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作文650字
選擇合適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要選擇與主題相關、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素材,并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安排。怎樣才能寫好家鄉的作文650字?這里給大家提供家鄉的作文650字,方便大家學習。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今天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堯帝園給奶奶掃墓。天灰蒙蒙的,下起了毛毛細雨,不禁讓人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來。
堯帝園人山人海,到處是前來悼念先人的人們。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拿著鮮花、果品食物上山來給奶奶祭掃,以寄托我們對奶奶的哀思。爸爸、媽媽先把果品食物等供品擺放好,燃放了一串鞭炮,點燃了兩個香燭,再點上三炷香插在奶奶墓前,還在墓碑上貼了三張紅紙以告訴奶奶我們來看過她了。
我把手中的鮮花輕輕放在墓碑前,然后我們全家恭恭敬敬地朝著奶奶的墓碑三鞠躬,接著我和爸爸媽媽給奶奶燒了好多紙錢,我一邊燒一邊對親愛的奶奶說:“奶奶,我出生后您只見過我一面,雖然當時您已臥床不能動,可見到我時喜歡得不得了,抱著我一直舍不得放手。您是在我滿月的那天因病重去世的,您臨走時還老念著我這個小孫子呢,可惜呀我都沒來得及得到您的疼愛!親愛的奶奶,又是一年清明,我們全家又來看您了。
奶奶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上小學了,長高也長胖了,我戴上了紅領巾,當上了班長,還得了三好學生,我向您保證一定要好好學習,做個好孩子,希望您在天上保佑我健康成長,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最后等香燒完了,我們又放了一串鞭炮,收拾好供品就回家了。
這就是我在家鄉過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點鞭炮、燒紙錢等這些活動來表達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悼念。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淳安也不例外,現在就由我來跟你們講講淳安的風俗吧。
就在千島湖一旁的金峰鄉朱家村,在每年的陰歷正月初六,他們的宗祠內就會擺滿101個豬頭,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可大有來頭呢,據說宋代大文學家朱熹是宋家村人民的祖先,還聽說,“賽豬頭祭祖先”這個習俗就是朱熹的重孫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一習俗,在當地已經有800余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拿著自家的豬頭一同擺到宗祠內一較大小,并比賽誰家的豬頭最有創意,村里頭最有威望的老人會對豬頭進行評議,最后選出最好的發紅包,發年畫以示鼓勵。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六,我和爸爸也去了一趟金峰鄉朱家村,來看了一場熱鬧又盛大的“豬頭大賽”。
我們到了那兒已經是上午十點鐘了,此時祠堂外面的空地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舞獅們踩著節拍輾轉騰挪,甚至還疊起了羅漢,神采奕奕,精彩非凡,為這個春節增添了幾分“精氣神”惹來了陣陣叫好聲。
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從這人流中擠進祠堂,只見100多個大豬頭,整整齊齊的擺在桌案上的提籃里,一個個都精心的“美顏”和“點綴”過。還配以萬年青,天竺葉,鮮花,水果,不少還貼著福字,喜氣洋洋,饞的我直流口水,要是現在可以吃的話,我真想上去咬兩口。
舞獅之后就是由村民演出的竹馬表演,濃妝艷抹的村民腰間系上竹馬,一手拎著馬脖,一手舞著馬鞭,和著音樂翩翩起舞。
最后,“豬頭大賽”經過逐一比拼稱重,決出了一、二、三名,掌聲和歡呼聲響徹了整個祠堂。
那天晚間,朱家村還舉行了豬肉宴席宴請所有遠道而來的賓客。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朦朧的月光中,看到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思戀著后羿。每每中秋節到來之際,這些便一遍又一遍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一晚的圓月寄托了多少我們的思戀;那一晚的星星將月亮捧在天空里,好像自己只是給他們加了些料,這盤“星空”便完美了!
一大清早,我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中吃著月餅呢,就被媽媽叫起去街上“囤貨”啦!
