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
語言是作文表達的基礎,有力的語言表達可以讓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表達。好的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1
話說每年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話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有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為團圓節!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都要舉行印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西瓜,月餅,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這些東西中,其中月餅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必須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都要一樣。
在古代齊國,有一位丑女無鹽女,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在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玩月。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在南宋,明間從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在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活動。
在中秋的活動可真豐富啊!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2
帶著老師布置的作業,迎來了序幕已久的中秋節。
從早上起來都幻想著晚上的活動,團圓飯吃什么。吃的是月餅。賞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就這樣過了一個早上。轉眼間就到了傍晚,重頭戲就要上演了。
爸爸捧著最后一碟菜打開廚房的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爸爸兩腮通紅,豆大的汗珠從臉頰滑過,為了做這份團圓飯,從兩點忙到了六點,真是辛苦他了。全家人都享受著我爸煮的美味佳肴,贊不絕口,爸爸也主動拿起酒杯,向全家人表示祝福,一句句祝福益滿了情,氣氛越發的活躍。在燈光閃爍下,我享受到了家的溫暖。
享受完美味佳肴,嬸嬸拿出了我渴望已久的月餅,大家片邊品味著月餅邊看著中秋晚會,大家有說有笑的,其樂融融的氣氛讓我陶醉其中。
九點了,我和伯伯一起下去散步,我忍住距在心里大叫:“賞月去嘍!”
小區里小孩子們有的拿著燈籠嘻戲玩耍好逍遙,有的放著孔明燈好不興奮。望著孔明燈優雅在向自己飄來,星星樂了,因為今夜它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浩瀚的夜空中,一輪皎白無暇的明月高高掛在空中,身邊有許多調皮的眨著眼睛的小星星在玩耍。月亮似玉盤,嵌在藍黑的夜幕中。一束束月光穿過云層,映到又圓又甜月餅里,流出一絲絲親情。看著這月亮,我不禁聯想到了嫦娥,她為了自己的丈夫,不惜自己飛向遙遠而寒冷的月球,真令人感動啊!
月亮月,月餅圓,團團圓圓人更圓;家人圓,幸福圓,快快樂樂夢想圓;今日圓,明日圓,歲歲年年總團圓。這個中秋,好一個“圓”字了得。月亮讓我懂得全家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3
今年的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我們吃到了奶奶親手做的又香又甜的月餅。
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從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得統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劉伯溫便用計三部將有瘟疫的謠言,要人們于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后切開一看,里面藏著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于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__元朝。月餅因而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在中秋還有一項習俗,就是晚上賞月,所以我也和妹妹在十五的晚上在樓前賞月,這月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清云,如煙似霧,迷蒙在月光下。有人說新月似月牙,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名謀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在這樣的情境中,我想起了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在外的人們怎能不思念故鄉的親人呢?
中秋節又被稱為中秋或仲秋。不約十五的月亮比起它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送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大家中秋快樂。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4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而我不知不覺,在歡聲笑語中又度過了一年。
街上的小店總是在叫賣著月餅、水果,人們臉上都洋溢著過節的喜悅,好不熱鬧。在外生活的人們急急忙忙歸了家,為的是與家人團圓,一起度過中秋佳節,充實自己的心靈。哦,這切切游子心,深深故鄉情!
