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的作文
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層次和結構,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合理安排段落和層次,使文章的結構有條理、有邏輯。寫好《焦裕祿》的作文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焦裕祿》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焦裕祿》的作文篇1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上下機關事業單位都在組織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這是一件好事情。在當前的國情下,在人民群眾溫飽基本得到解決,很多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我們的黨和我們的黨員確實需要重溫一下幾代領導人的思想政治理論。
今天下午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焦裕祿》,之前最早的時候我記得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過,那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人物,學習他的奉獻精神,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不是被電影的某些情節感染的潸然淚下,只是記得一個情節,就是用茶杯蓋頂著自己疼痛的胃部。今天再次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其中很多的情節感動的淚如雨下,可能是因為自己當了媽媽的緣故;更多的是被焦裕祿這種精神所感動。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不顧自己的身體,不顧自己的名譽,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贏得了民心。他在河南蘭考縣雖然工作了只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這一年多的時間,每一分鐘他的心里都想著人民,都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而忙碌奔波著。電影中有一位和焦裕祿一起的領導干部-吳書記,他的一言一行和焦裕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焦裕祿同志說過一句話: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黨就會滿意,人民群眾不滿意的事情我們的黨也不會滿意。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黨的一切工作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根本,如果是脫離了人民群眾,那么在那高談闊論什么政治思想,一切都是空談。
反思我們今天的社會,很多領導干部的所作所為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有些甚至是損壞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今天當我們的物質條件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世界卻很空虛,為什么?因為我們缺少了很多高尚的精神追求,比如奉獻、誠實、友善。
《焦裕祿》的作文篇2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里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干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愿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并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采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么剛強的性格,多么頑強的意志,多么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范。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咸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范,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么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一個生于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我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貧窮和饑餓,但今天 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
《焦裕祿》的作文篇3
《焦裕祿》是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它刻畫的是黨的干部在艱苦的環境下嚴于律己、實事求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故事。
焦裕祿出生于1922年8月16日,是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從小家境貧寒,青少年時代受盡了苦難。1938年日軍侵占了博山縣城,他父親遭受日軍迫害離世,家鄉也遭到日軍掃蕩,自己被拉做民工,途中逃出,走投無路后四處逃亡,后參加了民兵隊伍,并加入了黨組織。他從此立志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他說過窮人靠吃草來維持生計,他吃過;窮人受日本鬼子欺凌,他也受過;窮人被迫為鬼子干民工,他也干過;共產黨和窮人是一家子人,所以窮人民要團結一心,才能不受土匪、惡霸的欺負,不再受到壓迫,真正過上太平的好日子。
走上革命的道路上他充滿熱情,并能積極主動團結當地勞苦群眾,為解放大營區,消除大營區土匪、反惡霸斗爭的勝利做好準備。他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升為大營區區委副書記兼區長,在革命工作中廢寢忘食、兢兢業業,與群眾同志相處融洽,后被派往河南省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當時,正是中國國民經濟處于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堿等自然災害很嚴重。到任后,他見這里盜匪、乞丐、逃難的饑民成群地走在街上,他心情很沉重,從此決定帶領蘭考群眾抗災自救,讓群眾都改變艱難的生活狀態。
在《焦裕祿》一片中,最感人的'一個情節就是焦裕祿身患嚴重的肝癌,可是他卻不愿去醫院治療,而是繼續策劃著村子里土地丈量的處理方案。病情越來越嚴重,他最終還是被迫入院。院中的他擔心的卻不是自己,時刻關心的是蘭考人民的生活情況。
最終他因病情嚴重與世長辭,可他就算到最后一刻也還是關心著蘭考人民的生活,他說:“我活著時沒有看著蘭考完成挖河排沙、治理沙丘、根治鹽堿等工程,到死也要看著蘭考人民不再受到災害,過上好日子!”這一天,焦裕祿的一顆堅強心沒有再跳動了;但是,他的“焦裕祿精神“卻永久流傳,至今都過了幾十年了,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都沒有忘記他,因為他熱愛黨熱愛人們,堅守黨交給他的任務的精神值得世代傳承下去!