“苦命”的我們好不容易從人山人海的菜場中擠出來。聽賣菜的人說:“姑娘,一大早就已經有很多人來了,現在這批人是在搶菜呢!哈哈哈!過節了氣氛就是熱鬧啊!”說完,那人就早已不見……我興致勃勃地去超市一看,哇!映入眼簾的月餅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品種可多了。有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有棗泥的,有豆沙的……還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雪梨,月牙似的香蕉,咧開嘴的石榴,圓圓的棗兒,燈籠般的柿子和紫瑩瑩的葡萄……想必,此時的超市門口肯定忙著進貨月餅,不到五分鐘,框架上的月餅必定一掃而光!
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我說:“我提議,咱們去窗戶前賞月吧,今晚的月亮一點很大,很美。”弟弟也接話道:“對!我要用相機記錄這個時刻,記錄最美的時刻。”說完我們一大家子,去了一個較大的窗戶前,有的坐著,有的站著,可那幾雙眼睛卻炯炯有神的注視著月亮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的瞬間,還有的拿著手機,根本沒放下過!想必家家戶戶都這樣!
放眼望去,便是那個又大又圓的月亮,瞧去,它的周圍有許多星星保護著它,在昏暗的天空面前,那個月亮,是多么的與眾不同,浪漫的天空這上演著一副美麗的畫面。
再看看周圍,都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又望去月亮,想起了蘇軾的“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那些海外游子又能與誰一起欣賞著絕美圓月呢?想到這,不由得為他們惋惜,為自己感到幸運……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4
朋友問我:你想家嗎?我想家的,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這里的氣候好象只有兩個季節——夏季和冬季,當人們還沒有完全領略到春的明媚,秋的燦爛時,春秋已悄然而逝,總是給人留下一絲遺憾,這使我愈加想念家鄉的春天。
家鄉的春天是美麗的。當春天悄悄來臨時,河邊的柳樹長出了一根根嫩綠的枝條,象少女柔軟的腰肢,在微微的春風中搖曳。如果你到郊外踏青,山野一片綠色,低處的水田里,水面平整如鏡,農人們忙著插秧;高處的坡地里,綠油油的麥苗,黃燦燦的油菜花,紅艷艷的桃花,交織在一起,明黃深綠粉紅,如錦如畫;油菜花叢中,成群的蝴蝶飛來飛去;遠處的高山上,一叢叢的映山紅開得象片片紅霞。暖暖的春風吹過,溫馨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花和草的清香。
既然春天如此美麗,為何不將春天帶回家去呢?于是在大街小巷,你隨處可見提著花籃的老婆婆和小姑娘,在叫賣蘭花和梔子花。那是一種野生的蘭花,綠色中帶有些紫紅,很不起眼,但有一股很雅的清香。花上一兩元錢,買幾朵潔白的梔子花和一束蘭花,插到家里的花瓶里,頓時滿室芳香,使人神清氣爽。
我喜歡家鄉的春天,更喜歡家鄉的春雨。三月里的小雨,如絲如霧,是朦朧的、溫柔的,如果撐上一把漂亮的花傘,在雨中去江河湖邊散步,聆聽雨點落在水面、泥土里的聲音,真是一種難得的愜意與休閑。
家鄉的春天是否美麗依舊?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仿佛又聞到了那熟悉的蘭花和梔子花的清香。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5
秋天,伴隨著秋姑娘的腳步悄悄地來了。一排排整齊地大雁像軍人一樣飛向南方過冬;白云在天空中漫不經心地散步;稻谷像在讀書一樣,低下頭在讀者大地的書。日子過得就像掉進了蛋糕堆里一樣,又甜又美好……
秋天的中秋節,豐富多彩,有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活動,下面我來給你一一介紹下吧。
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又紅又大的燈籠,因為燈籠代表著吉祥,也代表了團圓;還有些人家忙著準備晚上的團圓飯,忙得不可開交,廚房里“乒呤乓啷”的,就像演奏著一曲交響樂。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奶奶在準備著晚上的團圓飯,爸爸和爺爺在準備紅燈籠。而我呢,就成了一個小雜工,一會兒跑這,一會兒跑那,不過我很樂意幫忙。我剛跑到媽媽那邊去,媽媽就給我下任務讓我把米淘好。我就學著媽媽的樣子之前淘米的樣子,把米裝在鍋里,然后拿到水池去洗,可是看似很簡單的一件小事,我卻也是折騰了好久。我一會兒把水倒多了,一會兒把米倒在水池里了。我們忙了好一會兒,終于好了。
