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
知道嗎?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希望您能喜歡!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1
教材分析:
《想象》是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六節,根據詩的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3節)主要寫了詩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表達詩人對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節)主要寫了人們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節)總的寫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這首詩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自然清新的語言,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節奏也是緩慢的,如細流,如漣漪。但就是這平淡的意境帶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隨著詩歌在遙遠的天空中漫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明白課文寫了哪些奇特的想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美好情感。
3、了解詩歌的特點,體會課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并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含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時,也去感受課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準備:
1、課前指導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2、制作課件,創設情景,提示重點語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配樂朗讀。想,聽出了什么?
生自由發言。(開放性發言,暢所欲言)(扣住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現代詩)
揭示課題16想像
師:有了想像才有優美的詩篇,有了想像才有發明創造。今天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
2、自由讀文。想,作者從哪幾方面想像?板書:大自然人們的生活理想
根據以上提示將詩歌分為幾部分?
3、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情感。
(1)品讀第一部分。寫了大自然中哪幾處景,畫上記號。(天空云彩風陽光四季)
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相機豐富詩篇。
如:A、“天空應該一個勁兒藍,藍成一塊透明的水晶?!?天空本應是湛藍,因人類的原因已被污染,難得看見幾天的蔚藍,所以詩人希望天不帶一絲雜質,人們在藍天下快樂的生活)比喻
B、云彩扣住“喊一片”“喚一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云彩就像我們的朋友一般能分擔憂愁,共享快樂。
C、風本無色卻帶著夢幻的藍色,你還可以把風想像成什么顏色?(金黃紅色白色吹皺一池春水綠色春風又綠江南岸)(避免學生說出龍卷風颶風這里的風應是柔和的清風,人們每天享受著清風拂面的美好)
借用名家詩句想象風的顏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_________,萬紫千紅總是春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D、陽光派出七位使者。使者:奉命辦事的人。
紅使者喜歡
綠使者喜歡
黃使者喜歡
藍使者喜歡
紫使者喜歡
每位使者盡職盡責。(強調“盡職盡責”學生自由寫詩)
E、四季風調雨順,可以隨意變化。
春天不再
夏天不再
秋天不再
冬天不再
(2)總結:多么可愛的大自然呀!
可大自然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地方,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詩,品詩。
4、作業。寫下對大自然的想像。
可以依據本課中的一段發揮,也可以任思維自由馳騁。
反饋。
板書:16想象
完美的世界大自然
人類的生活
課后記:
1、開課以舒緩的小提琴《夢幻曲》的配樂,在老師神情并茂的朗讀中將學生帶進夢幻,神秘,寧靜的情景中,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2、以課文為依托,讓學生天馬行空地想,學生思維得以在限制與放開中發展。
3、老師課前準備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與外延。
4、教師學生互動和諧,活躍。
5、時間掌控得不是很恰當,結尾部分顯得匆匆。
6、缺少個性朗讀,沒有展現個別學生讀書的強勢。
7、對個別詞講得不夠透徹。如:喊一片,喚一片,盡職盡責。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結合學生親身經歷,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
4、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感受少年真摯的情懷。
2、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設計理念】:
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讀”、“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學詩的快樂時光。首先讓學生默讀靜思,在文字中找出能體驗“我”快樂的語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來體會“我”的童真、頑皮、可愛與快樂。再讀課文,找出“我”跟祖父學詩感覺如此快樂、有趣的原因,經教師指導朗讀體會后,在說說你覺得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蕭紅身邊,了解她的經歷,體會她今天能走上文學之路,是與祖父教她吟誦古詩有著密切聯系的。以此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古詩,自覺在課外多讀、多積累古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文中生字詞。了解作者蕭紅,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的有趣與快樂。練寫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養成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文,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學詩很開心,快樂。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近祖父身邊,和蕭紅一起跟祖父學詩吧!
二、感悟快樂
1、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的快樂?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體會。
預設:
師:誰愿意把你體會到的快樂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從“早上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困了再睡去?!斌w會到了“我”學詩的快樂。
師:能說說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嗎?