夜幕降臨,一輪皎潔的明月,如同一位風姿綽約的古典美人,羞澀地用細小的步子踏上了登上星空的階梯,含情脈脈的眼眸中流露出淺淺笑意,為寬闊的大地,披上了一件閃著銀輝的衣衫。仰望夜空,一顆顆閃亮耀眼的星星猶如鑲嵌在深藍絲絨上璀璨的寶石,又像是一群可愛的、跳躍著的音符,譜寫出中秋之夜的優美旋律,無不讓人沉浸在這美好的夜晚之中。
每當看到圓月將積滿一年的銀輝灑向大地,我總會浮想聯翩:想著能品嘗香甜的月餅,想著能見識母親的手藝,想著能在這寂靜的夜晚與家人笑談,心里說不出的溫暖。
水果是圓的,月餅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家人團圓,也是“圓”的。慢慢地,慢慢地,中秋在我眼中變成了由一個個小圓組成的大圓。
圓圓的月餅,圓圓的月亮,圓圓的中秋,圓圓的團圓。真希望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5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要吃月餅,賞月,還要和家人團圓,聽到這些習俗就知道中秋節和月亮有關,一個與月亮密不可分的節日,新的一天當然要從‘圓’開始。
清早起來,平時不多見的伯父,伯母出現在家中,爺爺奶奶忙得不可開交,這是‘團圓。’穿上新衣,拿上荷包,走出門去——哇!這是何等的繁榮,平時的街道絕對沒有現在繁華,炸得圓滾滾的湯圓,香甜的糖葫蘆,還有平時都不出攤的棉花糖,數不勝數的小玩具,琳瑯滿目!吃吃這個,看看那個,從街的這頭逛到那頭,說來也奇怪,偌大一條街買月餅的來來回回也就那么幾個口味,與網上說的不同,想來這才是中秋原本的傳統味道吧。
到了家里,拿出香噴噴的月餅,把月餅放進嘴里,甜味在口腔中迸發,在以前這種高熱量,高糖分的東西是大家過節時的最愛,現在這月餅卻甜得發膩,可大家還是不由分說的拿起來。
晚上,這天的大餐才真正開始。菜已經擺得放不下了,奶奶才坐下吃飯,一家人望著眼前的菜不知如何開動,也許是太多選擇了把!清蒸螃蟹,麻婆豆腐,燉雞湯……眼前的美食變成了大家的話題。
酒足飯飽,大家開始閑聊,談談中秋佳節的相聚,發自真心的說著那些話,這才是人間煙火吧!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又是合家團圓的日子。
夜晚。月亮高掛在天空中,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吃著花花綠綠的五仁月餅,清澈如水的光輝普照著大地,我抬起頭,一枚月亮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開放在漆黑的天空中,格外顯眼。
我望著月亮,望著望著就進入到了無窮的幻想之中:圓圓的月亮上,一只雪白的玉兔,一會兒跳到這里,一會兒又跳到那里,嫦娥站在桂樹旁,用目光望著大地。想到這兒,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詩:“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只見月亮逐漸升高,我看著看著,月亮忽然消失不見了,我的心從鳥語花香掉到了天寒地凍,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最開始出現的地方,生怕再也看不到那明亮的月亮了。
我定睛一看,原來月亮是在和我玩捉迷藏,躲在了云的身后,過了一會兒,月亮又從云里走出來。它就像一個含羞的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和大家玩著捉迷藏的游戲,一會兒又跑出來,讓世人欣賞她潔白的面龐。“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圓圓的月亮,難道不像詩人所描繪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白玉盤嗎?