我看見月餅像個睡美人一樣靜靜地躺在盤子上,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了一口,哇!是冰激凌月餅。它外皮像雪花一樣潔白無瑕,咬上一口,里面冷冰冰的陷像冰塊一樣,凍得我牙齒打了個顫,真是酷爽無比。
吃完了團圓飯,就到了賞月的時間了。大家邊吃月餅邊談話,聊得不亦樂乎。我望著月餅心想:“嫦娥這時候在干嘛呢?她是不是在和后羿吃團圓飯呢?”剛發著呆呢,我的好朋友就來叫我出去玩。
中秋是美麗的秋天中最愉快的節日,希望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能跟親人一起度過。如果感到幸福的話,你是不是可以和我一起拍拍手呢?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6
《舌尖上的中國》曾說:“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說的就是香腸、臘肉。這些味道是我的家鄉重慶過年時不可缺的年味兒,是記憶中家的滋味,灌香腸、熏臘肉也就自然成了重慶過年的一種儀式、一種風俗,重慶人碗里有了香腸臘肉,才叫過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慶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灌香腸、熏臘肉的時候。家家戶戶陽臺上無一不用晾衣桿掛滿了臘肉香腸,看上去喜慶無比,濃濃的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邊,一邊幫忙一邊好奇地看她將新鮮豬肉絞成肉絲,加以配料調味拌勻,接著套上“腸衣”,最后均勻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結后用一根繡花針放掉多余的氣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準備香腸是年味兒的開始。
灌好香腸,也不能忘記熏臘肉。飛速發展中的重慶過年年味兒最濃的,除了香腸,非臘肉莫屬。當臘肉掛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間,那種俗世的熱鬧和煙火氣又回來了。“重慶的臘肉沿襲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加工秘方,“外婆一面用各種材料熏制,一面對我說”使臘肉從鮮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能讓肉就不壞。“”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制是為了這些啊!“不錯,而且這樣還能使得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外婆耐心地繼續講到。原來一塊臘肉也有這么多學問!
經過一系列的制作,到了香腸臘肉可以擺上餐桌時,春節就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圍在一塊兒,享用這獨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滿是年味兒的濃厚氣息。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7
昨天,大家一定知道是中秋節吧!我知道大家的活動非常精彩。當然,我的中秋節也安排的很豐富!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提著月餅,來到了爺爺奶奶家里。一進了家門,哇!好有過節的氣氛哇。我一眼就看見桌子上已經擺滿了豐盛的飯菜,都是爺爺奶奶為我們準備的。我趁他們沒注意,偷偷吃了2塊,好香啊。“今年的中秋就一定會非常快樂的!”我高興的想著……
正當我在高興的時候,咚咚咚,是誰在敲門吶?我一開門原來是姑姑一家人來了,樂樂妹妹一進來就說:“哥哥好!中秋節快樂!”真有禮貌,當然,我也不例外,揮著手向樂樂表示友好,于是,我們兩個就玩起來了。
到了下午,爸爸就拉著我說出去走走,我們的辛苦之旅就開始了,首先,我們走到城西客運站去坐新修好的地鐵一號線,在那里的壞境真美啊!浮雕形式的壁畫上刻著我們西安的標志性建筑——鐘樓和大雁塔。乘上飛快的列車,感受著暢快的出行節奏,不一會兒就到了北大街,真是方便啊。從此我們西安就進入了“雙地鐵時代”,怎么樣?不錯吧!我希望我們家附近的'地鐵三號線也快點兒修好,這樣我們出去玩兒就更方便了。
我們在城里走了好些地方,一直走到了天黑。昨晚的中秋節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因為陰天沒看到十五的圓月亮。但是今天早上我在報紙上看到了全國其它地方拍攝到的中秋圓月,有大海上圓月,也有城市夜晚上空掛著的圓月。無論何地,人們都在欣賞著美麗的月色,期盼著家人的幸福團圓。朋友們,一次中秋節看不到月亮不要緊,今年不行還有明年。很多次中秋節看不到月亮也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記住月亮下面我們幸福的日子。