生:我從“早上”、“晚上”、“半夜”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到作者很愛念詩,而且很勤學。
師:請你想象一下,小蕭紅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詩時,她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想象蕭紅的內心,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生:我還從“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歡念詩。
師:你們很會讀書,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作者學詩的快樂表達出來嗎?
(生朗讀此部分)
師:同學們,聽了他的朗讀,你想說點什么呢?(生評價)
師:你來試試,讀出你的體會吧。(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一段,看看老師能不能從你們的朗讀體會到作者很愛詩、勤念詩。(生齊讀)
師:你還從哪可以體會到“我”的快樂呢?
生:我還從文中的“我”大聲喊詩體會到作者的快樂。
師:她為什么要大聲喊?
生:因為她覺得那詩念起來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祖父大聲喊。
師:請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我”大聲喊的關鍵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快樂
(引導學生找出“跟著喊”、“比祖父聲音大”、“房蓋被你抬走了”、“照樣地喊”、“亂叫”、“瞎念”等體會“我”大聲喊詩的自在與快樂。)
生:我還從“很好聽”、“真好聽”、“多好聽”、“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喜歡聽,而且,覺得好聽就學,不好聽則不學。
師:詩讀起來真的有這么好聽嗎?想想你們平時是怎樣學詩的?有這樣的感受嗎?
師:怎樣讀詩才好聽呢?讓我們也像小蕭紅那樣好聽地讀讀這兩首詩吧!
生:我還覺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時心情很好?
師:你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從“高高興興跟著喊”、“笑了一會兒”、“我很喜歡”、“更喜歡的”、“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學詩時心情非常好。
師:你來讀讀這兩首詩,讀出“我”的喜歡、開心、得意之情。(練讀、指名讀、分組賽讀、齊讀)
(教師在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時,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學詩時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樣學詩的,有什么樣的體會來進行朗讀指導。)
師:從你們找出的語句和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兒時蕭紅跟祖父學詩是多么有趣,多么快樂啊!學到這,兒時的蕭紅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形容嗎?(天真、頑皮、可愛、愛學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三、感悟寬容與慈愛
1、認真再讀課文,想想:“我”跟祖父學詩為什么會覺得如此有趣,如此快樂呢?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體會。
預設:
生:“我”念詩大聲喊時,母親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雖然祖父實際上也是在批評,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開心。所以“我”跟祖父學詩覺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學詩“我”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覺得好聽,我就學,不好聽,就不學,祖父總是依著我,直到我滿意為止。
生:當“我”不高興時,祖父就趕緊讓“我”念“我”最喜歡的詩,一念,“我”又高興起來了。所以“我”跟祖父學詩是快樂的。
師:你們很會讀書。你覺得“祖父”是個怎樣的人?(幽默、寬容、慈愛……)
(抓住“常常警告我說……”“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還是不要”“祖父一聽就笑了”“看我還是不高興,他又趕快說……”等體會祖父對“我”的寬容與慈愛。)
師:因為祖父的幽默、寬容、慈愛,讓“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我”的興趣去快樂地學詩?,F在我們來讀一讀“我”與“祖父”的對話部分,選擇你喜歡的角色,在小組里練習讀一讀,聯系你們平時學詩的經歷,讀出“我”學詩過程中的特別感受和“祖父”的寬容與慈愛、風趣與幽默。(分角色讀)
4、讀讀這些句子,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幾十首后,祖父開講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p>
通過這些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祖父教詩的方法是不斷變化的,以“我”的興趣為主,用他的寬容與慈愛,幽默與風趣引導“我”,啟發“我”學習《千家詩》,讓“我”的童年生活充滿快樂。
5、教師小結學習內容
四、拓展:積累詩句,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1、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請把我們課文中涉及到的詩句完整地讀一讀,讓我們也讀得越來越好聽,越來越有趣吧。
2、學生比賽誦讀平時積累的詩句。
3、聯系實際,說說你平時是怎么學詩的?與文中“我”學詩經歷作比較,有什么體會?