月亮旁邊還有許多小星星閃爍著亮光對我眨眼睛,夜色越來越深,這明月,著天空就像一幅畫,而明月就是畫里最吸引人的亮點。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7
在這個中秋里,我和哥哥、媽媽、爸爸、奶奶、姥姥、姨媽,一起去了華清宮。華清宮,在驪山腳下,風景優美,華清宮里的華清池,被稱為天下第一泉,那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沐浴的地方。他們在華清宮里那里經過了十一年,他們在這段時間里,有著很多的愛情故事。
剛進華清池,我在看到了成片的楓樹林,葉子可紅了,這讓我想到了杜牧的古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華清池里還有很多的石榴樹和柿子樹,紅彤彤的石榴和柿子掛滿了枝頭,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燈籠。聽爸爸說石榴和柿子都是臨潼的特產,可真是名副其實啊。我們還看到了皂角樹,從樹上垂下來的皂角就像一條條可怕的小蛇,隨風搖擺。
華清宮里都是仿古的建筑、房子、亭子很美。還有很多唐朝時候楊貴妃、皇帝沐浴、泡溫泉的遺址,溫泉池有梅花形狀的、有圓形的、長方形的,都有巧妙的進水口和排水口,很難想象這是古代人設計的。
我們晚上看了長恨歌的演出,那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唐詩。演出開始了,燈光亮起,我看見了人造的星星貼滿了整個驪山,還有人造月亮掛在山頂,中秋的圓月和人造月亮同時掛在了天空,交相呼應。這場表演很震撼,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打仗的場景,我坐在觀眾席上,舞臺上的熊熊大火把我都熱的流鼻血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火,竟然有那么大的威力。
我覺得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也增長了見識。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8
你知道中秋節的風俗和來歷嗎?我來給你講講就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我家也不例外,媽媽爸爸開車帶我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爸爸。媽媽忙著準備飯菜。而我吃了一會兒零食,迫不及待的等著叔叔。姑姑帶著表兄弟。表姐妹的到來。就要有好多小朋友跟我玩了!想著:“我的心里就樂開了花……”
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頓香噴噴的飯,我們幾個玩了一會兒牌,又開始吃著香甜甜的月餅,好像跟天狗吃月亮一樣……
這次過的中秋節真開心,你過的怎么樣,說說看。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9
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我們一家六口在中午的時候吃了一頓團圓飯,這頓飯是:鮮嫩的鵝湯、爽口的涼菜、噴香的鹵味、還有好吃的餅,我們一家吃得很開心。吃完飯后,爸爸媽媽帶我回曾經生活過的老院子,找我兒時的好朋友們一起玩,他們是:景深浩、李澤瑞、高亦萌和樂樂,我們在院子里玩水槍大戰,我們自由組合分為兩個組,我和李澤瑞分為一組,我們配合得很好,但是,因為我們人數少,寡不敵眾,最后他們贏了。雖然我們輸了,但是,我們仍然玩的很開心。
今天雖然我沒有看見圓月,但是我今天過的很開心。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10
今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一年一度的兒童節聯歡會到了。
進了教室,看見了許多同學正在打扮著教室,有的同學在黑板上畫上了美麗動人的圖畫,有的在黑板上寫了“慶祝六一”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還有的在窗戶上貼著漂亮的窗花,還有的把從家里帶來的氣球粘起來。
在同學的努力下,教室終于裝扮完了。看著五彩繽紛的教室,同學們高興的笑了。老師笑容滿面的來到教室,看到我們把教室打扮得格外美麗,老師點著頭非常滿意。于是,聯歡會開始了。
首先開始的是表演,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而我正悠閑的吃著零食。沒想到,老師竟然抽選了我來表演,我無奈地上場了。開始我還很緊張,時不時還向老師問問題,過后,我開始放慢情緒,一口氣讀完了課文。在下的同學激起掌聲。我下了臺,感覺心里的石頭放了下來。
接下來的表演真叫人樂不攏嘴。有笑話,有腦筋急轉彎,有玩偶劇場……真是樂趣多多。很快,下課了,同學們排起放學隊走出了校門。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真是太有趣了。
小學中秋主題班會活動征文篇11
在星期五的時候,我叫媽媽打電話給爸爸,叫他給我帶月餅。
爸爸回家后,給我帶來了五顏六色的月餅回來。有葡萄,火腿……什么都有。而我卻不喜歡。因為都太難吃了。又咸又甜,太惡心了。其中,我吃了一口火腿味的,太難吃了。我吃一口就吐了。我就問我的爸爸要豆沙餡的,我爸爸不給,星期六晚上,他帶我來超市買東西。
爸爸邊買東西邊講,說它小時候很窮,中秋節吃月餅只吃兩塊,把兩塊切成八分。小孩吃三個,大人吃兩個。里面是白糖餡的,還給綠顏色的東西。他還說,爺爺藏了一個,一天都不吃,最后,放都爛了都舍不得扔。
另外,我從書中知道: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注:郎:舊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男的有才氣,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雙方很相配。]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翼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我吃著香甜的月餅賞月,覺得月餅格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