同學們,一次月圓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請讓我們珍惜看月圓的日子吧!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8
習習秋風送走了炎炎夏日,吹黃了樹葉,吹熟了作物,秋天在它的指引下,悄悄地來臨了。在這金秋時節,我們全家驅車回老家,沿途的田野風光各不相同。
先是經過江淮地區,遠遠望去,一段黃、一段綠、一段紅。一大片成熟的晚稻被谷穗壓彎腰板,空氣中也彌漫著稻香,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自己飽滿。輕風拂過,微微蕩漾,掀起了一層層稻浪,好看極了!有幾個身影在忙碌,還不時飄出陣陣爽朗的笑聲。大自然用它的神來之筆,勾畫粗細不一的線條,搭配五彩繽紛的顏料,描繪出如此佳作,讓人心曠神怡。
進入皖北地區,田野是展現了它兩種風格的美。瞧!這里是黃豆還沒收割,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一望無際的玉米地,一棵棵玉米就像整裝待發的士兵,個個英姿颯爽,碩大的玉米棒像一枚枚軍功章掛在他們胸前,有的迫不及待地掙破“外衣”,露出了顆粒飽滿的玉米粒,大豆和玉米互相襯托,層次分明。它們用最后一絲余熱,與秋季做最后一次擁抱。
再前行,田野換了一幅面孔:天底下,一大片茶褐色,被播種機耕耘的整整齊齊,顆顆麥粒藏在土里,一壟深、一壟淺,像一位嚴肅的老人,佇立在天地間,蒼蒼的樹林給它鑲上了邊,偶爾有幾處的棉花地,棉花也不甘示弱地換上了雪白的禮服,像老人的胡須;一壟壟碧綠的紅薯秧像一條條亂麻似的縱橫交錯地覆蓋在土包上,給老人帶上了一條綠圍巾。綠油油的花生秧,被連根拔起,東倒西歪地布滿了大地,人們抖掉了上面的泥土,一嘟嚕一嘟嚕白生生的花生,垂掛在黃綠色的根部,煞是喜人。
田野一點也不野,田野有她的可愛,有她恬靜的笑,有她那迷人而獨特的芳香。秋天的田野是美麗的,無論何地,都展現著她的無窮魅力,我深深地愛著這股濃濃的秋意!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9
我的家鄉山西忻州過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今日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項——蒸花饃。花饃表達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向往,除了過年,小孩子過十二歲生日,結婚辦喜事都要蒸花饃。花饃能夠捏成不一樣樣貌的,十二生肖,各種花鳥,技藝高的連龍鳳都能捏出來,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藝術品。
我過十二歲生日時,奶奶要送給我一份厚禮,我十分好奇,所以跟著來到廚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問下,奶奶最終說出了這份厚禮——花饃。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發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勁揉搓,不一會兒就揉出了一個大面團。奶奶還說面團不能太硬,否則蒸出的饅頭容易裂開,也不能太軟,否則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邊點了點頭。揉了好長時間,奶奶將大面團切成幾小塊,又開始揉起來,我詢問奶奶要做什么樣貌的,奶奶想了會兒說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點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細,最終在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在兩側粘上黑豆,一條小蛇便做了出來。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點的面團,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狀,輕輕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間剪了一下,在中間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腳,再用紅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纏住兔子,名為“蛇盤兔”,祝我節節高升,我高興地拍起掌來!