師小結:蕭紅現在走上文學之路,與兒時跟祖父念詩、誦詩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讓我們課外也多讀一些詩句,多積累一些詩句,讓我們的童年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的童年更豐富、更快樂,而且這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的。
【板書設計】
2跟祖父學詩
早晚念
大聲喊
好聽就學
有趣快樂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踉、蹌”等生字,理解并積累“防不勝防、躍躍欲試”等生詞。
2、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激勵學生要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用第二人稱敘事的好處,欣賞本文親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結合自己學步時的真實的體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2、感悟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作者的資料,向父母詢問自己學步時的情形。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學會生字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課件1)(播放孩子學步視頻)師:你剛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作家趙麗宏就將他兒子學步的情形寫成散文《學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步》板書課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作者,(課件2)趙麗宏照片及趙麗宏簡介: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協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創作被譽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詩”。代表作有《三峽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鴿子》《學步》。板書課題(齊讀二遍)
過渡:課文寫些什么呢?我想聽聽你們預習后的看法。
二、檢查預習
1、請學生說課文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作者的兒子學步的情形,文中寄托著作者對兒子的期望。)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課件三
3、理解詞意:
躍躍欲試樂此不疲防不勝防踉踉蹌蹌心如刀割
4、匯報朗讀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議糾正讀音
三、讀文理清層次
1、請同桌兩人一起讀文,讀完一個自然段議一議本自然段的內容,之后理一理本文的層次。
2、指名交流分段情況,課文分為三部分:
(一)(1-3自然段)詳細寫兒子剛學步時的神態、動作,帶給父母的興奮,驚訝和思考。
(二)(4、5自然段)寫在兒子懵懂無知的情況下,父母發現兒子在學步時遇到的種種坎坷,卻不知疼痛,不知退縮,樂此不疲,由此祝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失去學步時的勇氣。
(三)(6自然段)議論點題。在心中叮囑兒子,走好人生之路遠比學步艱難,需要付出勇氣和毅力。
四、自讀自悟,寫上批注,找出疑難點。
提出疑點:
1、只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
2、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必然會遇到無數曲折和坎坷,兒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剛學步時的那份勇氣。
3、你的額頭留下難以消退的疤痕,這是你學步的代價和紀念。
4、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
五、播放課件,幫助解疑
放課件,學生看課件,聽課文,理解內容
六、小結布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文章所寫內容,學習了字詞,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同學們還自讀了課文,寫出了個人的感悟,找出了疑難點。下節課我們深入理解課文,解決疑難點,學習課文的寫法。
2、詢問父母自己學步時的情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激勵學生要不畏艱險,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用第二人稱敘事的好處。欣賞本文親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初讀了趙麗宏先生的《學步》,知道課文講述了作者回憶自己的孩子學步時搖晃、踉蹌、摔倒的情景,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囑咐和期望。那是怎樣的囑咐和期望呢?請看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兒子,你的旅途還只是剛剛開始,你前面的路很長很長,有些地方也許還沒有路,有些地方雖然有路卻未必能通向遠方。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板書:學步—尋路)師:初讀課文時,有的同學覺得“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這句話很費思量——生命的過程非常豐富,為什么作者卻說“大概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呢?
二、品讀第一部分(1—3自然段)(5分鐘)
過渡:首先,我們細細研讀,體會父親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看著兒子學步的呢?引讀第一部分。(大屏幕出示句子)
兒子,你居然會走路了!我和你媽媽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
師:從沙發到房門不就四五步路嗎?父親為什么如此欣喜?出示:
從沙發到房門不過四五步路,這幾步路對你可是意義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獨立行走的路。
師:是怎樣的行走?(獨立)這就意味著:(出示句子)
靠自己兩條腿,就能找到爸爸媽媽,就能到達你想到達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師:從那時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這里的“全新的內容和意義”指什么呢?難怪父親發自肺腑的驚嘆:(出示句子)
兒子,你居然會走路了!指導感情朗讀
師:再看看兒子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竟然推開包圍著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東西,自己走到了門口!我們看到你時,你正站在房門口,臉上是又興奮又緊張的表情。看到我們注意到你時,你咧開嘴笑了。你似乎也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驚奇呢。想象下,如果兒子會說話的話,他此時會說些什么?
小結:是啊,這可是你邁出生命中的第一步!你也將從這里踏上你的人生旅途,這一步留給父母和孩子多大的快樂呀!