《焦裕祿》的作文篇4
焦裕祿同志所領導的蘭考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理環境惡劣,礦產資源匱乏,“干部不愿待,百姓爭搬遷”。上任之初,全縣干部群眾工作積極性極低,大都抱著坐等上級救濟的思想。焦書記沒有被縣里困難的形勢和干部低迷的情緒所嚇倒,懷著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走基層、訪群眾,深入調研,向老鄉取經,找到一條治理惡劣環境的新路。
在焦書記的帶領下,通過全縣人民的不懈的努力,蘭考縣的`“三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使焦書記的肝病迅速惡化。在蘭考任職一年多以后,焦書記就因病醫治無效,獻出了他四十二歲的寶貴生命。
焦裕祿精神是對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的最好詮釋,焦裕祿同志更是踐行延安精神的榜樣和模范。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他迎難而上,不畏艱辛,支撐他的是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所具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焦裕祿》的作文篇5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誘惑很大,許多人在金錢的誘惑中失去了自我,淪為金錢的奴隸,做出了許多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學校爭創廉潔教育學校,要求觀看一部反腐倡廉的電影,不由得想起了十幾年前看過的電影《焦裕祿》。晚上,我坐在電腦前,再次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這個電影十幾年前曾經看過,雖然過去這么多年,很多具體情節都已經忘記,但電影中焦裕祿的形象始終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了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焦裕祿同志1965年逝世,距今已有四十幾年,四十多年來,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堿、堵風口,造福蘭考人民;他心里裝著窮苦的蘭考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精神不朽。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電影從焦裕祿1962年去蘭考縣就任書記一職展開。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饑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我對焦裕祿剛到蘭考去火車站看望災民這一段印象很深,大雪紛飛的夜晚,無數的災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擠上火車去要飯,火車開過之后,地上留下了半個發霉的窩窩頭,看著這一切,焦裕祿的眼睛濕潤了。
“我是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你們的!” 是的,他是人民的兒子!
為了蘭考人民能擺脫窮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焦裕祿同志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斗。在那破舊的寫字臺前,他忍受著肝癌的巨痛,起草著治理風沙鹽堿的方案。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么政績而去弄虛作假。他的心里裝著全縣36萬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臨終前給女兒留下的唯一寶貴財產是一只老式手表。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是這樣深沉地愛著人民,人民也是那樣的愛戴著他。
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公民,我們生活的環境比焦裕祿同志優越很多,我們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不畏困難,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焦裕祿》的作文篇6
那天,我們懷著激動而又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焦裕祿》這部電影。這都是反映了焦爺爺這位“人民公仆”完全徹底為人民的崇高精神。
焦爺爺十分關心我們下一代的成長與思想,這也是令我很感動的一件事。一次,他答應了小兒子早提出的想吃紅燒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群眾。吃飯時,桌上放的仍是素湯和窩窩頭,小兒子卻一個盡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手中的窩窩頭丟到了地上。這不,焦爺爺一下子火了,便打了小兒子,孩子也傷心地哭了起來。當時,我覺得焦爺爺也不應該這樣發火。因為孩子想吃點紅燒肉,這點要求也不算過分。再說了,焦爺爺也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畢竟這是他的兒子,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說:“不怪媽媽,是爸爸把錢給花了。爸爸不好,不應該打你。”接著,他又深情地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出來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莊稼的大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所以,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著,我感到十分地慚愧。我們有時吃不下還要剩或到掉,我們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
當了多年縣委書記的焦爺爺,仍然是兩袖清風,生活樸素,焦爺爺的高尚品德,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焦爺爺,我們敬愛您,需要您,呼喚您,永遠懷念您啊!