之后我了解到,“魚”指五谷豐登、“龍”指時運亨通、“蓮”指喜氣迎門。“花饃”這種藝術我們不應當讓它失傳,應當永久保留下來,因為那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學習,去研究,去把它發揚光大!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0
過春節讓我想到的就是年夜飯、放鞭炮、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在沒有經歷那件事之前,我不敢想象年夜飯竟可如此簡單。
那件事情要從我們春節前幾天出游馬來西亞說起。臘月的杭州比較寒冷,爸媽決定帶我們全家在寒冷的冬天里過一個夏天。我們就這樣來到了溫暖的馬來西亞。我們在那整整玩了7天,在這7天里我到過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商場里人來人往,色彩鮮艷的衣服外露出不同膚色的腿和手,那一張張掛著笑的臉從我眼前經過。讓我記憶猶新不是這些不同膚色的人們,而是商場中間的展示臺上一大片的紅色,棱角上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還在柱子上貼了對聯,用漢字寫上了許多的祝福語。美妙動聽歌曲唱著恭喜發財。杭州里最平常的節日裝扮,在這里讓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也許是自豪,也許是感動,又也許是一種說不明道不的清情感……
本來我想在馬來西亞過年的,可是媽媽不同意,她一定堅持回家過年。我們也只好定了過年當天的機票回國。經過7過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在下午6點鐘回到了家。媽媽從冰箱里找到的食材,簡單地炒了幾道家常菜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年夜飯。門口貼的是去年的對聯,爺爺拿抹布輕輕地擦著那個大大的福字。福字金閃閃的,我平時從來不覺得這個福字這么耀眼過!
我們圍坐在餐桌上,看著媽媽做出來的幾道菜。沒有大魚,也沒有大肉。就簡簡單單的幾道冰箱沒有壞掉的食材。我和弟弟對了一下眼,這個大過年吃成這樣也估計只有我們家了。但奇怪我感覺到滿滿的溫暖,而弟弟也沒有說什么,大口大口地吃得很香。原來家人團結在一起,才是最美滿的過年。我是之前把那些小細節看得太重了,而忽略了過年的本質。
我希望我的春節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我就心滿意足了。因為馬來之旅讓我的這個春節變成如此簡單,也如此不簡單!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1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么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著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么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的象征,是一年里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灶神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2
春節快到了,爸爸媽媽都放了假,我們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前回到爺爺奶奶家,準備過一個快快樂樂的團圓年。
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我們很少回去,不能像歌中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因此我很想念爺爺奶奶他們。有幾次,我在夢中見到了他們,和爺爺奶奶、哥哥姐姐一起玩的開心極了。
到了爺爺奶奶家,他們高興極了,奶奶一把將我拉到懷里,又是親,又是抱,高興的都掉下了眼淚。我也給了爺爺和奶奶一人兩個結結實實的吻,親的他們開懷大笑。
老家的人多,熱鬧,春節的氣氛更濃!
窗戶上貼上了奶奶剪的大紅窗花,是一對小兔子,可愛極了;門上一左一右貼著一對春聯,寫著漂亮的毛筆字,每個字都寫地龍飛鳳舞的,我一個都不認識,但是哥哥告訴我,那里面寫的都是人們希望吉祥如意,美滿和諧的美好愿望。哥哥上初三了,真是什么都懂啊!
我忽然發現,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我終于可以笑話哥哥一次了,可是哥哥說:“這你就老外了吧,這叫福到(倒)家了。”
除夕之夜,吃完餃子后,我們一大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上的小品真是搞笑極了,我好像都聽到了鄰居家人的哈哈大笑聲。
除夕的鐘聲響起來了,窗外的鞭炮聲響成了一片,各種顏色的大禮花照亮了夜空,真是令人激動和興奮呀!我和哥哥一起大聲的倒計時,“三、二、一,新年到了!”
我們一起祝福爺爺和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也得到了爺爺和奶奶慈愛的祝福,每個人還有一個大大的紅包,這已經是我第八次拿到壓歲錢了!