三、品讀第二部分。
過渡:學步僅僅給父母和兒子留下了快樂嗎?請默讀4——5自然段,邊讀邊想:學步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留下什么樣的紀念?(自讀4、5自然段)
第一次,你摔倒在地上,膝蓋上烏青,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
第二次,你撞到桌角上,頭上起了個大包,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
第三次,你絆倒在石塊上,額頭被戳出一道血口子,血沿著臉頰直往下流,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
第十次,你滑倒在水中,衣服全濕了,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第一百次,你踩空臺階,摔得鼻青臉腫,但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師:已經數不清你曾經多少次摔倒,數不清你頭上曾被撞出多少烏青和腫塊,每次你都哭叫兩聲,然后臉上掛著淚珠——(齊讀)爬起來繼續走你的路。
師小結:學步讓兒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兒子身上的塊塊疤痕,不正是學步留下的紀念嗎?而這種在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勇氣,不就是學步留給我們最最珍貴的紀念嗎?
說說看,你學步時付出了什么代價?或者留下了什么紀念?
摔跤摔得冷你渴望學步的熱情嗎?是啊,只要不摔倒,你總是樂此不疲。結合課文,聯系自己學步的實際,想想“此”指什么?什么樣的路?(高低不平、雜草叢生、水洼泥濘)
師:用一個詞概括.(坎坷、曲折、危險……)
師:這樣的路,孩子卻走的樂此不疲。(指導朗讀)
小結:任何事情都是興趣始,毅力終。這種對學步樂此不疲的勇氣、熱情和堅持正是學步留給我們最最珍貴的紀念。(板書:勇敢地走)這是怎樣的勇氣啊?(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大勇氣)難怪父親會說:
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必然會遇到無數曲折和坎坷,兒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剛學步時的那份勇氣。
小結:在如此平常的學步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說“人生亦如學步”太恰當不過了,這也是父親想告訴孩子的。
再次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四、從寄語中體會父親的期望。(12分鐘)
自然過渡:為什么作者還說“生命的過程就是尋路的過程”呢?再次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2名)邊聽邊思考。
1、聯系上下文理解,相機板書小結。
兒子,你的旅途還只是剛剛開始,你前面的路很長很長,有些地方也許還沒有路,有些地方雖然有路卻未必能通向遠方。生命的過程,大概就是學步和尋路的過程。兒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腳踏實地地走。
點評:這句話,意味深長!蘊含著什么意思呢?(學步和走人生之路是一樣的,也要付出代價,也需要熱情,勇氣,堅持不懈,但人生之路遠比學步艱難得多。)這句話,是父親對兒子的期望,父親期望兒子怎樣地走?(板書:勇敢地腳踏實地)其實,天下父母對兒女都有著這樣的期望,(齊讀)
讀著父親意味深長的話,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
2、聯系自己的成長經歷,用簡明的語言寫一寫你對父親這幾句話的理解。
3、交流所寫的感悟,師適時點撥、提升。
五、結語:讀課題,同學們,這篇文章,作者用第二人稱敘事,其間夾雜著自己的看法,既讓我們覺得特別親切,又讓我們明白了父親想告訴我們:人生亦如學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獨立、勇敢、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你們即將告別童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新征程,希望你們帶著學步時的勇氣,熱情,帶著這位父親的寄語,獨立的,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六、板書設計
代價紀念
學步————(人生之路)——————尋路
(難)(更艱辛)
勇敢地走
腳踏實地地走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么?
2、板書:難忘的啟蒙
啟蒙是什么意思?老師的啟蒙為什么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啟蒙我什么?你從哪里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后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
3、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么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為什么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么長?”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么?板書:正直誠實
為什么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么?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后,我對老師說了些什么?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為什么?
