢想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一旦新夢想股改上市,被社會化了,成東青擔心新夢想不再由他一個人獨有和控制,如此的話“新夢想的成功就是成東青的成功”將難有說服力,這顯然違背了成東青的人生目標
然而在成東青與蘇梅真的重逢時,并沒有上演成東青用盡氣力導演的那一幕,此刻他終于意識到并接受了他和蘇梅間的青春早已死去,永遠不能復生的現實高二作文。從那兒以后,成東青才真正、徹底放棄了蘇梅,不再幻想用新夢想作為征服蘇梅的工具。可以說,他對新夢想的控制欲與對蘇梅的單相思同時終結。去除了此心魔后,成東青才能真正正視王陽和孟曉駿的存在,放手推動新夢想的上市,將新夢想獻給社會。
看來蘇梅的閃現改變了成東青的一生,也成就了成東青在《中國合伙人》中的系列悲劇。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6
《中國合伙人》主要講述了“土鱉”版黃曉明,“海歸”鄧超“憤青”佟大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之奮斗。都想去美國,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最后三人攜手創辦培訓學校實現“夢想”。
“土鱉”
在影片中,“土鱉”版黃曉明自始至終都懷抱著一個美國夢。他努力攻克英語,當然也想過不少歪點考托福求簽證。可回回都跟他說“拜拜”看見好友出國圓夢,他失望透頂。無可奈何只好留下當老師,但也以失敗告終。雖說他是從農村來的,但那兩個人比不上,為啥呢.?因為他有一個韌勁,執拗的性格,不畏犧牲的精神,執著的信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他來說無論經歷過多少磨難,都必須成功,即使不擇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永遠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海歸”
在三人之中孟曉駿是第一個去美國的人,也是他們出國的代表,他有一腔熱血,在朋友面前總是裝模作樣,狐假虎威。厲害堅定地的說他不會回來的,但內心十分脆弱背轉身后卻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而到了美國的他卻一直在實驗室喂養小白鼠,不被重用。后來又遭辭退。使他跌入人生低谷。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只能落得在餐館做零工。不僅如此還是一個連小費都收不起的零工。;然而一個老太太的一番話激勵了他。“我相信你,年輕人,你有潛力。相信,多年之后,她還是員工,而你將不一樣。”讓他明白了子想要的生活看。重振旗鼓。
“憤青”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并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們這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伙人》再次激勵我們同學為了夢想執著追求!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50字篇7
這部片子吧,要說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說好看吧,卻是還是這么回事。
要說就中國內地片而言算是不錯的一款了,有個香港導演好歹有了點港片的味道。
但這部片子吧,我感覺他是拍的有點意思,以下就純個人觀點了。對錯勿究。
故事的拍攝方式呢,是采用的比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內在的敘述脈絡,卻又是比較實在的內地風格。
至于影片的主題嘛,我就更有了種霧里看花的感覺,看之前就聽說這是部講述新東方的片子,而且開頭采用倒敘的手法,我還以為以為是滄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來著,結果還沒開始品出味來,影片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精彩的校園生活,我又以為影片是來歌頌青春的,結果套著個大學的殼就開始了年輕人必不可少的愛情。青春愛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終于明白友情原來是這部片子的主題時,他結尾處鬧了這么一出,拜托,如果只依靠每個劇情轉折后的幾分鐘拼搏的“調調”就能包裝成一部勵志片的話,你讓《肖申克的救贖》這類片子所代表的的類型往哪放。
盡管看完這不片子后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還都是因為看時聯想到其他事時而生的。
最后用一段話來評價這不片子。
它就像一個很有心的廚師燒的一桌菜,本來是想做一座滿漢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進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鍋大雜燴的和菜,你要說它的味道吧,卻是不賴,但你要說它是到好菜吧,心里又實在無法認可。
最后補一下幾點小感悟。
關于成冬青最后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說,精彩的人生背后盡是無盡的辛酸與苦累。
還有在王陽婚禮時,孟曉駿說他們不提他演講恐懼癥的事,那確實是感觸頗深,讓我想起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僅有10%是語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 對于一般人而言,別人的缺陷,要盡量避免觸及,但是真心朋友,卻是得提出來想辦法解決的,可能最開始會傷到人,但是不說只不過是掩藏在了雙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隱患。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說話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稱之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