家鄉的春節真好呀!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3
季節的腳步,走過生機勃勃的春,撥開五彩繽紛的夏,穿過果實累累的秋,來到了這個無邊的冬。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人們紛紛換上厚重的棉衣羽絨服,出門包裹的嚴嚴實實的,什么帽子,口罩,手套,耳帽,生怕不夠似的,全部都帶在身上,就這樣,人們還凍的瑟瑟發抖呢。別說人們這樣了,你瞧路邊的小樹,冬天一到,樹葉再也頂不住了,紛紛落下,枝頭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一到冬天,環衛叔叔阿姨們就給小樹們穿上衣服。路邊的月季花到了冬天也落了一地的葉子,環衛叔叔阿姨們給他們修剪枝葉,然后用土把他們保護起來。冬天環衛叔叔阿姨們保護它們,夏天它們給環衛叔叔阿姨們撐綠傘,開紅花。
冬天,池塘的水則都結冰了,變成了小朋友們玩耍的好地方,三五成群的孩子,你推我,我拉你,在冰上玩起了滑冰,摔倒了也不覺得疼,笑著爬起來,拍拍腿,又鬧著跑開了。開始大人們叮囑不要下河,怕冰不夠厚,經不起孩子們在上面折騰,但是氣溫一天比一天低,冰也一天比一天厚,大人們也就不在叮囑了,仿佛也是怕打擾了孩子們的一片笑語聲。
冬天來了,冬天的常客也來了,鵝毛般的大雪片飄飄揚揚的落下來,不一會兒就給大地披上一層白色的毛衣,抬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無暇的世界,行人們也放慢腳步,欣賞著美麗的雪景。
冬天里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下雪天,在雪地里笑著,鬧著,追著,趕著,堆雪人,打雪仗,好不高興。
我悄悄的拍下一張張雪景照片,放到博客里,讓南方的小朋友們羨慕去吧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每逢過年,街上掛滿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里人山人海,買年貨的,買禮品的,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聲。
家門口上掛著春聯,我就去問奶奶春聯的來歷,于是奶奶告訴我:“春聯也叫“門對”、“春貼”等,它以簡潔,精巧,對稱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兩個神像——神荼和郁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魔辟邪,以求吉利。桃符逐漸變成對聯,后來桃木被紅紙代替。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門上都貼著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氣氛,自然更濃了。”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鞭炮下樓和妹妹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春晚開始,我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吃瓜子,一起看春晚。
節目上,中國人穿著紅色的禮服,但外國人則穿綠色、金黃色衣服,我問媽媽:“為什么外國人不穿紅衣服?”“紅色在漢文化中,表示喜慶、幸福、吉祥,但在英語國家的人眼中,綠色和金黃色有類似聯想的意義,而紅色則意味流血,危險和暴力。”媽媽說。
春節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個節日,并傳承下來。
家鄉的作文650字篇15
我的老家有一個菜園,那是姥姥種菜的地方。但那里卻是我的樂園。
高大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還有各種水果,都是我成長時的回憶。它們是我年少時忠實的“朋友”。
在這里,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小麥了。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和姥姥一起去田里收小麥。看那金燦燦的一片,心里還挺激動的。姥姥說,我只要負責玩就行。我便拿起鐮刀,望著地上的“草”就亂砍。過了一陣后,我丟了鐮刀,抱著一堆“小草”來到了姥姥的面前,從正面看就像一捆小草長了兩只小腳丫,一步步地向前走。到了姥姥面前,我將手里抱著的“草”往地上一扔,自豪地對姥姥說:“你看,姥姥,我把雜草都除完了!”你看地上,青的、黃的、長的、短的、大的、小的……它們都在一窩里睡著哩!姥姥擦了擦汗,笑著對我說:“真棒!那現在你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雜草’歸歸類,就像這樣。”說著,她便把一些小麥放在一起,把雜草放在一起。我便學著做了一個下午。
又一個秋天的下午,我和姥姥來到了玉米地里。與前幾次不同的是,我還帶了一只小兔子。那天,我將兔子裝進籠里,帶到了一棵高大的玉米旁邊,用玉米喂兔子,玩得還挺起勁……天色將晚,我玩著玩著便睡著了,但兔子卻還很活躍。過了許久,只聽得有人喊:“我的外孫兒嘞!外孫兒嘞……”仔細聽,是姥姥的聲音。“姥姥!姥姥,我在這兒呢!”“你跑哪兒去了?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吶!”我剛想說我在喂兔子,轉臉一看,咦?兔子呢?姥姥便說話了:“想想應該是被蛇吃了吧!”蛇?這種地方還有蛇?我心里惶恐不安地想,謝天謝地,我沒有被蛇吃掉……從此,我對這片玉米地提高了警惕。
后來,我很少去哪個菜園了,但是,它卻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
現在,我將再也見不到那樂園了,因為那個地方已經被拆了。再見了,我親愛的“樂園”。