2、聯系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為啟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后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啟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么?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么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升華感情
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啟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獲。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啟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啟蒙老師。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5
教學目的
要求:
1、認讀11個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3、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用具
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南沙群島的有關知識。
二、由原題《生命禁區的太陽花》做引導
1、什么是生命的'禁區?文中指哪兒為生命的禁區?為什么稱這里為生命的禁區?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來讀一讀。
2、太陽花在北方稱為什么?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這種花?(指名簡單介紹)
3、為什么南沙戰士回把這種不起眼的太陽花定為南沙礁花?(堅忍不拔、無所畏懼)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章內涵。
1、在這生命的禁區,為了祖國的領土的完整,我們的守礁官兵數星、望月、聽濤、思鄉。即使再艱苦他們沒有忘記祖國人民的重托。文中戰士們的哪些生活片段讓你深受感動,找出這些生活片段,說說你為什么感動?(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匯報A、缺淡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
(3)洗澡難
戰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戰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士們帶來的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
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體會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島才能變綠;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為此,官兵們千方百計地節水,想方設法的儲水。但是他們對祖國的親人卻是無比的慷慨。
從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戰士們對祖國親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說一說你的感受。
(給病人治病、幫助修整漁船、送300千克的水)
這300千克的水意味著什么?這其中包蘊著什么?
3、祖國人民也一直關心著南沙守礁戰士,一個6歲的小女孩知道南沙缺水,寄給了南沙守礁部隊一幅畫,這位共和國未來的接班人,用她那充滿稚氣的畫袒露著自己的心聲:——齊讀14自然段
小女孩想表達什么樣的心聲?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4、每當看這幅畫時,心中的情感總如大海的波濤,他在給小女孩的回信中寫到:齊讀(謝謝——幸福)
這幾句表達了守礁戰士怎樣的心聲?(談感受)復備課
四、擴展練習: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戰士,你想對祖國的人民說些什么?
2、如果你想給南沙的戰士寫一封信,你最想說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將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戰士,你又想說些什么?
4、如果……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飼養”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
4.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理解“飼養”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
2.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中國的漢字有無窮的魅力,教師板書“囚”字,指名齊讀,看著這個字,你產生什么聯想?
板書“螞蟻”,齊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2.你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為什么囚蟻?怎樣囚蟻?囚蟻的結果如何?
3.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
三、理清課文層次
為什么囚蟻
第一次囚蟻
第二次囚蟻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作者為什么囚蟻?自由讀第一部分,指名回答。
1.童年時?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有人來飼養。
理解“飼養”一詞,從這個句子你能體會到什么?
指導讀出童心的天真,可愛。
2.對地上的螞蟻特別有好感?
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作者還會看到螞蟻的什么活動呢?把省略號的內容想象補充。
指導讀出童年的天真,對螞蟻的關注和喜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作者為什么囚蟻?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次囚蟻
默讀2——4自然段
1.邊讀邊思考:第一次兄妹將螞蟻養在哪里?師板書:玻璃瓶
2.課文的哪一個句子使你強烈的感受到“囚”字?邊讀邊勾畫下來。
學生交流。
找了一個有蓋子?在旋緊瓶蓋。
旋緊瓶蓋這個小動作對螞蟻意味著什么?
你從文中那些描寫可以體會到這對它們意味著死亡?
1.不停?急急忙忙?上下來回?(著急,害怕)
似乎在尋找什么?在尋找什么?
指導讀,體會焦急,害怕。
2.毫無興趣?驚惶不安?
為什么沒有興趣?理解驚惶不安
讀中體會螞蟻的恐懼,害怕。
3.它們肯定會用它們的語言大聲喊叫○
發揮想象,如果你是小螞蟻,會喊什么呢?
4.可惜我聽不見螞蟻的喊叫,齊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叢中你有感受到什么?
三、學習第二次囚蟻
1.他們認為螞蟻是悶死的,又給螞蟻找了一個什么新家?師板書:火柴盒
2.自由讀5,6自然段,想想他們為什么相信螞蟻們會喜歡這個家?
扎小洞眼,透氣。
鋪稻草,保暖。
放餅干屑,食物。
叢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兄妹倆對螞蟻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兄妹倆對螞蟻的關愛,讀出這種感受。
貼夜深人靜平心靜氣
從兄妹倆觀察螞蟻的動作,時間,神情體會天真可愛和對螞蟻的喜愛。
3.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到?
這句話去掉仿佛行嗎?為什么?
指導讀出兄妹倆的美好心愿。
補充續寫我仿佛看到。
4.結果真的.如他們期望的嗎?小螞蟻逃了。
5.讀第七自然段,兩次囚蟻的結果讓作者明白了什么?
交流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四、回扣課題“囚蟻”,深入理解
作者明明是在養螞蟻,為什么說是“囚”?