《焦裕祿》的作文篇7
那天,我們懷著激動而又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焦浴祿〉〉這部電影。這都是反映了焦爺爺這位“人民公仆”完全徹底為人民的崇高精神。
焦爺爺十分關心我們下一代的成長與思想,這也是令我很感動的一件事。一次,他答應了小兒子早提出的想吃紅燒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群眾。吃飯時,桌上放的仍是素湯和窩窩頭,小兒子卻一個盡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手中的窩窩頭丟到了地上。這不,焦爺爺一下子火了,便打了小兒子,孩子也傷心地哭了起來。當時,我覺得焦爺爺也不應該這樣發火。因為孩子想吃點紅燒肉,這點要求也不算過分。再說了,焦爺爺也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畢竟這是他的兒子,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說:“不怪媽媽,是爸爸把錢給花了。爸爸不好,不應該打你。”接著,他又深情地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出來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莊稼的大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所以,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著,我感到十分地慚愧。
《焦裕祿》的作文篇8
7月22日,傲陽如火,為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習焦裕祿精神,蕭縣教師在學校黨支部一行23人研修,由支部書記縱銳帶領,沿連霍高速到蘭考縣參觀了焦裕祿紀念館。 天空白云遙遠,田野綠意盎然,樹焦裕祿紀念館觀后感2000字木蔥郁,高壓電線從遠處延伸過來,穿過后消失在空中。
上午近11點,來到焦裕祿烈士紀念園,廣場中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高聳,周圍的蒼松翠柏焦裕祿紀念館觀后感300字正面刻著毛澤東問題“革命烈士永遠不滅”的金色大字。 烈士的墓是用漢白玉的長石做的,刻有“焦裕祿烈士的墓”,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而死,但死猶榮”的標題很焦裕祿紀念館觀后感400字有力。 廣場周圍是松柏花草,外面是桐樹森林。 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焦裕祿烈士的墓,溫暖了黨的誓言。
歲月流逝,烈士永不遠去。 在講解員的指導下,一張張充滿風霜,一張動人的照片,生動真實的故事,再現了當時的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斗,管理“三害”(內濕、風沙、鹽堿)的震撼場面,再現了焦裕祿當時的貧困訪問和心系群眾的工作場面。
《焦裕祿》的作文篇9
昨天下午的黨課學習是觀看《焦裕祿》,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著救濟糧,寒風挾著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拼命地吼唱著。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屋里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著。”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著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著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顫動著,淚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順著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著畫面將電影推上高潮。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人民的好兒子,他是活活累死的呀!”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祿同志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這次活動中,自己要不斷去增強焦裕祿同志這種為人民服務埋頭苦干,永不知倦的責任感。過去有一句話:“黨叫干啥就干啥”,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紅日照天下,涌現振奇人。盡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鹽堿凈,內澇治,風沙馴。弦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借問津梁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詳實地傳誦了出來。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教師,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身份,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自身修養和作風建設,為實現人生的價值,燃燒自己!只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記在腦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焦裕祿同志已離我們遠去,但從他的一生中學到的,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人民的好兒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祿》的作文篇10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電影《焦裕祿》,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的一幕幕畫面不時在我腦海中掠過。
焦裕祿是蘭考縣委書記,他工作認真,時時刻刻想著老百姓,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伯伯。他一心想著為民除害,親自到風沙區去種板樹;為了保護脫產干部,關鍵時刻敢于承擔責任,分發糧食給干部們;他明知自己身患重病,卻不請假不看病,仍然日夜操勞,他常說:“只有老百姓滿意,黨中央才滿意,自己才是共產黨員。”
當他不得不住進醫院時,已經到了患病的晚期。小兒子在他的床前說:“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紅燒肉了,我只要爸爸……”,這時我強忍著的淚水不禁流了下來。最終,焦書記與世長辭,蘭考的每一個人都為之悲傷流淚。
是呀,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正是一個個像焦書記這樣的黨的好干部,日日夜夜的辛勤勞作換來的。我們要象焦書記那樣,從每一天做起,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和強大做好準備。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我們的祖國必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