(站在螞蟻的角度是囚,站在人的角度是養。這是作者長大后寫的)
再讀這個課題,又能體會到什么?
(作者的反思,愧疚,感悟)
五、總結,小練筆
1.對動物的關愛是尊重,尊重它們的生活方式,尊重的感受。
2.童年常把因幼稚天真,把幻想當成事實,做過許多的笨事,傻事。你們也有這樣的經歷嗎?把它寫下來,還要寫寫你的感悟。
板書設計:
玻璃藥瓶死了
囚蟻自由更可貴
火柴盒逃了
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023篇7
[教學設計基本理念]
工具性與人的性格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
[課時教學目標]
1、自讀自學第一自然段,勾畫詞句并說出索橋的特點。
2、細讀三個故事,體會并說出故事展現的人物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說到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學重點]
2、3
[教學難點]
2。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教師備課
[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顧引入,整體感知
師: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索橋的故事。
①索橋的特點;
②觀魚嘴引起的思考;
③建橋的故事。
二、自讀自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安瀾橋”的橋的.特點。
勾畫特點,用①②③標明。
2、全班交流:師生相互補充
①橋身一里長光景;
②竹索挽成;
③沒有橋墩,竹架代替。
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沒有找完整?
三、細讀三個故事,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二、三自然段
教師介紹都江堰歷史及李冰父子歷史資料。
思考“魚嘴”的修筑體現了李冰父子的什么品質。
2、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研討
3小組交流
生1:從課文里看不出李冰父子的品質,我只看出人們為紀念李冰父子而修筑了二王廟。
生2:我想,人們能紀念李冰父子,說明了他們修筑都江堰造福了百姓。
生3:修筑都江堰是多么大的工程,我想可以用勤勞勇敢來贊美他們。
教師歸納:勇敢勤勞,造福百姓。
4、展示作者心里活動的句子,抽讀“我好象看到……手和心……”交流作者為何會這樣說。引導:修都江堰的人力,物力來思考。
生1:因為“魚嘴”是古人用勤勞、用智慧、用心血修筑的,所以作者借看到古人的手和心,來表達對像李冰父子一樣,為人們做貢獻的人的贊美。
生2:修都江堰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都江堰的修筑成功是人們功勞,因此作者贊美的是廣大的古代勞動人民。
師:不錯,同學們能抓住課文,結合想象,理解了句子的含義。
故事的重點是何公何母修筑索橋,你們認真的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能讀懂什么。
學生默讀,邊讀邊勾畫相關的詞語,句子,做一定的旁注。
5、自由讀4自然段,思考,修筑索橋的困難?在這樣困難情況下為何還會繼續修橋?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
a、河寬無法修;
b、被逮捕
丈夫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方便大眾,為民造福?!?/p>
③齊讀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用成語概括何公何母的優秀品質。
生1:何公好有才華呀!一個教書的老師居然能設計一座橋。
師:“老師希望你能從詞語或句子來體會何公何母的品質”
生2:何公失敗了,何母繼續完成丈夫的遺愿,最后終于造好了索橋。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勇于創新,默默奉獻的高尚品質。
范讀4自然段,感情朗讀。教師指導讀出語氣、速度、重音。
1、抽讀5自然段三,如句,聯系課文內容說了自己的理解。
2、自由讀這一句,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說說自己受到什么教育。
3、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
1、找出“忙碌、疲乏、雪冤”的近義詞
2、用“縫隙、雪冤”造句
索橋的故事
走上索橋——寫景——聯想——感悟古人的“手和心”
走下索橋——記敘——抒情——贊美歌頌“偉大的心”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側重點在教學環節的設計,這節課從五個環節進行,分別是:
1、回顧課文,整體感知(此環節也可以檢測學生預習或介紹課文歷史背景等)。
2、自讀自學第一段,找出索橋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細讀課文里面的三個故事,體會人物的品質。這是課文的重點,因此這一環節有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自讀勾畫,自主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研討。
(3)全班交流,師生評價,補充。
(4)感情朗讀。
4、教師引導學習第五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真正體會主人翁的高尚品質。
5、布置作業,當堂訓練。我想,只要把第三個環節牢記于胸,課堂教學也就井然有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